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啥事了?”
“也不晓得哪个猪头三在嚼骚,市里陈秘书过来讲,对于东圩港中学的资产评估,要慎重,要谨慎……入娘的,我又不是炒卵蛋随便喊的价格,审计也是市里做的,还请了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人说我们贱卖国有资产,现在好了,闹到市里去了之后,吴都那边教育局要派人过来。”
“那是影响到连长了?”
“影响到我只甲鱼啊,吴都那边做资产评估,你晓得平江有一所乡下中学,前年评了多少?”
“吴都肯定要高一点吧?”
“也是扫盲班做起来的老学堂,地皮比东圩港中学还大两百个平方,一共就卖了一百二十六万。”
“……”
这下张叔叔听懂了,合着正规渠道价格更低啊?!
自己侄儿的良心,还是太善了,多给了十万八万。
不对,还不止呢。
人家那是吴都,东圩港是什么穷乡僻壤,学校周围在前年只有一家小卖部,值当个鸟啊。
房子还都是“老破小”,教室连电风扇都没有,乐器只有风琴,操场还是夯土的,连煤渣都没有。
正常情况,谁脑子抽了掏一百多万买这玩意儿?
所以从交易上来说,确确实实“张安教育”起了高价,这事儿局里本来都已经皆大欢喜了。
而且连牌子都卖了十八万,这是什么?这是“包饺砸”的美好大结局啊。
突然横生枝节,让邱建民恼火到了极致。
其实就是前后脚的事情,张正东的报告,局里头头们都满意了,解决方案不错。
可是就在交口称赞之后十分钟不到,市里陈秘书一到,说是有人反映,这东圩港中学……有猫腻啊。
反正这一刀砍下来,头头们一合计,至少局里要“亏”三十万起步。
十分钟,大起大落,副局长们拳头都硬了,局长直接跑市里去问问到底怎么个事儿。
这不瞎胡闹么。
现在呢,大家就是希望邱建民能帮忙在张正东那边美言几句,然后让张正东在张大安那里也美言几句……
价钱都定好了的,这因为正规的合法的集体监督的审计,就按照正常市场价走,同志们心情十分沉痛。
“连长,你放心,包在我身上。我是绝对不会让国家的资产白白流失的!”
忠诚!
张叔叔淡定得很,因为这种情况,贤侄也早就做了预案,只要出现了,就按照预案来应对。
第25章 哪儿有什么猫腻啊
二十二号那天,张叔叔抽空给一点八手动挡的普桑擦洗了一下,虽然这车不是自己的,但“张安教育”借给东圩港中学公用,那也得爱惜着用。
还别说,局里不少人瞧见这车,还挺馋的,但张科长非常正派,不借。
硬如铁的形象再次加深,背地里别人编排他时,从“丘八”变成了“脑筋转不过弯来的丘八”。
张叔叔也无所谓,他这个科长不是真的科长,是假的,级别没变,比别的科长都要低半级。
不过马上要提了,原因也很简单,东圩港中学今年的中考成绩太过辉煌,搞得人民路上流窜的狗都要听懂“东圩港中学今年达线国家级高中录取分数全市最高”。
“张安教育”在劳动局报备了一个招生会,就在沙洲市的体育馆,开办第一届“张安教育”全市招生会。
传单啥的都印好了,海报、横幅、电视广告、滚动广告、本地报纸版面广告,能上的都上了,连打三天广告。
市区的几所中学门口,天天都有人发传单,劳动市场那边,张大安招了六十个人来发传单。
总之今年“张安教育”省重点达线率百分之一百,是肯定要放大放大再放大,每一个字都看得清清楚楚。
当然国家级重点高中达线率百分之九十,也必须是放大放大再放大,冲击力十分鲜明。
家长和老师们都是心情跌宕起伏,只道这世上的事情,委实变幻莫测。
传单跟小册子是一起发的,小册子就是介绍一下“状元陪读班”,以及今年的收费情况,明码标价中考复读每人每年三万八千元;高考复读每人每年五万八千元。
看到高考复读这个业务,好些个中学老师都觉得纳闷。
不是老弟,你一个大学都没有念过的,搁这搞起了高考复读?
开玩笑么这不是。
尤其是还吹牛逼高考复读也是“状元陪读班”,怎么个意思?让中考状元帮忙高考复读?
酸这事儿的人并不少,其中就包括城南中学的校长丁耀邦,他级别可比张叔叔高半级,原本今年还有更美好的前途呢,但翻车翻得他茶不思饭不想。
前两天喝了点酒,稀里糊涂跟连襟也是市区中心镇副镇长吐槽这事儿,连襟很仗义,直接跑去市里“风闻奏事”,说是东圩港中学的资产变卖是不是应该慎重……
听说局里出变故的时候,丁校长一开始没放在心上,等到听说东圩港中学的固定资产买卖被市里叫停,他跑去一打听,魂灵差点出窍。
城南的天都塌了。
天地良心,他厌恶张正东,可他不厌恶张正东侄儿掏出来的一百三十五万啊!
他怎么可能跟钱过不去?
尤其是这些钱干干净净的,又没有偷又没有抢,局里下半年就指着这笔钱发年货呢。
不对,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还有元旦的福利,也是指着这个。
现在好了,粽子吃不上了,月饼也吃不上了,年糕搞不好也吃不上!
谁造成的这一切?!
