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1节

  只能勉强上个普高的,已经没有了。

  跟学员们的良好状态不同,新来的八个助教老师,暂时还跟不上节奏。

  整理讲义,收集题型,批改卷子等等工作内容肯定是能胜任的,但尝试快速反馈学员的疑问,完全做不到,达不到老教师那种超级熟练工的水平。

  甚至“张安教育”专门设计的“疑问卡”环节,考试重点不敢大胆圈定,需要核对张大安给的范围才能给予反馈,讲白了就是业务不熟练。

  放在原先的学校,他们就相当于没跟上科目组组长的教学进度,更遑论授课节奏。

  再有就是“张安教育”不是搞素质教育,更不是搞什么按部就班,是纯粹的应试训练,跟车工焊工的日常训练并没有任何区别,授课老师如果还是当在学校里,那效率会非常非常的低,单科进度达成率撑死了百分之五六,连百分之十都不会有。

  不过这些助教老师如果去大学里打听打听,就会知道很多猛人都能轻松提前毕业,不管是不是名牌大学,都有这样的猛人。

  还有类似修炼双学位的,也是类似。

  简单概括就一句话:时间管理大师。

  这个描述放多年以后变了味儿,但在现在研究生阶段之前,基本上是个大学生都能做到,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没有这个需求和必要。

  张大安现在就是让一百五十个学员被动提高了学习时间利用率,这也是为什么在家长眼中,自己孩子在“状元陪读班”学习归学习,但放松游戏的休闲时间好像也是一抓一大把。

  电脑房加影音室,看着就让家长血压高,可成绩提高是实打实的。

  这里面并没有“状元郎”喊来了“文曲星”帮忙赐福,也没有什么魔法,不过是张大安稍稍地“偷”了一点儿时间。

  “主任,模拟考成绩出来了。”

  “我看看。”

  语文助教赵一万将统计出来的总分排名递给了张大安,今天兼职助教没来,五个都是全职助教,所以忙活了好一阵儿。

  不过因为有电脑,做表格的速度相当快,然后自动根据总分排列,比手动统计效率高了十万八千里。

  反正在东圩港中学的老教师眼里,电脑确实是高科技结晶。

  “嗯,不错,还可以,跟我预估的一样。”

  “主任,怎么感觉跟上次比,好像下降了?”

  赵一万有什么说什么,他总感觉总分均分下降了几十分的样子,有点不对劲。

  “你傻啊,这次是全市统一模拟考,成绩在教育局那边要汇总的,跟上次不一样。”

  “啥意思?”

  “意思就是上次是真实成绩,这次我让他们作文都没写,平均分少了三四十分吧。”

  “卧槽!主任你太牛逼了吧!卧槽……”

  “……”

  口吐芬芳的不是赵一万,而是另外一个全职助教钱小双,跟赵一万一样,也是语文助教,老家燕赵的,他来沙洲市是为了帮大学同学代班,因为在老家一直没找到像样的教学岗位,索性出来散散心。

  只是赶巧碰上了“张安教育”招人,而他也确实是见识见识,这个去年吴都大市中考状元的神奇之处。

  来了一段时间,他服了,这辈子没见过工作强度如此之高的少年,估摸着只有一百年前美国南方农场主家里圈养的黑奴少年才能比一比。

  摘棉花机运转得估计都没有张大安的科目轮换快,天生的牛马……

  “这要是均分加个四十……三十五,卧槽!”

  赵一万的嘴也被钱小双给带瓢了,不过确实把他吓到了,因为按照这个算法,“状元陪读班”搞不好上国家级高中分数线能破百。

  这是什么概念呢?

  以他原先工作的单位城北中学为例,每年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大概就是十个到二十个,运气好赶上了就多一点,运气不好的年份甚至颗粒无收。

  按照“状元陪读班”这种搞法,今年中考注定会“血洗”全城,而现在沙洲市教育局对此一无所知……

  看着一脸淡定的“状元陪读班”班主任张大安,语文助教赵一万老师有点害怕,小心翼翼问道:“主、主任,这、这会不会出事啊?”

