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10节

  庞大的舰队之中立刻开始有众多小型飞船降落,顶着如同一座房子般大小的飞马座V342恒星的炙烤,在那刺目的光芒之中降落到了a行星的地表上,立刻开始了相应的工业建设。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停靠在约7亿公里处那颗气态巨行星旁边的舰队,也在神工AI的控制,以及李青松的延时决策之下开始了相关建设。

  突破量电超算技术后,神工AI的性能便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如今,区区几十分钟的延时而已,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李青松首先进行建设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业,仅仅包含一些矿场、能源工厂、冶金与铸造工厂之内。

  高阶段的工业体系,譬如精密铸造、芯片工厂等,数量并不算多,类型也仅有寥寥几个。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青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个不可或缺的系统搭建起来。

  如同当初在牛郎星系之中那样的,专门用于抵挡小行星撞击的天网系统!

  此刻的一切工厂,都在为这一目标服务。

  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初期的十几万座工厂便已经完成。在恒星系,大行星那充沛到几乎无限的物资支撑之下,一台台金属箱子模样,可以自动组网,自动搜寻目标并自动将其推离的推进器释放到了太空中,短时间内便积累了数亿台的数量。

  同时,在各颗星球的地表上,一片又一片的陆基防空基地建造完成。

  于是,在李青松所挑选的总计50余颗大卫星、矮行星、大行星之上,便撑起了一张张“天网”,将所有试图要撞击上来的小行星挡在了外面。

  解决了小行星撞击的问题,更大规模的工厂建设立刻开始。

  一座座工厂在荒凉死寂炽热的大地上拔地而起,一条条重载铁路线四通八达。太空之中,一条条航线上,无数艘重载飞船来回穿梭。

  大量的矿产和工业品在不同的星球之间流动,来自岩质行星的铁矿、钛矿、碳氧化合物,来自气态巨行星的氘气、氩气、氮气、甲烷气等等气体,整个星系在这一刻都似乎被联系了起来。

  仅仅只用了30年时间而已,足够规模的工业体系便已经完全建设完毕。

  基于更加先进的神工AI系统,原本用不了这么长时间的。但因为这一次李青松所建设的工业体系规模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缘故,便仍旧消耗了这么长的时间。

  此刻,李青松麾下所拥有各种工厂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座,单单是供各种AI运行的量电超算基地的数量便达到了十万座以上。

  迁徙舰队之中,李青松为了进行数量多到几乎无穷无尽的科学计算,才建造了两万座量电超算而已。

  科学计算,才是最为消耗超算算力的计算类型。

  而现在,在几乎完全没有科学计算的情况之下,李青松便建造了高达十万座超算!

  也幸好李青松的最大意识连接数提升到了15亿。否则,这么短的时间里,哪怕各个AI的性能俱都出现了大幅提升,都无法完成这一建设任务。

  现在,工业基础已经打好,是时候进行下一步建设计划了。

  在这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之中,李青松没有规划任何大科学装置。

  虽然突破成为强核文明,是李青松最为迫切,也是最为重要的需求,便连李青松自己,对此都极为期盼,但李青松仍旧硬生生的压下了心中那发展科技的冲动。

  现在还不到时候。如果现在就开始进行科技研发的话,那么,还未等自己突破,智械天灾就会到来,最终自己什么都落不下。

  此时此刻,有比发展科技更为紧急的事情。

  在规划之中,李青松将这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分成了四类。

  一,水星级飞船的生产。

  只生产有人战舰之中最小型的水星级飞船。除此之外,金星级和地球级,一艘也不造!

  反正在已经达到了强核级别的智械天灾面前,水星级和地球级战舰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第209章 你来了!

  有人战舰之外则是无人战舰的生产。

  无人战舰依据战术作用的不同划分了各种型号同时生产,其最终目的则仍旧以短时间内尽可能堆积数量为主。

  第三是克隆体的生产。

  李青松打算在未来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克隆体数量堆积到200亿名以上!唯有如此数量的克隆体,才能支撑得起那巨大数量的水星级战舰的作战以及损耗。

  第四,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氢弹的制造!

