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和印刷都是‘正版的’,所以在抗战时从澳门、东南亚购入很多的物资。
“怎么这么多?”
“我动用了那20万美金,再加上这些迫签港币后来不能使用,市场上的汇率非常低,我就买了很多。”
陈光良点点头,他当初离开香港时,将长江地产的那几百幢唐楼的收租任务,交给杨小虎和留下的职员。日本人占领香港,也不可能连这种资产也会掠夺的。
同时,他还给杨小虎留下20万美金存在奥门的大西洋银行,以应对突发情况。事实上,他就是在等待‘迫签港币’这回事。
杨小虎不解的说道:“良哥,现在港英政府、汇丰银行都不承认‘迫签港币’,我们手中的这600万的迫签港币,该怎么办?”
陈光良拿起桌子上的‘迫签港币’样品,看了一下后,说道:“纸张是伦敦的,印刷技术也是伦敦的,姓名是汇丰大班签的,汇丰如果不承认,信誉会大跌的。”
港币都是在伦敦印好后,然后运输至香港,而几家发钞银行要想发行,就必须向伦敦缴纳保证金(黄金、外汇)。
现在港英政府和汇丰银行不承认的原因是——这批货币,没有缴纳保证金,且是日本强迫签发的。
但事实上,如果汇丰银行的信誉开始下跌了,是扛不住的,最后应该会承认50港币及以上面额的。至于50港币以下的,汇丰银行不会承认,因为50港币以上的持有者,都是有钱人,汇丰银行更需要。
随后。
陈光良将叶熙明叫到办公室,说道:“那600万港币放进保险柜,另外,由平安银行继续替我收购市面上的50港币及以上的迫签港币,暂时额度为50万美金。资金的话,是我个人支出。”
他从内地最近要源源不断的朝香港转运资金250万美金(黄金、大洋、美元),所以这笔钱存进平安银行(香港),相当于也让平安银行的储蓄资金猛涨起来。
“老板,汇丰和港英政府已经不承认这批迫签港币。”
“我知道,但我相信汇丰银行不得不改口,尽管去收购,我赌得起。”
“好,我马上安排!”
这批港币的价格,现在约等于10~15港币兑1美元,相当于实际价值的25~40%。
而仅100元面额的,就发行了17万多张。
待叶熙明离开后,陈光良对杨小虎说道:“接下来,你想自己做,还是跟着我做。自己做的话,我给你1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
虽然是表弟,但从小也跟着他一起长大的,感情还是有的。如今杨小虎也已经27岁,倒是可以独立了。
杨小虎连忙说道:“我想跟良哥做事,最想进环球航运工作。”
他做人比较老实,且又得到姐夫的关照,若是良哥让他独立做事,一定要拒绝。
陈光良随即道:“也行,晚点我打算成立一家贸易行,到时候给你股份,你就去贸易行做事。”
环球贸易一直存在,而且陈光良手底下的贸易人才很多,他正好打算在香港成立一家贸易行。
“好,谢良哥”
陈光良随即让杨小虎今晚带全家来别墅团聚,包括二舅和二舅妈,以及杨小虎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下午,他又召集长江地产的管理层。
原来的管理层,并不是没有流失,例如出国深造建筑的陆元台,回来后,便在沪市成立了一家建筑事务所,期间一直留在沪市。
对此,陈光良一开始就比较支持,毕竟跟着他,陆元台也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学。
还有出国深造后的郭德明,在重庆一直担任他的秘书处负责人,此时也依旧在内地,加入平安银行,主要负责投资的工厂等调度。
还有不少职员,这次也暂时没有选择跟来,毕竟这一来就是常驻香港,且大家看国内战争平息。
所以目前的长江地产,主要是由严宽、吴新河等人负责。
“接下来,长江地产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修缮现有的收租物业(部分损失严重),第二是继续购入地皮。资金方面,我会先注入400万港币。”
随着物价的上涨,北角地皮都6~7元每平方尺,而油尖旺的住宅地皮更是8~9元;但这个价格还是当前的,预计从明年下半年开始,香港的地皮和物业就要飞升。
所以400万港币,也就是100万美金,并不算太多。
严宽随即说道:“长江地产的305栋楼中,差不多有80多幢需要重建和维修(战争轰炸),所需资金预计200万港币左右。实际上,只能拿出200万购入新的地皮和物业。”
陈光良并不在意这些资金的开支,说道:“拿出详细的方案来,同时搜寻市场可出售的物业和地皮,包括中高档住宅和地皮,都是考虑范畴,后续资金不足我再注入。”
“好的”
