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09节

  “真的!我看过文件的,是真的,我现在工地上就是用的本地黄沙啊。我还传真过去给你看的。”

  “啊?”

  “阿叔你先等一下,我打个电话问问看。”

  “噢,那好。”

  挂断电话后,张大安问了问司马聪,安全上岸的司马聪现在就是等退休,他现在算是消息灵通之辈,毕竟也算是咸鱼翻身外加焕发第二春了。

  当即对张大安道:“这个事情好像是这样的,之前省里是从农业灌溉还有污染治理上重点考察,其次呢,就是地方财政规模,最后就是市场。原本按照去年丰邑县的水平,既没有管控环保、维护灌溉的技术水平,也没有相对良好的财政状况,至于说市场……那就更谈不上了。毕竟彭城市里根本不可能买丰邑县的原材料,彭城市区周围多的是砂石厂,而且还有运河,买长江沙又便宜又好。”

  “那也不是说马上就批准吧?”

  “特事特办嘛,现在张正东同志是标杆人物啊,而且绝对一片公心为群众办实事。”

  “啊?”

  不是?

  啊?

  ??????

  张大安满头的问号。

  然而司马聪不是很清楚张教练迷惑的地方在哪儿,于是接着解释道,“张总您看啊,张主任他不是丰邑县人,他甚至连彭城市人都不是。一个沙洲市的龙头企业副总,不叫苦不叫累,带着人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这不是优秀干部,什么是优秀干部?”

  “……”

  “而且张主任调研工作做得非常好,很多材料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之前彭城市下乡摸底,很多贫困乡贫困村都是一团烂账,可是张主任的材料里面,群众主动把困难的地方提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干部和群众一起合作。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的,对于现在地方上的干群关系处理,相当于开辟了一条走得通的路……”

  “……”

  这一刻张教练感觉自己是不是疯了,这司马老汉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勾八东西?!

  这他妈说的是我家老叔?!

  这科学吗?

  这合理吗?

  “那么基于这种状况,尤其是丰邑县当地的群众,脱贫致富的意愿十分强烈。而丰邑县也想改良地方上的财政,所以特事特办,规划了一个采砂片区,具体方案还没有定,不过听说已经开工了,而且确实搞得不错。张主任带人做围堰的,会在围堰区作业。等进度差不多了,再停工停采,更换片区。环境破坏的监测,也是周报月报没有缺过。我前两天还看到有周报送到江宁来了,是彭城市那边发过来的。”

  “……”

  焯!!!

  张大安觉得这事儿太魔幻了,合着就是干环保的也想通过我家老叔刷一下业绩呗。

  什么狗屁围堰,他猜都猜得到以自家老叔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在土木工程上有任何突破,忽悠自家叔伯兄弟去给东圩港中学平整操场就是极限。

  等司马聪说完大概的情况,张教练就知道事情已经变了质,自家老叔不再是张正东,而是“张正东同志”。

  张正东当然是属于张正东自己,但“张正东同志”,那是属于大家的,是属于群众的,怎么可以让陈庄镇一家享用呢?

  大家一起用用,这才合理嘛。

  不过事情的逻辑性还是经得起更上面的人来查的,因为这个砂石厂的规模不大,基本上就是满足丰邑县本地的黄沙需求。

  只不过张大安用脚后跟去想,都知道肯定会坏事儿。

  “国土”,不管是山林水泽,别说沙子石头了,哪怕是一草一木,只要一样出利润,那必然是一窝蜂。

  合法的非法的一起上,然后一地鸡毛。

  张大安于是重新联系上张叔叔,郑重地提醒道:“这个公私合营的建筑材料公司,确实可以开下去。当然也是不得不开,已经上马开工了,再想关门,倒也没有那么容易。不过呢,阿叔,有件事情你必须严格注意,一定要注意,千万要注意。”

  “啥事情?”

  见好大侄儿说得如此严重,张叔叔也是虎躯一震,当时就慌了,别人吓唬他,他只当放屁;这个天下第一聪明的侄儿说明天彗星撞地球,他也要想着带着老婆找个地洞躲一躲。

  “建筑材料这种生意,只要起了头,那么非法盗采必定兴起。基本上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肯定是丰邑县当地的大户。人多势众在县乡里面是可以‘法不责众’的,那对于一把手来说,过几年拍拍屁股走人就好,麻烦的事情留给别人来解决。到了发生不可挽回事故的时候,回过头来算总账,是你算到你头上的阿叔。”

  “那……啥意思?”