  之前在牛郎星系与前一个停泊星系,李青松俱都制造了大量的氢弹用以制作陷阱。其中牛郎星的氢弹陷阱成功,为智械天灾舰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上一个停泊星系未能成功,很显然是因为智械天灾舰队已经有了防备。

  此刻,在这个恒星系之中再度布置大量氢弹,那个智械天灾舰队几乎必然不会上当。

  不过没关系,李青松自有打算。

  这一次,李青松要制造出更多的氢弹来,至少也要在500亿颗以上,且除了最常规的小当量氢弹之外,李青松还打算再制造出众多的大当量氢弹。

  从理论上来说,氢弹的当量可以有无限大。

  毕竟类似太阳、飞马座V432这样的恒星,从本质上来看也可以说是一颗大号的氢弹。

  但理论与工程有时候是不同的。限于工程难度以及成本,李青松最终将单枚大当量氢弹的当量定在了10亿吨TNT。

  这样的一枚氢弹,单单参与聚变的氘氚气体就需要50吨左右。再加上配备的小型原子弹和其余一系列装置,一颗氢弹的总质量便直接达到了200吨左右,几乎等同于一艘水星级战舰。

  单单这样的大氢弹,李青松就打算制造出100亿颗以上,其总质量高达两万亿吨左右。

  要知道,当初李青松离开太阳系展开迁徙,其舰队总质量也才仅仅4000多亿吨而已。

  此刻,单单只是氢弹一项建设任务之中的一项子任务,大型氢弹的建设,其总质量便达到了当初太阳系迁徙舰队的五倍。

  就算是离开牛郎星之时的迁徙舰队,其总质量也才不到十万亿吨而已。

  就这十万亿吨的质量,支撑起了李青松的千年逃亡,以及逃亡之中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支撑起了一次次的实验,支撑起了数十亿名克隆体与蓝图人的生存需求。

  但这些氢弹,却是李青松接下来计划之中的核心。就算建设任务如此庞大,也必须要将其完成。

  幸好,李青松如今的工业能力相比起以往已经再度提升了许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最大意识连接数的提升,也在于超算性能的提升。

  之前一千多年时间的逃亡里,李青松始终没有放下科学研究,各学科技术,包括量电超算技术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次李青松建设的量电超算,算力更高,与智能AI的匹配度也更高,性能也更加强大。

  粗粗估计,相同规模的新一代量电超算,其整体性能至少高达之前在逃亡之中的量电超算的2.5倍。

  有了这些新型超算,神工AI的性能会提升多少,李青松的工业实力又将提升多少?

  且,这一次建设的时间周期也更长。

  就算那个智械天灾的速度再快,李青松估计,自己都有至少约200年左右的时间。

  确认了这四项生产任务之后,在十几亿名克隆体的操纵,在大量超算的支撑,在神工AI的直接控制之下,大规模的生产立刻开始。

  在那颗最小的气态行星之中,李青松总计投放了超过500万艘“木星”飞机,且还在快速增加之中。

  之所以选择最小的气态行星作为氘气采集地,是因为它重力最低,相比起来环境也最温和的缘故。虽然相比起太阳系之中的木星仍旧恶劣了太多太多,但至少也在木星飞机能承受的范畴之内。

  一架木星飞机平均一天便能采集约4吨氘气,500万艘,去除损耗,一天便是1950万,一年便是70亿吨左右。

  加上其余各项能源与物资,每年需要从气态巨行星运向其余星球的质量轻松便突破了万亿吨。

  以一艘重型运输船单次可运输物资一千万吨计算,单单是产自气态巨行星的物资,就需要十万架次重型运输船才能承担!

  但这也仅仅只占了李青松所需运输物资的一小部分。

  各种各样的初级矿产,铁矿、锡矿、钛矿、铝矿,以及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化工品等等,才是运输的大头。

  于是浩瀚太空之中,在明亮的飞马座V432恒星注视之下,在万千小行星环绕之下,由数万艘重型运输船组成的运输舰队终日奔波在太空航线之上,终日不得停歇。

  星球之上的建设更为繁忙。

  超巨型的聚变发电厂时时刻刻供应着澎湃到当初人类文明,甚至蓝图克文明都无法想象的澎湃电力,支撑着一座又一座工厂疯狂运转。

  在来自众多工厂的零部件供应之下,一条氢弹生产线平均每小时便能生产出两颗当量在1000万吨TNT的中小型氢弹。

  氢弹可不是什么小玩意,这可是实打实的大型高科技工业品。

  一座厂房占地在数十万平米的大型工厂也才仅仅只有一条生产线而已。

  而这样的大型工厂,李青松足足建造了一万五千座!

