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49节

  一座座工厂,一座座庞大的实验室,一座座庞大的能源工厂、核聚变电厂、芯片工厂、克隆工厂等等,汇聚起来如同一张巨大无比的毯子,迅速将星球那荒凉的地表覆盖;

  一台台大科学装置之中,无数克隆体昼夜轮换,全天候24小时生成着各种各样的科技数据。

  太空之中,属于李青松的舰队则在数千万名克隆体的操纵之下,展开着真刀真枪的生死搏杀,不断有战舰轰然炸裂,变成残骸;

  在有人战舰之外,数量上亿艘的无人战舰、炮台、卫星、地雷、导弹等等,在悟空AI的控制之下,展开着比有人战场更加惨烈的战斗。

  通常情况下,有人战斗与无人战斗还会结合起来。一片战场之中既有克隆体们的意志,也有悟空AI的意志,于是战斗形式便愈发多样化。

  星球攻防战、星球反击战、气态巨行星强磁场环境战斗、太空遭遇战、矮行星争夺战、近恒星环境遭遇战,等等等等,每一种环境,每一种作战方式,李青松全都不肯放过,全都投入大量兵力展开实战演练。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李青松的战斗经验与技巧、感悟在飞速提升,悟空AI同样如此。

  它的智能程度也在飞速提升之中。

  整个天琴座G16星系一片繁忙,炮火隆隆,热火朝天。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十几年不间断的研究之后,李青松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堪称巨大的科技突破。

  能源科技方面,李青松在原有的氕聚变基础上,再度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聚变模式。

  氕加氘-氦3组合聚变!

  氕聚变的某个阶段会聚变出氦3,然后氦3与氦3继续聚变,完成整个聚变流程。

  但现在,李青松主动对这一流程做出干预,等氕聚变出氦3后,不让氦3相互聚变,而是加入氘气,让氦3与氘聚变。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流程改变,却意味着巨大的技术难度。

  原因很简单,不同元素的聚变环境要求不同。李青松必须要研发出一种统一的模式,同时容纳不同的元素聚变,并让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能量利用率,如此才能将Q值提高。

  这对于材料学、工程学、光学、高能物理等等方面俱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经过漫长的研究,李青松终于将这些技术难题一一攻克,最终便收获到了此刻的丰硕成果。

  原本氕聚变的质能转换效率仅有约0.7%而已。而此刻,李青松直接将质能转换效率提升了40%左右,达到了约1%的地步!

  原本需要携带100KG燃料才能完成的事情,现阶段,李青松只需要携带70KG燃料便能完成。

  这不仅意味着未来自己进行恒星际航行之时,舰队整体航速可以进一步提升,还意味着,哪怕就算在星系内部,每一艘飞船的续航时间也大幅提升。

  战舰在太空战场之中的平均补给时间也能大幅延长,不仅降低了后勤压力,还提升了战斗力!

  你的战舰打5个小时就要回去补给,我的战舰却能打7个小时才要回去补给,战斗力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在能源技术获得全面革新之后,超距通讯技术方面,李青松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伴随着众多量电超算基地的建成,李青松在数学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量子数学这种高度抽象的学科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再伴随着量子调制设备的技术提升,李青松的量子解析能力大幅提升。

  原本量子超距通讯的极限是10亿公里左右,加上中转,也最多只能延伸到100亿公里。

  但现在,李青松最新研制的超距通讯设备,单程通讯极限提升了60%,达到了16亿公里,中转降噪技术也大幅提升,如今他已经可以进行12次中转,最长通讯距离便达到了192亿公里,几乎比之前提升一倍!

  通讯距离的提升,意味着李青松的战场控制力大幅增加。

  以往时候,李青松仅能在半径为100亿公里,总体积为419万亿亿亿立方公里的空间内施加超距实时通讯,控制战舰战斗。

  一旦脱离这个区域,李青松便无法实时控制战舰,导致战舰战斗力大幅降低。

  但现在,最长通讯距离达到192亿公里,相对应的,可控制战场总体积便提升到了约2960万亿亿亿立方公里,足足提升了7倍!

