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1990 第47节

  自己怎么能让那小浪蹄子称心如意?!

  随着电视剧的拍摄进入尾声,随着陈道铭开始主动结交张延,陈虹也愈发意识到《天津卫》这个剧本,是戏捧人的极端典型。

  眼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剧情推着人物在走,展现的是小人物在大时代浪潮之下,苦苦挣扎中展露的闪光点。

  而在《天津卫》里,女主角除了因为留津指标被迫进入了公安系统,后面基本都是掌握着主动的高光时刻。

  男女主角就像是在比赛一样,你争我夺的展现着各自的闪光点,而每一次的闪光,又会对案情的推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整部剧充斥着一股淋漓尽致的爽快感,即便是偶尔的挫折,也会在男女主角的精彩表现下迅速反转。

  这样明快丝滑的节奏,搭配上各有特色的高科技案件,肯定能让普通观众看的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或许它不会像那些浮浮沉沉七苦八难的剧,受到专业人士的交口称赞,但却是年轻演员成名的最佳捷径。

  尤其是对自己这种外形靓丽,演技却并不算很好的演员来说,《天津卫》的含金量甚至超过了所有的经典名著!

  是的,虽然陈虹不想承认,但面对火力全开的陈道铭,她确实有些难以招架,有时候不得不靠导演拉偏架,才勉强能达成平衡。

  如果换成对演技要求更高的剧本,她都不敢想会是怎样一种结果——或许小屁孩潘月明的崩溃,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有了这种认知之后,却叫陈虹如何舍得跟张延进行切割?

  抛开喜欢偷腥这一点不谈,这个男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和自己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思来想去,陈虹对着墙上的镜子再次深吸了一口气,渐渐将脸上的怒意,转化成了如沐春风的笑容。

  然后她回到了卧室里,温柔的摇醒张延,甜甜的道:“亲爱的,我觉得咱们今天可以晚一点去剧组。”

  说着,就将手里的小雨伞亮了出来。

  哼~

  那小浪蹄子耍这种小手段,很明显是没有正面对抗自己的底气,那自己又何须自乱阵脚,给她空隙可钻?

  只要忍一时,将这挑衅当成糖衣炮弹吃下去,然后加倍的让张延陷入自己的温柔乡里,就不信她一个黄毛丫头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至于为什么不干脆揭穿陶荭的所作所为……

  问题是揭穿之后该怎么办?

  如果不拿出明确的态度,只是苍白无力的要求张延下不为例,那不等同于是在怂恿鼓励他下次继续吗?

  如果选择态度强硬,万一激化了矛盾该怎么办,陈虹现在可没有能逼宫成功的把握。

  …………

  这之后。

  张延提心吊胆了两天,发现陈虹似乎什么都没有察觉,反而对自己愈发小意殷勤了。

  而陶荭那边也再没出什么幺蛾子,他这心里才算是踏实下来。

  另一边。

  陶荭也一直都在暗中观察陈虹的反应,可越看就让她越是迷惑不解。

  这都已经过去两天了,为什么那坏女人一点反应都没有,难道说她还没看到自己放在护肤品下面的东西?

  难道那护肤品是很长时间才用一次的?

  可看摆放的位置明显不是这样啊?

  也许是她没注意到?

  可那护肤品放回去的时候,明显会发出塑料摩擦的声音……

  陶荭心里就像是揣了本十万个为什么,但却已经来不及弄清楚缘由了,因为她和三个同伴的戏份已经杀青,即将返回京城。

  “陶荭~”

  这天傍晚,陈虹主动叫住了陶荭,笑盈盈的递过一张纸条道:“这是我楼下的公用电话号码,张延一直把你当妹妹看,那你以后也把我当姐姐看吧。

  咱们都在京城,你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麻烦,可以直接联系我,不管是留下了什么首尾,我肯定都会努力帮你处理的干干净净。”

  听到‘处理的干干净净’这话,陶荭的脑袋轰一下就炸开了。

  她看到了,她早就看到了!

  可为什么她明明发现了自己和张老师的事情,却还是显得这么淡定、这么从容不迫?!

  陶荭想了一个晚上,最终也只能归结为陈虹这个女人太坏了,肯定是对张老师有更多的图谋,所以才会将这件事匿而不发!

  不行!

  自己必须向张老师揭发她的真面目!

  第二天早上陶荭就想联系张延,可在电话亭旁边徘徊了好久,最终她也没能鼓起勇气拨通电话。

  毕竟要戳穿这一切,就必须解释那个套套的问题——可要是把这事儿说出来,张老师以后会怎么看待自己?

  会不会觉得她比那个坏女人更有心计、更会耍小手段?

  那这一来岂不是产生了反效果?!

  而且那坏女人也没有把话点破,她要是矢口否认怎么办?

  怀揣着这种种顾虑,直到中午被剧组送去了火车站,陶荭也没能向张延透露任何消息。

  不过站在月台前,她回望着津门火车站,暗暗在心底发誓: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下次自己找到机会,一定要把那坏女人从张老师身边赶走!

