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451节

  价格并非一次性打到底的,大家先参与进来,之后还有一个互相证明实力和诚意的过程。

  五点半,陈学兵走出房间,外面会客厅只剩下叶远西和余自甦。

  “余总,久等了。”

  陈学兵和余自甦握手。

  “不好意思,陈总,我们的钢材供应.有规矩,不好直接对接你们。”

  “理解,你们有经销和代理,我的业务也不大,你能亲自来,这个情我领了,一起吃个饭,坐下慢慢聊?”

  “饭就不吃了吧?8点还要上飞机,要去中国建材总院,明早有个调研。”余自甦看了看时间。

  陈学兵此时才发现余自甦带着一个不小的公文包,也有些佩服起余总的养气功夫,八点的飞机,那最多六点就得从这里出发了,居然不疾不徐地在这里等到了五点半,一句也没催。

  可惜自己没有私人飞机,否则现在也能展现一波豪爽。

  “陈总,那你们聊!我是饿了,先下楼去吃口饭!”叶远西见状,很合时宜地告辞。

  陈学兵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那余总,我送你去机场!咱们路上聊!”

  奔驰车平稳行驶。

  陈学兵看着窗外风景,笑道:“余总,国资委推动央企合并,攀钢挣扎得很辛苦吧,听说武钢对你们有想法?”

  余自甦笑容咧了咧,同样看着他的窗外,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直言道:

  “不太可能,攀钢的员工们也不同意。”

  四家钢铁央企,武钢仅比攀钢大一点而已,排行老三,他们想兼并攀钢,攀钢怎么可能同意?

  “国资委要把央企名额减至100家以下,我看这个目标倒是不会作假,钢企合并,在所难免。”陈学兵略带笃定道。

  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便提出要把196家央企合并至100家以下。

  这几年来,中煤炭兼并,五矿兼并,水利兼并,华润兼并,土木集团并入铁道集团,牧工商并入水产集团,华侨城重组华联,中港湾、中路桥合并交建集团,包括日后的葛洲坝、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合并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北车合并等,都是国家发展和股市发展中的大事。

  其中,也包括了攀钢被并入鞍钢,宝钢和武钢合并。

  没人想被兼并。

  一个央企,背后代表的是数十年的企业历史和数万员工的饭碗、福利与安置。

  谁合并谁,就看谁体量大。

  攀钢集团这几年很是努力,收购重庆钛业,江油长城特殊钢,如今旗下已经有了攀钢钢钒,攀钢钛业,长城股份三家上市公司。

  陈学兵最近大量买入的,就是攀钢自己的上市主公司,攀钢钢钒,仅这一家公司,目前市值就有220亿。

  当然,买入不是为了搞什么事,就是单纯的赚钱而已。

  这家公司,陈学兵前世被套过一年多,还是比较了解的。

  攀钢是炼钢起家的,现在的核心资产是攀西地区的钒钛铁矿资源基地。

  钒,可以作为合金添加剂,也可做新能源电池。钛,最常听闻的就是钛合金,还有钛白粉颜料,作为墙面、汽车、工业涂层,纳米级的钛白粉还可以用来做化妆品。

  这两种铁矿都有高价值周期,所以攀钢钢钒的股价也是周期性波动,陈学兵前世入手的时候就是持这个观点,认为可以碰一波周期才买入,结果将近一年才脱坑。

  所以他也知道,这一轮牛市攀钢钢钒要涨,涨得还不算弱。

  并且目前居然还没怎么启动,这就显得格外金贵了。

  作为两百多亿的大容量股,陈学兵在元旦以后果断入手了八个亿,快贴近了举牌线。

  股市也因为长征突现大股东而有了反应,近日攀钢钢钒涨幅接近30%。

  这在余自甦眼里则成了另一种信号:陈总是真的准备来帮忙了。

  所以,才有了今天下午几个小时的等待。

  陈学兵知道人家是来讨办法的,切入主题之后,也没有废话。

  “攀钢想跳出被兼并的命运一是盈利造血功能,二是自我定位,不够独特。”

