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丈夫再厉害,难道还能远程创业?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我自然信心十足,总之关于投资的事情,我的意见是决定性的,哪怕孩子以后工作也是如此。”
蒋梅英马上说道:“是,我都忘记了,你可是财神爷。”
看着丰腴而优雅的绝代美人,陈光良勾勾手指,蒋梅英妩媚的一笑,然后站立起来。
那一瞬间,一个身高一米六出头,曼妙旖旎的身姿,让人微微失神。
随即,软香入怀,陈光良轻轻的一巴掌拍在蒋梅英的臋部上,蒋梅英身上传来惊人的弹力。
舒服!
“我可不是你的财神爷,而是你的丈夫,三个孩子的爸爸,我自然要为你们考虑。这次去美国,我们依旧投资中高档公寓,同时投资像福特、通用、标准、德士古这样的消费股。”
战后,福特这样的汽车股,一定是会持续大涨的,因为不仅仅是美国国内消费多,海外也出口众多;这个年代的美国产品,相当于后世六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产品;而石油的发展,也是在二战后,真正的发展起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
美国人通过二战发现,石油这种产品运输轻松,但经济效益特别的好,这是石油真正成为和美元一样重要的东西。
相应的,美国军工股成为鸡肋,这些年自然要下跌不已。
听到陈光良如此自信的安排,蒋梅英忍不住问道:“如果孩子们长大了,你打算让他们做什么?”
陈光良直接说道:“文锦读大学时,就应该学会如何营销,毕业后,则准备进入文化与玩具行业。具体的话,你尽管放心,我已经有方案,只不过时机尚且没有成熟。”
蒋梅英她根本不想知道具体的方案,得知陈光良有了想法,她便心中很高兴,说明这个父亲确实‘一视同仁’。虽然二房的事业暂时落后,但丈夫的本领,迟早让二房子女也有一份很大的家业。
说实话,她还相信一点,二房凭借美国籍贯这个身份,说不定将来发展比香港好。
事实上陈光良确实有很多想法,陈文锦是1935年的,毕业差不多要1956年。
“嗯不要,这里感觉不是很安全!”
蒋梅英扭捏起来,妖娆的身体摆动,让陈光良更加火气上升。
“放心吧,这里很安全,没人会打扰我们。再说这将近20天时间,要是不做点什么,岂不是让我做二十天和尚。”
蒋梅英笑着说道:“我能让大老爷做和尚么,先别急,我换一下你喜欢的东西。”
情趣,这是他们夫妻间的默契,美国进口的丝袜,都已经用了很多双。
抵达美国后,陈光良先和大通银行沟通,将价值1050万美金的资产(美元为主、黄金其次)转移至香港的平安银行。
这个不是‘获利所得’,自然无需向美国政府交离境税,只需支付大通银行的一点佣金即可。
随后,陈光良便处理他个人的财富,差不多是价值1600多万,包括11.8万两黄金(价值450万美金)、800万美金存款及利息(450+350)、400万美金地产(中高档公寓)。
这些财富中,800万美金的存款及利息,要偿还给蒋梅英500万美金,毕竟香港产业借了她的资金。
这样一来,陈光良在美国的财富,仅剩下11.8万两黄金(31.5克一两,内地的建制)、300万美金存款、400万房产(升值一倍)。
其中剩下的存款和房产,陈光良都不打算动,但11.8万两黄金,陈光良打算运到香港去。这批黄金,他当初是以存保险柜的方式存在大通、花旗银行,如今他要运回香港,自然也不需要向美国政府交税。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陈光良就协助蒋梅英投资股票和物业。
投资股票比较简单,拿出500万美金,以蒋梅英个人的名义(美籍)大量购买福特、通用汽车的股票,再少部分购入标准、德士古石油公司的股票。其中福特和通用汽车的市值,都是在几十亿美金范畴,蒋梅英的资金投资下去,自然不算太多。
陈光良记得一件事,前世通用汽车在1950年的年利润,似乎都已经高达8亿多美金,可见这几年美国汽车的畅销全球之夸张。福特汽车,可是丝毫不甘落后。
这一日。
陈光良和蒋梅英夫妇带着郭德明等人,来到一间写字楼里。
“老板,蒋小姐”
一名华人管理层,向两人打招呼。
他叫孙众望,是当初陈光良资助来美国深造的一位管理层(差不多有十几人被陈光良送到美国深造),其有意带家人移民美国,就正好继续替‘陈氏家族’打工,替蒋梅英掌握物业投资公司。
“众望,等会我在美国的朋友杰克,也会来一起开会。以后,他是这家企业的投资顾问,会协助你在美国展开工作的。”
孙众望表情没有变化,而是沉着的说道:“嗯,好的。”
这是一种互相的制约和监督,陈光良既不能全信任杰克,让其继续全权管理蒋梅英投资的物业;也不能将所有的大权,都放在孙众望的手里。
杰克依旧替陈光良打理着那些个人物业,但他现在也发展了其它事业——贸易、证券等,其财富也是非常不错了。不过,陈光良没有将杰克踢开,杰克也没有说要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两人默契的继续合作。
不一会,杰克带着笑意走进来,说道:“陈,蒋小姐,你们来纽约应该打我的电话,这样我可以来迎接你们。”
陈光良和杰克握手一下,随即说道:“不能每次都麻烦你,杰克你现在也是一位老板!”
