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121节

  汇丰银行一般不会给华人贷款,最多也就是买办作为中间人,但若是有社会名望的人,他们又会直接和其做生意。

  陈光良说道:“好,多谢史蒂夫大班,我会记下你的话!”

  言下之意,真会找你们汇丰银行合作。

  当天,陈光良收获颇多。

  南鲸政府的财政·部果然在8月初宣布,没有取得银行牌照的公司,是不能吸纳存款。

  这一步,既是想将民间财富收拢在中央银行,同样也是防止社会金融秩序混乱。

  永安公司的郭琳爽一听颁发这样的制度,连忙跑到南鲸财政·部去申请牌照。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已有‘永安储蓄银行’备案,伤令更名再核,永安公司主持人郭琳爽急得走投无路,只能约虞洽卿会面。

  “虞先生,我知道你备案‘永安储蓄银行’是为了钱,而不是真的想开这家银行。所以,不妨说个价格出来!”郭琳爽开门见山道。

  虞洽卿故意说道:“哈哈,我说郭先生,你没事惹陈光良这个年轻人做什么。说实话,这次我也是受他的拜托,去南鲸财政·部申请这个牌照。”

  陈光良若是在现场,一定会大骂虞洽卿无耻,自己赚大头,却把他作为挡箭牌。

  郭琳爽一愣,随即想到上次洗涮陈光良的事情,随后有些不信的说道:“是他?”

  他还真不信,倒不是不信陈光良会不会干这种事,而是有些不信陈光良有那么聪明,知道南鲸政府要颁布这样的法令。

  虞洽卿笑而不语,沉默片刻才说:“二十万大洋”

  这钱赚的很轻松,他也不全部拿,事后还这边给南鲸财政部5万大洋,而他确确实实拿到15万大洋。

  郭琳爽知道,他和虞洽卿本来就不对付,一个属于粤派,一个属于宁波帮,这次也只能任由宰割。

  不然怎么办,难道还要换招牌不成?

  “行,就20万大洋。”

  陈光良带着庄俊一行人,来到大华饭店周围视察。

  关键‘大华饭店及周边’的60亩地,建筑设计是交给‘庄俊建筑事务所’,但设计理念和大概,却是出自陈光良的手笔。

  “庄先生,我的想法是拿出50亩地皮,修建150幢四层高的洋楼,这个洋楼拥有阳台,仿佛置身花园城市;同时,这150幢四层高的洋楼组建成一个大型的社区,围起来保护业主的安全和隐私,而中间还涉及一个花园和游乐场,供社区业主享用.”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区’概念,也称之为‘小区’,类似后世香港的‘大型屋邨’。

  庄俊一边听,一边拿笔记录,随后说道:“我考察过长江地产前面开发的新式里弄,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长江物业’发挥的作用,保安可以二十四小时巡逻、保洁能保证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确实让业主住得很舒服。陈老板说的这个大型社区概念,让我真的耳目一新,整体感觉就是一个隐藏在闹市区的世外桃源。非常的好!”

  足足600层,一层按照平均居住7人计算(这个时代多生),便是4000多人的社区。

  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人口集中点了,当然和难民区没法比。

  陈光良接着说道:“和靖安寺路、江宁路临街的房子,可以考虑下面两层商业用途,做临街铺面.”

  庄俊在纸上写、画起来,随后说道:“这是预留的这12亩商业地皮(含大华饭店),怕是不能临靖安寺路了。”

  确实有些尴尬,原来的大华饭店四周是大量的空地,显然如果把空地拿出来建住宅,反而将大华饭店封锁在建宁路临街。

  至于后世的南汇路、奉贤路,都是三十年代筑路出来的。

  陈光良原本也想筑出一条大路——南汇路,可结果一想就不对,一旦筑路,相当于把这幅地皮给分割。

  现在想想,前世业广公司之所以筑南汇路,大概率是先把大幅地块分割成小幅地块,这样建住宅更好出售或出租。

  但如今‘大型社区’概念出来,那么筑路显然是不可能的。

  后世的‘美琪大戏院’便是现在的大华饭店,梅龙镇广场便是现在周围的地皮,当然还有附近南汇路、奉贤路的住宅部分。

  60亩地皮相当于36000平米,相当于360000平方尺,如果能建高层建筑,至少可以搞出来两三千个住宅。

  “可以的,我们在靖安寺路(南鲸西路)这里修建一幢8层高的酒店,建得长一点,东边筑路,一边是酒店,一边是大型社区。而酒店和饭店形成一个组合建筑物,中间有一个四亩的广场。”

