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133节

  王盛闻言,端着咸柠七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她。

  少女的脸上带着红晕,眼神清澈又带着某种期待。

  他顿了顿,语气平和地说道:

  “生日快乐。”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张伯芝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她伸手指了指这间格调温馨的餐厅,又指了指桌上那些空了的碟碟碗碗,巧笑嫣然:

  “我好中意呢份生日礼物。同王生你一起食饭,好开心。”

  气氛到了这里,已然有些微妙。

  王盛看着她眼中毫不掩饰的欢喜与依赖,心中了然,便顺着她的话,淡淡一笑:“你喜欢就好。”

  得到他默认般的回应,张伯芝仿佛受到了鼓励。

  她看了看窗外已经完全暗下来、霓虹闪烁的夜色,又转过头,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生,咁……可唔可以再满足我一个细细嘅愿望?”

  王盛看着她那副既期待又怕被拒绝的模样,微微颔首:“可以,你说。”

  “我想去睇《泰坦尼克号》!”张伯芝立刻说道,语气带着向往:“呢几个月,成日听人讲,讲到耳朵都快起茧啦!但我一直忙拍戏,都未得闲睇过。好想知系点样一部电影,可以令全世界都咁疯狂。”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王盛没有犹豫,点头答应:“好。”

  他叫来服务生结账,然后对张伯芝道:“走吧,现在去应该还能买到票。”

  ……

  比起一个多月前李晓冉拉他来看时一票难求的盛况,如今《泰坦尼克号》的热度虽然依旧极高,但票已经好买了很多。

  大军开车将他们送到了附近一家规模不小的影院。

  王盛让大军去买了最近一场的两张票,位置还不错。

  走进影厅,上座率依然有八九成,可见这部现象级影片的持久魅力。

  找到位置坐下,灯光暗下,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

  王盛这是第二次观看,心态更为平静,更多是以一种审视和回味的态度观看。

  而张伯芝,则是彻头彻尾的第一次。

  当巨轮“泰坦尼克号”在银幕上展现出宏伟身姿时,她忍不住低声惊叹。

  当杰克和露丝在船头展开双臂,迎接海风的经典画面出现时,她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随着剧情推进,她完全沉浸在了那个跨越阶级的爱情与灾难故事中,情绪随着主角的悲欢而起伏。

  然而,当影片进行到那段脍炙人口的“肉丝戏”——杰克为露丝画素描的段落时……

  影厅里似乎响起了一些细微的抽气声和尴尬的轻咳。

  张伯芝只觉得“轰”的一下,血液仿佛都涌上了头顶,脸颊、耳朵、脖颈瞬间变得滚烫。

  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咚咚咚”狂跳的声音,一下一下,撞击着耳膜。

  银幕上那大胆的画面与她内心深处某种朦胧的期待和紧张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黑暗中,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慌乱和悸动。

  几乎是下意识的,她的手在座椅扶手上摸索着,然后,带着一丝颤抖,轻轻地、却又坚定地覆盖上了王盛放在扶手上的手背。

  王盛的手微微一动,但没有抽开。

  张伯芝的手心有些汗湿,温热而柔软。

  她紧紧地握着,仿佛那是汪洋中唯一的浮木。

  王盛能感受到她指尖的微颤和传递过来的紧张温度。

  他侧过头,在影院幽暗的光线下,看到她紧闭着双眼,长睫剧烈地颤抖着,脸颊红得如同熟透的苹果,那副既羞怯又大胆的模样,别有一种惊心动魄的诱惑。

  影片后半段的沉船悲剧,张伯芝几乎是哭着看完的,紧紧抓着王盛的手一直没有放开,直到片尾曲响起,灯光复明,她才像受惊的小鹿般猛地松开手,慌忙低头擦拭眼泪,不敢看王盛。

  王盛什么也没说,只是递过去一张纸巾。

  走出影院,夜风一吹,张伯芝脸上的热度才稍稍消退,但心跳依旧很快。

  她偷偷瞄了一眼身旁神色如常的王盛,刚才在影院里鼓起的勇气似乎又消散了些,只剩下满满的羞涩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

  “时间不早了,送你回去?”王盛看了看表,开口道。

  张伯芝闻言,心中一急,脱口而出:“我……我唔想翻招待所!”

  话一出口,她才觉不妥,脸颊再次绯红,连忙低下头,声如蚊蚋地补充道:“我……我惊一个人住……”

  王盛停下脚步,深邃的目光落在她低垂的脑袋上,沉默了几秒。

  这沉默让张伯芝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然后,她听到他平静无波的声音对前方的大军吩咐道:

  “去王府饭店。”

  王府饭店有住宿功能。

  这几个字落在张伯芝耳中,如同赦令,又如同某种开启新世界的咒语,让张伯芝悬着的心猛地落下,随即又被更汹涌的浪潮淹没——那是紧张、害怕、羞涩,以及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绝与期待……

  听说好像蛮痛的。

第191章:尽人事

  一九九八年五月底的京城,暑气初显,阳光灼人。

  北影厂大门前,却比平日多了几分喧嚣与期待。

  王盛站在门廊的阴凉下,身旁是几个厂办的负责人,目光都投向厂外那条熟悉的道路。

  不多时,几辆风尘仆仆的大巴车缓缓驶来,停在了厂门口。

  车门“嗤”的一声打开,首先下来的便是导演霍健起,他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完成创作后的满足与明亮。

  “霍导,辛苦了!”

