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27节

  教学节奏不会断,学员节奏也不会断,整体效率相对同步,有效时间也就更多。

  同样是在校八节课,一三五语数外,二四六物化生或者政史地,然后二十一天一个循环,课时最多一百六十分钟,应试训练基本等量,讲师快速讲解疑问点,整个一天不会有额外的科目记忆点。

  跟纯粹高强度高密度死磕时长完全不同,学员一天下来不会头昏脑涨然后睡眠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新东圩港中学还能组织校内电子竞技比赛的缘故。

  精力有富余,学员自然有活力。

  这一点哪怕是陪读的家长也承认,自家孩子在这里成绩提高的同时,人不像是一只“瘟鸡”。

  效率这东西,内行看一眼就了然于心,马洲市教育局陆续组织了八场大小规模不同的考察,并没有打扰“张安教育”的业务。

  八场考察,基本都是以八个非市区的乡镇中学领导和老师为主,看看有没有可以合作的地方。

  马洲市教育局也有能人,想着如果不能把新东圩港中学分校落户马洲市,那开个合作班,也不是不行,单开一个班放在某个乡镇中学,做个样版,那为后续合作,也有了谈判基础。

  奈何竞争激烈,策略上肯定是要变一变的。

  于是马洲市教育局准备了一车年货,主要就是猪肉脯还有芋头,马洲的“香沙芋头”不麻嘴又粉糯,沿江地区独一份的品质,而且也是为数不多能在长江边长期存储的粮食之一,自来就是送礼的好东西。

  张大安刚做完年终总结,马洲市教育局送的年货就到了,官员一个没来,来的是一个叫西来中学的乡镇中学校长还有老师。

  中间人反而是江皋市教育局的人,很奇怪的搭配,但做了一盘反沙芋头边吃边聊,张大安才发现原来是江皋和马洲两边互通有无,准备合伙一起搞。

  “张总,我们这次过来,实不相瞒,就是想谈合作。我听说新东圩港中学要建分校,十分的激动,非常希望这个分校能够落户我们马洲。不过呢,江皋市的同志,也是这么想的,刚好我们两边有个互补的地方,或许张总可以了解一下。”

  客客气气的西来中学副校长萧湘子是个斯文人,他并非是从西来中学教学岗升上去的学校管理层,而是马洲市教育局下放下去监督西来中学运营情况的,之前西来中学财务上有问题,算是派了个监督。

  萧湘子名字听着很文艺,实际上就很朴素,原因是萧湘子的父亲曾经援助到了湘西地区,然后在那里有了他这个儿子,寓意“湘西得子”。

  正经的名牌师大毕业,起步就很高,在马洲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下面做秘书,现在去西来中学做副校长,也是因为原先的主任升上去开始抓财权。

  一环扣一环。

  此时他起身从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张地图,上面已经标注出了许多重要地点。

  “张总您请看,这是我们马洲西来镇,跟江皋就是一河之隔,往东就是焦港河,往南就是沿江高标准公路,能直接走暨阳长江大桥……”

  说到哪儿指到哪儿,可见是相当熟稔,张大安不动声色,只是时不时喝两口饮料。

  见张大安面无表情,来的时候虽说早有心理准备,可真看到如此不露声色的少年,萧湘子还是暗自称奇。

  大概说了七八分钟,萧湘子原本还打算继续说,却听张大安语调平静地问道:“你们的优势,还有方案,是什么?”

  “马洲市身处扬泰大市,生源丰富,市场潜力大……”

  “这不是优势,全省每一个县级市都是如此,包括我们沙洲市也是如此。优势,就是能打动我的好处。税收减多少,费用免多少,地皮优惠多少,政策倾斜多少……你们有方案吗?”

  “……”

  没想到张大安如此难缠如此直接,倒是有些让萧湘子始料未及,好在他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不然这时候就翻了船。

  当下也就顾不得那许多,便将马洲市教育局跟江皋市教育局的合作备用计划和盘托出,才说到一半,陪同张大安一起的张叔叔就听得目瞪口呆。

  不是……

  你们两家真豁得出去啊?

