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46节

  有了新的参数要求之后,那选配置就简单多了,当然李老师作为张大安的婶娘,也没有满世界去嚷嚷自己侄儿的个人癖好。

  她现在每天在新东圩港中学上班,都下意识地躲着点儿人,因为感觉自己越来越像“王婆”,而且是给武二郎拉皮条的“王婆”。

第86章 早餐并非秀色可餐

  施叶露是那种即便只穿一身洗到发白的校服,并且因为长途奔波而满头冒汗,却依然难掩其五官的精致。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那种适可而止的惊艳,以及经得起耐看的特质,像极了一款用粗布包裹着的宋瓷。

  可惜,太小。

  各种意义上的。

  “老板,饭菜已经好了。”

  “嗯。”

  在客厅准时看《新闻联播》是一个习惯,就像是他给新东圩港中学的学员做场景设计来强化记忆点,《新闻联播》的每一条新闻,哪怕是简讯,都有可能是他重生前诸多事件的记忆锚定点。

  桌上摆着一份省内晚报,已经翻到了社会生活那一版,折叠得方方正正,单手一抖就能将版面的另外一半抖开。

  尽管是社会生活版,但晚报有时候为了凑版面,也是会放一些沾边但又不是那么沾边的内容。

  “……三千多名中外嘉宾和客商在江宁聚集一堂,四六九七年江宁金秋经贸洽谈会拉开帷幕……”

  这次江宁金秋经贸洽谈会虽然只是省内十二个地级市加盟,看上去好像是江口省的自娱自乐,然而级别并不低,政务院也有人出席开幕式。

  其次就是虽然就省内十二个地级市加盟,却也还是干出了一千多个摊位,且主要是突出外商投资企业成果展示和产品协作配套技术交流。

  含“金”量相当高。

  “张安教育”也搭上了吴都市的车,跑去摆了个摊位。

  当然这时候唱主角的不是“张安教育”,而是吴都市沙洲教育投资公司,也就是原沙洲市教育投资公司。

  牌子挂在了吴都市的好处,就是省里开席能上桌一起吃。

  硬菜可能不好抢,刚上桌的一碟花生米,扒拉个三两口,那还是问题不大的。

  邱建民作为总经理,就亲自去了一趟,对于外资来说,谁能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居然是个壳子公司?

  所以有很多日韩东南亚的小公司,跟邱建民相谈甚欢,签了不少合作意向。

  主要还是在人力资源这一块,外资对劳动力的要求相对来说量化,比如掌握多少技能,掌握多少涉外沟通能力,然后在这个可量化范围内进行培训。

  这方面沪州做得是最好的,不是这几年如此,建国后对外贸易的主要技术人员,都是集中在沪州进行培训。

  以当年的创汇主力丝绸为例,吴都市的轻工,只要是涉外,都是在沪州完成的谈判以及结算。

  因此当年的轻工相关部委,掌握了大量资金,在沪州囤了不少大楼、宿舍楼,以前只是为了方便员工,谁曾想现在沪州房价起飞,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让吴都市国营纺丝单位立地破产都能把现在的员工养活。

  只是这些人才培养体系虽好,却价格极其昂贵,而且很难适应现在的民营市场。

  道理很简单,建国之后的顶级人才培养,那是精英中选精英,要的就是核心战斗力。

  现在不一样,市场化之后,十个人的岗位,两条好鱼配八条咸鱼还能运转……也不是不行。

  资方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是全副武装的全能型特种兵;但对一线打工人,他们最好要求螺丝拧三圈半也只需要一个工人来做。

  当然现实发展肯定有偏差,比如说私人老板肯定是希望一个工人当五头牛来用,那么工人肯定是接触到的生产工序多如牛毛,通常来说这样的工人只要思想不滑坡,攒点儿钱再借点儿,就能自己起家抢原先老板的生意。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永远不缺想把原老板卷死的新老板。

  这也是为什么打工人去外资如果是技术岗、管理岗,那么确实能学到东西,但如果只是拧螺丝,那么对不起,在外资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没有牛马可以卷死外资的原老板。

