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也是很高兴的说道:“自从认识陈先生你以后,我的运气一直很好,这些年,我在股市也赚了不少钱。这次能做这个贸易企业,还请陈先生多多照顾。”
“客气,我们是朋友,正好我也成立了一家贸易企业,我们可以资源互补。”
“好”
关于购买自由轮的事情,陈光良的想法是购买4艘,预计200万美金。
自由轮虽然是战时建造的,大家都说也就十年寿命,但实际上,前世七八十年代,内地都还买回去当宝贝。充分说明,这船的使用年限,至少还有25年时间,这可是捡到漏。
杰克对航运事业不太感兴趣,陈光良就给他5%的股份,不用出钱,算在拍卖自由轮的佣金里;等到时候,陈光良再买下他手中的股份即可。
至于自己的弟弟陈光聪,则认购45%的股权。
当然需要在香港重新成立一家航运企业,代表人是杰克,陈光良、陈光聪兄弟则是股东。
至于贸易公司,这个则需要杰克将物资清单电报至香港,再由环球贸易来决定什么东西好在远东销售,双方进行合作。
10月下旬的一天。
陈光良携严人美、陈文杰两人,以及陈光聪、杨小虎、二舅、二舅妈来到九龙仓的码头,他们的四周有七八位保镖。
焦急的等待了一个多小时,一艘悬挂美国旗帜的船只终于驶向码头,陈光良心情一下激动起来。
和蒋梅英已经差不多五年未见,两人的小儿子都已经四岁多。
随着船停靠稳当,陈光良看到蒋梅英牵着最小的儿子陈文骅,后面还跟着陈文锦、陈乐怡兄妹以及陈光良的母亲杨慧,朝着他们跑来。
“妈、梅英”
“夫君”
两人忍不住相拥,陈光良嘴里说道:“辛苦你了”
“不辛苦,都是值得的”
“姐姐”
“好妹妹,总算盼到你回来了。”
一家人在码头团聚,惹人注目,但却让人看到非富即贵的家族。
陈光良随后抱起7岁的陈乐怡和4岁多的陈文骅,一个是唯一的女儿,一个是最小的儿子,自然疼爱。
长子陈文杰也拉着弟弟陈文锦叙旧,兄弟俩以前感情很好。
“大哥,这里还有三个你们陈家的人呢!”
杨秀英适时的牵着三个孩子,来到陈光良面前。
陈光良放下两个自己的孩子,先摸摸侄子陈文博的脑袋,随后又抱起一对侄女陈美怡、陈曼怡。
“哈哈,我们今天一大家算是团聚了,晚上大家一起聚一聚。”
如今,陈氏家族也算是人丁旺盛,接下来培养子女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当天晚上,大家在干德道的别墅,一同聚会。
而蒋梅英母子四人,直接入住了‘祖宅’。
是夜。
陈光良来到蒋梅英的房间,心情有些激动。
“夫君,你怎么来我的房间了?”蒋梅英故意说道。
毕竟这算是正房的房子,和陈光良同居以前没有过。
陈光良笑道:“这有什么,你要在这里住个一年,你那个房子要大修一番。所以,以后你三晚,仁美四晚,我轮着在你们房间留宿。”
蒋梅英娇嗔道:“那是不是要夜夜春宵呀?”
陈光良拍拍胸膛,说道:“夜夜春宵有什么问题”
说完,他已经来到蒋梅英身边,
他一边说道:“这些年真的辛苦你了,五年时间,我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蒋梅英幸福的说道:
“虽然每晚总是会想你,但我一直觉得有希望、有盼头,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后,我更是欣喜若狂,我知道战争会结束的。”
“还有呢,1942年4月,我按照你的意思,买入了大量的军工股,最近一个多月我全部抛掉,总计赚了650万美金。我现在手中有1000万美金,因为我是美国籍,所以这些资金并没受什么影响。”
陈光良笑道:“那你也是一个大富婆了!”
蒋梅英马上说道:“我是打算交给你,毕竟你的资金被美国冻结,这些资金正好用来发展事业。”
陈光良感动的说道:“你太小看我了,我从内地和奥门带过来的资金,也有300万美金,所以根本不愁资金。”
陈光聪从美国也带回来100万美金,实际上他的资金也没有遭到冻结。冻结的资金,主要是银行的存款之类。
有这些资金,足以发展航运、地产,至于银行和实业,正好配对了。
“嗯,反正我的资金,你随时拿去用便是。”
“知道你的心意,但确实用不上。这1000万美金的资金,等我抽空,给你投资美国的资产和全球的项目。”
“你真好”
接下来,陈光良早已经按耐不住,在蒋梅英丝袜上嗅着味道,那久未的一种快乐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齐聚吃早餐,母亲杨慧也跟着大儿子居住,这是惯例。
严人美在席间说道:“当务之急,是孩子们要尽快入校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良哥你就不要操心了,由我和梅英来负责。”
事实上,老大陈文杰,已经入了半山区的‘圣保罗男女中学’,这是香港第一所男女同校的中学。
至于另外一所皇仁中学,今年还没有开学。
蒋梅英问道:“文杰读的哪所中学?”
