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55节

  “就是她了!”

  王盛几乎立刻下了决心。

  他注意到简历上留的联系方式是家里的座机。

  没有犹豫,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按照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传来一个略带疲惫但依旧清亮的女声:“喂,哪位?”

  “您好,是宋玬玬老师吗?我是北影厂盛影传媒的王盛。”王盛语气恭敬而清晰。

  电话那头明显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随即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丝谨慎的热情:“哦……王总?您好您好!久仰大名!”

  王盛的名字近来在圈内如雷贯耳,宋玬玬自然听说过。

  “宋老师您太客气了。冒昧打扰,是有个剧本想请您看看。”

  王盛开门见山:“我们公司正在筹备一部三集的贺岁电视剧,叫《家和万事兴》,讲述一个家庭因姥爷男扮女装探望外孙引发的一系列喜剧故事。女一号‘娟娟’这个角色我觉得非常适合您,不知您是否有兴趣?”

  王盛又简单讲了讲演员阵容等详细情况。

  “贺岁剧?女一号?”

  宋玬玬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在她个人生活陷入低谷,事业也似乎遇到瓶颈的时候,这样一个由北影厂和风头正劲的盛影传媒主导、意向主演包括赵苯山、郭大这样级别演员的项目找上门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王总,谢谢您能想到我!我…我当然有兴趣!”宋玬玬说话都变得激动了。

  王盛能听出她语气中的激动,继续说道:“角色需要一位能演出生活质感,既有泼辣劲儿又不失母性光辉的演员,我认为非您莫属。另外……”

  他顿了顿,用一种更随和的语气补充道:“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您带着儿子芭图参加节目,小家伙特别可爱,虎头虎脑的。

  我们剧里那个‘外孙’的角色还没定,如果芭图有兴趣,也可以来试试镜,就当玩一趟。”

  这番话,尤其是提到她的儿子芭图,瞬间击中了宋玬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独自带娃的艰辛,对未来的迷茫,在这一刻似乎看到了希望的亮光。

  王盛的邀请,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机会,更透着一份难得的体贴和尊重。

  “王总……这……这真是太感谢您了!”宋玬玬的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调整过来,带着北方女子特有的爽快:“剧本我一定认真看!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过去详谈?试镜随时都可以!”

  “如果宋老师下午方便的话,可以直接来北影厂主楼一层的盛影传媒调度中心。”王盛敲定了时间。

  “好!我一定准时到!”

  挂断电话,王盛心情舒畅。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宋玬玬就是“娟娟”的最佳人选。

  下午两点刚过,宋玬玬便准时出现在了调度中心办公室门口。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衬衫和长裤,素面朝天,却精神奕奕,眼神里充满了对这次机会的珍视和期待。

  王盛将她请进办公室,递上已经准备好的剧本片段——正是“娟娟”发现父亲男扮女装潜入前夫家后,从震惊、愤怒到最终理解、心酸的一场重头戏。

  宋玬玬没有多言,接过剧本仔细看了几分钟,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王盛点了点头道:“王总,我可以开始了。”

  她没有刻意夸张的表演,而是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绪里。

  开始时的不敢置信和愠怒,语气急促而尖锐;随着“父亲”笨拙地解释,她的情绪逐渐转为一种无奈和心疼,眼神复杂,声音带着颤抖;最后,所有的情绪化作一声叹息和微红的眼眶,那种对父亲既埋怨又深爱,对生活无奈又必须坚强的复杂心境,被她演绎得层次分明,真切感人。

  表演结束,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

  王盛带头鼓起了掌,旁边几位工作人员也忍不住拍手称赞。

  “宋老师,精彩!”

  王盛由衷地说道:“这就是我想要的‘娟娟’!外表有点冲,心里比谁都软,活生生就在眼前。”

  宋玬玬如释重负地笑了,眼角还带着未擦干的泪光,但笑容无比明亮:“谢谢王总!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演,不让您失望!”

