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259节

  陈学兵叹了口气。

  这他妈就是手底下有人的感觉啊。

  比他想的精妙多了。

  卢韦冰让人做出这个…大概也是在证明能力。

  “外壳什么材质?效果做出来.不会失真吧?”陈学兵问道。

  “呃我们一致认为您原来提供的铝制品加塑料的方案很好,正面黑色,中框还是采用金属,背板做成铝银和亮黑塑料的拼接色。铝密度只有铜的三分之一,可塑性也比较高,表面易加工,也耐腐蚀,导电性和热传导率都很好,塑料部分可以占据下半部分三分之一,防止形成法拉第笼隔绝信号,还可以增加三防属性,如果您同意,样板您很快就能看到。”

  陈学兵还是感觉这个背板和Iphone一代有点像。

  “嗯成本多少?”

  “我们在宝安区找到了一家长盈精密公司,他们说可以做,价格在160块上下,现在尺寸要变大,价格肯定会高一些。”

  “如果采用多种颜色呢?价格会涨多少?”

  “成本应该会高一些,不过还得看我们下多大的单,单子下得大,一切都好谈,甚至能比160还低一点。”

  这年头,大家玩的还是“先生产,后销售”。

  生产了一大批产品,把货铺出去以后才开始打广告或者开发布会,消费者看到信息,就能去销售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厂商不断花重金砸广告,就是希望能赶紧把铺出去的产品迅速销完,然后供应商提着现金来厂子里排队拿货,甚至供不应求时还可以提点价。

  但这种模式,十分依赖厂商对市场需求的精确判断,一旦宣传效果不好,则要承受反面的库存积压风险。

  正如董小姐所说,黑色家电更新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一旦长期积压,可能就是血亏降价。

  后世的网络销售模式,则是预售策略。

  只要生产出部分样机用于测试和备货,就可以召开发布会,制造市场热度。

  可以通过预售来评估市场需求,避免过量生产导致的资金占用。

  但这种模式亦有风险。

  如果市场热度远高于预期,合同内供应商调剂的原材料不够用,供货延迟导致供应不足,厂家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考的是供应链管理能力。

  陈学兵当然是朝着新型销售方式去的。

  现在虽然没有相应的网络环境,必须以线下销售为主,但网络销售走向主流是无法抵挡的大趋势。

  第一代手机销售都进入2007了,完全可以从这里就开始进入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培养。

  至于提升管理能力的方式…

  就两件事:国产替代,入股供应商。

  国产替代,才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2016的“毛衣战”,也没几年了。

  至于入股供应商…

  只有对供应商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且他们赚的钱也有自己的一部分,才能把成本压到最低。

  这两件事,他一直在做。

  陈学兵思考一番,下达指令:

  “塑料部分,试试墨绿或者灰色,其他颜色也可以尝试,定出四款外壳。”

  “另外,通知一下林总,尽量采用65纳米制程。”

  “咝…”卢韦冰吸了口气:“真用65纳米?”

  陈学兵瞥了他一眼:“废话,外观搞这么炫,交互水平差了能行?功耗,流畅度,都得先进的芯片支撑。”

  “另外。”

  “手机电池要一体化软包锂电池,朝着这个方向去给我找,不能低于1500毫安时,招人设计充电器,传统的USB接口不能满足我们的充电需要,必须做出一款我们自己的标准,然后推动它,让国内厂商共同研究快充技术。”

  “屏幕PPI不能低于130。”

  “零件供应过程中要尽量减重,整机重量不能超过160克,厚度不能超过12毫米。”

  陈学兵一次性抛出几个单独做起来很难,结合在一起堪称变态的问题,就准备起身离开。

  卢韦冰连续盯着陈学兵三秒钟,才确认董事长是朝着他下达的命令。

  然后开始风中凌乱。

  “董…董事长,您不是说Plan A由你自己负责吗?”

  陈学兵似笑非笑地看了看桌上那张A4纸。

  “你不是把外观设计和名字都给我想好了吗?IC设计部的人你不是也想用?现在开始IC部就归你了,剩下的问题也交给你,我相信你,做出样品来给我看看。”

  卢韦冰其实也是求仁得仁,他推翻陈学兵之前的设计,本来也是为了掌权。

  不过现在一下这么多要求,他有点头大了。

  “那…钱呢?”