  同时,伴随着李青松夜以继日的不懈研究,在能源科技、通讯科技之外,材料科技、计算科技、高速离子推进器、高速能量炮、精密雷达、舰体结构、工业生产等等所有方面,李青松都出现了巨大的进展。

  几十年时间而已,林林总总,大的小的,所有科技突破加起来总数几乎突破一亿!

  表现在工业生产力方面,便是李青松的整体工业能力,在最大意识连接数没有丁点提升的情况之下,凭空提升了约30%。

  表现在战斗力方面,便是,李青松所制造的同等级别的战舰,平均战斗力相比起之前提升了大约20%。

  20%的整体性能提升看似不大,但在科技高度发达,一丁点提升都异常艰难,都需要反复研究,反复打磨的现在,几乎已经可以算是代差了。

  这个提升幅度,已经足以对上一代造成碾压。

  但这同样不是李青松科技发展的终点。

  此时此刻,李青松有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

  研发比地球级战舰更大、更重,战斗力也更强,真真正正可以被称之为具备战略作用的全新一代大型战舰。

  火星级战舰!

第283章 火星级战舰!

  早在之前与哈维勒文明战争的时候,李青松便发现了己方军事体系的一个弱点。

  那便是,己方缺乏一种具备足够战力与威慑力的战争装备,难以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某一场特定的战斗之中,获得足够的影响力。

  譬如双方僵持,己方缺乏这种战争装备来打破僵局。

  己方处于优势,却难以将这种优势尽快化作战果。

  处于劣势的时候,也难以快速扭转战局,或者快速突围离开。

  用古典化的战争术语来说,便是己方在具备了身为战场指挥者的“元帅”,以及基层的小兵之间,缺乏“大将”。

  原本“大将”这一战场生态位是由地球级战舰充当的。但伴随着科技的进展,伴随着敌人的愈发强大,地球级战舰已经没有能力再去充当这个“大将”的角色了。

  而现在,伴随着各项技术的大幅提升,前提条件齐备的情况之下,李青松决定研制的“火星”级战舰,便是准备用来充当这个“大将”的角色的。

  基于火星级战舰必将在战场之中承担的重要职责,为了研发这艘火星级战舰,李青松煞费苦心。

  单单是初期的整体设计图纸,李青松便推翻了上千次。而每一次图纸设计,都需要李青松出动至少上万名克隆体,别的什么事情都不做,专门进行设计。

  每一次推翻,都意味着一次提升,一次优化。

  内部的更细微布局,李青松更是时刻在进行优化与迭代,足足耗费了数年时间,才完成整体设计。

  设计图纸完成,便进入到了下一个的研发阶段。直到此刻,真正的难题从涌现出来。

  火星级战舰的设计标准太高,对于材料性能、能源强度、装甲强度、芯片稳定性、武器装备性能等等的要求实在太高,就算此刻自己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科技提升,现有的那些材料与装备仍旧无法满足火星级战舰的要求。

  没办法,李青松只得为“火星级战舰”项目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抽调了一亿名以上的克隆体投入到每一个细节部件的研发之中,并专门为此划拨资源,将几十万座工厂、研究所、实验室的工业产能与科研能力划拨到了这个工作组之中。

  最终,又耗费了数年时间,在甚至于挤占了太空演习资源配额,导致李青松不得不暂时降低演习战舰损耗的情况之下,终于,将制造火星级战舰的所有技术障碍全部攻克。

  一座巨型太空船坞已经建成,所有相关的设备与资源俱都已经调拨到位。

  李青松心中满是激动。

  耗费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到了从规划图纸走入现实的时候,那艘只存在于梦想之中的超强战舰,此刻终于真正进入到了实际建造的阶段!