第50章 招商办校就是一张皮

  马洲市和江皋市早有加深合作的意思,原因也简单,一个是扬泰大市的东南边角,另外一个则是崇州大市的西南边角,发展上很难说有多少核心资源倾斜过来。

  不管什么资源,当然也包括了教育资源。

  但也有优势,那就是靠近长江,这几年因为沙洲市和暨阳市吃到了发展红利,所以有大量产业转移,暨阳市的装备制造业分流到了一部分到马洲市,沙洲市的化工轻纺则是分流到了江皋市。

  只是产业发展在江口省的沿江县市,都是以乡镇为核心,所以吃到大头辐射红利的,往往就是一个镇,至多一个半,不会超过两个。

  稍微有些余钱剩米,内部也要谋求发展,两边的意思是资源整合互相进退,沿江地区拼重工业化学工业,跟长江对岸做互补;非沿江地区,就是有什么搞什么,能搞多少是多少,以实用为导向。

  萧湘子说的西来镇就是两市的交界处,就一条小河为界河,顺流直下往东就是焦港河,这是一条运力很强的航运水道,要利用点儿什么优势,放在产业优势富集的沙洲市、暨阳市,那是不成问题的,但此时在马洲市和江皋市都不行。

  边缘地带除了农田就是水田,要不就是公墓,像样的工厂都是几十年前遗存下来的工业老破小,资不抵债的程度较之“城东仙林保健”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这种情况下,两边想要发展这种边缘地带中的边缘地带,就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生产要素价格越低越好。

  马洲市在西来镇已经清掉了一批完全废掉的工业老破小,唯一值点钱的东西,就是地皮,而隔壁江皋市在这里,也就几个仓库还行,剩下的完全不行。

  这时候发现“张安教育”一个学校年营收五六千万,怎么可能不心动?

  学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机构不同于企业工厂,轻易是不会挪窝的,对物流以及社会公共设施的配套,也不是特别需要,而现在又是个“规上企业”,请过来就是稳赚不赔。

  但要说打动“张安教育”,光靠扯什么生源规模、城市规模、市场规模,那没有意义,当然萧湘子也是试探一下,看看这个未成年状元郎到底什么成色。

  试了一下,好家伙。

  得,老老实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吧。

  没错,表面上是“招商办校”,实际上是“招商引资”,这里面的学问,够许多地方琢磨十几二十年的。

  搞明白了内核,表面上是个什么壳子,根本不重要。

  “张总,只要您在西来镇办学,这里有三个地块,分别是三十亩、二十五亩还有四十五亩,总计是一百亩地,买一送二。”

  “白送?”

  “白送。”

  萧湘子点点头,又连忙道,“您放心,绝对正规,市里会出台说明,法律上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送的两个地块,市里会把地价吃下,相当于由市里付钱。”

  “江皋那边呢?”

  “也一样,也是一百亩,两个地块,一个三十亩,一个七十亩地,买一送二。征地费用也是由市里承担,超出的一部分,市教育局会筹措资金。”

  说是这么说,其实这里的地皮,现在根本不值钱,全部拿下也就是两百多万的事情。

  只是通常来说没有哪个老板搞土地储备会搞来这种地方,炒地皮都是去大城市,没有说在小县城的乡下赌博的。

  工业用地的价格起伏,在大城市很明朗,在稍微差一点的城市,指不定就是突然跳楼价。

  所以土地使用上,也谈不上什么特别有优势,只是“买一送二”这个说法,算是亮明了态度,两边有合作有沟通同时更有诚意。

  确确实实把张大安当作了“文曲星”来供着,这就感觉很舒服。

  “至于税收上,您放心,两边同时申报一个科教创业园,如果没有过,市里本身也可以做到免二减三,通过的话,争取做到免三减二。再有就是两边可以分别往扬泰和崇州反映情况,如果说达到了一定规模的营收,五年后做个退税也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基本操作,萧湘子还是熟门熟路的,能在马洲市教育局办公室做秘书,没两把刷子,那怎么可能。

  讨论的节奏很快,陪同的张叔叔听得一头雾水,他搞钱也算是有本事的,但那都是校办厂级别的小打小闹,整个十几二十万能够吹上三五年的。

  现在金额动不动几百万几千万,他跟听天书一样。

  不过张叔叔现在也不是纯土鳖,毕竟也是直属教育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创业打拼的本事他没有,坐地分钱的本领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竖起耳朵听,别的都不管。

  “在扬泰大市和崇州大市的中考复读班招生,公关上你们两家能搞定吗?”

