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4节

  而这二十辆‘野鸡车’,购入成本仅1600大洋,最终陈光良也只掏出1200大洋,并没有选择贷款。毕竟他的手中,还有着6000大洋,用掉还能有4800大洋左右呢。

  “表哥,吃饭了!”

  杨秀英端着一个盘子,走进来。

  陈光良移师愚园路后,杨秀英也跟着他过来,和她的父亲交换商店营业员的位置,并继续照顾陈光良的生活。

  一大碗白米饭,一盘红烧肉,一盘青菜,这是陈光良的午餐。

  差不多穿越两个月后,也就是第二批车投入运营后,陈光良已经过上顿顿有肉的生活。事实上,穿越后的一开始,陈光良也舍得在生活费上花费,毕竟要长身体。

  “尝尝红烧肉,味道怎么样?”杨秀英站在一旁,带着希望的说道。

  似乎是得到陈光良的表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陈光良尝一口后,说道:“不错的”

  不待表妹继续纠缠这种问题,他开口说道:“秀英,你想不想读书,我打算明年送你和你弟弟去读书?”

  如今他也算有钱了,自然准备照顾照顾自己的亲人。

  陈光良父亲在他十二岁那年劳累过度死了,所以家里养不起他,就被母亲安排来投靠二舅;但实际上,陈光良在老家宁波还有一个母亲、一个弟弟。

  从8月份开始,陈光良就有寄钱回家。

  最近,他又准备派二舅杨青山带着人,去接两人来上嗨生活。

  杨秀英一口回绝道:“我才不要去读书,你让我弟弟去读就行了,我现在不是有你教我识字么!”

  事实上,这个年代读过三年书的,比例大概在20%,这是长江车行的一个调查统计。

  陈光良随口说道:“你不读书,你以后就是个封建女性.你要是读点书,就能活出个人样来。”

  杨秀英捏着自己的衣角,说道:“那你是不是看不起封建女性?”

  陈光良顿感头痛,不过为了自己的表妹能去读书,也只能狠心的说道:“至少,和这样的女孩子,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想聊都没有什么可聊的!”

  “那我要去读书”

  “知道了,晚点我安排!”

  杨秀英也才13岁多,但这个年代再过一年都可以嫁人了。

  所以陈光良是希望,杨秀英争取把小学读完,能读初中当然更好。

  陈光良和‘地鳖虫’王左义,又在愚园路的四周视察。

  他还想在愚园路的四周购买一副地皮,虽然他现在手里只剩下4800多大洋,但毕竟12月初又可以分红2000多大洋,可以提前挪用的。

  再加上贷款,购买一幅较大地皮都没有问题。

  至于还款的事情,那是明年再考虑的事情。

  “陈老板,现在这片区域真是再难找你手上那么好的地皮了,不过你放心,我一定能说服一两家出售给你!”

  王左义很是在意这笔生意,或是这个老主顾。

  整个愚园路的四周,也就是陈光良考虑的范围,大概有上千亩土地。如今,他也才握有20亩土地而已。

  再加上不是那么急,所以陈光良宁愿等待王左义的好消息。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对了,那幅土地是谁的?”

  陈光良指着一幅土地,好奇的问了起来。

  这幅地皮空着的,面积很大,而且靠近靖安寺,靠近地丰路(后世的鸟鲁木齐北路)。

  王左义不亏是这一带的地保、地鳖虫、掮客,很是熟悉的说道:“这幅地皮(愚园路608弄)您就别想了,他是名花有主的,而且业主来头可不小,名叫王伯元,创办‘裕发永金号’担任总经理,因其在‘一战’中曾利用金价与汇率波动投机发家,故而也被人称为‘金子大王’,王伯元发家后虽然也广置地产但其主要精力仍集中于金融产业,他的土地是不可能卖出去的,当做传家宝了!”

  他的话是没错的,这个年代沪市拥有‘道契’的土地,那就是‘传家宝’,很多大业主都不会出售的。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倒是”

  话虽如此,陈光良却突然感觉,自己想到了什么!

  针对‘业主’长期握有土地,但却无法利用起来,他突然想到一个灵感。

  或许,这将成为他真正名扬沪市地产界的一个机会。

  最后,陈光良说道:“王先生,麻烦你继续在这片区域帮我游说,我还想够十亩以内的土地,时间我可以等。”

  王左义试探性的问道:“陈老板,你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

  投资地皮,还是大举投资,而且专盯这片区域投资,无疑是非常让人‘怀疑’的。

  陈光良笑道:“内幕消息没有,但我却看好这片区域的发展前景,所以打算做长期投资的准备。”

  王左义点点头,说道:“还是陈老板有眼光!”

  事后,陈光良单独带着周兴高,来到王伯元的那幅约15亩的土地附近。

  这幅土地后世叫做愚园路608弄,而陈光良前面购置的三幅土地,都距离这幅土地较远的西侧。

  陈光良的土地基本上都在愚园路的西边,所以价值不如愚园路东边的土地(东边是外滩和南鲸东路那一边),而且整个愚园路长2.7公里。

  一条路的土地价格,都是差距很大的,好比陈光良的土地基本都在1400大洋每亩以下;而王伯元的这幅土地,怕是现在都值2500大洋以上每亩。

  而且王伯元的这幅土地,还不算愚园路的最东边。

  本质上讲,如果是靖安寺以东的土地,可能价值最低也得三四千大洋每亩的程度。

  不过由于租界将自己的柏油马路,已经‘越界筑路’至愚园路的八九成,所以将来陈光良手中的土地,价值将会成倍成倍的涨。

  “安排一些人,去那幅土地上,搭建难民棚。一次性五六个棚子,等其业主驱赶,就马上停手离开,不要起争执,但也不要泄露任何关于我们参与的线索,特别是我和车行。赶走一次,隔几天找机会又安排一批.能不能做到?”