  “我才十七岁,未成年,凭本事和手艺赚点钱,哪条国法不允许了?”

  “……”

  “要淡定,赵老师,尽管沉住气。”

  张大安说着安慰的话语,然后打开了保温杯,“天塌了,有个高儿的顶着。我们老张家的人,能力强,猛。”

  说这句话的时候,张大安瞄了一眼不远处还在跟日语老师练习“扣你鸡哇”的张叔叔。

  东圩港中学的校长……是我张大安吗?

第20章 张正东是个好同志

  最近一阵子张叔叔依然沉迷恋爱不能自拔,并且已经跟李佳雯老师谈妥了,八月一号订婚宴,沙洲市本地叫“成功饭”,然后十月一号放假抽空办个喜酒。

  请的算命先生不是别人,就是侄儿张大安。

  八月一号的“成功饭”在乡下搓一顿,张叔叔当了那么多年兵,在“建军节”庆祝庆祝也很合理。

  十月一号举国同庆,那就更合理了。

  贤侄儿算得准,包八字过硬。

  不过爱情上大丰收,事业上就有点儿牵扯不清了。

  局里最近的争执虽然落下帷幕,张校长成了个“小红人”,毕竟上缴的利润相当可观;但是问题也挺多,尤其是当打之年的竞争对手,感觉到了压力,所以“劳动节”一过,就开始给东圩港中学上强度。

  理由也很才充分,东圩港中学常年招生数量稀少,教学设施残破,师资力量薄弱,为了优化全市的教育资源分布,应当将东圩港中学尽早地裁撤,将师生分流到滨江地区。

  这事儿也不是今年提,提了好些年了。

  再有就是按照局里的进度表,今年东圩港中学的高中部,就应该是最后一届。

  从明年开始,东圩港中学的高中部就没有了高一,不再招生。

  这事儿是挑不出刺来的,原因就在于多个传统乡镇中学,都已经裁撤了高中部,以张大安原先读书的五港中学为例,两年前高中部就不再招生,今年高三就是最后一届高考生。

  东圩港中学的进度就是最晚的,原因倒也不是张叔叔面子大,其实跟打报告那些家伙们提到的情况一样,那就是:常年招生数量稀少,教学设施残破,师资力量薄弱。

  社会是讲公平的,尤其是教育上,即便有人更公平,但不妨碍整体上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希望工程”就不会诞生,甚至都不会有高考。

  当初东圩港中学排最后一批裁撤高中部,就是为了照顾沿江农村地区家庭,否则在本就不发达的交通条件上,指望所有乡下小孩都跑个十几公里甚至二十几公里上中学,那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再有就是即便学校住宿吃饭有补贴,可终究多少还是要掏点儿。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早几年工资连四百块都没有,一百来块两百来块比比皆是,力工帮忙一整天才三十块钱,做死了也没几个大钱给小孩在学校里猛猛干饭,更遑论找个地方住还要给钱。

  所以,乡下中学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公平,接受教育权利上的公平。

  只不过时代在变化,基本建设水平在提高,基础教育规模也在扩大,优化教育配置是合理的事情。

  至少在4696年的当下,沙洲市的农村娃,搞一辆自己的自行车,甭管新旧美丑,至少是能做到的。

  这就是经济水平提高了的印证,也证明时代确实在发展。

  那么乡下中学甚至是小学的退场,的确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只不过有早有晚。

  “村小”这个概念,必然会率先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退去。

  在这么个时代潮流下,张正东这个五星村的土鳖校长,就算想要据理力争,实际上也是没有半点狗叫权。

  于是张校长郁闷地找到好大侄儿聊聊天,想要开解开解。

  古有“周公解梦”,今有“张生开炮”……

  张大安当时就给老叔出了个好主意:“阿叔,你说你这个有啥担心的?东圩港中学被裁撤,是好事啊!这样,你跟你上头那位反映一下自己的强烈想法,你主动要求把东圩港中学裁撤,然后合并到滨江中学、太子港中学等周边几所中学去。时间要快,一个星期内落实,要让组织看到你的忠诚。”

  “啊?!我有毛病我让学校解散,你这是啥歪点子,学校没有了,我去哪里当校长?”

