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41节

  小女儿心性无疑。

  陈光良说道:“先吃点药再说,你有些发烧了!”

  随后,陈光良将药喂进她的嘴里,又是温水服下。

  蒋梅英恢复几丝精神,说道:“其实也不怪你,是我上船的时候,就有些感染了风寒,这一晕船,就有些加重病情了。我该不会死在船上吧?”

  陈光良如同哄小女孩一样,将她安置躺下,随后又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敷上热毛巾。

  做完这一切,陈光良才坐在她的床沿下。

  “你受这一次苦,将来就不会受苦了!”

  蒋梅英此时已经提起精神,问道:“为什么?”

  陈光良回道:“在这种战乱年代,多一个避难的地方,自然多一份生存的能力。这次带你去的香港,那可是一块福地,将来若是有战争,不失为一个避难的地方。”

  在一二八事件时,大家不知道日本会不会彻底占领沪市,所以很多有钱人都去了香港避难。

  “我觉得肯定还是沪市好”

  蒋梅英嘀咕了一句,随后又沉沉睡去。

  陈光良摸摸她的额头,差不多退烧了。

  便打算小咪一会,他的身体不会出现状况,甚至他觉得瘟疫都不一定能传染给他,毕竟变异过的身体。

  看了一眼蒋梅英,他突然也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女孩子,居然放心大胆的跟他去香港,上船后居然也放心和他在一间客舱。

  看样子,蒋梅英对他很是信任,哪怕经历戴笠那件事,她也没有怀疑——是不是陈光良故意操纵的?

  小睡一会,陈光良又被一阵磨牙声音打扰,他出门警惕性本来就很高。

  来到蒋梅英身边,发现她倒是退烧了,但似乎又冷的发抖。

  他自己的被子都借给这丫头了!

  “有点冷”

  蒋梅英迷迷糊糊的嘀咕道。

  甚至,她连眼皮都不愿意抬一下。

  陈光良看了一下四周,最后自己直接钻进被窝,抱起蒋梅英来!

  能清楚的看到,蒋梅英的脸色开始红润,但却没有睁开眼睛。

  淡淡的女人香,钻进陈光良的鼻子里,他强迫自己不要想入非非。虽然他这个特等舱,哪怕是做什么也方便,但他却没有趁人之危的想法。

  蒋梅英闭着眼睛,但已经醒过来,睡在陈光良的怀里,让她感觉到安全感十足,再加上她心中的好感,让她此刻没有多想,只想着找一个依靠的港湾。

  就这样,蒋梅英再次沉沉睡去,这一次睡眠质量相当的好,直到天亮才苏醒。

  蒋梅英苏醒后,娇嗔的说:“还不离开”

  陈光良莞尔,回道:“你这过河拆桥的速度快了点”

  他并没有马上离开,昨天晚上难免想入非非,最后他又强迫自己不要想入非非,结果就是让他一向身体素质非常牛的人,今天有些疲惫。

  这种感觉,陈光良从未有过,真是煎熬。

  关键在这期间,蒋梅英还时不时的活动一下身姿,本来就丰腴的身体,让陈光良更是差点把控不住。

  蒋梅英说道:“哼,不然呢,难道就因为你照顾过我,我就要以身相许,给你做姨太太么?”

  说完,她的脸色出现一种悲伤色。

  陈光良缓缓的起身,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抵达香港的时候。

  陈光良被平安银行的人接走,蒋梅英则被时代影业接走,不过陈光良安排了一位女保镖跟着她,蒋梅英也没有拒绝。

  此时蒋梅英的身体已经好了起来,不过还有些劳累,但她和陈光良之间,似乎已经只剩下一道薄膜没有捅开。

  对于香港,陈光良算是很熟悉,这第一是前世通过电影、网络新闻的见闻,第二则是有过数次旅游的经验,第三则是香港本身就巴掌那么大的地方。

  抵达香港后,陈光良很熟悉的来到香港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中环。

  此时的中环,远不是后世的中环模样,不说建筑物最高不过十层以下,就是中环的德辅道便已经是临海。后世通过填海,德辅道基本都已经不靠海了(德辅道也是本世纪初填海出来的),五六十年代又新增干诺道等临海马路。