  余自甦对第一点很赞同,攀钢06年400亿的营收,盈利却只有8个亿,且利润率越来越低了。

  但是第二点.他认为并不是定位问题,攀钢的定位很清晰,目前的问题,是资产规模。

  宝钢资产2140亿,去年营收1768亿。

  鞍钢资产750亿,营收700亿。

  武钢资产710亿,营收550亿。

  攀钢资产目前已过500亿,营收438亿。

  “我们已经向国资委申请启动上市公司合并,只要能把攀钢钛业和长征股份的股市股东顺利迁入攀钢钢钒,把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和管理实现完全合并,我们的规模就能更上一层楼。”

  前两年上市的两家公司,他们虽是大股东,却各有各的一摊,只要实现真正的财务并表,营收就会突飞猛进,逼近甚至武钢。

  陈学兵却笑了一声:“余总,你们这是把国企兼并当成熊追人的游戏了,觉得即使跑不过熊,只要跑得过队友就行,可你们有没有想过,熊要吃的不止一个,而是两个?你们跑到第三,就安全了吗?难不成武钢会同意让你们兼并?”

  余自甦神色一滞。

  他并非不知这个问题,只是无奈。

  “边走边看吧,要追上鞍钢,还需要时间。”

  好在第二名的鞍钢并非宝钢,也不是无法追上的目标,只要跑得快,赢得了时间,不是没有机会。

  “那我先说盈利方面,在我看来,2007年,攀钢至少有三个盈利机会,有经营内盈利,也有经营外盈利。”

  陈学兵深知国企发展有一定的惰性,或者叫做“船大难调头”,便先讲起了短期利益。

  “哦?”余自甦坐直了,洗耳恭听的姿态。

  陈学兵接下来的话,却让余自甦神色莫名。

  “这三个机会,是三个涨,铁矿石会涨,人民币汇率会涨,股价会涨。”

第354章 攀钢,稀土(下)

  “陈总,你可别开玩笑,最近中国钢铁协会才刚开了一场会,让我们国内钢企配合整体谈判策略,要把国际铁矿石价格压下来,把涨幅控制在3%以内,甚至降价,我们四大央企钢厂,包括首钢和包钢,都一致同意,今年的铁矿石价,不可能有大涨。”

  余自甦知道铁矿石要涨,因为2000年时中国进口铁矿石仅7000万吨,2005年已经涨到2.75亿吨,进口量逐年递增。

  一个大国的需求扩张了三倍,涨也正常,过去几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就涨了一倍之多。

  但今年,钢协已经无法容忍,出手带头压价,一些国际矿场也表示了妥协,大家都认为涨不起来了,顶多也就是微小涨幅。

  陈学兵对此,只能报以一丝微笑。

  “钢协说降,成本就降咱们真有那个影响力吗?国际厂商对我们的态度,不一直都是宰吗?啥时候做过善人?”

  余自甦猛地转头,发现陈学兵嘴角的一丝哂意,脑子忽然清醒过来。

  他刚才还不断回想着钢协召开行业会时,大家同仇敌忾的情绪,觉得铁矿石降价的大势已来。

  此刻再想

  对啊。

  咱们缺的东西,什么不是高价买来的?

  “陈总,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陈学兵的背景,太神秘了。

  瀚龙一触即退,股市连连获利,还能牵头组织成渝交通这种超级大项目。

  要说陈学兵有什么内幕,他是完全信的。

  但陈学兵并未解释什么,只是找副驾驶的任颖要来了一份佳丰实业刚签的合同,递给了余自甦。

  “看看吧,佳丰应该很快会来找你们下订单。”

  余自甦接过,细细翻看几页,很快看出了端倪。

  “锁定价格?”