  王盛伸出手,与她用力一握:“合作愉快,宋老师。您和芭图的具体合同细节,我会让经纪部的人与您对接。”

  “好的好的。”

第68章:霍健起

  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日,星期二。

  清晨的阳光透过北影厂行政楼会议室的窗户,将老式木质桌椅照得发亮,空气里漂浮着细微的尘埃。

  吊扇在头顶不紧不慢地旋转,试图驱散京城夏日的闷热。

  《家和万事兴》碰头会议将在此举行。

  王盛推开会议室厚重的木门,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正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烟雾缭绕——这年头的会议室,烟灰缸是标配。

  见到王盛进来,交谈声略低,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年轻的“项目负责人”身上。

  好奇、审视、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在空气中无声交织。

  “王总,来得早啊!”

  史栋明主任笑着站起身迎上来,他今天显得精神不错,主动为王盛引荐:“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咱们《家和万事兴》项目的总负责人,盛影传媒的王盛总经理。”

  “各位老师好,我是王盛,辛苦大家今天过来。”王盛面带微笑,态度不卑不亢,目光沉稳地扫过在场众人,一一与站起来的各位握手。

  史栋明挨个介绍:“这位是摄影师傅赵晓军,厂里的老人了,掌镜经验丰富……这位是灯光师傅钱卫国,技术没得说……美术指导于兰,对场景把控很细腻……这位是制片主任周伟,负责剧组日常统筹和后勤保障,心细……”

  王盛认真听着,与每位被介绍到的老师握手,简短寒暄,记下他们的名字和职位。

  这些都是北影厂体系内的技术骨干,经验丰富,是项目能顺利执行的基石。

  最后,史栋明引着王盛走到靠窗坐着的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气质温和儒雅、戴着眼镜的男子面前,语气格外郑重了几分:“王总,这位可是我特意为你请来的强援,霍健起,霍导。

  霍导虽然年轻,但功底扎实,想法独特,之前参与过几部片子,艺术感觉非常好。

  这次由他给你做副导演,帮你把控现场、协调调度,你就能更专注于导演的整体构思和演员表演了。”

  王盛心中一震。

  他确实感到了惊喜。

  霍健起!

  这可是后来凭借《那山那人那狗》、《暖》等作品屡获大奖,以画面唯美、情感细腻著称的导演。

  他去年刚刚拍完自己的电影处女作《赢家》,虽然没多少票房,但在厂内已是公认的潜力股,艺术修养深厚。

  史栋明能把这样一位未来之星安排来给自己这个“新手”当副手,绝对是下了血本,也体现了厂里对这个项目、对王盛的重视程度。

  王盛立刻伸出双手,紧紧握住霍健起的手:“霍导!久仰大名!史主任这可真是……让我说什么好!您来辅助我拍这部电视剧,实在是大材小用了,我这心里既感激又惶恐啊!”

  霍健起微笑着站起身,他个子很高,态度谦和,推了推眼镜道:“王总您太客气了。厂里的项目,又是史主任亲自交代的任务,我肯定尽力而为。谈不上什么大材小用,互相学习,共同把片子拍好才是正经。”

  史栋明在一旁哈哈一笑,拍着王盛的肩膀:“盛子,你也别有什么压力。健起是自己人,踏实肯干。你们俩一个思路活、懂市场,一个懂艺术、有经验,正好互补。这班子搭起来,我看这戏准成!”

  寒暄过后,众人重新落座。

  椭圆形的会议桌,王盛自然坐在了主位,史栋明和霍健起分坐两侧,其他部门负责人依次而坐。

  王盛清了清嗓子,会议室内立刻安静下来。

  他面前摊开着《家和万事兴》的剧本和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首先,再次感谢史主任为我们项目搭建了这么强大的班底,也感谢霍导和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加入进来。”王盛的开场白简洁有力:“时间紧,任务重,咱们就不多说客套话了,直接进入正题。”

  他拿起剧本,开始向整个核心团队阐述项目定位和整体要求。

  “咱们这个《家和万事兴》,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家庭喜剧’。目标是在春节期间播出,让老百姓看得开心,看得热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过年的喜庆气氛。所以,整体基调要明快、温馨,喜剧效果要自然、生活化,不能咯吱人笑,要让人会心一笑。”

  他看向摄影师傅赵晓军和灯光师傅钱卫国:“赵师傅,钱师傅,影像风格上,我要求色彩饱满、光线柔和,营造出一种暖洋洋的家庭氛围。

  多用固定机位,稳当点,少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运动镜头,咱们是讲故事,不是搞视觉实验。

