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连忙喊住他:“咱们得先把广告拍出来——今天晚上电视剧就要播出了,那边急等着用呢。”
第76章 《天津卫》开播
津门。
因为是每月1号发刊的日子,王忠旗忙活到7点多才下班。
他饥肠辘辘的回到家里,见父亲正守在客厅里看新闻联播,下意识扫了眼墙上的挂钟,发现已经快7点40了。
他一边脱外套,一边皱眉问:“爸,新闻联播又延长了?”
王老爷子慢条斯理的道:“国庆节嘛,内容多一点很正常,不过估计也快差不多了。”
王忠旗揭开笼屉把已经凉了的饭菜端出来,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道:“本地新闻还得三十分钟,那电视剧得8点15才能播了。”
这时候正在盯着孩子写作的老婆,听到动静从卧室里出来,问:“当家的,要不我给你热热?”
“不用,也没那么凉。”
王忠旗摆摆手,示意老婆去忙自己的,想想又补了句:“一会儿记得过来看电视,张延那部《天津卫》要播了。”
“知道,我们厂的大喇叭都喊了两天了。”
她老婆说着,又折回了卧室。
王老爷子也嘟囔道:“这阵仗,早先搞国庆游行那会儿,都没见市领导这么上心过。”
“急眼了呗。”
王忠旗撇嘴道:“看今年的数据,保不齐咱们津门就要被重庆给超过去了,那可就是老五了。”
“哼~”
王老爷子气咻咻的道:“正事不干,就知道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经济能好的起来才怪呢!”
“您这就不懂了吧,张延说这叫弯道超车。”
“超个屁,撞车还差不多!”
父子俩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着,到八点钟整点儿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机里传来节奏明快的音乐声。
王忠旗愕然抬头,就见电视屏幕上一排警察正站在‘平安天津’的旗帜下敬礼,紧接着‘天津卫’三个大字就浮现出来,迅速填满了整个屏幕。
王忠旗艰难的吞下嘴里的食物,惊道:“这就开始了?本地新闻才播了十五分钟吧?!”
“好么,这可真是大发了!”
王老爷子也是啧啧称奇,然后忙喊老婆、儿媳妇和大孙子出来看电视。
与此同时,这一幕也在津门无数个家庭当中重复上演着,家家户户全都盯着屏幕,好奇这部搅的满城风雨的电视剧,到底有什么新奇之处。
而在津门周边省市,许多看腻了新闻的观众们,在下意识调台后,也迅速被抢跑的津门台所吸引。
片头曲过后,剧情正式展开。
刚开始的一段儿剧情,陈道铭饰演的主角,奉命去大学门口接明艳漂亮的陈虹,在津门之内和之外,引发的反响都差不多。
大家都觉得男帅女靓,拍的也青春时尚。
但等两人开着车上了路,评价就开始两极分化了。
津门。
“那附近有那么多大楼吗?”
“刚才那几栋大楼是不是重复了?好像是先拍了正面,又拍了侧面。”
“这是法国的大使馆吧?嘛时候跑经开区去了?”
“介也太扯了,内附近就一烂泥塘,嘛时候盖了这么大一片厂房?”
津门外。
“到底是津门,您瞅人家这发展的。”
“嚯,几年没去津门了,没想到高楼大厦盖了这么多。”
“到底是沿海城市,看起来比京城还要繁华,估计也就魔都能比了吧。”
等到接到警情通报,男主角迅速调头开往酒店的时候,这两极分化的评价才算是重归统一。
而就在男主角火速赶往案发地点的时候,警用电台里还在不断强调着,保护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是在日本和翻译的物理阻挠下,男主角在女主角的提醒下,当机立断破门而入,拯救了山景二郎的戏码。
这一幕先抑后扬,形势迅速翻转,让所有观众都看得相当过瘾。
不过等看到第二集末尾,山景二郎动情的猛夸津门时。
津门外的观众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津门本地的观众却又开始分化了。
一部分觉得的介说的也太肉麻、太夸张了,烂怂经开区哪有这么好?
另一部分观众觉得虽然小鬼子夸大其词了一些,但咱们津门警察救了他一命,他说上几句好话又能怎么滴?
…………
京城。
《编辑部的故事》第一导演赵堡刚家。
看到屏幕上第二集完的字样,赵堡刚调小了声音,皱眉看向一旁的冯晓刚:“晓刚,这剧情里插入广告的法子……”
《编辑部的故事》也搞了一个插入广告,本来都觉得是国内首创,谁知道却被《天津卫》抢了先。
赵堡刚虽然没把话说全,但明显是怀疑冯晓刚透露了消息,毕竟圈里都知道,他近来跟张延走的比较近。
“这事儿我可一句没提过!”
冯晓刚急忙分辩道:“估计是英雄所见略同——而且人家这个,可比咱们那个应景多了,观众估计都看不出来是广告。”
赵堡刚仍是有些狐疑,这时王硕敲了敲桌子,嗤鼻道:“老赵,你还没踅摸过味儿来呢?这就是一部拍马屁的片子,捎带着给津门的东西打打广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京城电视剧艺术制作中心主任郑小龙,也点头附和道:“怪不得津门的领导,都这么看重这部剧,甚至不惜压缩了本地新闻的时间。
现在看来,这部剧除了刑侦这条主线,另外一条线,应该是给津门的营商环境做宣传,顺带给津门的企业打广告。”
马卫都这时也踅摸过味儿来了,啧啧叹道:“您瞅瞅人家这脑子——硕爷,不是我要拉偏架,你二十四、五的时候,怕是想不出这样的点子吧?”