  相当于,总计十二亩的商业地皮,形成一个南北方向的竖状。饭店在北,酒店在南,以中间广场为连接。

  而且,陈光良已经想好了,饭店翻新后叫做‘香格里拉饭店’,酒店建好就叫做‘香格里拉酒店’。

  庄俊惊讶的说道:“陈老板还打算建一幢酒店?”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其实也是和饭店一起的,现在的大华饭店只能吃饭,不能提供住宿,我觉得是个遗憾。”

  原本,他是想建一个酒店式公寓就是了,最近又突然改变想法。

  不管是建报业大厦,花个二三十万;还是建香格里拉酒店,花个六七十万大洋(不算地皮)。

  这些钱投资出去,总归能收回成本,以1941年日本人占领租界为止。

  更重要的是,陈光良想在沪市留下自己更多的足迹,有时候‘名’也很重要!

  赚钱的话,陈光良有很多办法,例如接下来的‘金银兑换汇率’、‘美元兑白银汇率’,他都可以大赚特赚。

  庄俊少做思索一番后,说道:“设计酒店不是我的长项,我可以为陈老板介绍一位留法建筑设计师李幡。”

  陈光良爽快的说道:“行,晚点一起见见面。”

  这一次,他是下定决定做华夏酒店大亨了!

  目前为止,沪市的华人大酒店/饭店,也就1926年开业的‘华侨饭店’,也就是后世的‘上海金门大酒店’。

  现在陈光良计算了一下,这个项目住宅可以赚200万大洋的话,拿出80万来兴建酒店和翻修饭店,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斥资去修建‘长江地产’总部写字楼,酒店显然更能回本。

  一番视察完毕后,陈光良邀请大家来到‘大华饭店’。

  “陈先生,包厢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

  “好,谢谢”

  副总经理高志超亲自带着他们一行人,来到包厢吃饭。

  最近,陈光良亲自和高志超等一众大华饭店的华人高级职员接触,未必不能让业主的转变,而引起大华饭店的动荡。

  同样,陈光良也稳定这些高级华人职员的情形,就是他不会弃用他们,会继续聘用他们。

  后期哪怕翻修,陈光良也会养着这些高级华人职员的,毕竟他需要饭店/酒店人才。

  大华饭店的总经理是个洋人,而且是‘上海香港大酒店’的人,所以拉拢的可能性不高。

第160章 一场婚礼

  时间匆匆,转眼一个月过去。

  9月6日这一天,大华饭店迎来一场‘世纪婚礼’,男方杨光泩是南鲸政府外交部的情报司副司长,女方严幼韵是宁波严氏家族的第三代,也是‘严氏三姐妹’的老幺。

  这场婚礼颇为轰动,受到了上海各大媒体的热烈追捧,前来参加婚礼的嘉宾上千人,南鲸政府的外交部·部长王正延亲自主持了这场婚礼,可见之盛况。

  陈光良的雪佛兰汽车缓缓驶入到酒店门口,随后酒店门童拉开车门,他一身西装革履的走下车。

  “好一个英俊、风度翩翩的少年”

  见到他的人,总会忍不住这样在心底感叹。

  陈光良下车后,直奔严子均的面前,微微躬身一下,说道:“严爷爷,要不要我帮忙?”

  严子均高兴的说道:“不用,你都有向酒店打过招呼,今天各方面准备都非常好光良,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很快,在严子均的介绍下,陈光良认识了今天的新人。

  众人也第一次认识到陈光良,特别是严人美的几个姑姑和叔叔,而严子均这样介绍,也让大家似有所悟。

  唯有严人美有些故意使性子,假装不认识陈光良,而且态度冷漠。

  陈光良也不介意,左右不是一个小女生而已,如果这都不能拿下,他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他并没有表现异常,甚至都没有可以和严人美说话什么的,就像是正常的宾客一样,随后和严家人脱离,朝着其他宾客走去。

  “你可是陈光良先生?”一个声音很快叫住他。

  陈光良停下脚步,望着眼前戴着眼镜、留着‘中山胡子’的小老头,回道:“我是,请问您是?”