  室内戏,尤其是‘家’的场景,灯光要打得通透,有生活气息,别弄得跟舞台剧似的。”

  赵晓军和钱卫国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赵晓军补充道:“明白,王导。我们会提前看景,根据实际环境设计机位和光位,保证画面质感。”

  王盛又转向美术指导于兰:“孙指导,美术方面是关键。故事背景是九十年代中期的北方城市家庭,道具、陈设一定要真实、接地气。

  老爷子的家要有点旧东西,显出年代感和生活痕迹;女婿家的布置要体现经济条件不错,但也不能太浮夸。

  特别是‘于奶奶’这个身份带来的细节,比如不合身的旧衣服、略显滑稽的头巾等,要做得既夸张又可信。”

  于兰拿出小本子快速记录着,抬头道:“王导放心,我会仔细研究剧本,做好人物分析和环境设定图,确保每个场景都符合人物身份和剧情需要。”

  接着,王盛对制片主任周伟说:“周主任,制片这块就辛苦您了。拍摄周期初步定在九月中旬开始,预计三周内完成。

  您需要尽快拿出详细的拍摄计划表、预算清单。

  人员调度、场地协调、食宿交通、物资保障,这些繁杂的工作都靠您了。

  特别是演员档期,赵苯山老师、郭大老师、宋玬玬老师那边要提前沟通确认好,确保拍摄顺畅。”

  周伟经验老到,沉稳地点头:“王导,我已经开始着手了。预算和计划表初稿本周内就能出来。演员协调我会亲自跟进,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王盛看向身旁的霍健起,语气转为商量和尊重:“霍导,现场执行和演员表演这一块,您是行家,要多倚重您了。

  我会把握整体方向和节奏,但具体的场面调度、镜头衔接、以及对演员表演的细微调整,尤其是和赵老师、郭老师、宋老师这样的戏骨对戏时,需要您帮我一起把控,确保表演的火候到位,既生活化又有喜剧张力。”

  霍健起一直安静地听着王盛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眼神从最初的好奇、观察,逐渐变得专注和认可。

  他原本或许对这位年轻的“老板”是否真懂拍摄存有疑虑,但此刻王盛展现出的清晰思路、对各部门要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项目整体气质的明确构想,完全不像个新手,更像一个胸有成竹的成熟制片人兼导演。

  听到王盛的话,霍健起诚恳地回应道:“王总您太谦虚了。您对项目的定位和各部门的要求非常清晰、专业,我心里已经有底了。您放心,现场执行我会尽全力配合您,协助您把您的想法落实到每一个镜头里。演员表演方面,我们可以一起研究,共同探讨,力求最佳效果。”

  王盛感受到霍健起的真诚和专业态度,心中大定。他最后总结道:“好,那我们就按这个方向推进。剧本最终稿我会在这周内完善下发。请各位老师根据今天的安排,尽快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下周,我们争取再开一次前期筹备会,细化分镜头脚本和拍摄方案。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会议室里响起了挪动椅子和交谈的声音。

  各位部门头目纷纷上前与王盛和霍健起再次握手,交流具体细节,气氛明显比会议开始时热络和踏实了许多。

  霍健起一边收拾自己的笔记本,一边对王盛低声说:“王总,您刚才的安排非常周到,思路清晰,看来我这个副导演,能跟着您学到不少东西。”

  王盛笑了笑:“霍导,互相学习。您是专业的,很多地方我还得向您请教。咱们一起,把这第一部戏打响!”

第69章:全国青联相邀

  王盛和霍健起在走廊里又简单交流了一番对分镜头脚本的初步想法,听着王盛的描述,美术师出身的霍健起,已经在脑海中构造出画面了。

  王总能成功,果然是有硬实力。

  霍健起正想着,王盛口袋里的诺基亚2110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韩三坪办公室的号码。

  “厂长。”

  王盛接起电话。

  “盛子,会开完了吗?”韩三坪的声音传来,背景很安静。

  “刚结束,效果不错,各部门都动起来了。”

  “那就好。你现在有空的话,来我办公室一趟,有点事找你。”韩三坪的语气听起来和平常不太一样,似乎带着点正式的意味。

  “好,我马上过去。”

  王盛应下,挂了电话,对霍健起道:“霍导,厂长找我,我先过去一下,咱们后面再聊。”

首节 上一节 55/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