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颗平稳燃烧的,质量与大小都比太阳小一点,年龄约在35亿年的青壮年稳定恒星。
它内部有着足够庞大的行星系统,却又不像是牛郎星系那般混乱,正是停靠进行补给的好地方。
在李青松的命令之下,舰队便向着这颗黄中泛红的恒星行驶而去。
当距离与方向俱都调整合适后,李青松终于下达了千年以来的第一个减速命令。
一时间,数万艘大型飞船、空天母舰那沉寂了千年的主发动机同时启动,同时开启了向着恒星方向的猛烈喷射。在这无数台发动机推动之下,那消失了千年之久的微弱减速重力再度出现在了飞船之中。
几十年时间的减速之后,庞大的舰队终于进入到了恒星系内部。
遥望着那颗明亮的恒星,看着面前庞大的气态行星与多颗岩质行星,李青松心中却并没有终于来到物资充裕的恒星系之中的兴奋,反而满是怅然。
因为李青松知道,这恒星系之中物资再多,也不属于自己。
这一次停靠,自己将无法实现舰队的大规模更新,无法将千年时间内发展、积累出的科技应用到舰队上,也无法在这里展开大规模的、不计物资损耗的科学实验。
自己能做的,仅仅只是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物资采集工作以及伪装舰队的建造工作,最多最多再进行一下舰队关键部件的更新换代,之后便要再度起航,逃离这里。
整个停靠时间,李青松只规划了30年。
没有办法。智械天灾随时可能追到这里,李青松实在不敢多耽误时间。
也幸好自己的最大意识连接数提升到了15亿。否则30年的时间恐怕还不怎么够用。
“开始建设吧。”
李青松意兴阑珊的下达了命令。
虽然心中怅然,但建设行动却一刻不敢延缓。
在李青松的控制之下,无数艘工业飞船降落到了岩质行星或者卫星上,无数艘木星飞机进入到了气态行星之中采集氘气,在神工AI的控制之下,无数台机器人和智能机械开始忙碌,一座座工厂开始拔地而起,进而开始日夜轰鸣。
短短几年时间内,这个陌生、死寂的恒星系便开始繁华起来,但仅仅只持续了二十余年时间,便又迅速的冷清了下来。
物资采集工作已经完成。
舰队修缮、必要部件更新换代、伪装空壳舰队的制造、在这个恒星系之中布下氢弹陷阱等所有工作也已经完成。
那么,该走了。
如同旅客在旅馆之中住了一夜,天一亮便匆匆踏上旅途一般,总计六支舰队再度向着不同的方向航行而去。
看着渐渐缩小、渐渐暗淡的恒星,过去30年时间的流逝如同黄粱一梦。
李青松心中暗暗咬牙:“这一次远航,一定要攻克基础物理学理论关卡,一定要突破成为强核文明!”
第205章 电弱巅峰!
李青松已经受够了这种终日奔波逃亡、总是不能安心发展科技的日子。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便是突破到强核层次,拥有真正与那个智械天灾对抗的实力。
唯有实力,才能为自身争取到和平。
可是科技发展这一条道路上并没有捷径。
且不说此刻自己并未如同当初那样,有从蓝图克文明之中缴获的科技资料可以借鉴学习,就算有,自身的研究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同样是那句话,逆向工程有用,但并不是那么有用。从外界缴获的科技资料有用,但要真正将其学会、掌握,仍旧要依靠自己的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研究才行。
这一条道路注定只能按部就班、一点一点的研究积累下去才能跨越。
某一次粒子撞击试验的关键数据、与模型预言不符合的粒子行为、某些新粒子的能级、超高温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工程行业之中的实际制造,等等等等,要依靠这众多领域的无数次积累,才能真正完成科技的突破。
离开这个恒星系,李青松再度进入到了全力以赴的科技研发工作之中。
与前一阶段相比起来,此刻李青松投入的科研力量更加庞大。原因很简单,这一次采集的物资更多,已经足以支撑他将总计30亿名的克隆体全部唤醒,全部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了。
时间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缓缓流逝,转眼间便又是250年时间过去,李青松再度航行出了大约20光年的距离。
此刻与太阳系的距离真正超过了一百光年。而在这一百光年的漫长航行之中,李青松没有发现任何生命的痕迹。
不要说智慧生命,便连最低级的生命形式都没有发现过。
就连当初的蓝图克文明,其诞生地也不是李青松一开始以为的格利泽625星系。
他们也是从极为遥远的星空深处迁徙而来的。至于他们真正的母星系究竟在哪儿,历史太过久远,文明遭遇的灾难太多,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无法确定。
这似乎不是个好现象。
以太阳系为核心,以一百光年为半径,算上难以观测的红矮星和褐矮星,这一片星域之中的恒星数量大约达到了两万颗。
虽然李青松只航行了一个方向,并未对这一片星域之中的所有恒星都展开观测与搜索,但李青松的航向是大致随机的,这个样本挑选的也可以称得上客观,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这已经完全足以凸显在宇宙之中生命的稀少。
很显然,宇宙之中的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越稀少,便越意味着智慧生命的珍贵,越意味着那个智械天灾对抓捕自己的欲望之强烈。
这宇宙中智慧生命这么少,好不容易发现了你一个,还能让你跑了?
那不得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到天涯海角也得把你抓住?
心中忧虑之下,李青松仍旧在进行着似乎永不停歇的科研攻关工作。
便在这时候,来自之前停泊星系的一些克隆体意识再度连接到了李青松的脑海之中。
果然不出李青松所料,那个智械天灾的身影又一次出现了。
让李青松愈发凝重的是,这一次,从自己离开那个星系开始,到智械天灾出现,时间仅仅只过了230年时间而已!
