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他们担保,拿到了攀钢主体上市公司的一定股份,就会趁机更进一步,直接吞了攀钢。
可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前世宝钢并不愿意帮忙担保,最后就是鞍钢出的手,也是鞍钢吞了攀钢,而后宝武合并。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自己有钱买下攀钢钛业和长城股份的流通股完成合并,不好吗?非要找人帮忙?余总,你可想过三合一的方案一旦递上去,如果宝钢不同意帮忙,国资委非要让武钢或者鞍钢来出手,会是个什么结果?你们即使完成三合一,也回天乏力了。”
陈学兵并非危言耸听,余自甦也叹了口气。
不就是已经回天乏力,才不得不赌一把么。
“余总,我想问问,你们打算完成三合一的时间定在多久?”
“今年.年底吧。”
余自甦刚说出口,陈学兵再次哂笑:
“死路一条。”
余自甦脸色变了变。
“你们根本不懂股市,妄作判断。”陈学兵十分不客气,“股市情绪目前正在冲高,年底若不在高峰,就在高峰后的退潮期,这个时候你们要收回两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代价会十分惊人,在你们全面接手以后股市如果进入退潮,对你们就是雷霆打击。”
余自甦有些不确定道:“陈总,你这么确定会跌?如果涨了呢?”
陈学兵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如果.余总,股市是从998点冲上来的,到今天已经接近3000点,别说再涨下去了,就是从今天的点位往下掉,也是雪崩,我要是你,就不会去说如果,这个三合一计划,一定要等待,到一个股市的绝对低谷期再去完成。”
余自甦神色黯然三分。
这个等待不知道攀钢能不能等得到了。
此时,陈学兵忽然诱惑地说道:“如果让我们股安来当这个重组顾问,参与你们的市场化决定,我可以保证攀钢两年内大变样,一举超过武钢。”
余自甦眉头顿时拧了拧,有些不可置信地盯着陈学兵:“陈总.我们可是央企,怎么可能让你参与市场化决定?”
他深想下去,更加疑问万千:“你图什么?”
攀钢可是不赚钱的,在陈学兵这种日进斗金的大商人眼里,搞不好还是包袱。
几家大钢企相互吞并,是为了拿到更多的上层支持还有级别问题。
“我当然有要求,攀钢利润达到三十亿之后,你们要按照市价收购我手里的一家特钢厂,价值.大概七八个亿吧,另外,我要成为攀钢钢钒的战略股东,攀钢,以后要支持我的房地产发展。”
陈学兵慢悠悠提出他的想法。
这个想法,是这段时间逐渐兴起的。
重庆春瑛特钢的收购正在谈判,大约要花八千万,买下原股东手里的残值,还要花大几千万,让钢厂全面动起来。
在这个谈判过程中,他也在学习一些关于钢铁的资料。
逐步发现,一家小规模钢厂,要活下来,太不容易了。
想和那些大钢厂竞争,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即使想通过收购兼并来壮大,也不可能具备国营厂的国企订单支持的优势。
要不要钢厂呢?
要。
但春瑛太小了。
别说订单配额,连进口铁矿石的资质都没有,只能从大厂手里买。
如果有攀钢这样的巨兽进行战略合作,股安不仅可以整合钢材采购成本,还可扩大品牌影响力,获得钢企品牌背书带来的市场信任度。
而且春瑛本来欠他们2.2个亿,现在拿到了银行贷款有机会脱困,整合救活以后可以先赚一波钢价,后续如果还有人接手,股安还可以赚好几个亿。
陈学兵目的当然不止如此,他看着余自甦欲言又止的神情,一步步给余总解惑:
“央企,我们自然无权插手,不过央企是攀钢,并不是攀钢钢钒,钢钒只是子公司,并且早就是上市公司了,这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有参与经验,而且在谈判上,我们也有先例,只要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共同发力,跟国资委谈,我可以用我的成功案例去谈,同时为你们争取改造的时间,甚至以后我可以入股钢钒,央企背书加上市场化决策,再加上一个具备前景的发展新方向,攀钢完全有机会成为与宝钢争锋的巨型钢铁企业。”
“当然,要我入股钢钒,帮助钢钒,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进行战略转型。”
陈学兵再次提到战略转型。
余自甦开始有些好奇了:“陈总,你指的战略转型,到底是什么方向?”