陈光良家族在美国,拥有差不多四千万美金的财富,不过考虑到很多资金还被冻结着,所以目前香港主要的投资资金,都是从内地带来的财富。
投资航运最费钱,这几年全球的物价涨得很厉害,远不是当年的物价了。
好比当初卖出10万美金一艘的船(5000吨,1920年造),如今大概15万美金以上才能买得回来。
当天下午,陈光良还和环球航运的管理层们,一起开了会议。
目前,环球航运只有大量的人,但却没有一艘船,主要是当初陈光良将船都卖出去了,还有就是被炸沉了两艘。
所以当务之急是购买船只,展开业务。
赵铁毅率先汇报道:“老板,我们已经和怡和银行洽谈了一下,他们有一艘‘A1型客货两用船’可以出售给我们,该船1923年在香港建造,排水量3179.21吨,原航行于香港至新加坡航线。对方开口3.2万英镑。另外,太古洋行也愿意出售一艘船给我们,是我们当初卖给他们的金峰号,开价4万英镑。”
好家伙,当初卖给太古洋行是2.5万英镑,也就是10万美金一艘船(排水量5000吨、1920年造的加拿大船);那四艘船在二战中,从殖民地运输物资,前往英国,可是赚了不少钱;如今,反倒是继续赚了一笔。
不过陈光良也明白,现在华夏的民营航运家们,都面临着缺船也缺钱的处境;那些接收日本的航运资产,全部肥了招商局,不可能赔给民营航运界的。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和招商局还在大力从美国、加拿大购入船只,都是贷款购买。
吴浩这时候说道:“老板,现在香港军政府管理香港,面临着缺粮食的处境,所以有意让民间势力加入运输和采购,然后统一管控出售。我们若是有船,马上就可以在东南亚买到粮食,以此交好港府。”
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太熟悉了,当初环球贸易在华夏沿海、东南亚的贸易很多。现在来港的航运、贸易人才,也很多,所以他们能很快完成任务。
陈光良一想,确实如此,他需要和港府打好关系,甚至从政都没有关系。不管是航运、地产,还是金融、工业,陈氏家族的事业,下一波要在第二代加入时才真正崛起。
在这期间,陈光良主要是为大家打好基础,那么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自然很有必要。
“好,就从太古、怡和手中购入两艘船,同时又和军政府承接卖粮的任务。”
众人高兴起来,环球航运终于再次发展。
接下来,陈光良还说道:“对了,我打算让环球航运、环球贸易分开经营。其中环球贸易接下来主要做内地、香港、东南亚的贸易,这家企业我打算以招股的形式,鼓励所有人加盟。缺资金的,可以向我私人借,多少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即可。”
吴浩问道:“老板准备募集多少资金?”
陈光良笑道:“这个暂且没有数字,我们商量着来做,总之是要每个人都能拥有股份,以后贸易公司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事情。而我持股的部分,有环球航运的名义,所以航运部门的人,也可以入股贸易行。”
“好的,那等忙完港府的粮食事情,我们再详细讨论,到时候给老板你一个方案。”
“行”
众人心情很不错。
这些年,陈光良对大家本来也就是给的薪水和分红,所以很多人都有些积蓄,对于入股很有兴趣。
第339章 团聚
这一天,陈光良在新丰纺织(香港)负责人张芳硕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荃湾考察。
新丰纺织(香港)是有自己的工厂,但陈光良准备修建一处‘纺织园区’,为后面大发展纺织业一条龙做准备。再加上现在的新丰纺织工厂位于九龙,占地面积还不足够大。
所以,陈光良将目光看向此时还是农村的荃湾。
一行人的车队,沿着青山公路朝西边驶去,车子的两旁便是一片片农田。
随后,陈光良示意司机停车,众人走下车,望着四处的景色。
张芳硕在一旁说道:“老板,这里距离市区较远,到处都是农田,怕不是纺织厂的理想地。”
他有些搞不明白,现在的工厂也算足够大,老板为什么要突然再购入土地?
陈光良问道:“后续,我打算扩大纺织规模,且进军印染厂,所以打算再购买一副储备工业用地。”
张芳硕这才明白陈光良的心中想法,不过他还是不明白,沪市办纺织厂的优势太明显,香港工厂应该只是一个‘分厂’而已,大可不必投资太大。
除非,老板准备彻底来香港发展,听说最近他旗下公司在香港的动作很大。
“老板打算买下多少亩地皮?”