  但这次有点不一样,江宁市这次承办的金秋经贸洽谈会,算是把“营商环境”这个名片初步打造出来。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头十年看不出来什么,但二十年之后,那培养出来的“工业小强”,绝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外资代工厂集中地,在工业细分领域上的突破,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张大安也是打算跟风吃一波,人力资源这门生意,从来不是跟“劳动中介”画等号的,后者是原生态地展示出纯粹恶的一面,也就是教科书式的“车船店脚牙”。

  扫完了全部版面内容,张大安这才开始吃早饭。

  他并不习惯一边吃东西一边阅读信息量大的内容,专心吃着小菜,早上除了杂粮粥和鸡蛋饼,还有梅菜虾干、牛肉饼、凉皮肉卷。

  毫无疑问,这不是施叶露能做出来的早餐,小保姆就是将专业厨子做好的东西端上桌,然后去忙自己的家务活儿。

  一身俄式的女仆装,口袋塞满了各种小工具用来打扫不同的角落,天冷只是忙了一会儿,额头上的头发就已经打湿。

  昏黄廊灯的照耀下,显得整个人无比水润,充满了朝气。

  只可惜施叶露几次偷偷打量张大安,看到的也只是他在专心干饭。

  一碗粥,三张鸡蛋饼,一整块纯肉的牛肉饼,一碟梅菜虾干,外加一整个凉皮肉卷,施叶露一天也吃不了这么多东西。

  尤其是凉皮肉卷,本来应该是素的,可张大安并不喜欢吃素,所以厨子放了很多里脊肉,有时候则是放炸鸡肉串,壮劳力一个也管饱了。

  可到张大安这里,那是最后用来压肚子的。

  等张大安吃凉皮肉卷吃到一半,施叶露这才将保温壶中的牛奶满上,然后毕恭毕敬地说道:“老板,运动服已经备好了。”

  “嗯。”

  起身,牛奶一饮而尽,擦了擦嘴,张大安这才回房间将睡衣换成了运动服,跟别人不一样,他是吃完饭散步二十分钟之后,再开始晨练。

  之所以这么干,是正好抵消之下吃饱了之后的困意。

  锻炼结束回去,施叶露拿了一双拖鞋放在地上,然后道:“老板,热水已经放好了。”

  “好,谢谢。”

  踩着拖鞋就去浴室泡个澡,徒留施叶露一边收拾乱丢的运动服,一边倔强着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87章 叮!

  跟马洲市相关单位的签约仪式挑了个良辰吉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多家媒体的摄像机镜头前,张大安代表“张安教育”,跟马洲市分管教育的主要单位,也就是马洲市教育局,签下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跟厕纸没区别,但马洲市也专门成立了一个教育事业发展投资公司,然后拿走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的百分之十股份,这就有重大意义。

  原本计划的百分之二十落空,主要是江皋市那边也加快了进度,通过韩铁拐的老单位,给韩铁拐本人传达了善意,再经过江皋市教育局和沙洲市教育局的兄弟单位关系,敲定了界河以北的校区建设方案。

  马洲市这边是先运营后扩建,江皋市敲定的计划是先建设规划,再投入运营。

  以界河为东西走向中心线,南北两个校区,各由属地管辖,但却运营的时候,则是统一协调管理。

  也算是“一校各表”,在界河南岸,叫马洲分校;在界河北岸,则是叫江皋分校。

  如果组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个占地面积高达两百亩的超级高中。

  所以这次签约仪式,江皋市教育局也派了人过来。

  不过主角依然是马洲市。

  敲定的校长人选就是萧湘子,原计划是韩铁拐,可因为马洲这边更坚决,算是小小地截胡一把,截胡的不多,但总归是有的。

  “张总,这次能够通过‘张安认证’的验收,我们马洲市教育局非常高兴。在这里我表个态,请张总放心,对马洲分校的运营保障,我们一定向沙洲市本部看齐。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因为组织关系调到了马洲市教育事业发展投资公司,现在的萧湘子跟西来镇关系不大,算是市里直管的年轻干部,只不过偏企业,然后兼任一家合资民办中学的校长,这就说得清了。