“稀土。”陈学兵干脆道。
“稀土?”余自甦顿时摇头:“稀土这东西,我们以前还卖过不少,现在.我们连开采指标都没有啊!”
稀土,是铁矿的伴生资源。
作为17种金属资源的总称,其独特的光、电、磁特性,被誉为“工业维生素”。
轻稀土里的钕(Nd),可以搞发电机,永磁材料。
镧(La)、铈(Ce)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可降低90%以上污染物排放;铈还用于手机屏幕抛光剂。
镨(Pr)用于玻璃着色剂。
钐(Sm)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材料。
重稀土更珍贵。
镝(Dy)、铽(Tb)的添加,可以显著提升耐高温性。
钇(Y)用于高温超导材料、激光技术;
铒(Er)、铥(Tm)是光纤通信和激光器的关键材料。
这些东西就像带有超能力,而且各自的超能力还不同,是战斗机,雷达、甚至是航母的关键材料。
但要投入高精尖使用,一般的纯度不够,提纯至少要到4个9(99.99%)以上。
几十年以前,我国虽然稀土氧化物储量庞大,却没有提纯技术,西方的提纯技术也才达到30%,而且流程超长,需要数月,而且停留在实验室提纯阶段。
那时候要用稀土,得拿着大量材料去外国提纯,百倍的价格买回来。
转折在70年代。
原本搞核燃料的徐光宪带领团队加入包钢,搞出了“回流串级萃取工艺”,一步实现了工业级提纯,打破西方垄断。
到了如今,中国稀土专利已占全世界60%以上。
而且因为中国稀土量大,二十年挖矿过程中胡乱开采,大量廉价出口,把全世界的稀土价给卖崩了,西方稀土企业无法生存,技术进展更慢。
加工技术愈加集中到中国。
稀土野蛮开采的乱象,直到2005年。
徐光宪院士联合一批专家在政协提案:稀土是战略资源,绝不能重蹈大豆覆辙!
到了06年,稀土列为保护性矿种,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开采配额和出口资质都到了少数企业手中。
攀钢想拿到出口资质大概是没问题的,但开采许可几乎很难拿到。
但陈学兵并未被这个问题困扰。
他微微一笑:“稀土一定要有开采资格才能加工吗?不一定吧,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缅甸,越南,都有稀土矿,而且有很多珍贵的中重稀土。”
说罢,他看着余自甦,笑中若有深意。
国内的稀土是重要战略储备资源,自然是不能随意开采了,不过可以到国外去挖嘛。
能想到稀土,是因为之前的一件事,给他带来了灵感。
刘瀚,澳大利亚,钼矿!
