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27节

  在战后,长江地产启动了一个价值‘600万美金’的投资计划,而如今这个计划可以继续扩大。

  当然已经不需要陈光良再拿出更多的资金,600万美金就已经足够支持后续的计划,毕竟他们现在每年还有可观的租金。另外一方面,建筑费的支出是持续投入的。

  1947年2月8日,沪市黄金价格爆涨至55万元,两天后又涨到96万元,几乎翻了一番,而全国大城市中沪市的金价最低,一根金条的差价,高的时候能达到三四百万元,这导致全国各地游资纷纷涌来沪市抢购黄金,许多高级军官都把领到的军饷钞票暂不下发,大批运送到上海来抢购黄金美钞,运送战备的火车成为运送钞票的专列,各大派系为了争夺交通工具,大打出手,军心是一片混乱,那么连中航的飞机也被人用来运金。

  沪市黄金库存很快就见了底,行政院长宋子文急忙调动运输机,暗中从重庆的黄金库存向沪市“输血”,但这秘密的消息也为官僚特权势力所利用,中饱了贪污集团的私囊。国民党的金融政策终于形成了物价涨、抢购黄金、货币更加贬值,物价更涨的怪圈。

  2月8日,沪市物价指数是战前的1.2万倍。2月中旬,沪市多家米店、银楼被愤怒的市民捣毁,随后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相继爆发此类事件,总司令下令停止抛售黄金,却引来了更为严重的,蔓延至整个国统区的抢购黄金风潮,带动了商店囤积居奇,市民抢购物资,中小商业企业破产,市面混乱不堪。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总司令表示要撤查“黄金风潮案”,但待查到国民党中高层扯不清的责任的时候,总司令也只好向查办的监委说“事到如此,有何办法”。

  为有个交待,宋子文辞去了行政院院长之职,被沪市民称为“金牛党”的贪污团伙中,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被撤职,业务局局长林凤苞、副局长杨安仁、上海金业公会主席詹莲生被判处有期徒刑,但是均保外就医,逍遥法外。

  黄金风潮案就此告一段落,市民连称“国民政府气数已尽”,此后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形势是一泻千里,呈现了崩溃的景象。

  在2月初旬的时候,陈光良便得知沪市金融市场的情况,他也立即做出布局,将手中的美元,继续大举买进黄金。

  此时的香港金市,本来也是跟着沪市、广州的黄金价格走,价格也开始大涨。

  但陈光良丝毫不慌,香港黄金在260港币每两左右,这个价格他还有很大的赚头,毕竟香港黄金在两年后,能涨到600、700港币每两。

  另外一边,平安银行有1000万美金可以用于分红,但陈光良可以将这些资金拖到1948年以后,再分给其他股东(7.5%)一点美金,大家还得感恩他。实际上,他就是不分红,那些股东也不知道赚钱没有,赚了多少,更不会主动来过问。

  所以平安银行的这1000万美金(另有50万美金用于建筑工业大厦),陈光良是可以随便动用的。

  “老板,港府那边传来消息,决定取消香港黄金自由贸易,实行管制。”叶熙明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汇报了一则消息。

  陈光良不紧不慢的说道:“意料之中,接下来香港的黄金将要被爆炒。”

  叶熙明恍然大悟,原来老板早已经猜到这一切,他当即说道:“那我们要不要继续购入黄金现货?”

  “继续,350港币/两以下,都可以购进。但我们只套现现货,且动作不要太大。”

  “明白”

  实际上,这些都是陈光良自有的资金,只是委托平安银行在操作。

  另外一方面,香港平安银行和内地平安银行目前是属于两种架构,香港平安银行的股权是100%属于陈光良家族,而内地平安银行,目前陈光良仅持股92.5%。香港平安银行是战后才正式独立注册,同时也将香港的资产全部放在这家银行里。

  假设后面内地平安银行结束业务,那么严智多、方椒伯、杜月笙等人的股权,自然也就散了。香港的产业,是和他们无关的,不过陈光良会拿出几十万美金分给大家的(不分似乎也没事)。

  一年的春天来了。

  陈光良家族在香港,享受着和平的局势、稳定的经济等,也逐步扎根下来。

  当然这种‘扎根’的意识,是陈光良灌输的,不然‘海派商人’很难在香港真正的扎根意识。

  就好比前世到了五十年代,还有人在试图回内地打听消息,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居住,例如包宇刚的父亲就悄悄的回去一趟,结果差点没有出来成。