  王盛迎上前,笑着伸出手。

  “王总!您怎么还亲自来了!”霍健起赶紧握住王盛的手,语气带着感动。

  他身后,剧组的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们也陆续下车,包括饰演儿子的黄小明、饰演父亲的滕汝骏等人,个个虽然面带倦色,却难掩兴奋。

  “欢迎回家!”

  王盛对着众人朗声道:“咱们的‘山、人、狗’顺利杀青,是大喜事!晚上我在厂食堂给大家设宴接风,都得来,一个都不准少!”

  “哦——!”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旅途的劳顿仿佛在这一刻被洗刷了不少。

  众人围着王盛和霍健起,七嘴八舌地说着拍摄期间的趣事和辛苦,气氛热烈欢快。

  一阵寒暄欢闹后,人群逐渐散去,各自回宿舍或住处安顿。

  王盛和霍健起并肩朝着行政主楼走去。

  “片子怎么样?感觉都抓到了吗?”王盛边走边问。

  “感觉……非常好。”霍健起推了推眼镜,脸上洋溢着艺术创作得到满足的光彩:“湘西的山水,那种静默的力量,父子之间那种含蓄又深沉的情感,我觉得都拍出来了。黄小明和滕老师演得都非常到位。”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抬头看了看北影厂上空蔚蓝的天,对比道:“我们回来的时候,坐火车,一路北上。你是不知道,离开湘省那会儿,那边下了好大的雨,哗啦啦的,只感觉天地间都是水汽。直到进了咱们北边地界,天才放晴,好了不少。这一路,真像是从一幅水墨画里,走进了明朗的风景照。”

  王盛听着,点了点头:“南方雨水是多。”

  ……

  时间如白驹过隙,窗外的槐花落了又结出嫩绿的荚果,蝉鸣一声比一声急切,转眼便到了一九九八年的七月下旬。

  酷暑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严密地笼罩着京城,知了在蔫头耷脑的树梢上声嘶力竭地鸣叫,宣泄着生命最后的热情。

  但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莘莘学子而言,这个夏天更多是充满了解脱与期待,连灼人的空气都仿佛带着甜味。

  高媛媛家里,电话听筒被紧紧攥在手中,她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反复确认过的分数,先是呆立了片刻,随即,巨大的狂喜如同烟花在脑海中炸开!

  “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她拿着成绩单,激动得在原地转圈,清纯的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黑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几乎要夺眶而出。

  一年多的努力,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以及王盛那句不容置疑的“必须考上大学”的死命令,此刻终于有了最圆满的结果。

  一旁的高母,看着女儿喜极而泣的样子,自己也忍不住转过身,用手背擦拭着眼角激动欣慰的泪水,嘴里喃喃着:“好,好,考上了就好……”

  ……

  与此同时,北影厂招待所那间略显简陋的单人间里。

  “妈!你听到了吗?我过了!我能上北电了!”范小胖对着话筒,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迫不及待地向远在琴岛的家人分享这天大的喜讯。

  挂了电话,她冲到墙边那面有些模糊的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汗湿鬓角、脸颊绯红却眼神熠熠生辉的女孩,用力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这条通往星光的路,布满荆棘,但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踏上了最关键、最坚实的一个台阶。

  喜悦的浪潮尚未完全平息,工作的紧迫感便已接踵而至。

  张扬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早已筹备好了,剧本和剧组都在等待着她们。

  高媛媛作为内定的女主角,几乎没有任何喘息,迅速进组报到。

  她被要求稍稍剪短了一些过肩的长发,使其更显清爽利落。

  高媛媛饰演的潇潇,是城市职高学生小坚暗恋的对象,象征着青春期的美好与朦胧情感。

  潇潇的存在推动了剧情发展,小坚为了追求她,偷拿家里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而这辆车正是小贵丢失的单车

  而她最终被另一个骑单车的男生吸引,反映了青春期的现实与残酷。

  是整个故事的引子。

  工具人角色,负责提供美貌就好。

  范小胖出演的女配,更是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和高媛媛有一场冲突戏,引出小坚为潇潇挺身而出,暗恋的剧情线。

  总之,就是让两人先感受感受拍戏。

  ……

  八月的一天,烈日依旧无情地炙烤着一切,柏油路面软绵绵的,泛着扭曲透明的热浪。

  一个穿着汗衫、摇着蒲扇的行人,皱着眉头匆匆走过街角的报摊,只想快点躲回室内。

  一阵突如其来的、裹挟着尘土的热风卷起,将不知谁遗落在地上、被踩踏过的一张旧报纸,“呼啦”一下吹到了他的脚边。

  他下意识地低头瞥了一眼,泛黄脆弱的报纸头版上,几行加粗的黑色繁体标题,如同烙印般赫然映入眼帘:

  【北影厂捐款五千万】【盛影传媒捐款五千万】【张伯芝捐出全部家资,三百万元】【在东北取景的《当幸福来敲门》剧组停止工作,王盛带剧组上百人参与……】

  标题下方配着模糊的黑白照片,似乎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和一群模糊不清、正在忙碌的人影。

  “嚯,真够下本的……这得拍多少电影才能赚回来?”

首节 上一节 133/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