第355章 千亿棋局
“稀土造出来,不仅能卖,还能用,绿色汽车能源,退火工艺,医疗领域,乃至军工产业,这些稀土特性的应用,结合你们的钛合金产业和特钢制造,完全可以摆脱你们钒钛基础产品和普通钢材的中端制造现状,逐步完成高端产品的升级。”
“所以,你们该找的不是宝钢,是包钢。”
“今年,包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包钢稀土正在进行稀土产业重组,主要涉及北方稀土产业,南方的稀土产业却还比较分散,你们要向上申请承担南方稀土的研发任务,主动出资跟包钢合作,开办技术研发公司,取得技术支持。”
陈学兵说着,都有些隐隐激动。
有句老话叫“我当年要有你们这条件”。
现在他回到了当年,还有了攀钢得天独厚的条件。
攀钢本身并非没有稀土矿资源,中国除了白云鄂博矿,最大的轻稀土矿床就在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攀钢几乎是半只脚站在稀土矿上了。
虽然是不太稀有的轻稀土,但已经为攀钢研究稀土提取技术留出了条件。
而且后世的六大稀土集团,除了和厦门稀土和包钢稀土(即北方稀土),其他的四大现在都还没成立。
攀钢背靠央企的牌子,代表他们有资格进入稀土这样的战略领域。
下辖的攀钢钢钒又是上市公司,给了他插手的空间,钢钒还要融进攀钢集团的所有主要产能,有一个整体重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股安的实力。
这就叫得天独厚。
有色金属啊。
攀钢成为有色金属的核心集团,价值至少上千亿,而且其中的隐性资源无数,攀钢以后不管是被收编进稀土集团,还是保持独立发展,这笔投资都会很值。
虽然帮助攀钢的过程会复杂一些,但商业在这个时代,已经做到百亿级别,便不能完全靠低买高卖这样的简单操作来维持发展了,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逐步扩大对高端资源的影响力,增强自身势能。
“稀土,包钢”余自甦陷入回忆。
半晌,他摇摇头,似有些懊悔道:
“现在稀土价格高了不少,想让包钢拿出稀土的高端提炼技术,恐怕比较难谈了。”
“其实我们的钒钛矿里已经探明的稀土元素有钪、镓、镉、铼、铟等,其中钪的储量尤为突出,有25万吨,品位还比较高,还伴生有镓18万吨、铼有5.5吨。”
“只是我们以前都没把这些副产品当回事,那时候稀土才多少钱?一吨几千美元,量又少,我们国央企开采要注意环境问题,还要保护主矿产你知道我们的钒钛矿,钒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11.6%,钛储量占全世界35.2%!主矿安全非常重要!所以没有刻意开采稀土,也没有囤货,即使采出一些,也都卖掉了。”
“我们的冶炼技术,关于稀土方面的,也都是稀土与铁、钒、钛的协同提取,以及稀土在钢中的应用,聚焦稀土微合金化,而非稀土的冶炼分离。”
“不过.当年徐光宪的技术是无偿推广的,稀土技术扩散,行业门槛比较低,当年很多公司都在搞稀土提纯,我们知道几家活下来的技术还不错的公司,如果稀土真的有机会,我们可以搞收购。”
陈学兵听得微笑点头。
对了。
这就是时间的意义。
再过几年,国家开始出手整合,防止技术外泄,上百家稀土企业整合为六大稀土集团,哪还有攀钢入手的空间。
“稀土岂止有机会,这一定是未来的大机会,你们还有镓矿!知道氮化镓吧?功率密度超高,熔点超高,热导率超高!咱们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公开报道都干到第三代了,雷达可是导弹的眼睛!电子战,信息化部队的口号自科索沃之后喊了六年了,你觉得这些稀土应用技术离大规模列装还远么?全世界的军备竞赛,都离不开稀土!”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发现了稀土在电子消费新材料中的大量用途,要不了多少年了,我们的新能源,新材料,都会走向高端的,钢铁是基建保障,稀土就是高科技保障。”
“早入局,早研发,攀钢就是1+1大于2,要是搞出一些高科技应用和高端提炼技术,不仅发展企业,还是国家的功臣。”
“把这个定位做清晰了,就算攀钢体量仍然不够,谁又能合并得了攀钢?”
“而且有我的市场化手段帮你们,体量上,你们也不会小。”
陈学兵最后还是重点强调了一下自己的作用。
没办法,越说越馋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要没有攀钢,稀土这一块,他只能干看着。
拿到稀土技术支持,其他不说,新能源电机,轻量汽车,乃至AI机器人,相当于先买了一张半挂车票,即使不保证能上车,也能保证不掉队。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
具体怎么用他虽然不清楚,但后世的股市哪些板块和稀土深度联动,他还能不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