“哼~”
王硕不屑撇嘴:“我也干不出这捧臭脚的活儿!”
说着,起身道:“散了吧,这小子跟咱们就不是一个路数,没什么好比较的。”
冯晓刚和马卫都跟着站起身来,一起离开了赵堡刚家。
但郑小龙和另一位导演金炎却留了下来,继续探讨了这部剧的细节。
“我觉得安排日本人前倨后恭这一点,还是比较巧妙的——虽然没《编辑部的故事》那么扎实,但充分利用了老百姓对鬼子的复杂情绪。”
“看这第一个案件,似乎是走抽丝剥茧的路,而不是《便衣警察》那种摸查式的破案。”
“感觉整体有点港剧那味儿,虽然看着没什么深度,但感官刺激相当到位。”
“镜头刻意突出了大都市的味道,通过反复剪辑强化了这一印象——王硕说的没错,这个片子骨子里确实一部拍马屁搞宣传的片子,但它拍的相当巧妙。”
郑小龙最后总结道:“小伙子政治敏感性很高啊,一下子就抓住了津门的痛点,怪不得咱们拍个戏,还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结果到人家这儿,市领导直接出面拉偏架。
咱们虽然也知道电视台是宣传阵地,可最多就是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褒贬,完全没想到电视剧还能这么玩儿。
这种新形势的宣传方法,让津门台给抢了先,主导的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台里就要给咱们制作中心提意见了。”
赵堡刚沉默的点了点头,《编辑部的故事》是他第一次执导,本来觉得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谁成想却撞上这么个剑走偏锋的。
不过这更多还是郑小龙的责任,毕竟他才是主导制作中心的人,《编辑部的故事》整体基调,也是他一手敲定的。
金炎提议道:“我听说这个张延是去年才去的津门,而且最近一直都在京城活动,要不咱们让晓刚探探他的口风……”
郑小龙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摇头道:“先不要着急,现在就急着接触他,倒好像是咱们上赶着似的,等一等吧,起码也得等这一波热潮过去再说。”
第77章 投桃报李
如果说第一案,还只是通过挑动民族情绪取巧的话,《天津卫》的第二案,利用摄像机和两个蛋糕伪造不在场证明的案件,就明显要精彩许多。
本来只是觉得这部电视剧有点意思的观众,迅速被这种前所未见的高科技案件所吸引。
陈道铭从容不迫智珠在握,点破摄像画面破绽的那一幕,更是圈粉无数。
到了第三案,案件质量上虽然没有再次突破,但却凭借着陈虹泳装出镜的一幕,成为了无数人热议的话题。
陈虹也因此博得了‘最美警花’的称号。
三个案子、四天时间,在变着法儿宣传津门的同时,收视率和男女主角的人气也是翻着翻的往上涨。
…………
10月6号早上。
徐凡满面疲倦的坐上剧组的大巴,就开始闭着眼睛犯迷糊,《大撒把》预定要在明年1月播出,最近为了赶进度几乎是连轴转。
好在现在也已经进入尾声,再有两天差不多就能杀青了。
正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忽听旁边的化妆师大姐道:“徐凡,你看这是不是那天来剧组客串的张老师?”
徐凡一下子睁开了眼睛,接过大姐递来的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仓惶奔逃的陈虹,然后才看到不远处,张延正张开双臂阻拦汹涌的人潮。
再看副标题:《天津卫》女主角陈虹现身津门电视台,遭热情观众围堵达四十余分钟,一度导致交通瘫痪。
徐凡看完愣了几秒,然后把报纸还给大姐,若无其事的问:“这电视剧最近很火吗?”
别说她这几天没日没夜的,压根没时间去看《天津卫》——不过就算是有时间,她也不想看陈虹在电视上耀武扬威的样子。
毕竟那本该是属于她的角色!
“当然火了,虽说还赶不上去年的《渴望》,但年轻人可是都迷的不行,很多小姑娘都在模仿女主角的穿搭……”
听着化妆师大姐的滔滔不绝,徐凡忽然想起来,当初剧本里就有几套手绘的穿搭图,也就是说连陈虹在剧中穿的衣服,都是张延给设计的。
于是她心里更难受了。
如果当初她没有辞演,这一切本来都是属于她的!
嫉妒和酸涩几乎冲垮了徐凡疲惫的大脑,让她恨不能现在就联系张延,去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过徐凡最终还是忍住了。
现在张延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她要是上赶着靠过去,和陈虹又有什么区别?
…………
时间倒回10月5号。
在陈志朋夺命连环扣的催促之下,张延终于把广告成品带回了津门。
结果刚一下车,随行的陈虹就被认出来了,分分钟堵的水泄不通,有找她签名的,有追问接下来剧情的,有询问她穿搭技巧的,甚至还有公开示爱的。
要不是张延喊来电视台的人帮忙,陈虹还不知道要被围堵到什么时候。
等进到电视台里,她死死抱着张延的胳膊,脸上还带着惊魂未定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