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92节

  盛七笑着说道:“感谢你们夫妇给我们准备的洋房,不至于让我们来香港流落街头。”

  他们夫妇及子女来港后,立即就住进了铜锣湾半山的洋房,占地面积是不大,也就3000多平方尺,但好歹是独幢三层。

  陈光良笑道:“你们也是时代影业的高层,我自然会给予照顾,更不要说你们也是我们长辈。”

  他以‘庄先生’、‘七小姐’称呼,并不算逾越,也算保持着尊重。当然,两人也非常尊重陈光良,那是基于陈光良的社会地位。

  盛七说道:“只是这香港能呆多久,现在南鲸政府已经搬到重庆?”

  陈光良说道:“总能安稳几年时间,当然到时候我们去重庆时,肯定也是日本要对英国宣战前夕。重庆那边,我也投资了不少物业,有地方安置大家。”

  庄铸九、盛七很惊讶,合着这位什么都算好了,听说陈光良还在川蜀投资了白糖、酒精、纺织、食品等工厂,而且工厂基本都在租界,这份远见真是无人可敌。

  这时候,庄铸九和陈光良讨论起国际形势来。

  他问道:“日本向来惧怕西方列强,怕是不敢开战吧?”

  陈光良说道:“欧洲有德国这个军国主义国家,必然相当于亚洲的日本,所以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

  他想保住‘时代影业’,第一就是在香港和东南亚购置地皮,战后就能迅速成为崛起的资本;第二,1941年上半年,将电影器材等,转移只奥门仓库,战后可以第一时间复业。

  只要做好这两样,战后的‘时代影业’将成为香港第一电影公司,以后邵氏也就能做个老二了。

  庄铸九这时候说道:“既然无法避免,那时代影业还要去东南亚投资?”

  陈光良坚定的说道:“必须,因为我的目光已经看向战后,只要日本战败,我们所有的地皮和物业就能拿回来。这次投资,我希望你主要是购入新加坡、吉隆坡的地皮,在上面建电影院时,建筑则是节省和动作快,一年后,我会停止东南亚的投资。”

  庄铸九已经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这几年时代影业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奔波。其本身就是出自常州大家族,能力是非常出众的,所以陈光良才如此器重他们夫妇。

  如今时代影业的资产值在500万以上,可谓绝对是丰厚的资产,陈光良自然很器重。

  庄铸九认真的说道:“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聊完正事,陈光良抱着盛七的2岁女儿,颇有些也想要个女儿的想法。

  盛七故意说道:“这次我们一起来香港躲避战乱,我看要不要结个儿女亲家?”

  她和庄铸九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小的,平常在沪市时,也和陈文杰、陈文铭一起玩。

  盛七是很想结这个亲事的,毕竟她知道陈光良的眼光长远,将来这个家族肯定是非常强大的。

  严人美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陈光良。

  陈光良说道:“都什么年代了,还摆那一套,我个人是支持自由恋爱的,如果他们将来有看对眼,我当然会支持。庄先生,你说呢?”

  庄铸九点点头,说道:“陈先生说的有理,让孩子们多交流,他们有这种想法才行。”

  他能怎么说,自然是既表态,同时又不得罪老婆。

  盛七这时候说道:“你这话说的,你当年和仁美,还不是.”

  严人美娇声说道:“干妈,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现在对陈光良的感情,自然是有些忌讳过往的事情,当年毕竟她还有些不愿意嫁陈光良,不是陈光良不优秀,而是她当时想多读书。

  盛七自知没理,感觉将话题扯开,说道:“反正我们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她本身和严人美关系很好,但自从他们夫妇加入时代影业后,就关系更好了。毕竟时代影业象征着她和庄铸九的事业,也给了庄铸九和盛七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第二日,陈光良来到九龙的新丰纺织厂。

  厂长张芳硕,是从沪市调过来的,属于留日的纺织人才;事实上,九龙新丰纺织厂的管理层、技术人员,甚至是优秀女纺织工人,有很多都是沪市调来的。

  凭借这些人才的调来,新丰纺织不仅可以顺利开工,而且经营也越来越好。

  考察时,张芳硕为陈光良介绍道:“陈先生,现在我们工厂已经拥有3.62万纱锭,1520名纺织工人,并实行‘三班倒’开工,产品50%销往东南亚.特别是我们的‘鳄鱼牌’等牌子的布匹,在东南亚非常受欢迎。”

  此时,整个新丰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对这个老板保持着崇高的敬意。

  陈光良看着工厂忙碌的景象,满意的说道:“我们马上回得到军方纱布订单,租界两家工厂、香港工厂,甚至是重庆工厂,这四家工厂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繁忙的景象。香港工厂有个优势,那就是运输至大后方最方便,但又比重庆工厂更具备生产上的优势。”