  “阿叔,以你的智慧,当校长屈才了。现在教育产业一片蓝海,正是你大展拳脚的好时候。尤其是教育局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少之又少,就知道在指导中心倒卖装备物资,赚的都是死钞票,你不一样,你是谁?你是‘张安教育’老板的叔叔,你培养了一个4695年吴都大市的中考状元啊。你多老卵,这么优秀的同志,组织上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是、是吗?”

  迷迷糊糊的张叔叔有点不自信,但忽然又抖擞起来,自己侄儿说的一点都对,他就是一个优秀的经得起考验的好同志。

  转头张叔叔还真去市里递交了报告,行云流水的文字,表达了他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支持。

  忠诚!

  之前恶心张正东的几个家伙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寻思着这是以退为进?

  那不能啊,东圩港中学都没了,你退个鸡毛呢?

  你创造成绩的平台都没了,还表演个啥呢?

  真就是对组织忠心耿耿?

  张正东果然是个戆卵。

  反正五港中学的校长赵永高听说之后,喜笑开颜,叫你小子挖我的中考状元,你活该!

  本来张叔叔的“靠山”还要劝他两句,但张叔叔很坚决,我不能搞特殊,要配合市里教育规划的整体方针。

  忠诚!

  正主儿都这鸟样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各方力量全面配合,五月底就下了通知,基本上就是宣告了东圩港中学的“解体”时间表。

  没有热闹,没有庆祝,当然也没有惋惜。

  东圩港中学也不存在什么杰出校友喊冤,这破学校过去祸害了多少青少年,没烧了学校就算不错了。

  早死早超生吧你。

  反正一切都是这么的平静,人们在这个夏天,更期待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当然今年最热闹的,应该还是十二月二十日香山澳的回归。

  沙洲市的街头,也开始经常性地能听到《七子之歌》。

  而张大安在六月七号当天,给一百五十个学员放了三天假。

  至于说原因嘛,倒也很简单,今天“状元陪读班”的班主任张大安,他要去参加高考。

第21章 包的

  熟悉的卷子,熟悉的题目,重生前张大安做高复培训那几年,一个题目的作文都写烂了,都是做各种立意的范文。

  今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张大安直接以身入局,围绕去世父亲的经历,对照着时代的变迁,把深度高度都大大提高。

  “……父亲曾经留给我一封信,字迹潦草而仓促,提到了山,还有山上的花。我不清楚是什么花,于是我搭上了看一看那些花的列车。一路上,我看到的景,看到的人,会是他曾经遇到过的吗?”

  “……我到了父亲说的那座山,他说可以看到很远,很远很远,枪林弹雨,炮火冲天。他大抵上是撒了谎,我看到的,只有连绵不绝的青;听到的,也只有林鸟争鸣,还有时不时拂过的风……”

  “……他说等以后,去外面看看,看最北的雪,看最高的山,看大漠,看南国。或许也能看一看回归的场面,到那时,他想要敬个礼。”

  “……我并不知道我看到的雪,是不是他想要看到的;我也不知道我看到的山,是不是他想要看的那座山。我看到了回归仪式,也看到了红旗的升起,我敬了一个礼……”

  ……

  这篇作文基本没有提“记忆移植”,但又无处不在。

  文章升华了多个内核,看到亲情的看亲情,看到家国情的看家国情,看时代激情的看时代激情,总有一个适合,而且熔炼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家国情怀”。

  基本上保底五十分起步,能不能成满分作文两说,但肯定不可能翻车。

  考完后张大安自己估分在一百四十分到满分一百五十分之间,十分浮动就是作文分数浮动,其余的分数包全拿。

  语文卷下午就登报,重新核对之后,维持估分不变。

  今年语文卷并没有伤害到考生,真正让考生心态崩了的是数学,不少人一出考场就开始哭。

首节 上一节 11/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