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67节

  他对怎么上市毫无兴趣,对于市值如何狂飙也没有任何想法,但他现在假装信不过江宁财经大学和豫章财经大学,这让很多人很受伤。

  还是逼迫站队,哪怕你豫章财经大学的根基是在省城洪都,但也必须站。

  换个大学其实不会犹豫,肯定盲选自家省城,但豫章财经大学不一样,它其实正在经历史诗级的削弱。

  这个史诗级削弱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现在不过是再加大力度。

  那么以往不会犹豫的二选一,这次就有的犹豫了。

  没办法,“校友会”不是摆设,多年没有更新的“成功人士校友会”,去年和今年刷新出来的“成功人士”增长点在哪儿,那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张大安在四六九五年的时候,就曾经受沙洲市的财经局老校友邀请,定向捐助了十万块。

  所以这次在豫章财经大学内部,其实争吵相当激烈,比江口省这边高层争论还要尖锐得多。

  学校兴衰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学期的事情,赶上趟起飞,没赶上沉寂。

  有些学校的经典校名都守不住,本质就是时代浪潮中的行业话语权在起起伏伏。

  于是日本一比零俄罗斯的时候,豫章财经大学派了个考察团过来,明面上是考察学习江宁财经大学的先进经验,实际上是直奔已经挂牌的“张安房产”去的。

  为什么去“张安房产”而不是城东区的“张安工业联盟”?

  这就要不得不提到“时代浪潮”是什么。

  对于所有的财经类、金融类专业来说,这个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它不是钢筋混凝土,不是路桥,不是装修,不是建筑工人,不是房产设计,不是物业管理……而是金融。

  这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毫无疑问是要着重考虑的。

  而这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一点就是,跟江宁高校群合作的“高级知识分子福利房”,已经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翰林苑。

  本来是想注册“翰林院”的,结果对方开价两千万才转让,张大安直接懒得再废话,把“翰林苑”正式挂在了公寓大门口。

  明年才会有大批量入住,今年只是陆陆续续有人搬进“样板楼”。

  没有样板房,其中一栋楼就是样版,大平层给诸多“张安工业联盟”的高级工程师带来的动力完全不一样,研发人员的一波情绪高涨,就源自带家属参观“翰林苑”的大平层。

  独栋也有,不过并不在这里,而是“张安工业园”的不远处宝华山,属于隔壁润州市的范围,算是跨市了。

  不过独栋别墅就是用来度假的,算是附赠,核心房产还是江宁市区的大平层。

  除了不能马上交易,完全没有瑕疵。

  而且对学区也毫无兴趣,道理很简单,“张安教育”已经筹备建设内部幼儿园、小学,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在官方文件上传达,官网上也没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分类。

  但是豫章财经大学的人到了“翰林苑”,是能看到内部有幼儿园设施的,是个中央公园类型的幼儿园,儿童游泳池这时候已经开放了,只不过是以暑期经营的方式在开放,算是个创收类目。

  “那栋楼就是我们江财研究人员分配到的,跟江宁审计一起。”

  “也是大平层?”

  “那不是,普通大户型,两梯两户。”

  “那也相当可以啊。”

  “确实可以,一百四十个平方,还有地下停车场,不过没有地下车库。”

  “这真是让人想象不到啊……”

  豫章财经大学的人相当郁闷,因为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江宁财经大学菜得抠脚,纯粹是沾了江口省的光,而且主要是江口省的粮食系统的光。

  正经有实力的,还得是江宁审计。

  不过怎么说呢,抱大腿是一门技术啊,再加上“时代浪潮”变化莫测,豫章财经大学被连续削这么多年,也只能说赶上了。

  论校友的质量,江宁财经大学什么都不是,可以后就不好说了。

  按照经费占比来看,至少人家在人员开支上能省下相当大的一笔钱。

  有些消息不打听还好,打听了心里难受。

  因为跟张大安的关系本来就挺好的,这次也是过来专门求证一些事情。

  “我听说在‘张安工业园’,研发投入跟科研人员支出是并行的?”