杰克马上摇头说道:“陈先生,你才是我的BOSS。”
陈光良笑着说道:“不,我们是合作来,我给你介绍下”
一番介绍后,陈光良、蒋梅英、郭德明、孙众望、杰克五人坐在一起。郭德明算是陈光良的私人顾问,也来参与一下这次的会议。
陈光良随后说道:“这次邀请大家来,是我的妻子蒋女士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地产投资企业,她是美国籍,以后打算带着子女常居美国,但眼下还暂时居住在香港孙众望先生是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同时我希望杰克作为投资顾问,毕竟杰克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已经替我打理物业十年时间了。”
杰克补充道:“是快12年了,陈先生是我的大恩人,他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的。”
孙众望连忙说道:“那麻烦杰克,我虽然在美国深造过三年时间,但毕竟没有本地优势。这一次我携家人移居美国,多亏老板的资助,再加上这些年我一直替老板工作,以后也会尽力完成这份工作。”
大家表态后,蒋梅英便出面感激一番。
随后,蒋梅英也表现出‘女强人’的一面,说道:“我在美国居住了五年时间,对地产也有一些研究,所以这次计划投资300万美金左右,购入相当的收租物业。”
说是投资300万,就是500万美金也有可能。
蒋梅英的1000万美金,完全可以全部投资,不需要现金流,毕竟有陈光良这个后盾。
而500万美金的投资,可能购买不到十二年前的250万物业,这里面既有美国通货膨胀的事情,也有美国的人均收入上升的事情,所以造成物业升值。
在1934~1935年时期,美国工人的收入大概是800~1000美金一年,而如今,美国工人的收入已经涨到2000美金左右。
杰克随后说道:“战后,美国人口必然迎来增长,投资物业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其中又以曼哈顿公寓最值得投资,相信这一点陈先生最有体会。”
陈光良说道:“嗯,曼哈顿公寓优先考虑,当然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其它地区的公寓,也可以综合性的投资一些。如果能综合部分贷款的形式,我们可以投资更多的公寓.后期方面,主要的工资是收租、维修、税务等相关的工作.”
很快,大家便商定好。
此次蒋梅英暂缓和陈光良一同回程,她准备在美国将这次的投资事宜全部搞定后,再乘坐飞机回香港。
她当年在美国五年时间,也有在学习一些商业的知识,加上其本身也是高中毕业,以及在陈光良多年的熏陶,所以现在的商业水平并不低。
至于安全的问题,陈光良给她留了一位女保镖和一位女助理,再加上这边的朋友和属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对于蒋梅英,陈光良对其并没有‘商业投资’的高要求,毕竟也没有打算让其来美国创业。只有等蒋梅英的孩子长大后,陈光良才会大力培养美国的事业。
第354章年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47年。
元旦过后。
上午,陈光良乘坐汽车朝着中环驶去。
他如果在香港,是每天都会去上班的,和打工仔没有什么不同。
他的车队是由两辆雪佛兰汽车组成,车上还有两名保镳、两名司机,如此的布局,也是陈光良对自己的身手很有自信。另外,防备的是亡命徒,至于香港的帮派却丝毫无需担忧,毕竟那只是富人的‘狗’。
汽车驶入中环时,陈光良发现街道睡着一些难民,显然是新入城的。从1947年开始,内地将有大量的人口涌入香港,这些人口中不乏富商和技术人员。
期待这些人的加入,这可是香港崛起的关键。而这一世,应该会有更多的富商和技术人员来港,因为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风向标’。
抵达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陈光良露出一些欣慰的语气,这可是他在中环唯一的写字楼大厦。当然在接下来,长江地产会考虑投资商业大厦,毕竟陈光良的美国资金已经调回香港。
上午,陈光良和平安银行的高层,开了一个会议,高层中包括叶熙明、李鸿生、郭德明等人。
其中郭德明是最近从沪市调到香港的,同时也安排其家人来港,其本人担任平安银行(香港)副总经理,主要负债香港和内地的业务联络。
叶熙明率先汇报道:“截止目前,平安银行(香港)的公众存款达到3212万港币,应该是位于华资东亚银行之后,成为香港本土第二大储蓄银行.放出贷款1906万港币,主要集中在工商业中的工厂业务”
在香港的华资银行中,东亚银行的存款应该有3500万~4000万的规模,毕竟是本土老牌银行,而且在简东浦的领导下,当初也将资金转移至美国,避免银行大伤元气。
除了这两家华资银行外,其余华资银行的存款,都很难超过1000万港币。
至于香港流通的港币,已经从站后的2.2亿,扩大至如今的6亿多,所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吸纳的存款依旧是压倒性的领先。
陈光良当即说道:“继续吸纳存款,同时扩大对工厂主的支持,存贷比就是90%也是无妨。”
叶熙明等人纷纷点头,对于这个危险的‘存贷比’,在场的人并不担心。
为什么刚刚说的是‘公众存款’?
