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节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作者:鲸鱼禅师

简介:

  简介:

  “你不一样啊,你是状元啊,建国这么多年,也没几个人的。你是有才能的人,总有梦想要去实现吧?上天下地,总有你施展才能的地方……”

  “没有。”

  “?????”

  张大安语气平静,看着老头子慢条斯理地说道,“阿公,我没有任何梦想的。”

  “那你就彻底不念书了?!”

  “谁说我不念的?我复读啊。”

  “……”

  我叫张大安,是个重生者,刚考了一个高考状元,然后选择继续复读。

第1章 张大安

  黄帝纪年4695年,因为“劳动节”放假,五星村也变得比以往热闹许多,打牌就是主旋律,麻将亦或是扑克,总之不缺上桌的人。

  但因此时五星村的收入委实太低,便是有些热闹的牌局,也只是点到即止,帮忙抓赌的联防队,决计是不愿意来这里消遣的。

  大脑袋的电视机正在播放着午间新闻,说是要引进外资,进一步推动住房政策改革,牌桌上的男人们听到新闻里的零星词语,便毫不犹豫地开始冷嘲热讽,然后伴随着污言秽语,配合着夸张动作,狠狠地将牌甩在牌桌上。

  仿佛能绝杀了这一局的气势,喷薄而出。

  重生的张大安见怪不怪,只是帮忙添茶倒水,偶有本家叔伯说要拿一包烟,才会多跑一点路去小卖部。

  “所以说还是要念书,只有念书有出息,才能赚着大钞票,赚洋鬼子的钞票,买大城市的房子,做城里人。”

  啪。

  甩出来一个三带二,说话的男人是张大安的本家叔叔之一,在一所乡下中学当校长的张正东。

  他当了好几年的兵,却总是以文化人自居,面有得色地取下叼着的烟,然后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弹了弹烟灰。

  张正东其实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屡次提干没赶上之后,这才回到了沙洲市老家。

  念书,是他的执念。

  当然在张家来说,其实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偶有反骨仔犟一下,也只是做做样子,并非真的“读书无用论”践行者。

  “念书有个卵用,望东庄全是初中毕业出来当老板的,不照样发财啊?”

  啪,同样三带二管上的下家张正国撇撇嘴。

  这同样是张大安的本家叔叔,算是个小小的刺头儿,

  “张国,你个婊子养的放啥贼屁——”

  不等张正东出言反驳,翘着二郎腿看新闻的一个老头儿,转过头扯着嗓子冲牌桌这里吼了一声。

  于是集体安静,之前说“念书有个卵用”的张正国赶紧堆着笑,“老伯,我嘴巴里嚼骚乱讲的,你就当我是在放屁……”

  老头儿没有多言,继续看新闻,然后似乎想起什么事情,问正在端茶递水给果盘装满瓜子花生的张大安,“张安,月考班级里排第几?”

  “二十七。”

  “一个班级多少人啊?”

  “六十四个。”

  “能考起高中吗?”

  “念个普通高中勉勉强强,考不起就念职高或者中专。”

  “也蛮好的,有的念就念,学费不用急的,我来出。”

  “嗯。”

  张大安应了一声,只是应付着老头儿,瞥了两眼牌桌上打牌的长辈们,他起身将地上的瓜子花生壳稍微扫了一下,放好笤帚簸箕,随即出去将晾晒干了的衣服收好。

  自己人的牌局不会打个天昏地暗,差不多就会歇手散桌,然后留下一地凌乱的瓜子壳果皮之类。

  打了半天的牌,输赢只有二三十块来去,放眼周围十里八乡此时流行的阔气豪赌,五星村张家的男人们,大抵跟小儿科差不多。

  张正东甩两把扑克牌过过瘾之后,便要找根鱼竿过过钓瘾,张家渔具最多的就是张大安,都是自制的。

  这毕竟是他讨生活的家什,都靠买的话,此时的他才十五岁,如何消费得起。

  “张安,有鲫鱼钩子吗?我就埠头上甩两杆。”

  “有的。”

  张大安取一支鱼竿给他,都是自己阴干竹子之后连烤带上漆的,一节套一节凑合用。

  也没有什么线组,没有子线,就是一根主线带七星漂,找个草窝撒把酒米,然后串根蚯蚓逗着玩。

  今年进入五月也没有见怎么热,不过鲫鱼是早早开口的,张正东下杆没两分钟就抽了一条小鲫鱼,个头儿太小就随手扔到埠头的另外一边。

  张大安拿了一支竹竿,卡上八卦轮之后,就用自制的塑料假饵试着逗一下岸边水草有没有黑鱼。

  顺便跟张正东聊些事情。

  哗!

  抛竿的时候,八卦轮飞快往外出线,假饵落水之后,张大安娴熟地逗鱼收线,同时问张正东:“阿叔,听说你打算在东圩港中学弄个中考奖学金?”

