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并不是量子纠缠本身受到距离影响——就算位于宇宙两侧,量子纠缠仍旧是实时的,消耗时间为零。
但李青松观测到,距离一旦太远,量子纠缠本身会受到的“干扰”便越大。
这干扰究竟来自于哪儿,李青松现阶段还并不清楚,不过暂时怀疑可能与暗物质、暗能量有关。
这干扰导致数据的解读会出现巨大困难。也即,信息虽然传递过来了,但如果距离太远的话,数据却无法解读了。
而提升解读能力,与另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有关。
数学。
“或许,伴随着超距通讯技术的诞生,我要专门开辟一个新的数学分支了。唔……大概可以叫量子数学?”
李青松发现,量子数学的发展程度,与自身整体科学体系的高低密切相关,也与量子通讯的数据解读能力密切相关。
以李青松现在的数学程度,能负担的极限通讯距离约为10亿公里。
再长,就会因为错误率、数据丢失率过高,而导致基本上无法解读出完整的信息。
当然,李青松也可以通过中继的方式,也即每隔10亿公里布设一台超距通讯中转站的方式来延长通讯距离。
但就算采取中继模式,错误率与丢失率也是会累计的。最多经过九次中转,信息便会彻底无法解读。
如此,以李青松现阶段的数学水平,能负担的超距通讯极限便是约100亿公里左右。
“100亿公里么?暂时足够了。毕竟一个恒星系99.99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100亿公里的半径内。”
李青松暗暗想着:“怪不得当初我看到智械天灾舰队也无法进行恒星系间的通讯。
他们的数学水平估计比我要高出许多,但估计最多也就能承受个两三千亿公里的通讯距离了,而恒星系之间距离动辄几十万亿公里。
只是,发展数学,甚至是专门开辟的量子数学……真TM难啊。”
面对数学这一座大山,李青松也忍不住心生畏惧,忍不住爆了粗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
最简单的用数字描述自然,譬如两个苹果,三个橘子等,这是第一层抽象。在这一层,人们用数字代替了实物。
第二层抽象则是符号代数的抽象。在这一层级,数学家们用字符代替数字,进入到了方程阶段。
第三层抽象则是运算规律的抽象。数学家们意识到符号不是必须的,运算规律才是最主要的,并将其抽象为普适的公理,为群、环、域等更进一步的数学奠定基础。
再是第四层的抽象,数学家们将运算规律进一步归纳为具有共同属性的数学结构,满足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逆元、线性结构、连续性抽象等,不再关注具体对象,而是定义满足特定公理的系统。
再在第四层抽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第五层抽象,开始研究不同数学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映射关系,发展出了范畴论、数论等等让普通人一听就头大的概念。
而此刻李青松开辟出的量子数学,按照这一套规律算的话,大概位于第七层的抽象。
到了这一层,李青松甚至没有办法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究竟在研究什么。
就像一道题目,暂且不管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什么,单单这道题目本身,李青松就已经没办法简单描述了。
那是一整套十分抽象、十分复杂的概念的集合。虽然此刻那些蓝图人也经过了数轮基因改造,相比起当初,大脑的各项能力俱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此刻,仅仅是能理解这一道题目的蓝图数学家,约7亿蓝图人中就仅有不到100人。
能在理解这一道题目的前提下,对答案进行研究的蓝图数学家,就更是只剩下了20人。
“哎……”
李青松深深叹了口气。
“幸好,我的计算机技术这些年来也出现了极大的进步,量电超算性能再度极大提升,算是有了合用的工具来进行量子数学的研究。
要不然,就算我能同时控制100亿克隆体,把这100亿克隆体的脑袋想到爆炸,都推动不了一点进步啊。”
因为超距通讯技术的重要性,李青松足足抽调了一亿名克隆体的脑力,让他们或者操纵超算,或者整天什么也不干专门思考,专职投入到了量子数学的研究之中。
剩下的14亿个意识链接份额,李青松则继续投入到其余几项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中,始终保持着整体技术的快速推进与发展。
时间继续悄然流逝着。伴随着飞星这一大包“干粮”的继续缩小,这一天,李青松终于又有了一个堪称巨大的科技进步。
在一号试验台上,李青松抽调了几艘水星级战舰,使用电磁炮全力以赴的轰击着。
原本一号试验台立刻就会被撕裂成碎片。但此刻,在那些高速弹丸到来之前,一层淡黄色的光罩便凭空出现在试验台周围,将其不留死角的完全包裹。
被磁场控制着的,基于强核力连接的胶子等离子体!