  陈光良故技重施,安排周兴高一个秘密任务。

  不同的是,他第一次使出这个计谋,是为了顾竹轩收购闸北的地皮;但这第二次使出这个计谋,却不是为了买下王伯元的土地,只是希望明年有机会合作。

  周兴高马上说道:“没问题,保证可以做到!”

  长江车行好歹也快600号人,听说陈光良组建‘安保队’,不知道多少人想加入。当然,在这600名车夫中,大部分都算是‘地痞流氓’吧。

  反正,车夫也有不少不是个好东西,例如找客人价钱、收客人更贵的钱,素质参差不齐的。

  这是事实,不是陈光良在贬低这些穷人!

  “嗯,你做事我放心!”

第68章 若即若离

  陈光良来到顾氏地产的会议室,参加会议,身份是地产顾问。

  张杰浦作为总经理,向顾竹轩汇报道“本月尚未结束,我们顾氏地产已经在闸北火车站附近拿下30亩地,并在稍远的地方,拿下15亩地。两个难啃的骨头,全部已经拿下。”

  所谓的两个‘难啃的骨头’,自然就是一家工厂老板的12亩地,另外就是朱广生的8亩地。

  “啪啪”顾竹轩鼓掌,随后说道:“你们不要忘了,两个难啃的骨头,都是人家光良出谋划策拿下的。”

  张杰浦这时候也马上跟着说道:“老板说的是,陈顾问足智多谋,堪比再世诸葛。”

  自从陈光良主动退出‘副总经理’一职,他就认为威胁已经消除,再加上陈光良确实是拿下两幅地的功臣,所以他一开始的敌意已经消除掉了。

  陈光良马上说道:“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算不上什么。”

  顾竹轩马上说道:“有功就是有功,我是不会视目无赌的。”

  见状,陈光良也不在废话,毕竟你顾大流氓又不发奖金。

  在陈光良的心理,他是暂时‘委身’在顾竹轩手下做事,但他不认为是拜了顾竹轩的码头,是顾竹轩的门徒。

  两人是‘合作关系’,自己给顾竹轩炒地皮生意出出主意,顾竹轩免掉他的抽数,并不找车行的麻烦。

  仅此而已!

  陈光良也无意坑顾竹轩,只要大家合作愉快,他可以让顾竹轩将来在地产上全身而退。

  倘若两人闹掰了,那么他也不是没有暗子。

  随后,顾竹轩又问陈光良道:“按照这个速度,来不来得及?”

  陈光良当即回答:“完全来得及,至少沪市的银行陆续下场,预计都得明年了。顾先生放心就是!”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可是听说,光良你最近也在愚园路购入土地!”

  看来,也在陈光良这边安排了探子。

  不过无妨,反正也不是见不得光的事情。

  “小打小闹”

  “哈哈”

  知道陈光良也在收购土地,顾竹轩反而更加放心下来。

  更何况,他还得知金城银行的程子康,似乎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投资。

  所以,他就更加的放心了!

  事后,陈光良主动告别顾竹轩,离开现场。

  跟着顾竹轩的老管家,这时候说道:“老板,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最近虽然变低调了,但据说还在悄悄的增加车辆,这崛起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快两百辆黄包车。他懂经营,懂拉拢人心,更懂勾心斗角,将来.”

  言下之意,陈光良会成为顾竹轩的一个威胁,至少在车行生意里是如此。

  再加上陈光良和顾竹轩是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更加可能导致将来两人在黄包车生意上产生直接的竞争。

  顾竹轩思索片刻后,说道:“不管怎么说,现在他在替我做事,而且炒地皮先做起来再说,再说黄包车车牌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至于将来的事情,我们再进行讨论。”

  当务之急,两人还没有到那一步。

  11月底,长江车行的首批‘野鸡车’,一共二十辆尽数投入运营。

  这批车的租金依旧不变,每天总计是1大洋(三班制)。

  不过,只要是这批野鸡车出现问题,自然不会让车夫承担责任和罚款。

  但如果是因为车夫违反交通规则,而被巡警逮住罚款,一般情况下长江车行是不会管的(特殊情况,特殊照顾);只有巡警扣留黄包车时,长江车行才会出面解决问题。

  所以说,目前长江车行的车夫正常的收入是12~15块大洋(不含分红,但含商品推销),算是大环境也不错的一个原因。

  但如果再发展三四年时间,可能因为竞争的原因,车夫们的收入可能出出现‘不增反跌’的情况,到三十年代会呈现一个越来越艰难的状态。

  这是陈光良需要考虑的一个事情!

  当然,他做不了救世主,只是说在考虑——自己的事业,应该要摆脱对黄包车的依赖,仅此而已!

  不过目前长江车行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预计从明年开始,陈光良每个月的收益能增长至2500大洋以上,这样一来,他的26700多大洋的债务,才不算负担太重。

  这个年代,存款利息一般是八厘(8%),贷款利息一般是(15~20%)。

  陈光良的债务,平均利息为18%,所以也是相当的高的。

  他现在费尽心思扩张车行,提升每月的分红,实际上全部是贴给‘投资地皮’上了。

  但陈光良现在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地皮可能需要三年后,甚至可能四年(1931套现),这相当的占用资金。

  假设在增加40~50辆野鸡车的情况下,陈光良明年才有可能偿还所有的贷款和利息。

  本质上来讲,陈光良的事业相当于陷入一个‘瓶颈’。

首节 上一节 44/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