丁耀邦也是在六月二十二号这天,赶紧去局里坦白,此事跟他没有半点关系,都是他连襟乱来。
可惜,去局里的时候,压根就没遇上头头们,都下乡去了。
“王主任,怎么今天人也不见一个?”
在楼里转了一圈,丁耀邦最后跑去传达室打听消息。
正在整理信件的中年妇女抬头瞄了一眼,见是丁耀邦,笑着道,“今天出分了啊丁校长,局长带着人集体去慰问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噢,今天高考分数出来了?”
“明天上报,今年真是好事不断,吴都大市的高考状元也在我们沙洲,就是不晓得是不是省状元,我就是在这里等电话呢。”
“啊?在我们沙洲?哪所高中啊?噢,看我问的,肯定是……”
“东圩港中学。”
“……”
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丁耀邦的脸皮都仿佛要垮下来,眼神瞬间就失去了光彩。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横竖是有些失魂落魄,连驾驶员问他去哪儿,他都只是回了一句“随便”。
于是驾驶员索性就开回城南中学,顺着长安路一直往南开,半道上丁耀邦突然给自己一耳光:“怎么可能是东圩港中学呢?!啊?!这怎么可能呢?!”
是了,正常情况是不可能的。
那么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张正东这个戆卵,这个傻叼,他真是命好,他那个突然参加今年高考的侄儿,居然成了吴都大市的高考状元。
而此时,五星村的大队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锣鼓队那是相当的卖力,都是村里自己的锣鼓队,本来不愿意出来的“吹打郎”们,唢呐吹得震天响。
实在是万万没想到,市高考状元居然落在自家五星村。
平日里没几个教育局的头头亲自下乡来恭喜,但今天情况特殊,张大安是我局民办教育科科长张正东的侄儿,于公于私,这点排面还是要的。
不过接到传达室电话之后,几个头头更是喜笑开颜,今天一起过来,果然是来对了!
今年全国最高分,就在五星村!
唯一一个总分超过七百分的成绩。
毫无争议的江口省高考状元,也是4696年全国高考状元!
这光景队上全是人,村里听说这事儿的都过来看热闹,中巴车把本就狭窄的村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因为堵车,副局长邱建民向局长请示之后,表示会捐款五万以助村里修路。
村长也是灵醒,直接表示叫“状元路”。
在欢声笑语中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张大安跟教育局头头们一一握手时,消息灵通的沙洲市多个企业,第一时间派人过来送奖金。
这些都是跟教育局关系好的企业,也有几个直接就是直属企业,总之基本流程就是掏钱鼓励。
多点少点,但不能不掏,五千也行,一万也好,反正就是既要亮屁股,也要亮态度。
老头子张气弘则是激动得把几十年前发的军功章也拿了出来,笑得合不拢嘴,更是连忙去堂兄和侄儿的遗像前上香敬酒。
这一通热闹,每个人都挺高兴,哪怕昨天还在生闷气的“老连长”邱建民,也是气顺了,毕竟,现在东圩港中学的那点事儿,哪儿有什么猫腻啊?
都他妈捕风捉影,我们的张正东同志,是久经考验的优秀同志。
包没问题的。
第26章 我复读啊
总分七百三十九分,就语文和英语扣了十一分,剩下的科目一分没扣。
领先第二名五十六分,也算是断崖式的领先。
二十二号还只是教育局这边热闹,二十三号《沙洲日报》头版发了喜报,这才是全面轰动。
“张安教育”的报名人数,赵一万在六月二十二号这天登记的,还是以尝试中考复读的为主,高考复读生家庭并不多,只有四十多个。
但是到了二十三号,“张安教育”的六只座机就没停过,吃午饭的时候,登记人数已经超过六千,基本上都是打算让自己孩子高考复读的。
而且不仅仅是沙洲市本地,隔壁尚湖市和暨阳市也有相当数量,同时还有长江对岸的崇州大市,有二十几个专门做高考复读的机构,想要跟“张安教育”合作。
状元名头实在是太强,比特级教师还要有杀伤力。
除了这些,名校招生办的老师也找到了“张安教育”的联系方式,然后打电话进来,希望能见个面吃个饭。
也因为名校招生办老师开始出没,倒是给张叔叔提了个醒,二十三号下午就在教育局见了不少熟人,都是做中间人的。
有的是给沪州交通大学招生的,有的是京城大学过来的,有的是震旦大学新闻系校友,总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让张叔叔大开眼界。
晚上局里聚了一餐,由头挺多,既是恭喜张正东贤侄中状元,也恭喜他本人进步了,小提半级,成为了真正的科长。
不过通知要过一阵子下来,但市里人事已经收档。
“正东,你侄儿打算念哪所大学?京华大学还是京城大学?还是说念交大或者震旦?”
邱建民打算等张大安填报志愿之后,包个红包。
只不过张正东一无所知,这事儿张大安也没跟他提过,于是道,“等明早我问问他看,他一向很有主见的,倒是很少跟我商量这种事情。”
说是明早,其实聚餐一结束,张正东就回了一趟五星村,六月下旬的天气也早就热了,不过乡下人都喜欢吹夜风吃西瓜,倒也过瘾。
老头子张气弘穿着全是破洞的白背心,手里摇着蒲扇,跟一群没睡觉的老头儿还在吹牛逼,“老子当时跟我班长两个人,把四个洋鬼子朝弹坑里赶。我班长会说洋文,一记耳光一句洋文……”
“洋文哪样说的?”
“妈了个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