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他可以从美国调动资金回港,手中的‘迫签港币’也会很快被汇丰银行承认。
综述:长江地产要加快脚步,赶在1947年前,大举收购地皮和破旧物业,并进行建筑。
这样一来,仅在1947年以后的租金,就够大赚特赚了。更何况这些房子及地皮,是留在将来作为建高楼用的。
随即,他将严宽、吴新河喊到办公室。
“现在香港很多破旧物业的主人,因为没有资金重建,市场上应该很多,我们要抓紧时间购买。另外,港九的住宅地皮也大力吸纳。资金不用担心,我马上调,我们的目标是,要在1947年前,拥有1000幢楼或相应的地皮。”
还有14个月时间,时间有点紧迫。
相当于还需要700幢唐楼,若是按地皮计算,差不多也需要100万平方尺以上,耗资在千万左右。至于建筑费,这个自然也不低,毕竟现在建筑材料挺缺的。
不过都是值得的,陈光良准备从蒋梅英那里先借200万美金。
严宽当即说道:“有,市场确实很多私人地皮和旧物业待售,我们一定抓紧时间购买。”
吴新河点点头,说道:“确实,现在香港人口反而是朝着沪市流动,虽然有些粤籍人士重返香港,但一些华侨也朝着沪市流动。故,私人物业出售比较多。”
“好,抓紧时间,国内要打内战了,届时大家还得来香港。”
两人一震,老板一直都预判很准确,看来这一次也是真的了。
“是,老板”
安排好这件事后,陈光良松了一口气,有这样一批物业和地皮,他儿子的‘地产王国’就是躺赢,后世什么‘四大家族’给他们家族提鞋都不配了。
毕竟陈光良已经熟悉大家的套路,根本没人在地产上做得过他。
陈光良在叶熙明、李鸿生的陪同下,视察了平安银行旺角支行。
这家支行的物业,便是长江地产的一座唐楼一二层,楼是商住两用的临街物业。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存款的人似乎挺多的,这是一件好事呢!”
现在一些香港银行,对存款并不热衷,原因是资金找不到出路,这倒是给了平安银行发展的机会。
李鸿生自豪的说道:“别的银行对存款有些不上心,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资金的出路。但我们平安银行不同,新丰纺织、维他奶的工厂要复工,再加上时代影业、长江地产等企业都有需求,甚至老板你做主要给工业贷款予以方便,所以我们的资金出路很多。”
平安银行在香港工业界,从1937年就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这一点其它华资银行都还跟不上,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相反,平安银行在8月份第一时间就准备复业,当下也是第一时间和工厂主建立关系。
这一切,都是陈光良知道,香港的工业将迎来一波发展。
叶熙明也说道:“我们的资金出路多,反倒是担心存款不够,所以我们开业后,对存款异常给予优惠和方便。首先是我们开通100元就可开户,其次是利息比其它银行高一些,最后便是我们拥有充足的信誉,短时间内,我们已经拥有500万的存款。”
信誉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两个事情:
第一,当年日军占领香港前,平安银行将储户的资金基本给还掉,且在利息上给予照顾,剩下的资金也转移至澳门,让储户基本没有损失;
第二,坐落在中环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是华资银行最庞大、最漂亮的银行大厦,这就是信誉的保证。
基于此,平安银行在短短的2个多月,便已经吸纳存款500万港币以上。
陈光良说道:“尽快让五家分行全部开业,抓紧时间吸纳存款,我们要大力发展储蓄、贷款业务,趁着汇丰、渣打元气大伤,其它华资银行没有反应过来。”
“好的”
此时的汇丰银行,信誉有些让人不放心,因为那批上亿的‘迫签港币’,让很多持币的人非常愤怒。
而像恒生银号之类的,压根不算银行,信誉更无从谈起。也就是东亚银行,发展也不错。
此时,香港的粤籍商人,依旧没有他们海派商人财大气粗,平安银行作为海派银行,自然要迅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接下来,江浙沪商人将资金转移香港,平安银行便可以趁机大赚,而且还能建立很好的信誉。
回到中环的德辅道平安银行大厦。
陈光良对叶熙明和李鸿生说道:“第一件事,平安银行要加速本土化,招募职员时,要考虑的粤语和国语并行的问题,所以粤籍员工的培养也要一视同仁,招募粤籍的高中毕业生,培养他们的金融知识。”
“明白,事实上从我们平安银行进入香港一来,粤籍职员占比就在30~40%,和沪籍比例差不多。”
“管理层的比例也要上前”
“好的”
虽然平安银行是海派银行,陈光良也想赚这一波江浙沪商人迁徙香港的业务,但最后终究是要扎根本地,服务粤籍占比更多的群体。
前世江浙沪商人为什么在香港逐步落后粤籍商人?