  萧湘子的主要作用,就帮马洲市盯着那百分之十的股份。

  今年营收四千多万,正常来说分个两三百万不成问题,但分不得,第一年投入还是相当大的。

  尤其是新东圩港中学的硬件设施标准,别说马洲市了,往上一级,整个扬泰市最强的五所高中加在一起,也没办法比。

  花钱如流水一般,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从“张安食品”还借了一千两百万专项建设资金,采购了大批的电脑硬件,已经投入使用的教学机房就有七间,光硬件成本就要两百多万。

  但这还只是开始,其余教学用的高档投影仪、巨幅幕布、通风系统等等,光专业的维护人员就要单开一个部门,总计十五人的大团队。

  这些人都是张大安从周围五六个县级市的职中、中专挖过来的,本身就是在学校微机课教学生打红警的专业人才。

  能重装系统,给内存擦一下金手指,拍一下CRT的后背,这就行了。

  要这么多电脑,那是因为现在语文组、英语组、政治组、历史组的效率极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同时开多个大课。

  开大课一般来说需要大教室,但马洲分校的大教室就一间,虽然已经另外改造了两间,可学员人数超了,这就不得不另辟蹊径。

  这个办法就是电脑授课,用在高复班还是可以的。

  中考复读班因为普遍玩性更重一些,再加上都是以扬泰市本地学员为主,上头了容易凭借自己本地人的优势,熟门熟路地找到周围的“黑网吧”。

  实际上西来镇现在已经有不少聪明人,民房里面塞四五台电脑,能打红警或者帝国时代就行,很有市场,只不过大多都是本地中小学的学生能摸过去。

  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就差直升机巡逻了。

  监控齐全不说,保安规模也是让萧湘子安心放心定心的重要因素。

  保安都年轻,早上出操是六点,锻炼完之后,学员们吃早饭的吃早饭,睡懒觉的睡懒觉,基本上要到八点钟九点钟左右,才会开启第一堂课。

  不强制早读,想干嘛干嘛,想去操场遛弯儿吊单杠都行,有能耐翻围墙出去打两把红警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有这个能耐。

  这种管理模式,萧湘子虽然不理解,但不发表任何意见。

  毕竟“张安教育”是会给出厚厚一沓内部研究资料,然后解释为什么学员一天的高效学习时间只有四小时左右。

  很多科目的主讲,都是要抢这四小时也就是两百四十分钟之内的授课时间,这算是黄金效率时间段。

  超出这个时间段,主讲们都会觉得亏了好几万奖金。

  萧湘子这个在衙门里当了好些年秘书的后起之秀,委实没见过这么玩儿的,不服不行。

  “以后萧校长身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我们现在时间紧迫,想要在明年继续‘血洗’全省高考成绩,一切教学之外的影响都不能有。这一点,我也已经跟刘市长提过了。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打乱马洲分校业务节奏的事情发生,不管是来自市政府还是教育局,还是本地西来镇亦或是马洲市的其它学校。”

  “请张总放心!一切为了学生。我明白重要性。”

  “我话说得直接,客套不是不会,但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情世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排他性的第一原则,其余的,都不重要。”

  张大安说着又道,“我会在明年以马洲分校学员的身份参加四六九八年的高考,拿到高考状元之后,就可以在扬泰市全面开展招生活动。争取做到‘10+20’的规模,总人数上超过本部!”

  “……”

  听到十加二十的时候,萧湘子脑子里嗡了一下,他仿佛听到了本地“友谊商店”里面收银台的叮叮声。

  叮!

  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收费一千九百万元。

  叮!

  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收费六千万元。

  叮!

  马洲市教育事业投资发展公司,投资分红到账……两百万?三百万?

  诶嘿……

  萧校长内心当时就笑开了花。

第88章 刘市长的“金饭碗”

  计划上有些变化的江宁城东区刘秘书通过关系,找到了马洲市的副市长刘静波,两人还真是一个大家族的,都属于皋东刘氏,只不过堂口不一样。

  刘静波这一支迁到了马洲市的东兴,所以是“东兴堂”;刘秘书虽然在江宁市城东区当秘书,但老家是在城南区的秦淮河最南端,也就是濑水附近,古时叫濑渚,所以是“濑渚堂”。

  江口省的宗族文化消散得非常早,并不像岭东岭西那般浓烈,但需要走动走动的时候,那也是真能拿出来说一说的。

首节 上一节 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