“100亩吧,这边的农地应该挺便宜的。”
农地转变成工业用地,只需要再向港府支付一笔费用,即可!
张芳硕惊讶了一下,说道:“这边的地皮再便宜,恐怕也需要2~3港币每平方尺,差不多就是近1.8万一亩了。我们香港新丰纺织的复产,基本都是来自平安银行的贷款。”
言下之意,香港纺织工厂全靠贷款,哪里有钱购买储备地皮。
陈光良笑道:“继续贷款便是。最近香港治安很差,所以市民纷纷将钱存入银行,但很多银行都没有找到资金的出路,所以存款利息极低,活期甚至要保管费;所以平安银行最近在抓紧吸纳存款,而贷款渠道,便是支持新丰纺织、维他奶这样的工业。”
一边大力吸纳存款,一边大力放出贷款,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陈光良已经拥有4000万美金的财富,相当于1.6亿港币以上,资金还真不是问题。不过美国的一些资金,还是被冻结状态,暂时不能抽到香港。
就算如此,陈光良手中的财富,也足够当前的大肆发展了。
“好的,有银行支持,自然问题不大。”
利息低,又是一个老板,慢慢还便是。
新丰纺织(香港)有着不错的纺织人材储备,现在只待从英国订购的纺织机械到港,便可以迅速完成全面复产。而新丰纺织的产品,战前就已经销往东南亚,而且比较受欢迎,也是有销售渠道的。
随后,陈光良将在荃湾购买农地的事情,交给张芳硕,并准备让平安银行、长江地产的人配合,主要是选址和规模。
肯定要选择在青山道两侧,好在这边的选择性很高。
100亩的占地面积,差不多就是60万平方尺,在香港来说,已经是一副相当大的地皮;更何况,这家工厂后续准备建两层、三层这样一幢幢的厂房,规模就更大了。
金融、航运、地产、实业,这是陈光良准备为四个儿子打下的江山。香港不够分,就继续朝海外发展。
香港在军政府的统治下,主要是审判和惩罚日本人,很多日本人都被脱掉裤子,穿着四角裤,然后大批大批的被拉去处理香港的废墟,此场景自然引来华人的围观。
但与此同时,军政府的统治下,香港的社会治安很差,各种小偷小摸层出不穷,故大家纷纷将钱存入银行。
军政府毕竟主要的职责是接收香港,以及审判日本人,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是比较轻视的。
正好,陈光良和港府高级官员达成协议,由环球贸易向海外购买粮食等物资,随后交给港府调度。
此举,让陈光良收获了港府的好感。
也有港府高官试探陈光良对香港的归属问题,这被陈光良打了太极,毕竟他也算和国民政府关系比较好,且影响极大的商人;真要说错话,那恐怕就是‘新汉奸’。
不过,陈光良也有意透露出,自己有在香港定居的想法。
几天后。
陈光聪带着杰克先一步回到香港,是从洛杉矶坐飞机抵港的。
早在1935年,泛美航空开辟了从美国飞往华夏的首条跨太平洋航线,真是开创性的壮举。他们从旧金山出发,经过夏威夷,再跳岛至中途岛、威克岛和关岛,最终抵达马尼拉,最终到达香港,用时差不多四天时间。
比起海运,节省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
“哥,美国成立了战后物资处理处,那里有各式各样的物资,杰克想做这个生意。还有,美国战时差不多生产了2000多艘自由轮,这种船持水量10000吨,实际载货能达到5000~7000吨,我寻思着准备买下两艘。不过有杰克美国人的身份,我觉得能更便宜,也更有把握,所以准备让他来香港合伙注册个航运企业。”
在中环的香港上海大饭店里,陈光聪介绍起来。
陈光良对这个合作也有兴趣起来,杰克是多年的朋友了,信任是没有问题的。而美国战后的物资丰富,但价格几乎甩卖,仅他知道的自由轮,造价150万美金,前世卖给国民政府10艘,每艘仅要55万美金,且只需要付款30%,剩余的可分期付款。
如果有杰克美国人的身份,那么这个价格会不会更便宜呢?
而且虽然美国的自由轮有2000多艘,但这些船可不是直接卖给海外私人的,一般都是卖给政府,前世很多都卖给盟国,包括英国、法国、希腊等等,甚至帮助希腊成就了‘海上霸主’。
但如果有杰克这个身份,美国政府自然是优先照顾本国人。
另外,美国的一些物资,在远东也会比较畅销的。
陈光良当即说道:“可以,这个合作正好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