  “嗯,消息方面,我不便透露太多,但只要听我的,今年达成30亿盈利,问题不大。”

  30亿,这个让余自甦震惊不已的数字,陈学兵随口道来。

  “陈总真是.”余自甦苦笑:“我知道你手段多,但国营厂,可没有你们民企这么灵活。”

  陈学兵笑意轻松:“对,我考虑到了,所以我说三十亿,攀钢要是我的厂,那就是一百亿了。”

  余自甦没话了。

  三十亿可都是他们过去四年的盈利收入总和了。

  国营钢铁厂,之所以体量大,那是国家不得不投入的必要支持,钢铁行业盈利虽低,可这是战略行业,它的存在,支持着几乎所有行业的飞速发展。

  陈学兵不想详细解释今年钢价为何会上涨,这是太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有铁矿价,国际运价的上涨,也有国内需求的大幅攀升,真讲起来,要暴露的东西就太多了。

  有时候神秘点未尝不好。

  他想了想,只是悠悠道:“我说的三十亿,只是经营内盈利,你们只要在一季度和二季度通过国际谈判拿到全年所需的进口铁矿石即可,而付款要尽量延迟,因为人民币的汇率在上升,05年的汇改势头今年应该不会停下来,按照趋势,全年人民币的套利差至少有5个点,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一和第二个机会。”

  “而经营外的盈利,是你们的股价。”

  此时余自甦想说什么,但陈学兵摆手打断了他。

  “我知道,央企坚持要受国资委政策约束,要符合市值管理要求,但今年的股市行情过于疯狂,会带来大幅度的估值高企,对攀钢正好是个机会,你们现在持有主体上市公司攀钢钢钒65%的股权,已经远远超过国有占比51%的硬性要求,完全可以向国资委提出申请,在股价过高时出售一部分来维护正常价值内的市值,我们长征可以给你们当顾问,保证你们在二级市场的股权出售获得充足盈利并且维稳股价,不会带来大幅度波动。”

  “这个国资委申请,要越早越好,否则股市大牛来了,你们的申请排不上队。”

  “两种盈利带来的资金,可以保证你们下一步顺利完成对攀钢钛业和长城股份的完全合并,并且完成新的投资,以获得新的业务转向。”

  余自甦听得有些心动:“额陈总,其实我们合并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只需要有人帮我们做「现金选择权」担保就好了,我们想的是找宝钢.”

  攀钢对两家收购来的上市公司攀钢钛业和长城股份的控制权皆超过51%,但市场上还有很多小股东,要让他们把手里的股权换到攀钢的上市主体公司攀钢钢钒来,完成三家上市公司彻底合为一家。

  现金选择权,就是那些小股东们如果不愿意换股到攀钢钢钒,觉得这样会导致他们的股票贬值,便可以由一个担保人出面,承诺一个时间和一个公允价格,到了时间,如果合并导致你们转股的股权跌价了,好,那你的股权按照承诺价卖给我。

  这样便可完成全体转股。

  这个担保人势必要担风险,万一到时间攀钢钢钒跌了,那些转股股东肯定要把钢钒股票塞给担保人接手的。

  好在攀钢上头是国资委,国资委可以下命令或协商,让其他央企来出头担保。

  当然,要担保,也只能找业务熟悉的钢企出面。

  三选一。

  攀钢的想法,自然是让宝钢这个最有实力的老大哥出面。

  这也是种策略。

  如果四家钢企硬要融成两家,宝钢肯定对攀钢这个老四最不感兴趣,融老二和老三的性价比肯定要高一些。

  央企合并可是不花钱的,叫做无偿划转,宝钢怎么可能又帮攀钢掏钱,又吞一个最小的?

  攀钢找宝钢帮忙,暂时绑定在一起,宝钢对他们也没想法,最安全。

  相反,找鞍钢和武钢就危险了。

  老二老三实力相近,他们肯定想找实力明显次之的老四攀钢合并,确保自身的掌控权。

首节 上一节 451/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