  “哈哈,说说笑话的,老子从校办厂那里收了九万块,发完拖欠的老师工资,还剩四万一。我就放话说要是老子东圩港也考两个国家重点出来,学费我全包啊。”

  张正东有些自嘲地笑了笑,他觉得张大安这个侄儿是不可能懂他的无奈。

  东圩港中学其实是个农村中学,正常来说,中学起码应该在乡镇上,但它确确实实是个农村中学。

  因为前身是沙洲沿江农村初中补习班,过去承担的是沿江农村扫盲工作,改制成一个正式的中学,其实也没几年。

  所以既没有历史传承,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应试荣誉。

  在整个沙洲市的中学排名中,是真正意义上的垫底,沿江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其实更愿意去西边另外一家乡下中学,至少老师的水平是正常的,学校的设施也是正常的。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东圩港中学连煤渣跑道都没有,纯土路,压得严严实实但下雨天还是会成黄泥凼的土路。

  就这个土路操场,还是张正东刚去东圩港中学参加工作时修的。

  顺带一提,张正东当时厚着脸皮,请了张家老少爷们,干了两个月的义务劳动,才弄了一个能在晴天出操的空地出来。

  五星村张家所在的生产队,获得集体奖状一张。

  多的,就再也没有了。

  横竖是不可能给东圩港中学太多资源的,因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个农村中学的结果,大抵上会跟许多消失的中学一样,合并到乡镇中心中学去。

  学校裁撤,学生分流,这就是正常的既定结果。

  普通人显然是不能逆天改命,即便身为校长的张正东再怎么不愿意,他也只能顺应潮流、大势。

  只是,当听说张正东手里还有四万一的时候,身为侄儿的张大安,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真的很需要这四万一……呸,他只是想要给叔叔分忧。

  “阿叔,假如说,我是说假如,假如东圩港中学出一个沙洲市中考状元,你打算奖励多少钞票?”

  “说点废话,老子这里真要说出个中考状元,老子再借九千贴上去凑个五万整!”

  咬着牙的张正东像是在诅咒着什么,不停地碎碎念,说了一通污言秽语之后,手忙脚乱地从兜里掏了一包干瘪的烟,叼了一支在嘴里,然后唰的一下猛抽了一杆。

  鱼是没有,不过一只小小的鱼嘴还挂在鲫鱼钩上。

  “阿叔,我想转到东圩港中学参加中考。”

  “嗯?”

  嘴里骂骂咧咧的张正东正在串蚯蚓,闻言愣了一下,眼神古怪地看着自己这个侄儿。

  而张大安也是猛地抽了一杆,远处的水草“哗啦”一下,激起一团水花,那动静着实不小。

  中了一条大老黑,张大安眼神兴奋且坚定,四万一,不,五万块,我要定了!

  叔,把钱都给我,其它学校的考生,我马上帮你搞定。

  六月七号高考,就以高考为楔子来一篇全新的成人童话吧。

第2章 转学

  对于张大安这个侄儿,张正东一直以来还是很照顾的,张大安的父母去世之后,为了防止别的堂兄弟吃绝户,他基本上三天两头就回五星村一趟。

  离开部队之后,户口也跟着从五星村转走,并不是农村户口。

  去东圩港中学报到那会儿,就直接是后勤处的主任,之后虽然晃晃悠悠当上了校长,但级别非常低,比正常普通中学的校长还要低半级。

  沙洲市撤县建市之前,张正东去参加教育局的会议,连打开发言稿念经的资格都没有。

  根据沙洲市的全市教育建设发展纲要来看,未来两三年不达标的学校,都会被裁撤,然后师生分流安置,东圩港中学在张大安重生前,就是这种等着被裁撤的。

  以后要不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学区,还不得而知,反正从正常人的思维来看,东圩港中学这种地处偏远乡下的学校,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被裁撤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正东是不信有奇迹发生的,所以当侄儿张大安突然说要转学到东圩港中学,他显然以为是在说笑话。

  “你个小孩开啥玩笑啊。”

  弹了弹烟灰,张正东再次自嘲地笑了笑,“来年老子还能不能继续做‘张校长’还两说呢。”

  “阿叔,我没讲笑话,我是真想拿你手里的奖金。”

  “……”

  嗒。

  张正东将烟取下,直接手指一弹,抽了半截的香烟嗖一声落水,然后浮浮沉沉,激起一圈圈涟漪。

  “好好念书,不要想有的没的。”

  喷出最后一口烟气,张正东也没了钓鱼的心思,只是盯着张大安拉起来的大老黑说道,“这条黑鱼给我,等下给你一张五十的。”

  “阿叔,我不是在说笑话,你只要出个公开通知,说给奖金,我就转去东圩港中学,我确实很想要这笔钱。”

  “啧,你个小孩怎么就听不懂人话呢?”

  皱着眉头的张正东撇撇嘴,“你在五港中学排第几?”

  “两百四十九名,怎么了?”

  “五港中学初三学生一共是四百多个吧?你排两百四十九名,你好意思说想要奖金?考个普高也勉勉强强,省重点更是想也不用想,你跟我讲要奖金?滚滚滚,细猢狲异想天开。”

  骂骂咧咧的张正东说着也不去搭理张大安,只是搓着手捉向了大黑鱼,然后笑眯眯地说道,“这个才是好物事,夜饭弄个红烧黑鱼。”

  “我控分的,阿叔。”

  “……”

  笑眯眯的张正东脸皮一抖,有些狐疑地看着张大安,“真的假的?”

  “不信就试试看啊,大家自己人,你还怕我祸害你?再说退一万步讲,我就是勉勉强强考个普高的水平,转学到东圩港中学又有什么影响?是影响你的升学率还是学校风气?就一个月多点的时间,一眨眼功夫。”

首节 1/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