严人美说道:“圣保罗男女中学,正好文锦也可以入学这家中学。”
陈文锦是蒋梅英的长子,今年也已经11岁,在美国正好读完小学,准备升中学。
这些孩子从小就学英语,所以中英教学都没有问题。
但这次回到香港,陈光良会亲自要求大家,多学习一些华夏的传统文化知识。
蒋梅英点点头,说道:“姐姐说的是”
其余五个孩子,再家弟弟的三个孩子,都去读小学和幼儿园,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确实不需要陈光良操心太多。
早饭吃完,陈光良也放心的去工作赚钱,家里由两个女人当家。
这次来香港,也从沪市接来四名女佣,和几十个安保人员。
而陈光良也需要继续扎根香港,和这边的政府、商人等建立关系,他甚至准备组建‘宁波商会’。
这一世的香港,可就不一定是粤籍称大王了!
第340章 大力发展地产
陈光良来到港府,受到军政府的港督夏慤,及政务官麦道高的同时接见。
显然,港府也对陈光良在战后还长期留在香港,也是非常重视,毕竟陈光良和国民政府在以往的关系密切。
一开始,夏慤便说道:“感谢陈先生愿意帮助港府,一起应对粮食等物资的危机。”
最近,环球贸易和环球航运倾巢出动,为香港从东南亚购入大量的粮食,仅这一步,香港其它商人就没有几个可以做到。
因为首先是要熟悉东南亚或内地的贸易,其次还得有远洋船,恰好陈光良都有这些资源;就算太古和怡和不卖给他船,陈光良也能从沪市租界船只运粮,毕竟他曾是华夏航运业的扛把子。
陈光良很是沉稳的说道:“香港以华人居多,这些人也是我的同胞,既然我在香港从事商业活动,自然会尽最大努力帮助香港的秩序恢复。”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他会在香港;第二,他从事的是商业活动。
其实,现在所有港英政府的人都明白——二战后,香港的华人必须得到重视,负责英国人统治不了香港。
因为在二战中,华夏人的英勇抗战,前期独自硬抗日本四年多的时间,这充分说明这个民族觉醒了。一个民族觉醒了,哪怕这个国家再落后,也不会当被殖民者。
而港英政府现在还想掌控香港,那就必须将华人的地位提起来——包括不允许住山顶、不允许去某些沙滩等等,全部要取消。
面对陈光良的回答,夏慤和麦道高并没有往深处想,毕竟他们只是军政府,香港稳定后就会交出去。
当务之急,香港是摆脱混乱的处境。
所以麦道高说道:“陈先生是一个优秀且厉害的商人,你以个人的身份,能否提出香港现在的问题及建议?”
陈光良当即说道:“我以一个香港居民的身份,确实对此时香港有一些建议:首先是粮食和物资的问题,这一步我觉得要尽快稳定,同时也要尽快取消价格管控,这样才能增加粮食输入;其次是住房的缺少,主要是建筑材料的缺少,港府可以对这方面的外汇和贸易给予支持。”
缺粮食、缺住房,这是目前香港的根本原因。
麦高迪当即说道:“港府不可能动用庞大的公共资金修复私人住所,毕竟获利的是私人房东。”
陈光良说道:“此举会让不少人感到相当不满,这是事实。当然,我也明白军政府的难处。当然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交通。”
他的话,自然是让夏慤、麦道高很重视,而且事实也是如此。
但军政府有他的难处,所以最后麦道高也只是说道:“关于难民的问题,军政府只能够尽可能地将空置的建筑物安置居民以及征用旅馆作收容难民。当然,军政府可以对于粮食的输入、建筑材料的输入,给予一定的方便,鼓励想陈先生这样的商人,一起参与香港战后的重建。”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他即将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4艘自由轮(万吨巨轮)、1艘5000吨加拿大轮、1艘3300吨A1型轮。
这些船只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开辟香港至上海的定期航线
第二、打通华夏沿海和香港的贸易
第三、承接远东和欧美的运输航线
与此同时,他要在明年组织一艘船,由全华人的海员,从香港驶向美国的跨洋航行,达成华夏首次的壮举。(当初招商局虽然开辟跨洋航行,但由于英国的人阻拦,过巴拿马必须用英国籍船长,故没有全华人的船)
如今战后,华人的地位提高,不可能存在——华籍船长不能过巴拿马运河的规定。
总体来说,此次港府之行,陈光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时,大家对于陈光良滞留香港,并没有感觉到——他是要留在香港,不回沪市。
不过明年内战开始,再加上法币疯狂贬值,内地的富豪们大概从1947年初就纷纷转移资产来香港了。
回到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办公室,陈光良开始盘算起来。
接下来,长江地产应该大量收购旧物业、破物业、地皮,然后大兴土木,兴建一座又一座的五层唐楼。
至少需要1000幢房子,差不多5000层,可容纳3万人居住。
而此时的长江地产,不过300幢出头,离目标还差得远。
主要是考虑资金方面:陈光良从内地带来价值250万美金的外汇、黄金、白银、大洋,这些资金都已经存放在平安银行大厦保险库;另外,陈光聪回港后,从澳门取出50万美金。
相当于,陈光良拥有300万美金。
发展航运方面,陈光聪资金掏100万美金,陈光良大概还需要投资150万美金;但实质上,这些资金可以分期支付,不会马上使用。
至于工业的支出,正好是由平安银行贷款支持。
这样一来,陈光良实际上可以给予长江地产150万美金的支持,也就是600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