  “是的,科研人员支出,并不纳入研发投入统计。这主要是跟‘张安工业联盟’的经营范围跨度太大有关,所以有个专门的‘劳动力开发事业部’,其中针对科研人员支出,是单独拿出来设计的。因此研发投入金额,含金量相当高。我们江财跟‘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企业管理软件和产品溯源追踪系统,别看经费才六百多万,实际上跟竞争对手的一千多万研发支出是一样的。”

  江财的人还是收着说,因为在“张安工业联盟”内部,待遇水平根本不能拿一般科研单位来衡量。

  以“张安食品”的尉迟德为例,他一年能到手五十万,同等水平在太湖轻工大学,一年也就四万来块钱,这还是太湖市有实力给本地大学补贴的情况。

  所以真要是膨胀一下,那就真没法讲。

  再一个就是财经类软件开发上,需要开发环境搭建,这个“长三角”地区,正经有实力的,那都是沪州财经大学这个级别的,江宁财经大学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会儿江财的人提到“企业管理软件”这个成果,实际上在开发过程中,江财的高级知识分子,充当的是内容顾问、应用场景顾问等等功能作用。

  开发人员主力,还是从江宁工学院、江宁审计学院等等高校挖过来的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跟着“大牛”或者“小牛”走,“大牛”都是独当一面的教授或者主任;“小牛”就是一些实力超强的研究生。

  甚至有些“小牛”在本科生阶段就已经强得离谱,读硕士就是顺便,并不是真的需要硕士这个学位。

  “张安工业联盟”此时充当的角色,就是沪州、京城、宝安等科研经费充裕的大城市,必要时候,还能充当美国、欧洲、日本等等科研经费、科研环境更充足的国家和地区。

  基本上对于一些“劳动力开发事业部”评价极高的“小牛”,在解决后顾之忧上,“张安工业联盟”在之前都是相当到位的。

  包括不限于科研设施搭建、个人住房需求、父母健康保障需求、儿童教育需求、通勤需求、旅游需求等等,甚至这些性格比较独特的“小牛”,有时候会提一些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说他们半夜加班做实验的时候,希望夜宵里面有臊子面配红豆双皮奶。

  一般单位根本不搭理,但“劳动力开发事业部”,专门去关中省和河东省挖来了经验老到的做面师傅;又专门去岭西省和岭东省,买下了至少五种风味的双皮奶配方。

  这种事情要是传播出去,毫无疑问会引发一阵讨论,但在“张安工业园”的食堂、餐厅中,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一线员工也好,科研人员也罢,都以为这不过是单位伙食好。

  实际情况会超出他们的想象,不过“劳动力开发事业部”在这方面倒是严格执行老板的要求,基本不存在质疑,单纯只是羡慕。

  巧的是,“劳动力开发事业部”能够坚决执行老板的意志,不搞“我有一个建议”,主要还是因为执行人员主要都是从江宁财经大学毕业的。

  算是张总教头绝对的“自己人”。

  而江宁财经大学也有想法,毕业的校友进到“张安工业联盟”后,相当一部分就在“张安工业园”,不需要离开江宁大市,对于江宁本地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开发事业部”的特殊性,让江宁财经大学,希望能够在未来变成张大安的“劳动力开发锦衣卫”。

  这个逻辑很简单,“锦衣卫”需要大学牌子多么硬吗?需要在哪个部委挂着吗?

  不需要。

  “锦衣卫”只需要忠心。

  现代社会谈什么忠心肯定是扯淡,不过“忠诚”这个概念还是有的,江宁财经大学很清楚跟沪州财经大学、豫章财经大学根本没办法正面竞争,除开毕业后走向省内粮食系统或者其它经济职能部门的,社会面真正有可能通过影响力将学校带到一个特殊高度的,只能是江口省的本地企业,极端情况下,只能是江宁市本地的企业。

  以前是没戏的,现在有了“张安工业联盟”,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而发展状况也确实如此,从经费上的增减就能看出来端倪。

  扣除地方上的支持,豫章财经大学今年只有在“校友捐赠”上强于江宁财经大学,剩下的全是江财数值占有。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那边是地面临时车库,用来存放奖励车辆的,研发人员有重大成果或者重大效益的时候,都会有通勤车辆奖励。一般都是帕萨特或者奥迪A6,但也有少量喜欢POLO或者桑塔纳的,都会看情况调剂。”

  “奖了不开?”