  陈学兵背着手盘算了一下,道:

  “放心,研发方面的钱,该花的我一分都不会耽误你,下个月之内我给你打来三千万,掌握技术的花费可以不视作生产成本,但是涉及供应链,必须要反复斟酌,我不希望最后难以定价。”

  技术花费,不计入生产成本。

  还一次打来三千万。

  技术成本起码占了三分之一啊!

  那还有什么难以定价的?

  卢韦冰瞬间觉得之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放心,董事长!保证完成任务!”

  “等你好消息。”

  ……

  说是交给卢韦冰,其实除了研发,事情还很多。

  而且是越来越多。

  研发完成,就要生产,还要销售。

  生产其实可以外包,富士康就在深圳龙华科技园,如今的富士康,已经超过伟创力,成为全球第一大OEM。

  但他是做手机是想自己逐步培养技术,不是当个品牌商。

  工厂那边已经把土地平整完毕,扩建厂房的事情从简就行了,接下来要组建一支团队去周边的代工厂学习学习,招收熟练工人,采购设备,做五条以上大的组装生产线。

  手机制造如今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型产业,组装焊接检测都没法完成黑灯流程,每条生产线至少要200个工人支撑,一旦开始动起来,就要养上千号工人。

  齐光明建议他赶紧把那个Plan B爆米花手机的研发也赶快搞起来,有两边的订单,才能管得了这么多人吃饭。

  而且这么大规模,到时候就必须开门做生意了,得把那些盗版生产给停了,到时候产线空荡荡,工人,工厂,一个月至少三百万的资金压力。

  股市疯牛也就两年,他想做的事情还很多,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不可能一直靠天上掉钱吃饭,两年之内他必须把一切环节的成本降下来,保证盈利。

  陈学兵把PlanA,如今的「麒麟」交给卢韦冰,其实也是为了方便他集中调度研发和生产资源。

  本来打算自己组建「道」系列跟卢韦冰比一比,但他也是第一次开工厂,有些事情一开始想得太理想化了,遇到了很多与预想不符的问题,必须当断则断,及时调整。

  销售…倒是还早。

  可以多跟董大姐探讨探讨。

  ……

  下午六点过,南海大道。

  这里几个月以前还叫“南油大道”,坐落着一座七层高的扇形建筑,南油大厦,是这里的地标。

  南油集团是80年代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深圳最早的经济支柱之一。

  一代版本一代神,腾讯在这里拍下了一块地,打算立起深圳大厦。

  日后还有百度,字节等企业落地这里。

  街对面的深圳大学,既非985,也非211,却得天独厚,被越来越多的顶级企业包围。

  陈学兵其实也不知晓这里日后的发展,只是觉得学校的绿化搞得不错,日落的风景还行,十字道路宽阔,又在市中心,寻思着以后是不是在这里买块地,搞个办公楼。

  毕竟横岗大厦那边离市区太远,坐了半个多小时的车才到南山。

  横岗那个地界适合称王称霸,就跟坐落坂田的华为一样,有大片的闲置土地可以兴修员工楼,生活区和研发部等功能区域。

  却跟市中心不联动。

  在这里立个地标,才能让整个深圳看得见。

  「要搞就搞个最高的。」

  陈学兵想着,手里发着短信,走进那所漂亮的校园。

  【到你学校了,你在哪?】

  半天也没回,偌大的校园,他也找不到方向,只好打了个电话。

  那边一接通,就是一阵热火朝天的动静。

  嗷了嗷的。

  “你在干什么?”

  “啊!救命啊!!”

  陈学兵顿时紧张:“你在哪?”

  “家里!”

第201章 聪明的笨女孩

  学府小区不远,就十来分钟。

  陈学兵小心翼翼开门的时候,里面的气氛很奇怪。

  客厅茶几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正放着音乐,王心凌的《睫毛弯弯》。

  厨房传来强烈的油香,却又一点动静都没有。

  “杨青玥?”

  陈学兵一边走近厨房,一边喊了一声。

  安静的厨房里传来怯懦的声音。

  “我在,我在…”

  他这才发现厨房推拉门的磨砂玻璃后躲着个人影。

  刚想问问家里是不是来人了,结果发现半开的推拉门门口,地上有条鲤鱼,正用尾巴啪地打了一下地面,弹了一下。

  厨房地面,油,水,到处都是。

首节 上一节 259/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