太阳系那里是间隔了约400年时间。牛郎星系那里是间隔了267年,现在则是230年!
时间越来越短!
尤其是,在牛郎星系之中时,因为自己氢弹陷阱生效的缘故,智械天灾舰队还被自己额外耽误了至少30年的时间!
那么下一次呢?
等自己下一次停泊星系的时候,时间会不会缩短到200年以内,甚至150年,或者更短?
自己舰队的加速,便需要耗费约13年的时间。150年的时间,自己最多约能航行出不到13光年的距离。
13光年这个距离,对于那个智械天灾舰队来说,仅仅只需要约18年时间便可跨越。
距离如此之短,就算自己在航行之中进行多次随机变轨,依靠星空的浩瀚来掩盖自身踪迹,被那个智械天灾舰队发现的概率也会极大提升。
“还真是如同跗骨之蛆,死咬不放啊……”
李青松脸上现出一抹冷笑,心中杀机愈发强烈。
这一次进入那个星系,李青松布下的氢弹陷阱并未被激发。克隆体们看到,智械天灾舰队先是小心翼翼的检查搜索了所有较大星球,并对小行星展开了大规模筛选,主舰队才进入到星系之中。
对此,李青松倒是没有怎么失望。
这原本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庞大的智械天灾舰队随之在李青松的工厂残骸之上展开了新一轮的庞大建设,同样只用了约30年的时间,便即完成了资源采集工作,然后再一次起航离开,消失在了浩瀚星空之中,很显然再度对自己展开了追踪。
李青松收回视线,再一次将助力投注到科研上。
便在这日复一日永无停歇的研究之中,时间再度悄然流失了500多年时间。
李青松渐渐察觉到,自己的科技发展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
应用物理层面,理论已经许久没有更新过了。而以现阶段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各种科技造物的性能也到达了极限。
科技发展遵循这样的原理:首先是基础物理,然后是应用物理,再然后才是各种科技造物。
基础物理决定科技上限。
就像是地球时代,唯有发展出了相对论这一基础物理学理论,原子弹与氢弹才有可能造出来。
现在,李青松的应用物理与科技造物,便发展到了现有基础物理理论的上限。
而基础物理理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对于这种情况,李青松心中却丝毫没有沮丧,反而满是兴奋。
这不是坏事,这是大大的好事,是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电弱阶段的科技理论自己已经全部掌握,自己已经真正触摸到了强核文明,触摸到了统一强核力的门槛。
现阶段的自己,已经可以真真正正的称之为巅峰电弱文明。只要再突破这个瓶颈,自己就能晋升为强核文明!
第206章 死结
回顾这些年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李青松心中满是激荡。
你们智械天灾一直在追杀我,那又如何?
换做普通文明,不要说发展科技,能勉强生存下来就已经足够艰难。但那又如何?就算一直在逃亡之中,我不照样把科技推进到了这一阶段?
如今,标准模型已经极大完善,更为完好的将强核力纳入到了同一框架之中。
虽然还未能真正将其统一,但目前所缺,也不过是一些高能实验而已。
只要能达到足够的能级,将胶子等离子体的能量再堆高一些,预测模型显示,强核力就极有可能与弱核力、电磁力融合统一,真正将其奥秘呈现在我眼前!
到了那时候,我就是真真正正的强核文明。就算突破初期仍旧不是你们的对手,至少我的航速可以极大提升,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用于发展。
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你们一个几乎丧失了自身发展潜力的智械天灾,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自己唯一要做的,也是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寻求合适的试验场地与实验手段,真正将过去所有研究出来的科学理论熔融为一,真正实现基础物理学的突破,然后是应用物理层面的突破,再是科技造物的突破!
李青松再度开始了思考。
统一强核力的关键点,在于验证当前统一理论是否正确,并补足某些关键参数。
是的,此刻李青松已经搭建出来了大统一公式的理论框架。
当然,只是框架而已,首先,李青松不知道这个框架是否正确,其次,这个框架之中缺少一些极为关键的参数和理论细节。
唯有将这些补足,才能算是真正统一了强核力。
验证这个框架是否正确的关键点,在于一个现象,质子衰变。
质子通常被认为是不会衰变的。但李青松此刻的理论体系却显示,质子也会衰变。只是质子的寿命极长,衰变概率便极低极低。
质子衰变的意义在于,它是己方理论框架是否正确的直接证据。
在李青松的理论体系之中,在宇宙诞生初期,宇宙大爆炸刚刚发生不久的时候,引力、强核力与电磁力、弱核力四种基本力是统一在一起的。
只是伴随着宇宙大爆炸的发生,伴随着宇宙的急速膨胀,能级急速降低,引力首先与其余三种基本力分离,然后强核力,再是弱核力与电磁力也各自分离,才成为了现在这种具备四种基本作用力的状态。
而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那便意味着质子衰变一定存在。
只是现如今,李青松还未观测到任何质子衰变的迹象。
“首先,强核力是必定能与电弱力统一起来的。
这不是基于科学研究,而是基于高级文明的存在形式。既然有强核文明存在,没道理强核力竟然不能统一。
既然强核力必定能与电弱力统一,那么关键点就在于统一的模式。
如果我能观测到质子衰变的话,就能确认我当前的理论框架是正确的。如果观测不到,那就证明我的理论体系错了,就必须要去寻找新的理论框架了。
其次是寻找磁单极子的存在证据,寻找重子数破坏的证据。
如果能观测到这三种现象,我不仅能确认自己的理论框架是正确的,还能确定强核力与电弱力统一所需的能级,补上这一关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