第63章 杀青晚会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干一杯……”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1991年6月22日,在经过84天的艰苦奋战后,十五集电视连续剧《天津卫》正式宣告杀青。

  当天晚上,在制片人阎晓铭的主持下,一场颇具电视台特色的‘杀青宴’,在津门电视台旗下的小剧场里正式召开。

  参与这场杀青宴的,除了剧组的主创人员外,还有电视台名下的艺术歌舞团,以及以副台长马原为首的电视台领导。

  宴会开始后,先是由四位领导陆续登台讲话,以‘继往开来’为题,肯定了剧组的辛苦和成绩,展望了制作中心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后歌舞团的人唱了一首祝酒歌,跳了三支舞蹈、说了两段相声,还穿插了一场杂技表演。

  最终这出盛会,以一曲《难忘今宵》画下圆满句号。

  回去的路上陈虹就忍不住吐槽,津门电视台这是把‘杀青宴’当联欢晚会办了。

  “别处的杀青宴不是这样的吗?”

  张延作为杀青界的‘萌新’,好奇的发出疑问。

  “当然不是!”

  陈虹继续吐槽道:“真正的杀青宴其实就是热热闹闹的吃顿散伙饭,哪像今天晚上这样,跟听报告似的,领导不讲完话都不给上菜。”

  “哈哈……”

  张延哈哈笑道:“电视台真金白银的掏了80万,还搭上那么些人情关系,你总得让人上台露露脸吧?”

  这部戏电视台掏了80万,广告赞助拉了40万,目前制作成本约106万,后期制作和配音配乐什么的,还要花上十来万。

  而且《天津卫》仗着有上级领导支持,很多东西都是无偿使用,如果算上这一块的隐性开支,总成本差不多得有140万上下。

  虽然在三十年后,这点钱甚至还不够拍一集的成本,但横向对比的话,已经算是高投入低产出了。

  89年拍摄的《渴望》,50集总成本107万;同期拍摄的《编辑部的故事》,25集总成本150万。

  反正不管怎么说,电视剧是终于杀青了。

  晚上两人难得没有联通、更没有移动,就那么搂在一起,安安静静的躺到了第二天下午。

  其实上午十点多俩人就醒了,不过谁也懒得动弹。

  嫌热,就踢开毛巾被,拿背心裤衩盖住肚脐眼;饿了,就趴着床头柜,啃上几个炉元——也就是鸡蛋糕。

  然后俩人就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聊到了下午。

  约莫到下午两点左右,外面‘哐哐’有人砸门,张延这才被迫从床上爬起来。

  拉开门一瞧,原来是自己的责任编辑王忠旗。

  “呦~”

  张延一拍脑门:“光顾着剧组杀青了,差点忘了交稿的事儿。”

  “你可别说你还没写好!”

  王忠旗立刻紧张起来,编辑部现在等米下锅呢,要是少了张延这个顶梁柱,下个月销量骤降,谁也担不起责任。

  “写出来了、写出来了。”

  张延忙领着他到书桌前,道:“差不多有四万字,第一期肯定够用。”

  王忠旗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但还是有些愁眉苦脸:“可前几期《红楼名侦探》都是每期更新五万字。”

  “那不是特例吗。”

  张延也知道这字数有点少,忙甩锅道:“我这回是临时赶鸭子上架,偏偏冯总编还不让写穿越题材,能写出这么多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是啊。”

  王忠旗的目光,落在门口的女式凉鞋上,无语道:“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写出四万字,确实是挺不容易的。”

  他毕竟是半路出家的编辑,现在手底下除了张延,都是些充满创作激情的新人,所以还没怎么经历过拖稿。

  要是换成久经战阵老编辑,看到张延分心多用还能挤出将近四万字的内容,肯定是老怀大慰感动不已。

  “这个月就先这样了。”

  张延不着痕迹的挡住他的视线,拍胸脯道:“老哥你放心,下个月我一定提前交稿,而且绝对比这次字数多!”

  “但愿吧。”

  王忠旗拿起那份草稿,发现虽然是誊抄过的,但明显有些潦草散乱,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这时张延提醒道:“麻烦咱们编辑部尽快审稿,要是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赶紧联系我——不然过两天我可能就不在津门了。”

  “你要去哪儿?”

  “先是去京城逛逛,然后回趟老家——我妹妹不是快要高考了吗,我肯定得回去看看。”

  前面去京城也就罢了,后面这个理由实在没法拦。

  所以王忠旗也不敢耽搁,忙带着稿子回了《通俗小说报》编辑部。

  此后三天时间里,张延和编辑部足足通了二十几次电话,张延还亲自跑了趟杂志社,经过沟通修改,总算是成功定稿了。

  于是到27号,张延就开着车和陈虹一起回了京城。

  先在陈虹租住的公寓里住了两天,也算是认了认门、认了认床,然后俩人就开始琢磨起了买房子的事儿。

  最开始想找郭川林帮忙,毕竟郭四哥是地头蛇,在京城人脉广、关系多,肯定能找到合适的房子。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郭川林带着手下的乐队跑到大西北去巡回演出了,估计得到七月底才能回来。

  没了郭川林,张延多少有点抓瞎。

  毕竟他总不能把这东奔西跑的活儿,托付给史铁升老师吧?

首节 上一节 47/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