  一旁的协理叶熙明直接了当的说道:“老板,经过我们近四个月的来港考察,市面不及上海之繁华,尤其永安、先施两个百货公司,其规模甚小,即无特殊之处可饱眼福,也感无留连之必要。”

  陈光良笑道:“那你说,当初一二八期间,大家为什么纷纷往香港跑!”

  对于这些属下的见识,陈光良并不放在心上,毕竟谁会想到,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这里将成为众多资本家息身之地。

  叶熙明回道:“自然是因为这里等同于公共租界的特殊政治地位,所以沪市一有风吹草动,大家会选择在这里来躲避战争。”

  陈光良说道:“既然如此,我们自然要提前布局,等战争真来了,再跑就已经玩了。正好今年平安银行公债要获利不菲,我才决定在香港兴建第二总部。让你们考察的地皮,有无对象?”

  叶熙明早就知道老板一意在香港发展第二总部,刚才不过是将真实感受告知而已,但在做事方面还是有做很多功课。

  “有的,皇后大道181~183号的业主有意出售,地皮占地3.2亩(1.92万平方尺),业主开价约28万两白银(40万大洋左右)。”

  陈光良没有被这个价格吓到,毕竟总价虽然高,但单价却算便宜,合到13万大洋一亩左右。

  皇后大道中的地皮,怎么也是对标沪市30万大洋以上每亩的地段(南鲸西路中东段、川蜀中路、江西中路、河南中路等地段),所以价格是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地皮大小倒是合适,带我去看看位置如何?”

  “好”

  很快,陈光良抵达下次,心中大概有数——这幅地皮位于皇后大道中和永和街交接的地方,后世应该是新纪元广场的一部分地皮。(早期实则为恒丰银行的第一幅自置物业)

  可以,不管是大小,还是地理位置,都符合平安银行来香港发展的总部大楼。

  “安排我和业主谈谈,这幅地皮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是可以买下来的。”

  “好的,我尽快安排。”

  随后,陈光良回到平安银行租赁的永胜街物业,这是一幢老式的三层物业,一层也就1000平方尺出头。

  三层全部租赁下来,也算非常小,不过好在平安银行现在只是试探性的来港发展业务,场地倒是足够。

  在会议室,陈光良和一众香港职员进行了交流。

  “平安银行在香港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将作为第二总部我们初期的业务,要以沪籍来港发展,粤籍港籍到沪发展的客户为主平安银行还在广州、武汉发展分行,最终将形成沪市、广州、武汉、香港的银行网络”

  陈光良讲完,大家鼓掌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陈光良在香港也是有名气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沪市才是华人的‘圣地’。

  至于陈光良说的发展沪市、武汉、广州、香港的银行网络,主要是后期为内地到港发展的客户,提供方便。

  陈光良观察了一下,所有的职员都完全听得懂国语,虽然一半都是粤籍员工。

  看来,这个时代的香港,和五六十年代后的香港不同!

  香港是一个讲国语、看国语电影的地方,粤语虽然也流行,但还不至于后世所有人都在讲粤语。

  这样也好,以后香港‘宁波帮’的总舵主,他是当定了!

第275章 犯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陈光良很快来到汇丰银行香港总部,由于汇丰银行的总部大厦今年正在重建(第三代),故汇丰银行在香港皇后大道中的一座备用物业里办公。

  虽然陈光良是华人,但毕竟是有地位的华人,所以不至于要从汇丰银行后门进,向来都是提前预约,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进。

  来到汇丰银行大班史蒂芬的办公室,他也是受到人家的重视。

  史蒂芬一见面,就说道:“陈先生,你知不知道,美国刚刚宣布脱离金本位!”