  “你‘抓赌队’现在有多少人?”

  “没有多少人的,都是工友,还有本地老乡。十七八人吧,都是下班轮休主动巡逻,互相监督。”

  “人数扩一扩,我再让唐剑秋带二十个人过去。”

  “不会想的太严重了?”

  “你跟我犟啥?苗头起来,不管是谁盗采,不管是什么理由,不管有多困难,没有人就往死里打;有人就送派出所!”

  “噢……好,好!”

  “你现在‘抓赌队’的人,可以挑学校里成绩比较好的小孩家长,跟他们讲,只要成绩保持住,就说我说的,免费升到新东圩港中学。初中包到高中。”

  “会不会有点浪费啊?我感觉本地人只要有盼头,不需要吹牛逼画饼的。”

  “听你口气还晓得帮忙节约成本?”

  “那你今年‘状元陪读班’都十万块一个人了,等现在这帮小猢狲念初中高中,六七八年之后了!说不定一个人要收二十万呢?二十万,十个人就两百万了……”

  “……”

  一时间,张大安不知道是该夸自家老叔会省钱还是会过日子,这小脑袋瓜子偶尔运转起来的时候,小算盘隔着手机都能听见噼里啪啦。

  最终张叔叔还是老实了,自家侄儿说啥就是啥。

  事情告一段落,但也没那么完美,丰邑县求来的建筑材料公司,本来是市县共建、公私合营。

  可随着张叔叔带着“抓赌队”去抓“盗采国土资源”的团伙时,事情就不是丰邑县能够控制的。

  县里面一帮人直接跺脚,你说这群苦哈哈就不能忍上几个月吗?

  你但凡明年再组织人手买设备去挖沙呢?

  现在市里来学习“张正东同志”的人都还没走呢,你就兄弟们抄家伙,这合适吗?

  于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鉴于“张正东同志”在经营管理江口省沙洲教育投资公司时的宝贵经验,组织上慎重考虑了一下,新成立的丰邑县大沙河采沙场及丰邑县建筑材料公司,由“张正东同志”暂代场长、总经理。

  这事儿如果在彭城市这一层,那还有回转的余地,但是现在不行,谁都不能给组织抹黑,所以组织经研究决定,慎重考虑,几经考察,才要让“张正东同志”再加加担子。

  很合理吧?

  那天,张叔叔带着人跟当地盗采的老乡见面就干上了,摆开阵势就是全武行,只不过张叔叔这边当过兵的为主,而且来的时候就安全帽啥的一应俱全,大衣里头全是“板甲”,十分钟“全歼”盗采团伙,然后解送派出所。

  第二天吃狗肉庆祝一下,这秋冬时节,吃点儿狗肉补补怎么了?

  挺着大肚子的李佳雯李老师,则是帮忙给丈夫倒酒,然后就等来了这个奇怪的任命。

  “不是?我?”

  张叔叔一脸迷惑,他这辈子就没干过采砂这个行当,他连业务都不熟悉,还当总经理?

  再说了,他现在还是教育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呢,这个副总经理都没当明白,正的能行吗?

  组织上说了,这就是个“草台班子”,你先管起来,毕竟“张安希望小学”的项目工地,你也一直在盯着嘛。

  一群羊是赶,两群羊是放,能者多劳,合情合理。

  张叔叔还是不乐意,我在沙洲市,级别可是比丰邑县要高的。

  来的几个人也是一脸懵逼:你一个这么优秀的干部,居然公开向组织要求提升级别,你简直是一片公心!

  可以级别高!

  不过需要“张正东同志”先把担子挑起来,工作成绩做出来,那什么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嘛。

  这一块张叔叔倒是无所叼谓,他这一生,如履平地!