它们极薄极薄,厚度仅有几微米而已,但却极为坚韧。纵然此刻李青松轰击的电磁炮弹丸,每一颗都有上百公里每秒的速度,每一颗都足以开山裂石。
但仍旧只能将这一层厚度仅为几微米的胶子等离子体护罩打出一片片波纹,完全无法将其击穿!
能量护罩技术此刻终于被李青松所掌握。虽然性能比起智械天灾舰队还差了许多,但没关系,继续迭代优化就是!
此刻,舰队的主要能源,氘气已经所剩不多了。
现在的用量,便连支撑舰队减速进入恒星系获取补给都已经做不到。
但这并不是李青松当初在物资采集阶段有了疏漏或者犯了错误。
这是李青松特意安排的。因为李青松将更多的份额留给了普通氢气,也即氕气的储备。
而现在,在能量护罩技术突破后,氕气聚变反应堆技术也出现了突破!
第244章 微型核弹
氕气聚变的难度之高,可是连如同太阳、飞马座V432那种庞大恒星都无法达到的,就算是它们,也仅能通过量子隧穿这种近乎“作弊”的方式勉强维持。
但此刻,在掌握了大统一公式,对强核力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甚至于能通过X和Y玻色子来对微观粒子进行更进一步的影响之后,李青松真正在实验室之中完成了足以令氕气进行稳定核聚变的环境维持!
是真真正正的氕气聚变,而不是依靠量子隧穿导致的氕气聚变!
此刻,呈现在众多克隆体面前的,那一台如同山峰一般巨大的设备之中,便有数量仅为几克的氢气进入到了聚变状态。
因为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导致原子间库仑势垒被克服,两颗氕原子核被硬生生的挤压到了一起,然后两两结合,通过一系列过程,最终聚变成了氘、氦3等产物。
在这过程中,巨量的能量释放了出来。
不过……
氕聚变释放的能量虽然更高,其质量转换效率高达0.7%,也即每一千克氕气完全聚变,其中有7克质量会完全转变为能量,高达之前李青松主要的聚变模式,氘氚聚变的两倍,但,此刻这一整套系统的Q值,却仅有0.5左右。
也即,李青松输入两单位的能量,才能产出1单位的能量。
从整体来看,它是亏本的。
但……无所谓!
就像李青松当初刚开始掌握核聚变技术的时候,Q值也很低那样。
这不可怕,只要自己已经真正掌握了氕聚变的技术即可,后续自己完全可以一点一点的迭代提升,一点一点的将Q值提升起来,到那时候,氕聚变便会展现出比氘氚聚变更为优异的性能。
李青松心中满是振奋。
怎么能不振奋?原本一质量的能源只能贡献出1份能量,现在1质量的能源却能贡献出2份能量,凭空多了一倍!
就像地球时代的人们买了股票,然后股票价格直接拉升了一倍,怎么能不振奋?
在氕聚变出现重大突破,进入到后续迭代优化阶段后,又一个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出现突破。
高速离子推进技术!
仍旧是基于对强核力更深入的了解,李青松终于攻克了提升离子喷射速度的关键障碍,于是,在实验室之中,李青松新制造的离子推进发动机,其喷射的离子的速度直接从原来的约2000公里每秒直接暴涨10倍,来到了此刻的2万公里每秒!
于是,1单位工质原本仅能提供1份推力,但现在,离子喷射速度的巨大提升导致工质的利用效率也出现了巨大的提升,1单位工质现在能提供10份推力了!