  重庆工厂,今年下半年才逐步开工,目前产能还没有得到释放。而且重庆工厂从建立开始,就是困难重重,包括与地主谈判买地、配合重庆电力公司完成接电工程,建立公共码头,自行架设铁管从长江取水解决每月1.5万加仑用水,修建公共马路,修建防空洞,商场、医疗诊所、消费合作社,出资请警察维持秩序,筹办小学等,都要出钱出力。

  那边唯一的优势就是——消费水平低一些,100万的投资相当于沪市150万以上的投资;更何况,后来又增加‘50万贷款’投资,实质上重庆工厂和香港的产能差不多,但规模更庞大。

  好在这些事情,有童润夫、李升伯等人才的加盟,不用陈光良操心太多。

  张芳硕说道:“没问题,我们现在的产品就已经经粤汉铁路,销往国内。产量方面,我们也还可以提升不少。”

  相比较重庆,不管是在租界开厂,还是在香港开厂,各方面都是更方便。

  难怪这一次工业西迁,很多人都比较消极,甚至是抗拒,包括申新四厂这些知名企业。

  当然此次工业西迁,实际上此时已经是‘交通堵塞’,陈光良当初给卢作孚的100万航运投资,此次也是大显异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后,陈光良在工厂顿足了很久。

  此时新丰纺织的四家工厂,主要是由童润夫、李升伯等专业人才负责,经营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特别是在技术上,更是稳稳压过香港、粤省工厂一筹。

  沪市的工业技术,冠绝全国,生产的纺织品,在香港和粤省属于高等品,在东南亚更是很受欢迎。所以新丰纺织是沪市的投资和技术,基本是不愁产品的销路。

  短时间打开局面,自然是顺理其章。

第320章 商界领袖

  11月中旬,淞沪抗战结束,也意味着沪市沦陷。

  到了月底,平安银行的叶熙明、张树年来到香港,向陈光良做工作汇报。

  虽然说,陈光良一直有通过电话、电报听取沪市的工作汇报,也发出指令;但很显然,这些高层定期来港汇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在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办公室里,两人向陈光良汇报起来。

  “自从10月份后,租界基本已经是人满为患,物业租赁的广告都不再看到有,租金也是异常的昂贵;像香格里拉饭店的客房,基本每天都是爆满.”

  “淞沪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工厂开始迁往租界,凡是需要进口的物资更是一天一个价”

  “新丰纺织那边也是异常的繁忙,现在是棉花便宜,棉纱和棉布昂贵”

  “保守估计,今年新丰纺织的盈利会有550万左右(含炒棉纱盈利的250万),明年的盈利会更加突出.”

  一个接一个‘好消息’袭来,平安银行赚大钱是必然的趋势。

  而陈光良的心里预期,也是在1940年左右,平安银行和新丰纺织的总资产能达到3000万,当然这里的3000万是指现在的法币价值。(目前1法币等于29美分,等于12便士)

  差不多要涨两倍,也就是900万美元以上,才对得起陈光良的布局。

  陈光良说道:“我虽然在香港,也知道租界接下来的走势,明年工厂一定是成倍的增加,毕竟回报率高;地产更不要说了,那是决定的好投资。棉花便宜,纺织品涨一倍也不希奇,机械设备翻倍也正常,物资等也是如此。”

  叶熙明佩服的说道:“您神机妙算,投资新丰纺织简直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

  这时候,张树年说道:“老板,还有一件事,大家想问你——平安银行的利润,要不要转移至香港?”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一个居安思危的问题,也很重要。鉴于平安银行的投资发展非常的好,你们此次回沪后,主持平安银行从‘沪市众业公所’,购入大量的洋资企业股票,包括会德丰、永安纱厂、国际信托公司(地产)、英楂华投资这些股票,我们可以是以平安银行明年的部分利润,来提前投资,预防贬值,暂定300万法币。”

  众业公所上市的外商企业股票,是以7种不同的币种发行的,这些按不同币种发行的股票中,以银两建制的种类最多,达58种,总金额1亿零6百余万两;其次是以法币建制的股票,达25种,总金额1亿元左右;英镑建制的16种,680余万镑;港币建制的有汇丰银行和香上饭店2种,2900万港币.

  投资这些股票,是预防货币贬值的最佳策略。

  而且陈光良知道这一波外商股票,在1940年四五月份达到巅峰,有的升值数十倍,至少也是升值数倍。

  这里面除了法币会在这期间,贬值不少外,还有两个重大原因:

  第一,孤岛时期的沪市,投机风气越演越烈;

  第二,1939年欧战开始,海外大概有数亿美金的财富流入沪市,租界成为避险的地方。

  而犹太和西方商人们,也趁着那一波高峰,趁机套现大量的股票,卷走华夏上亿的财富。

  既然如此,陈光良认为——反正也是便宜人家,还不如便宜他。

  叶熙明说道:“这个时候投资股票,会不会有些风险?”