并不是海派商人的实力不足、智慧不及。
真正的原因是,很大一部分商人,只是将香港视为‘临时居住地’,眼睛一边盯着内地,希望有天能回去,也一边盯着海外,哪天军队打到香港就跑到国外。
正是有这样的心理,其实很多海派富翁到香港后,并没有投资他们最喜欢的产业——地产;一部分投资了工业,一部分投资了航运,前者是海派商人的理念‘实业救国’,后者则是‘可走资产’随时跑路。
海派商人失去了最重要的两个产业——银行、地产,这是比较可惜的。特别是银行,到最后颗粒无收。
晚上,听说要向自己借200万美金,蒋梅英马上说道:“200万美金怎么够呢,现在你要赶在资产低的时候大量购买,又要发展航运和其它。我干脆让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一共在香港取出500万给你,我相信你需要这笔钱的。”
严人美也在一旁,她自然知道蒋梅英这几年在美国炒股赚了近700万美金,资产也有1000万美金。
不过她并不吃醋,因为陈光良手中的财富更多,相当于正房一脉依旧远多与二房。
陈光良思索了一下,说道:“也行,这次从内地带来的财富,很多都是黄金、白银、大洋,我实际上也不想兑换掉。借你500万美金,等过两年我在美国的资产解封,便连本带利还给你。”
蒋梅英不满的说道:“都一家人,谈什么利息!”
陈光良笑着说道:“虽然是一家人,但钱财还是的,更何况着这些资金我拿去投资,两年够翻一倍了。”
严人美也在一旁说道:“好啦,事情定下来就行,一家人不要老是谈钱。”
对于她来说,既然蒋梅英已经进门了,那就是合法的陈家人。若真是要和她这一房争家产,她也只能面对。
如今蒋梅英虽然有1000万美金的财富,但那主要是人家从美国赚的,她根本不要担心其它。
基于此,她并没有吃醋。
而她也知道,陈光良现在是在香港建立一个:航运、地产、金融、实业的庞大产业链,需要资金,暂时借一下蒋梅英的钱,她是应该感激人家的。
三人便停止谈钱的事情,如今蒋梅英是美国国籍,三个孩子也是美国国籍,实际上相当于已经分家。
之所以蒋梅英要回香港,第一是陈光良和她都还年轻,不能长期分居两地;第二是孩子们还小,不能缺少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341章 贸易
11月初旬。
环球贸易在从越南、缅甸等地区采购一批大米后,顺利交给军政府的内政部,对香港物资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与此同时,军政府也在美国商人和华商的建议下,放开部份的物资管控,但依旧实行价格管控。
环球贸易在完成任务后,也举行了一次‘招股大会’,前来参加的管理层和职员,多达三十多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抗战前夕便跟着陈光良做事,俱是多年来的老伙计;而且,这些人熟悉华夏南北贸易、海关,亦熟悉东南亚的贸易相关,都是不可多得的贸易人才。
陈光良走进会议室,大家纷纷起身鼓掌,心情颇为激动。
前几年租界和香港沦陷,大家去后方避难,是陈光良继续安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还有人去奥门避难,同样有陈光良的照顾。
所以战后,大家全部重归队伍,继续为老板效劳。
“好,今天应该是我们有史以来聚得最齐的一次,当然还有十来个人因为路途较远的原因未到,但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众人纷纷鼓掌。
随后,陈光良说道:“第一件事,便是环球贸易决定采取招股的形式,以达到人人参与的决定。我和管理层大概商量了一下,决定初始资本是100万港币,每10港币为一股,总共10万股。接下来,由吴经理来讲解认购的细节。”
吴浩精神抖擞的接下话,详细为大家讲解认购细节:“职员认购最低50股,最高500股;管理层认购最低50股,最高5000股。考虑到,有员工可能资金不足,或者还想多认购一些,所以老板允许每人向他借1000港币,等以后分红再偿还即可。”
现在香港的工资才几十元,30~40元的工资属于正常水平。
当然,今天来参加招股的职员,薪水普遍在80元以上,具备一定的文化或懂英语等技能。
有职员原本听到最低认购需要500港币,已经是非常失望,但听到可以借钱入股,当即心花怒放起来。
“多谢老板”
大家纷纷表示感谢,这样一来大家的参与惹起就高了。
至于初始资本额为什么只有区区100万港币,也是陈光良照顾大家,以他的财富,这点钱自然不放在眼里。
接下来,大家纷纷参与认购,一共36人到会。
大家知道机会难得,便最大限度认购,职员普遍都认购了1000港币以上;管理层就更多了,基本都认购在2000港币以上;高层则认购在5000以上.