因为陈光良家族、平安银行自有资金,都没有计算在内的。
接下来,陈光良说道:“如今的平安银行,已经不需要再去投资风险项目,例如炒黄金、炒股票。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发展储蓄、贷款、汇兑、地产.等业务,这便是我希望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所有人要坚信一点,不管国内的局势如何变化,香港一定是会保持现状的所以,我们才大胆的对那些来港开设工厂的企业主进行扶持,并建立合作关系网络。”
战后,平安银行是香港工厂主最大的支持者,凭借这个关系,也最快适应本地的商业。而这些企业主成长起来后,一定是继续选择和平安银行合作,为平安银行发展提供助力。
这些相互的!
而其它银行对香港的前途,或多或少保持着警惕;而像汇丰和渣打等英资,现在还对华人比较傲慢,没有放下身段。
所以趁着这个档口,平安银行要趁机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络,反正又没有什么风险。
在场的高层,终于听到一个关于香港未来的预测,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老板向来是最有眼光的商人。
叶熙明高兴的说道:“这真是我们的机会,现在来港建厂的商人很多,还有一些需要资金的小企业主,例如在塑胶、橡胶、纺织、手电筒等行业,都是我们重点的扶持对象。”
众人纷纷点头,这确实是机会。
这些小企业主虽然今天规模还小,但总会有发展起来的一天,届时必然成为平安银行的忠实合作伙伴。
再加上在老板的分析中,香港必将取代沪市,成为远东的明珠,他们就更有信心了。
“地产信托公司的工作进展如何?”
兼任这方面工作的李鸿生,当即汇报道:“已经全部安排在重建截止目前,建好的工厂和仓库面积为60万平方尺预期在今年底,平安银行拥有的70万平方尺工业占地,将全部完成工厂和仓库建设,为市场提供约160万平方尺工厂和仓库。”
太狠了!
这一时期,平安银行投资的工厂建筑,还基本都是三层,仅少量的五层。而160万平方尺的工厂和仓库楼面,属于相当庞大。大概.后世七十年代一年的新厂楼面投入量,差不多是个范畴,那可是全港。
地产信托,已经成为平安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
当然,平安银行接下来不会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发展地产行业。他们现在发展的地产信托,只是将战前的工业土地,充分运营起来而已。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大厦的租金,也是一笔客观的收入。
最后,陈光良讲道:“这次从美国调回的资金,除了拿出50万美金用于地产信托的建筑支出外,其余暂时封存在我们银行的保险库,后续等股东到港后,再分红。”
“好的”
众人心都颤抖了一下,那可是1050万美金的巨额财富,拿出50万美金给平安地产信托,也还有1000万美金。虽然老板占92.5%股权,但还有7.5%股权在严智多、方椒伯、杜月笙等人手中,其中又以严智多手中的5%最多。
散会后。
陈光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在纸上写着一些东西。
这一次,他从美国调回资产1500万美金,即1050万美金的平安银行资产,以及11.8万两黄金(在美国价值450万美金)。
大大的缓解香港的资金压力。
战后,陈光良一共在香港投入800万美金,其中600万美金将陆续用于长江地产的购地、建筑等,另外还有200万美金用于从金银贸易场套现黄金,以及拿出50万美金用于收购‘迫签港币’,最后还有投资150万美金用于航运.相当于需要总投资1000万美金出头,不过其中一些支出可以分批,例如地产和航运。
这个缺口200万美金,一点问题没有,首先有700万港币的‘迫签港币’在1949年可以提出使用(另外700万入股汇丰银行);其次1945~1949年的租金收益也是不菲,最后是航运也在赚钱。
那么。
接下来,便是‘炒黄金’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