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17节

  一名黑山人嘎嘎怪笑着,爬行到一台有着极为秀美造型的机器人身前,狠狠扭住它的胳膊,用力一掰,那机器人手臂便被直接掰掉。

  “啊!”

  那秀美机器人十分拟人化的哭喊起来,脸上满是痛苦,我见犹怜:“主人,求求您,饶了我……”

  “嘎嘎!”

  机器人的哀求似乎激发了这名黑山人的凶性。他愈发残忍,愈发过分,最终,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似乎达到了兴奋的高峰。

  良久,他才呼呼喘着气回过神来,面前的机器人已经被彻底毁坏。

  但……并没有新的机器人补充进来。

  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赤犬!你个杀千刀的杂碎,机器人呢?一天不骂你,你就如此怠慢了吗?你个该死的!”

  一名服务型机器人走了进来。

  “滚开!立刻补充玩偶机器人过来!”

  那名服务型机器人并未离开,而是哀求道:“主人,我们舰队现在匆忙起航,物资储备不足,机器人生产也供应不上,请您稍等一天,一天之后就能为您补充玩偶,您看行吗?”

  “狗X的赤犬,敢这么怠慢主人吗?!物资不足那是你的事,老子每天五个玩偶,一天,一个都不能少!立刻!不要逼我发火!”

  面对训斥,那名服务型机器人低下了头:“是,主人。赤犬永远忠诚于文明,忠诚于主人。”

  ……

  另一艘居住飞船。

  一名烂泥般的生命正在数名机器人的保护下,在一处巨大的泳池之中游泳。

  那泳池足足有几百平米,存水足足上千吨。

  游了片刻,那黑山人忽然间一巴掌拍在了旁边机器人脑袋上,怒骂道:“泳池水温是不是低了1度!”

  那机器人道:“主人,现在舰队物资储备不足,1度的温度,不会有影响的……”

  那黑山人大骂道:“物资不足你赤犬自己去想办法!敢这么怠慢老子么!杀千刀的杂碎!”

  “是,是,主人,您别生气,别气坏了身子,我现在就调高水温……”

  一直到整座泳池上千吨水全部提升了温度,且始终保持恒温,这名黑山人才熄灭了怒火。

  ……

  “赤犬永远忠诚于黑山文明,永远忠诚于主人。满足主人的要求,确保主人身心愉悦健康,是我的使命。

  既然如此,原计划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了。

  舰队最高航速不再是15%光速。

  此刻舰队航速已经加速到了光速的9.4%,便以此为最高航速吧,节省下来的物资和能源,供给主人们使用。

  ……”

第222章 质子衰变

  遥望着天空之中的那颗黯淡星辰,李青松心中满是凝重。

  只要自己还能看到它,便意味着智械天灾舰队的加速仍旧在持续,意味着预期之中,智械天灾舰队卷土重来的时间越短,自己突破的希望越渺茫。

  此刻,据推算,智械天灾舰队的航速已经接近了自己能接受的上限。

  便在李青松心中渐渐开始绝望,甚至已经开始筹谋着重开,并在重开过程之中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些克隆体,以保留自己这些年来发展出的科技之时,他忽然看到,那颗黯淡的星辰消失了。

  什么情况?消失了?

  李青松有些不敢置信的调集了更多深空望远镜对准了那个方向,详细进行探测,却仍旧未能再看到任何东西之后,心中涌现出一股狂喜。

  那里空荡荡的,有的仅仅只是宇宙的浩瀚和幽深而已,纵然以自己最先进的深空探测手段,都再也无法探测到任何光纤。

  真的……真的消失了?

  加速真的停止了?

  现阶段,智械天灾舰队的航速仅仅才有9.4%光速而已!

  以这个航速计算,他们到达新的恒星系,完成物资采集、自身实力恢复工作,再来到飞马座V432星系,所耗时间将延长到最低305年左右,已经超过了自己预计突破强核级别所需的时间!

  自己有极大希望在这一段时间中完成从电弱到强核级别的突破,且完成突破初期的舰队建设工作!

  虽然纵然突破,自己也仅仅只是强核初期,甚至可能来不及将科技突破转化为战力,正面对抗之中仍旧不可能是智械天灾舰队的对手,但,那又如何?

  打不过,我总能跑吧?

  就算仍旧跑不掉——这是极大概率的事情,但,跑不掉,多拖延一点时间总能做到了吧?

  李青松所苦苦追求的,并不是击败或者歼灭智械天灾舰队,甚至不是真正从其追捕之中逃走。

  那不现实。

  熬了这么多年,一直以来的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机关算尽,用尽天时地利人和,李青松所追求的,仅仅只是能再多拖延一点时间而已!

  只要自己舰队的航速能再快一些,李青松便有希望在逃亡途中,完成后续“应用”层面的物理学突破,真正将基础物理的突破转化为实打实的战力。

  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具备真正正面对抗这一智械天灾舰队的可能性。

  此时此刻,虽然史无前例的以电弱级别逼退了强核智械天灾,但仍旧只是李青松整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少难关要闯。

  但至少,这第一步已经顺利的迈了出去。既然如此,想那么多做什么,且不管未来如何,先全力以赴的做好现在!

  “终于,终于能摒除一切外部干扰,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基础物理学研究之中了。”

  回想着过去那段时间的艰难,李青松无比珍惜此刻的这次机会。

  这机会真的是来之不易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珍贵,让李青松感觉哪怕浪费一点都是巨大的罪恶。

  “从此刻开始,谁也阻止不了我研究基础物理,谁也阻止不了!”