  两人自从上次借款合作后,陈光良又正好担任招商局的总经理;恰逢汇丰银行要逼债招商局,陈光良又马不停歇的找来花旗银行合作,借贷一笔美元,部份用于偿还汇丰银行的债务。

  虽然汇丰银行在‘汇率’上动了一点小手脚,但陈光良并不在意。

  由于汇丰银行在这个时代的华夏金融界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依靠了帝国主义势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才有的怪现象——全国通商口岸的外汇牌价(华夏货币与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要以沪市为标准,沪市则以汇丰的挂牌为标准。所以,每天在汇丰的营业厅门口总是挤满了人群,他们紧张地抄录着刚刚挂出来的外汇牌价。

  汇丰银行既然一手操纵着华夏的国际汇兑和外汇牌价的大权,所以它就可以利用汇价的涨落来谋取暴利。例如,每当它在向华夏政府交付借款时就故意抬高外汇的牌价,以便少付银两,而在收取借款本息时,又故意压低外汇牌价,从而多收银两。在1921~1925年之间,仅五年的时间,汇丰就用这种方法,非法获得了189万余两银子。

  更厉害的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汇丰银行的利润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比前几年增加。在这5年间,汇丰银行平均每年纯利润达1668万元,最高年份的1930年利润达2072万元,超过了它的资本总额。

  汇丰这一路走来,真是赚钱赚疯了!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也是刚刚得知的消息”

  史蒂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陈光良有过借英镑,待英镑贬值再偿还的历史;而且他又听说,在陈光良的主持下,花旗银行又借了一笔400万美金巨款给招商局。

  所以他猜测,陈光良对这种国际形势的预判,还是很准的。

  当然,也仅此而已!

  史蒂芬笑着说道:“如果没有再贬值,那么招商局可就找到一条活路了。”

  美国脱离金本位,不代表着贬值。

  在4月19日,美元脱离金本位,只是阻止各国从美国国库搬走黄金,意思现在你想用美元换走我的黄金,也是不行了。

  而现在的美元能不能维持现在的汇价,这还需要后面的走势!

  但可以肯定的是,按照前面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货币汇率走势,美元贬值有一定的可能性。

  陈光良回道:“招商局如果活下来,但华夏出口贸易也会遭到更大的打击,所以这事说不上好坏,当然也和我这样的小人物没有太大的关系。”

  史蒂芬随口说道:“你可不是小人物了,招商局的总经理,这个头衔已经很有份量。对了,这次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要知道,你现在也是银行家了!”

  言下之意,陈光良如果借款,不会有以前那么方便。

  当然也是可以借,但要么优质物业抵押,或者平安银行拆借,但无一例外——利息会比较高。

  陈光良说道:“平安银行有一笔白银,我们想租借汇丰银行在香港的金库并存放,所以我希望亲自监督这件事情的完成。”

  他存进平安银行的508万两白银,都不算平安银行的利息,只当是租借金库来保存。

  史蒂芬好奇的问道:“有多少?”

  陈光良说道:“500万两”

  史蒂芬惊讶起来,这对一家华资小银行来说,显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笔钱可能是陈光良私人的财富。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运输至香港?”

  “不,我想存入上海汇丰银行,再从香港汇丰银行支取,并支付手续费。”

  废话,消息都告诉你汇丰银行了,要是汇丰银行将这个消息走漏,这大海上的白银,安不安全都不一定。

  当然,这500万两白银是准备1934~1935年拉到美国去出售,并兑换美元或美元资产的。

  所以到时候,为了利益最大化,可能用环球航运的船,分批拉到美国去。

  史蒂芬爽快的说道:“好,既然陈先生信任我们汇丰银行,那自然不是问题。”

  500万两白银,是他们一年的近三分之一利润,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回沪后,我们平安银行会和汇丰银行交接。”

  “嗯,我会亲自替你安排人负责。”

  “谢谢”

首节 上一节 241/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