吴浩认购最多,足足50000港币。
吴浩有钱是很正常的,他抗战前就是负责广州湾的航运企业和贸易,薪资已经达到500法币/大洋一月;他常年在一线工作,参与了广州湾走私、仰光运输物资、滇缅路运输大队等领导工作。没有出去单干,已经是忠心耿耿了。
“老板,一共认购15.25万港币。”
陈光良随即看了一眼杨小虎,他便走上来,说道:“吴经理,我这里认购5000股。”
吴浩点点头,说道:“好,我这就给你登记。”
大家都知道杨小虎是老板的表弟,而且还是很宠的那种,能力也是不错的,当初在奥门,便是杨小虎组织的‘陈氏企业避难维持会’,给予大家一些物资和生活上的照顾,度过了四年时间。
“加上未到的职员,认购多少?”
“未到职员15人,他们认购的事3万港币,相当于我们总计认购了23.25万港币,占股本的23.25%。”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嗯,剩下的我认购了。”
原本环球航运的人也可以认购的,但后来陈光良打算将船作为资产,愿意参与的,可以投资。这样一来,变相的团结大家在一起。
这个年代,你要么给分红,要么给股份,不然因为‘山高皇帝远’和‘通讯不便’的原因,是一定要出事的。
以前陈光良喜欢给奖金分红,自然也能维持属下们的忠心。
但贸易产业,更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因为大家讲分赴各地工作。
“接下来,我们谈谈环球贸易如何展开业务的问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有职员抢先表示:“我们对越南、泰国的米业比较熟悉,可以从那边长期运输大米至香港,毕竟香港大米需求旺盛。”
这是老业务了,并在当地比较熟悉。
也有职员说道:“做贸易重要的是建立分行网络,我们还需要在沪市、汉口、广州、天津加强分行的建设,做到物资的流通性。例如内地的桐油,就深受欧美的欢迎。”
大家纷纷各抒己见,都是比较专业的。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
“做贸易,当然最重要的是分行网络,好在我们这些年都在当地有这样的关系。但接下来,我们是以香港为中枢,连通内地,面向海外的整体布局。内地有桐油、猪鬃这样的土特产物资,是海外畅销的,那我们就做这样的贸易。”
“另外一方面,我和一位美国人比较熟悉,他打算做战后美国军用物资的生意,到时候我们也对接一下。”
“还有,美国今年生产了一种圆珠笔,售价大概在10美元;我们环球贸易争取引进香港,再进一步在大陆销售。这种东西,卖个300~400港币也不是问题,利润非常的大。”
众人惊喜起来,老板居然有如此多的渠道,显然是大家跟着沾光了。
这时候吴浩说道:“老板,这100万港币,怕是一下子做不了太多的事情。若是能得到银行的支持,那自然就好了!”
这算盘,打的自己都脸红,毕竟银行不就是老板的资源么。
陈光良却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道:“平安银行自然是会支持环球贸易的,只要大家的工作做好,我们环球贸易就很快能发展起来,大家投资的回报自然很高。”
“是,老板”
贸易这一行,本来就可以用‘贸易物资’抵押贷款,平安银行不过是给环球贸易行个方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