  有一部分人希望早日回到内地居住,还有一部分人则希望以香港为跳板移居海外,拥有这两种想法的‘江浙沪商人’比比皆是。正因为这种想法的存在,以至于后来香港的江浙沪商人不及粤籍商人,要知道这个时候,两者的实力是天差地别。

  当然,在港的商人和同胞,最终又在七八十年代,终于形成‘香港人’的意识,大家不再区分天南海北,而是认可‘香港人’、‘香港精神’。

  这天。

  陈光良带着两位夫人,乘坐他新购买的游艇,来到港岛南边的海域。

  这艘游艇是改装的,原本是一条150吨的二手小海轮,被环球航运买下后,改造成陈光良的私人游艇。

  说是小海轮,但实际上也有150吨排水量,对很多船东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一艘船。这样一艘船如果拿去赚钱,都可以养出一个富人出来。

  但对于陈光良家族来说,现在只是一个娱乐的工具。

  “中鱼了”

  陈光良在甲板上,惊喜的喊起来,随即引来严人美和蒋梅英的关注。

  “是大鱼呢”

  “真的好大的鱼”

  严人美身穿西式连衣裙,而蒋梅英则身穿中式旗袍,两人在一旁惊喜连连,给陈光良的情绪价值,远比这条鱼多。

  陈光良站立着,用单手和大鱼搏斗,并一边向两人炫耀道:“今天中午,就吃这条大石斑了,够新鲜。”

  此举,再次得到两女的足够情绪价值。

  一上午,陈光良也收获了很多鱼获,还有章鱼,这个时代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船上的厨师立即准备新鲜的食物,被配备各种美食佳肴,陈光良和两位娇妻在甲板上的餐厅,享用起来。

  改装过后的游艇,甲板上安装了遮阳板,但四面通透,能欣赏到大海的景色。

  阳光、大海、美人。

  虽然这个时代还不够先进,但有钱人从不缺乏乐趣。

  严人美幸福的说道:“没想到,生活还能这样有趣,多谢良哥!”

  陈光良抓住她的手,说道:“以后会更有趣,毕竟家族事业稳定下来,儿女也开始长大,我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有没有让两位妻子感受到浪漫和幸福。”

  严人美娇嗔道:“肉麻死了”

  不过心里却美滋滋的,她嫁到陈家以来,也有使命感,那就是为陈家的传承和稳定,所以她需要放弃一些东西。

  而如今,正像丈夫说的那样——长子今年也已经14岁,下半年就要去美国读高中,他们也有些时间停下来,享受美好的假期。

  蒋梅英在一旁说道:“姐姐,我看他是必有所图,要小心喔!”

  严人美马上明白蒋梅英的意有所指,说道:“还不是你给惯出来的”

  蒋梅英笑着说道:“冤枉啊,姐姐,如果我算宠妃,你那肯定也是长孙皇后、马皇后。”

  三人打闹一番,享受着美景和美食。

  下午上岸后,三人去了蒋梅英的住所,而蒋梅英的三个子女今天则去了‘大宅’。

  陈光良直接将两个女人掳到三楼,随后狠狠的收拾家风起来。

  严人美多才情,蒋梅英多娇媚,两个美人今日总算真正的‘一家人’。

第357章 工业发展

  三个多月后。

  7月中旬。

  在尖沙咀九龙仓的码头,陈光良夫妇亲自送弟弟陈光聪、嫡长子陈文杰准备乘坐自家的船,前往美国。

  此次,实际上是陈文杰前往纽约读高中,然后其叔叔陈光聪陪同前往。

  陈光聪在美国待了五年时间,还抽空读了几年的大学,对美国并不陌生;当然,陈文杰在美国读的高中,也是那边的朋友和属下安排的。

  “学习西方先进知识的同时,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华夏人,不能松懈对传统知识的学习。”离开前,陈光良叮嘱嫡长子道。

  陈文杰自小接受陈光良的‘嫡长子’培养,性格稳重,他听到父亲的嘱咐后,马上说道:“嗯,中西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陈光良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压力也不要太大,读死书也不可取,社交关系很重要。”

  这些话,一般人很难理解,难道陈光良要求自己的儿子‘十全十美’?

  实则不然。

  陈光良对陈文杰的期盼虽然大,但也无非是‘稳中取进’。陈文杰作为嫡长子,以后他会安排接班‘长江集团’,而企业的发展,有陈光良来做总指挥,陈文杰仅需做‘人才’,而非‘天才’。

  陈文杰点点头,回道:“我会的,爸!”

  简单交代几句,严人美又上前交代一番,她的眼里没有泪花,更多的是一种寄托。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是没有上过大学,你们要替我好好的完成这个心愿。”

  陈文杰知道,母亲当年很好学,但因为认识父亲,便错失上大学的机会。

  于是,他说道:“等我上大学,邀请妈妈来大学参观!”