  李青松心中满是激荡。

  此刻,用于真正向统一强核力发起冲击的第一件大科学装置已经完成。

  那是一台建设在一颗矮行星地底上万米深处的,总体积达到了上亿立方米的巨大储水罐。

  它是一台中微子望远镜。

  现阶段李青松最主要的任务,是验证质子衰变究竟是否存在,进而验证自己的大统一模型是否正确。唯有做好了这个基础,后续的工作才能进行。

  而验证质子衰变这件事情,看似与中微子望远镜不相关,但其实两者联系紧密。

  因为中微子望远镜这种大科学装置最初研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是为了验证质子衰变的,只不过质子衰变研究迟迟没有进展,并且这一套装置恰好又在中微子研究领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它才渐渐转向了中微子领域。

  中微子望远镜研究中微子的模式是,借助极深的外部屏障,尽可能的排除外界干扰,只让中微子进入探测器内部的纯水之中。

  一旦中微子与构成水分子的微观粒子发生碰撞,其次生粒子会以比光在水中更快的速度移动,引发超光速状态下的契伦科夫辐射,进而被捕捉到信号。

  而探测质子衰变的模式与此类似。

  质子的寿命极长,衰变概率极低。

  以李青松此刻拥有的前期科研数据,他认为,质子的寿命下限大约为10^36年,也即一万亿亿亿亿年。

  这是下限,也即质子的寿命至少有这么长时间。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前宇宙寿命的约138亿年。

  假设质子寿命就是这个下限数字,那么一颗质子从宇宙诞生之初直到现在,发生衰变的概率也仅有约72.5亿亿亿分之一而已。

  单守着一颗质子观测其是否会衰变,哪怕李青松等到天荒地老宇宙终结都等不到。

  那该怎么探测质子衰变?

  李青松所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增加质子的数量,来提升观测到质子衰变的概率。

  一颗质子在一年时间内衰变的概率为10^36分之一,那么一万颗质子呢?

  其中一颗质子在一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很显然就提升到了10^36分之一万。

  假如李青松有10^36颗质子呢?

  那在一年内,至少有一颗质子发生衰变的概率就趋近于100%了。

  此刻李青松所建造的质子衰变探测器——或者说中微子探测器,反正两者都是一样的东西,其中纯水储量为1.2亿吨。

  一个水分子含有十颗质子,1.2亿吨水,便含有约4*10^37颗质子。

  这个数字,是质子预期寿命下限的40倍。

  也即,如果质子寿命恰好便是这个数字的话,李青松所建设的这座质子衰变探测器,一年时间大约能探测到40次质子衰变事件,平均约9天时间能探测到一次。

  就算质子的预期寿命再提升到此刻的十倍,也即10^37年,以这台质子衰变探测器的性能,也能在90天时间内探测到一次。

第223章 力大砖飞

  此刻,李青松尚且不知道质子衰变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它有可能衰变为一颗正电子和一颗π介子。如果是这样的话,π介子随后会衰变为两颗光子,正电子则与周围的电子湮灭,同样会产生额外的光子。

  它也有可能经由另一条衰变路径,衰变为一颗渺子和一颗K介子。而K介子同样会衰变为π介子,后续同样会衰变为光子。

  又或者衰变为中微子和K介子。

  李青松所推测的这几种不同的衰变路径存在一个共性,也即最终的产物都脱离不了光子。

  由此,遵循和探测中微子几乎一致的探测机制,只要探测器的光电倍增管能捕捉到质子衰变产生的光子,又或者探测到中间产物在水中超光速运动所产生的契伦科夫辐射,便能确定己方探测到了质子衰变,并经由这一过程的各种现象,来探究质子衰变的具体路径和详细数据。

  当然,既然是用于质子衰变探测的,那么中微子在此刻便也成为了干扰。

  而中微子具备超强的穿透性,哪怕李青松将探测器建在了矮行星数万米深的地下,都不可能将其排除。

  不过幸好,中微子碰撞所产生的微观粒子及现象,与质子衰变所产生的现象存在一定差异。

  李青松便可以拟定对应的算法和判定程序,再加上自己控制着克隆体亲自判断,便能将中微子碰撞事件排除出去。

  此刻,在专用核聚变发电站的供能之下,这座庞大的地下试验装置开始了运转。

  高达1.2亿吨的球形储水罐,其直径足足达到了600多米。

  直径600多米的庞大球体,真真正正如同大山一般巍峨。要不是这颗矮行星的重力足够低,单单是罐体材料就要让李青松大伤脑筋。

  但就算是在矮行星上,为了束缚这些水,李青松也不得不采取了特质的罐体结构,且结合矮行星自身岩石的支撑,才让它保持稳定,不至于出现形变。

  这如同大山一般巍峨的球体之中,李青松安装了数十亿个光电倍增管,用以尽可能的提升灵敏度,不放过任何光子。

  这数十亿个光电倍增管所产生的数据最终全部汇聚到一座专门为其建设的超算之中,用以分析和甄别数据。

  再搭配上其余的各种设施,单单这一座质子衰变探测器而已,李青松便总计挖掘了十几亿吨的土方,将这颗矮行星上的一条峡谷都全部填满了。

  除去耗费巨大的前期建设之外,单单是后期维持,李青松便不得不在这里放置了约一万名克隆体,同时,再额外抽调了十万名克隆体的脑力,让他们除了思考有关这座探测器的事情之外,别的什么都不做。

  但就算如此,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一座质子衰变探测器怎么够用?

  不要忘了,10^36年仅仅只是质子寿命的下限而已。它的真正寿命是多久,此刻李青松并不知道。

首节 上一节 117/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