这就像是生活在地球时代的人们,买了一支股票结果股价提升一倍,这还不算完,回过头来竟然发现物价也暴跌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两者相乘,便是高达20倍的财富提升!
“怪不得唯有到达强核阶段,舰队航速才能提升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光速,原来如此……”
李青松心中满是感慨。
此时此刻,他全都明白了。
氕聚变技术的突破,让强核文明能获取到更多能源。
高速离子推进技术的发展,让强核文明的能源利用率更高。
两者结合,便让一支舰队可以从电弱阶段的仅有约4%光速的航速,直接暴涨十几二十倍,来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的航速。
但此刻,仅有能源技术突破和能源利用率突破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极为必要的条件。
能量护罩。
不要忘了,此时此刻的李青松舰队航速虽然仅有光速的8%,但已经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星际粒子撞击影响,从而不得不在每一艘飞船外部蒙一层塑料布来规避。
航速提升到光速的百分之七八十,那就算蒙10层塑料布也不顶用了。
因为星际粒子撞击的影响并不是随着航速的提升线性提升,而是指数形式提升的。
航速提高20倍,星际粒子撞击的影响说不定就会提升200倍!
能量护罩不仅在战场之中极为关键,在星际航行之中也不可或缺。
幸好,李青松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能量护罩技术。
此刻,三大必要因素齐备,李青松立刻在进一步迭代优化相关技术的同时,开始着手进行新型的,真真正正属于强核文明的战舰研发工作。
当然,一艘真正的战舰少不了武器系统。
而常规的电磁炮实在太过落后,不适用于强核文明的战舰。
那就研发能量炮!
能量炮的技术核心,在于使用X和Y玻色子,对弹丸物质施加影响,令其处于某种稳定的“强核激发态”。
此刻,在一艘巨大的实验船之中,经由各种复杂的环境影响,以及最为关键的统一力玻色子的影响,那颗质量仅有1克的微小弹丸静静悬浮着,然后悄然变成了暗红色,又变成了亮白色。
这意味着它内部的强核力已经被真正激发了出来,它此刻已经处于强核激发态了!
还未来得及兴奋,那颗变成了亮白色的微小弹丸便轰然爆炸,直接将这台试验设备炸毁。
如果不是在试验设备外布设了能量护罩的话,恐怕整艘飞船都会受到影响。
没办法,处于强核激发态的弹丸,其整体能量实在太高。
激发了强核力之后,这颗弹丸的质能转换效率达到了约0.005%左右,大约是核裂变质能转换效率的约180分之一。
1克弹丸爆炸之后,会损失约0.05毫克的质量。而这0.05毫克的质量,依据质能公式,会转化为大约45亿焦耳的能量,大约等同于1吨TNT炸药爆炸!
从能量来源方式和强度来看,它就是一颗实打实的微型核弹!
最恐怖的是,这种能量如此庞大,杀伤力如此之高的弹丸,却仅仅只是强核文明的最为常规、最为普通的武器而已。
这种弹丸,是可以如同电弱文明的电磁炮那样,以每秒钟数十发的发射速度,以数百上千公里每秒的出膛速度,如同狂风骤雨一般展开扫射的!
想想看,每分钟便是几千发微型核弹以几百公里每秒的速度飞过来,那是何等可怕的场景。恐怕就算是一座真真正正的大山,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扫平!
第245章 更新换代!
这一刻,面对着面前被炸毁的设备残骸,李青松心中满是兴奋。
一台设备算得了什么!
重要的是,自己终于踏出了这关键一步,终于真正将弹丸成功置于了强核激发态!
虽然还不够稳定,这种状态仅仅只维持了不足一秒便即爆发,但那又算得了什么,能维持一秒,未来就能维持百秒,千秒!
自己的强核激发装置此刻虽然效率极低,需要消耗超乎想象的能量,耗费约十分钟的时间,才仅能令一发弹丸进入强核激发态,远远不能适应正规能量炮那种每秒钟数十上百发的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