  这时候新郎杨光泩连忙上前,说道:“这位是外~交~部的部长王正延先生!”

  陈光良随即客气的说道:“王部长你好!”

  但也仅是如此,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他是华夏三大报《东方日报》的总经理,标榜的就是‘无D、无派’,所以他对民国政府的高官俸禄都不会感兴趣。

  王正延当即笑道:“今天第一次见到《东方日报》的创始人,只是没想到如此年轻。我最近在《东方日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是陈先生你写的,你说一旦发生战争,帝国将封锁我们华夏的整个海面,届时汽油便不能进来。陈先生似乎有所指,不妨请赐教?”

  严家所有人都惊讶起来,一个南鲸政府的高官,居然笑着和一个年轻人说话,态度很是客气。

  殊不知,哪怕是总司令见了陈光良,怕是也得拉拢一下,让《东方日报》彻底倒戈。

  严人美也是忍不住好奇的看向这边,耳朵更是差点竖起来!

  因为她看爸爸的意思,似乎是非要自己嫁给陈光良不可,所以就算她心里不愿意,也想了解一下对方!

  陈光良此时没有其它的想法,只是很干脆的说道:“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本土没有资源,而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泛滥,迟早会窥觊我们华夏的领土,首当其冲便是东三省。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

  狼子野心,人人皆知,所以这种观点不算多么鲜明。

  王正延也想知道作为华夏第三大报纸的老板,陈光良还有什么高见,便继续问道:“那你认为何时呢?”

  陈光良说道:“快了!美国正在酝酿一个经济泡沫,股市过度投机、信贷消费过度膨胀,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所以一旦美国经济的泡沫戳破,整个西方国家就会陷入经济萧条,而日本也会陷入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日报军国主义势力就会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加快对华夏的侵略。”

  这下让王正延不淡定了,一个年轻人怎么能对国际形势如此清晰的判断,不管是不是真的会发生,但就是有这番说辞,也是非常厉害了!

  其实,陈光良也想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经济评论,但他觉得自己还要‘炒标金’、‘换外汇’,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不要提前讲出来,等他布局好了之后,再进行评论。

  届时,名誉有了,钱也赚了!

  至于给王正延讲这些,完全影响不大,因为人家也不一定信这些。

  果不其然,王正延随后说道:“你说的这些都是环环相扣,又岂会轻易的实现。当然不排除,日本窥觊我们华夏之心,但只要我们南鲸政府真正实现国家内部统一,届时凭借我们四万万人口的大国,日本也要忌惮一下!”

  果然,和他老板一样的思想——攘外必先安内。

  陈光良平均的说道:“或许你说的对!”

  言下之意,我不和你争辩,因为我代表着《东方日报》的立场。

  王正延倒是很想拉拢陈光良及背后的《东方日报》,又主动说道:“看得出来,陈先生是一个爱国商人,有三轮黄包车这样的发明,也有豆奶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华夏人体质的创新。另外,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王部长请说”

  “我观《东方日报》总是热衷狗经马经这样的赌博评论,这些都有损我们华人身心健康的东西,如今《东方日报》已经成长起来,不妨可以考虑取消。更应该宣传一些有益华夏他身体健康的东西,比如体育它能强身健体。你觉得如何?”

  陈光良并没有什么舍不得,而是说道:“晚点我和报社的人商量一下.我也认为体育可以强身,可以卫国,可以唤起团结意识。晚一点,《东方日报》准备成立一支足球队!”

  王正延表情欢喜的说道:“陈先生有这样的见识,真是国之幸事!”

  陈光良拱拱手,说:“哪里,今天王部长指出《东方日报》的问题,我应该感谢才是!那就先不打扰你了!”

  王正延客气的说道:“好”

  这一幕,让严家的人暗暗称奇,陈光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民国外~交~部部长面前,却从容面对,甚至两人还相谈甚欢。

  而严人美也是偷偷看了好几次,幼小的心灵总算开始成长起来。

  “原来,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严人美如是的想到,刚刚她看见姑父对上司恭恭敬敬,家人对这位大官客客气气,但接下来的所见颠覆了她的见识——陈光良面对这样的高官,是高谈阔论;而高官也听得很认真,并认真的回应。

  看来,他真的自学了很多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121/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