  张大安提出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尤其是崇州市,本来就是教育大市,这方面的专业机构多如牛毛,更别说有些中学本身就是吃这碗饭的。

  现在杀出来一条过江猛龙,怎么可能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要是在江皋市内部搞一搞问题不大,扩大到整个崇州大市,那就很有挑战性了。

  “我们现在工作上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

  “具体来说?”

  “崇州市里也在推动‘民办公助’,进一步狠抓基础教育,新领导以前在江皋的时候也颇有成绩。”

  好家伙。

  张大安这下咂摸过来味儿了,合着在这儿等着我呢。

  闹了半天……还带着任务的?

  如果这事儿还有“大局”上的考虑,那反而就简单了。

  市面上的教辅机构,尤其是崇州市里的那些同行,根本不足为虑。

  “张安教育”去外地办新东圩港中学分校,困难就困难在初期要面临的各种挑战,随便来个由头,就能让建设过程中止。

  现在这个困难从事实上抹去,那就纯粹的市场经济外加拼技术,这对“张安教育”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儿。

  “那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张大安搁在饭桌上的手,手指缓缓地敲击着桌面,“我挖人的上限和范围,大概有多大?”

第51章 沟通很顺畅

  很尖锐的问题,因为“张安教育”去年的挖人模式,本来就是面向全省的,最北挖到了彭州市区,新东圩港中学的高考复读班讲师数学组的组长,就是彭城中学挖过来的。

  就挖了这么一个顶级老师,彭城中学还打了电话到沙洲市教育局抗议。

  论级别,彭城中学跟沙洲市教育局齐平,也就是沙洲市这边脸皮厚,死扛着不认账,这才让“张安教育”没病没灾地度过了安定祥和的美好时光。

  张大安带着“张安教育”负责岁月静好;沙洲市教育局承担起负重前行的责任,大家各取所需,各有分工。

  挺好的。

  就是有点儿费抗压药。

  这光景要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变本加厉,那就不是一家两家学校的抗议,省内教育口的大佬们百分百要在舆论上整两篇“小作文”。

  张大安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不过沙洲市教育局内部早就定下了调子,那就是要坚决把“张安教育”扶上去,只要规模到了,根本不怕这点儿舆论。

  背黑锅这个事情,教育局上上下下随时顶上。

  退一万步来讲,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老子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你他妈在狗叫什么?

  这是底气。

  大家都有一身官皮,那就等于都没有,最后拼的还是魄力。

  而论魄力,这年头的沙洲市政府,从领导层就是疯狂到无以复加的,主动抗雷背锅那是常有的事情,真内部比较的话,教育局就是“弟中弟”。

  真牛逼还得看搞招商引资的那帮疯子,什么下限招数都能想出来,甚至还能去机场把访问沪州的国际贸易商整个团用大巴车拉到沙洲去。

  这是基本操作,更离谱的“小别致”比比皆是,教育局搞教育产业发展已经算是相当保守了。

  也是因为离得近,知道沙洲市这边脑子正常的不多,所以西来中学副校长潇湘子犹豫了一下,然后措辞谨慎地说道:“张总,原则上,我们不反对张总在整个扬泰大市的挖人行为。”

  原则上不反对,但是保留意见。

  很正常,因为潇湘子级别不够,他得返回马洲市教育局混个副局长,然后兼任西来中学校长,才有资格透露上面的集体决定。

  不过有原则就行。

  至于说江皋市这边,其实都行,因为江皋市拿出来的地,就是跟西来镇一河之隔,全是农田和早年未确认为农田的农田。

  从开发角度来看,怎么整都是白捡。

  所以至少从谈判角度来看,就是以马洲市为主,江皋市为辅,但利益分配上,大家都是出一百亩地,最终目标是一半一半。

  “那么在教学设施上,现有的建筑面积怎么样?”

  “目前能直接用的,有三栋楼,两栋是原先镇上老企业的办公楼,一栋是纺织品的仓库,总面积加起来不到六千平米,五千多平米。因为原先是分属几个单位,外部装修看上去不统一,但是相对来说集中,就只有围墙和一些树隔开。”

  说话间,萧湘子拿出了一张图纸,是个鸟瞰图,还是很明了的。

  “建筑年龄呢?”

首节 上一节 27/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