  陈光良笑道:“放心去做,我一向是抄底,可没有失败过。”

  “好的”

  随后,陈光良说道:“明年(1938)初,平安银行再兑换200万法币的美元(约60万),准备存入美国本土的大通银行。”

  “好的,我们回去便准备。”

  今年(1937),新丰纺织已经分红300万,年底还能分红100万,相当于平安银行获得了200万的分红。

  事实上,平安银行手握很多‘赚钱’的产业,包括沪市的地产、纺织设备,以及重庆的物业、香港的投资,全部都升值不少。

  这一波别说900万美金,就是平安银行自身都会资产飙升至900万美金,还不算新丰纺织给陈光良个人的分红那一部分。

  而且,陈光良不打算‘偿还新丰银行450万的剩余借贷’,理由太简单了,法币要贬值,再过五年后,陈光良个人轻而易举的偿还这笔债务。

  相当于,平安银行和陈光良个人在用储户的资金,去投资各种‘升值’的资产;但储户的资金,却在疯狂的贬值。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要在1941年前,将‘自有资产’转变成香江的地产,以及黄金、美元并存进纽约和伦敦(纽约为大部分)。

  这一天,陈光良来到中环的告罗士打酒店,也就是后来的文华酒店前身。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沪市来港避难的权势和富人的聚集地,陈光良的前来,甚至都已经引来一些人的瞩目。

  随后,陈光良看见杜月笙穿着长褂,便迎了上前。

  “杜先生,很长时间不见,没想到我们在香港倒是见上面了!”

  杜月笙马上笑着说道:“我是在香港避难的,但听说你在香港生意做的很大,俨然已经是这边的地主了,这不我稍作安定,就来约你见面。”

  陈光良连忙说道:“是我该主动拜访你才对,你怎么也是我的长辈!”

  杜维藩、严人芸夫妇,此时还没有到香港。

  杜月笙马上就说道:“维藩、人芸夫妇已经在路上,我叫他们一到沪市,就来拜访你们。”

  “你客气”

  事实上,严人美一直有和在严人芸联络,也催促妹妹尽快来香港。不过严人芸毕竟嫁人了,主要还是以杜家的安排为主。

  随后,两人落座,四周还有两人的保镖,杜月笙随时也带着两个保镖,一看也是高手。

  坐下来后,陈光良还开玩笑说道:“这沪市离了杜先生,听说都已经乱成一团,听说法租界还臭烘烘的。”

  杜月笙回道:“你这是报纸上看的新闻吧,不过你倒是说对了,至少日本人现在不敢向我杜门复仇。”

  法租界臭烘烘的,这是真的,缘由是:

  杜月笙离开上海后,一些小流氓就没了约束,抢劫、盗窃、杀人案频频发生,小帮小派不断进行火拼,搅得沪人都不得安宁,甚至一个小帮派的纷争竟然搞得法租界居民都想逃离上海。

  原来在上海租界内没有化粪池,所以居民的排泄物都要粪夫们用担子挑走,这项工作虽然比较脏,但在底层眼里却是个好职业。

  粪夫们可以有两份收入,一份来自居民的清洁费,一份可以把粪当肥料卖出去换钱,于是,底层许多人都眼红这个行当,争抢着当粪夫,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帮派,最厉害的那个人就成了“粪头脑”,也就是粪帮帮主。

  帮主当然既要从中牟利,也要负责维持秩序,法租界的“粪头脑”叫范开泰,在他死后,他老婆史金秀接管了粪帮,成为上海滩第一位女白相人,也深得杜月笙的赏识,所以,她的地位很稳固。

  但在杜离开上海时,金秀突然病逝,粪帮帮主之位又传到了她的儿子小范身上,但小范是个纨绔子弟,以前靠杜月笙撑着,没人敢抢他的饭碗,杜离开上海后,小范就搞不定了,全体粪夫起来闹事,粪帮一下分成几个小团体,武力争抢帮主之位,而小范也就靠边站了。

  粪夫们乱战,一连数天,租界居民叫苦连天,没了粪夫们挑粪,家家户户臭气熏天,法国总领事气的直跺脚。

  好在杜月笙及时在香港发号施令,粪帮才恢复平静。

  和杜月笙聊了一阵,他又说道:“这次光良你虽然不在沪市,但平安银行购入200万救国公债,并成立救助难民的机构,沪市民众也知道你虽然被困香港,但也在救国救民,功劳甚大。”

  陈光良说道:“谈什么功劳,都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该做的,不值得夸奖。”

  杜月笙也是会说话,陈光良明明是提前先跑,但却成为了‘被困香港’。

首节 上一节 292/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