  “没驾照。”

  “……”

  “时间紧、任务重,之前有个仓库管理软件项目,马上就要测试,基本上不存在休息时间,要拿到多个企业和多个城市长期测试,秋季还要联网测试。所以很多研发人员是没有时间考个驾照的,但是项目开发进度的阶段奖励发了下来,只能当个‘库存车’。”

  “阶段奖励?”

  “项目完成奖励就是‘翰林苑’的房子啊,牌子挂出来也没有多久时间。之前不叫‘翰林苑’,后年要完成全部装修,方案全都是江宁工学院联合承包的。基本上只要是合作的大学,都参与进来了。”

  “……”

  豫章财经大学的人听了有些郁闷,尤其是有两个跟张大安认识其实挺早的,四六九五年发大水那会儿,他们为了感谢张大安资助受灾贫困家庭学生,还亲自去了一趟沙洲市送上了洪都本地的特产。

  论交情,他们明明是先来的。

  卖瘪个东西……

  不过这会儿也算是个契机,在张大安和胡贤达家里二选一,放以前没得选,现在不一样,亲眼看到了福利待遇之后,还选个屁的选。

  江宁财经什么实力,豫章财经又是什么实力?

  参观完“翰林苑”,中午搓了一顿之后,便安排好了去城东区转转。

  此刻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不过豫章财经大学的人眼睛挺好,一眼就看到了“张安健康”“张安电子”等等路牌,公交站台上,赫然就有“张安健康站”。

  至于说终点站……

  它叫“仙林宝华工业园区站”,不过到了之后,豫章财经大学的就知道,这站名保守了,你直接叫“张安园区站”得了。

  毕竟一个巨大的园区入口大门上,“张安工业园”硕大的五个鎏金字牌,老远就能看见。

  连一般工业园都会写上的“欢迎您”三个字都没有,就只有“张安工业园”五个字。

  简直就差把“我是地主”写在脸上。

  看到这一幕,豫章财经大学的人也服气了,人家江宁市真就忍得了这口气,这换成洪都市,怎么着都要跟你斗上一场。

  他们也挺纳闷的,本地干部真就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太邪乎了。

第187章合1,是心动啊

  此次豫章财经大学考察团的带队团长叫温小博,学术上成就一般,但拉经费的能力在过去是一流的。

  确切点讲,是四六九七年之前找经费的能力一流,从四六九八年开始,彻底不行,一落千丈。

  这不是温小博一个人不行,是整个豫章财经大学都面临的困境。

  毕竟从去年开始,学校就变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建。

  建去吧,一建一个不吱声。

  换成京城、沪州这种大城市,那反而是一件好事儿,可洪都市作为豫章省的省城,能拿出来的资源凭什么不给洪都大学呢?

  这种困境是非常糟糕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学校在高水平建设上会遭遇重重困难,而且借不到太好的力量,大概率需要靠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理工科高校,其实是有这个机会的,二流理工科院校只要出一个重磅产品或者研究成果,足够让学校脱胎换骨跟一流高校争长短。

  可豫章财经大学并不是理工科高校,它在三十年前的功能足够说明一切:财贸干部学校。

  跟豫章省相邻的绝大多数省份,其实都没有这种困境,因为高端人才的就业范围相当广。

  这是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的结果。

  就像江宁财经大学相较起来很菜,可它在江口省,那么它的真实表现力,就跟一流名校是差不多的,在江口省这一亩三分地中,能打出“暴击”。

  缘由嘛,跟江口省的“坐商”传统还是息息相关,不愿意出省的江口省人,抬也能把省城的普通一本抬成重本,这是个供需关系。

  所以温小博看到“张安工业园”的大概情况时,心都凉了半截,照这种行情发展下去,豫章财经大学还想从江口省、江淮省招到优质生源?

  不变不行,而且要快。

  否则十年一晃,什么学校评审都是陪跑,不用想的。

  温小博能够在豫章财经大学站稳脚跟,自然跟他原先在上级部委上班的退休老父亲没啥关系,都是个人能力。

首节 上一节 167/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