第150章 一套冬装,一份原则

  到了十二月,新东圩港中学三个校区的空调就开始开暖风,其实教学楼整体都做了保温,架设了地暖,不过一般也用不上。

  长江两岸入冬最大的麻烦就是太湿润,湿度是最恶心的,所以做好除湿,也就不会生冻疮,体感上也不会觉得裹成粽子还是冷气跟针扎一样往衣服里面钻。

  再加上新东圩港中学配发五六身各式各样的校服,张大安专门养了一支裁缝团队,五六千学员和讲师都是“私人订制”。

  管你高矮胖瘦,都是量体裁衣,想要穿出丑感来也是相当不易。

  也因为新东圩港中学的校服每个季度都很有气质,连带着学员家长们,也时不时从“张安教育”这里订购。

  之前只有本部校区的“状元街”有后勤部的门店,随着马洲校区进入到了正轨,后勤部在马洲校区也开了个分店,算是新东圩港中学的“三产创业”。

  本来多一个江皋校区,也还是门店形式,可随着张叔叔和李老师在“张安希望小学”的一通折腾,也就不得不将“张安教育”后勤部的服装设计加工的功能,剥离出去,单独成立了一家“张安服饰”。

  究其原因,还是当初规划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张安希望小学”的校服跨季节功能,跟丰邑县的县城小学一样,规划是春秋两套,耐脏耐造就行。

  因地制宜嘛。

  只是陡然“发了点儿小财”,那肯定是有想法的,张叔叔就屁颠屁颠跟一帮小学生拍胸脯吹牛逼:孩儿们,俺老张在南边儿有个好门路,想要过年有一身新衣裳,只需喊我一声爸爸,管保都有!

  那不是现在这二百来号板房里上课读书的小孩有,开春就可以启动之前空置半年的教学楼,到时候来报名的,就会增加三百多个。

  附近三个村相邻的五六个村,也会开始将适龄儿童送到“张安希望小学”接受义务教育。

  关键是张正东也不含糊,将采沙场今年年底的应收款,拿出来贴给本地的适龄儿童,决定这么干之前,他吃了十四五个大队的狗肉,反对声有,但最后民主表决是压倒性的同意。

  别人来说这怎么花钱的事情,村集体开会肯定要干上一场,张正东那是正经跟四五千户人打过照面的。

  同时也讲究个先来后到,现在入学的,还有明年开春入学的,先得新衣服;明年秋季入学的,还有后年春季入学的,后得。

  至于说价钱,那必须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衣服并不便宜,就一件要三百多块钱,还是成本价,抹了个零头,也还是要三百块。

  在普遍工资一个月也就这个数的时候,花这么大的价钱,那肯定是要招来非议,但这个非议在县里、市里,就是不在乡里、村里。

  一是体感上没感觉,钱是从丰邑县建筑材料公司走的专项捐款扶助,目的就是给孩子统一采购冬装。

  二是张正东有言在先,七八岁的孩子到了十岁十一岁,未必还能穿原先的衣服,可以以旧换新,所以要珍惜这身衣服,多个窟窿到时候多补一份钱。

  三是工地上的农民工工友们最先看过衣服的设计,没有说不好的。

  最重要的一点,它不是袄子,是羽绒服。

  “张安服饰”自己只有设计能力和小规模加工能力,并没有批量生产能力,所以还是由“张安服饰”去沙洲和尚湖两地做羽绒服的一线工厂下订单。

  三百块的确是成本价,因为这是正经的羽绒服,不是羽毛服,充绒量也是由“张安服饰”抽检,生产线上不定时随机抽检。

  别看“张安服饰”要的量不大,加起来八百件都没有,可是尚湖市和沙洲市只要是有能力做羽绒服的企业,都在抢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订单。

  原因很简单,都想吃下以后“张安教育”的大单,要是能签下长期合作协议,“张安教育”这样的极优质客户,比打半年广告还要有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奇葩要求,加工方都全盘接受,一点犹豫都没有。

  于是在多个地方报道“希望小学”采购高价校服时,陈庄镇当地倒是没啥波澜,反而“张安希望小学”发冬装的时候,县太爷带着一票人马,还专门过来合影留念。

  有些孩子根本等不及明年开春来这儿上学,吵嚷着马上就要在这里上学,那热闹的动静,让张叔叔十分得意。

  “徐浩宇,领新衣服了!”

  “到!”

  “换上。看看暖和不暖和。”

  “暖和!”

  “放你……小小年纪还会拍马屁,胡说八道!刚穿上就暖和,你是电炉子?!”

首节 上一节 109/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