  用于生产水星级战舰的工厂则更为庞大。

  一座工厂占地就高达几十平方公里,约数千万平米。

  这样的一座工厂,一天便能生产出最新型号的,应用了李青松过去两千余年所积累的所有科技,技术水平真正达到了电弱文明巅峰的水星级战舰足足50艘。

  而这样的工厂,李青松也建造了足足几百座。

  其余的,生产克隆体的、生产无人战舰的、生产无人作战装备的,等等等等,各式各样的工厂数不胜数。

  而这种终端工厂,每一座上游又各自联系着少则几十座,多则数万座其余工厂。

  这数量多到几乎无法计数的工厂,便在李青松的统一操纵之下进行着堪称疯狂的生产。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190多年的时间,一刻没有停歇。

  一直到此刻,浩瀚苍穹之中再度出现了一颗黯淡的星星。

第210章 天然掩体

  略微观测一下之后,李青松立刻便确定,这就是那支智械天灾舰队的尾焰痕迹,错不了。

  现阶段,它们距离自己还有约3.2光年的距离,再有几年的时间便将真正进入星系内部。

  “终于来了么?”

  李青松心中泛出一抹略带疯狂的冷笑:“等你们好久了啊。”

  现阶段,整个飞马座V432星系,最为靠近主恒星的那条小行星带内部,已经被李青松真正经营成了一座战争堡垒。

  在过去的近两百年时间内,李青松总计生产了数百亿颗的氢弹散布在小行星带各处,生产出了数以千亿计的大大小小的无人战舰、星际炮台、地雷集群等等,各种天基的、陆基的电磁炮与激光炮阵地更是多不可数。

  便连水星级的战舰,李青松都足足生产了300余万艘。

  如今的水星级战舰,性能更加强劲,战斗力更高,也更加复杂一些。哪怕有了战术版悟空的辅助,一艘水星级战舰也需要十名克隆体才能驾驶。

  如今的李青松很显然是无法同时控制这么多水星级战舰的。毕竟星际战争这种事情,并不是只派出去战舰就行了的,还有后方的巨大后勤需求、工业生产需要兼顾。

  粗粗算下来,此刻李青松同时可以操纵的水星级战舰约在50万艘左右。

  剩下的水星级战舰,李青松也没有让它们闲着。

  虽然星际战斗一打起来,暂时操纵不了,但也没关系,先去太空中呆着去吧。

  这样一来,一旦其余的地方有战舰被摧毁,李青松的意识链接立刻就能转移过来,连现场调拨人员,起飞前往太空这一步骤都省了,直接就能加入战斗。

  于是,有人战舰,悟空AI麾下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无人作战力量,无人战舰、炮台、卫星、防空基地、地雷、导弹基地等等以及埋伏在无数小行星之中的无数氢弹,共同组成了这一道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的防线。

  这一道防线的坚固性,如果换做是全盛时期的蓝图克文明舰队的话,那恐怕整支舰队全部冲进来都泛不起一点浪花,瞬间就会被覆灭。

  这已经是巅峰电弱文明最为强大的战力展现。甚至不是普通的巅峰电弱文明。

  因为李青松的工程能力比普通的电弱文明更强!

  此刻,在这战争爆发的最后几年时间里,李青松的庞大工业建设仍旧没有停止,仍旧在疯狂生产着一艘艘有人无人战舰,疯狂生产着各种各样的战备设施,然后一股脑的扔到小行星带之中去,继续加强着自己的防线力量。

  同时,李青松还极为隐蔽的做了另一件事情。

  在他的控制之下,高达两万余艘重型运输船悄然起飞,向着主恒星的方向飞了过去,最终停留在了距离主恒星仅有600余万公里的地方。

  不是李青松不想更接近。而是再接近的话,恒星的辐射就太过猛烈,就算是以他电弱文明巅峰的科技实力都耐受不住。

  停留在这里已经是极限了。

  这些重型运输船每一艘的有效载荷都在千万吨以上,且经过了特殊的设计,能耐受极高的温度。

首节 上一节 110/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