  严人美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成绩不好,我不会来的。”

  陈文杰激动的说道:“我一定好好表现”

  严人美笑着拥抱了一下儿子,陈文杰顿时在心里下定决心。

  一向以来,他们兄弟认为——母亲总是喜欢将笑容给父亲,对他们很严格。直到今天,陈文杰感受到母亲的笑容,也可以留给他们兄弟。

  “大哥,文杰的性格,在美国独立生存是没有问题的,比我当年厉害多了!”

  “不要夸他!你至少现在能帮到我很多忙,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兄弟俩也聊了几句。

  陈文杰到底成不成才,至少需要十年后,陈光良才敢说那句话。十年后,他24岁,加入工作三年,能否完成一些项目,能否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考评的标准。

  虽然现在表现不错,但《伤仲永》的故事,便是一个教训。

  很快,陈光聪带着陈文杰启程,他们抵达美国已经是8月初,先抵达旧金山,再乘坐飞机前往纽约。

  回去的路上,严人美靠在陈光良的怀里,心情一下低落起来。表面上的严厉和坚强,不代表她对子女的感情比陈光良低,甚至说她更心疼孩子们,只不过她需要做这种‘家庭角色’。

  “孩子长大了,展翅高飞很正常。文杰自幼聪慧、稳重,是我放心他14岁出远门的原因,更何况我们在美国那么多朋友亲戚和属下。”

  严人美点点头,说道:“我只是一时不适应,倒不是真的担心那么多。”

  此次陈文杰去纽约,监护人并不是陈光良的好友杰克,而是他的姑奶奶严幼韵。当初陈光良去纽约,也拜访了这位传奇‘严氏三姐妹’之一的姑姑。

  当然,陈文杰读的是寄宿制高中,主要还是靠他自己。

  炎热的天气,挡不住陈光良的工作热情,他来到荃湾青山道的‘新丰纺织’新厂考察。

  原本100亩出头的农地,如今已经成为新丰纺织的新厂选址,此时正在进行修建工厂的环节。

  “童先生,这就是我们香港新丰纺织的新工厂,预计明年就可以投入生产。届时,香港新丰纺织将成为‘纺织染缝’一条龙的企业.”

  香港新丰纺织总经理张芳硕,为从沪市而来的童润夫等人介绍起来,而陈光良也在其中。

  一件衣服的制造,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纺、织、染、缝。

  纺:就是将棉花纺织成棉纱;

  织:就是将棉纱,利用针织或梭织的技术,编织成针织胚布(原色布)和梭织胚布。

  染:把针织或梭织的胚布,交给染厂加工漂染,变成了市面上的各种花色布匹。

  缝:就是将经过整理和染色的布匹,由缝纫机缝制成衣服。不同的原料,可缝制不同物料的衣服,比如棉布缝制成棉质衣服,羊毛布则缝制成羊毛衣物。

  香港新丰纺织厂,便规划的是‘纺织染缝’一条龙的纺织园区,当然是会分期修建的。

  童润夫受邀来港考察,他听闻张芳硕的介绍后,心中感叹这位华夏商业的领头羊,如今居然安心在小小的香港扎根创业,看来他对国内的局势有着很坏的判断。

  随后,童润夫问道:“据我所知,香港气候潮湿,不宜于‘纺纱’,莫非你们已经解决这个问题?”

  早期当中,香港纺织业是没有‘纺纱’这一步,都是从内地进口‘棉纱’,然后用作织布。也就是说,进口的不是棉花,而是棉纱包或纱锭。

  张芳硕得意的说道:“这得多亏沪市新丰纺织学校,源源不断的送来纺织人才和熟练工,我们的技术人员发现——机械运作产生的热力,能抵消空气中的水分,以致棉纱的品质没有收到潮湿天气的影响。”

  新丰纺织在香港独霸,目前在九龙的工厂也有近两千人,产品远销东南亚,甚至还能销往内地。

  这些成绩,离不开沪市那边送来的纺织人才和纺织熟练工人。

  当年陈光良大力支持的‘新丰纺织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纺织人才,也是为自己的纺织业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童润夫点点头,随后说道:“如此一来,陈先生在香港的纺织业,可谓是大展宏图。你放心,香港新丰纺织需要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我们沪市新丰系统都会大力支持的,毕竟都是你投资的。”

  此时的童润夫,不仅担任沪市新丰纺织的总经理,也担任着国民政府的纺织业官员,属于官商。

首节 上一节 327/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