  一艘又一艘重型运输船往返于船坞和工业基地之间,超距通讯体系之中,数百座超算基地的算力向着这里汇聚,数千万名克隆体的智慧在李青松的控制之下灌注到了这里。

  很快,第一条龙骨铺设完成。在这条龙骨的基础上,一件件装备,一个个舱室,一条条线缆,一条条管道等快速铺设。

  它如同春天的树木一般,光秃秃的枝干上迅速蔓延出了一条条树枝,树枝之上则长出了一片片绿叶与花朵。

  最终,耗费两年多时间,这一艘前所未有庞大的超级战舰终于真切的展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看着这艘整体呈现出长方体模样,其上满是凸起与凹陷,满是各种装备的巨型战舰,李青松满是激动。

  地球级战舰的整体质量约为1.6万吨,而此刻,这一艘火星级战舰直接在地球级战舰的基础上提升了十几倍,满载质量直接达到了30万吨。

  它的总长度达到了400多米,最宽和最高处分别达到了60米和40米。

  相比起运输船或者空天母舰来说,它是实打实的小个子。但是相比起战舰来,它却是实打实的庞然大物。

  就算是地球级战舰在它面前,也像是小不点一样。

  足够庞大的体积和质量,让李青松可以将现阶段研发出来的所有大型,甚至巨型武器装备都安装在它上面。

  其中最让李青松重视的,是堪称巨炮的四门能量炮。

  通常情况下,能量炮发射的弹丸质量不超过5克,出膛速度不超过200公里每秒。

  但此刻,这四门最大型的巨型能量炮,其发射的弹丸质量直接提升了十倍,达到了50克。同时,其出膛速度也更高,足足有300公里每秒!

  如此算来,这样一颗弹丸单单是动能,便有22.5亿焦耳,等同于约500千克TNT炸药爆炸。

  但动能杀伤仅仅只是它最微不足道的部分。

  这种巨型弹丸同样是处于强核激发态的!一旦撞击导致激发态失稳,同样会有大约0.005%的质量被转变为能量,对于这颗弹丸来说,便是约2.5毫克的质量,而这,等同于大约50吨TNT炸药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

  仅仅一颗常规弹丸而已,放在曾经的地球上,便已经足以轰塌一座山头。命中水星级这样的小型战舰的话,一发就能将其能量护罩报销。

  而这四门巨型能量炮的射速可以达到每秒钟50发。

  满载情况下,它上面会装载这种特质弹丸总计约8000万发,足以支撑四门巨型能量炮全功率不间断射击110个小时。

  单单是这些弹丸的质量,就已经达到了约4000吨,比一艘满载的金星级战舰还重!

  但这四门巨型能量炮仅仅只是地球级战舰之上的武器装备之一而已。

  在此之外,它还装备有4门超高功率激光炮,以及遍布舰身,没有死角的众多中型、小型能量炮、激光炮,有大量的星际地雷可以随时抛洒,还有数量更多的用于防护自身的拦截能量炮、激光炮,以及总计640枚星际导弹、128门能量火炮,等等等等。

  防御方面,它也装备了李青松最新研发的多层高强度能量护罩,将自身防御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第284章 最大的底牌

  能源供应方面,它上面装备了16组组合式大型核聚变反应堆,每一组俱都保持相对独立,就算其中一组损坏,也不会影响到其余。

  而通常时候,只需要一半的核聚变反应堆运转,便可以满足它的所有能量需求。剩下的一半则做备用,随时可以顶上;

  动力方面,它上面装备有总计128台推进器,分别散布在战舰的各个部位,依据不同的推进模式,它不仅能以极高的速度机动,还能在太空之中灵巧的调整姿态,随时面对进攻或者展开进攻;

  便连舰体材料,也是李青松最新研发的融合了强核技术的超强合金,可以确保在极高的过载压力下不产生任何形变。

  它的舰体强度,甚至于能做到只要确保姿态合适,它就可以在如同地球这样的大行星表面起降!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它都是一头战斗力前所未有强大的战争巨兽。

  而此刻,这头战争巨兽便离开哺育了它的太空船坞,开始开赴战场。

  在那里,数万艘地球级、金星级、水星级有人战舰,以及无数的无人战舰、无人作战设施分成两个阵营,在殊死搏斗。

  战场之中呈现出僵持的胶着态势。

  原因很简单,双方都是李青松和悟空AI操纵的,技术水平相同,战术虽然不同,但战术水平也相同,当然会彼此胶着,一时间交战双方谁也无法取得优势。

  但此刻,这一方,有了地球级战舰的加入。

  这一刻,那四门能量巨炮同时击发,分别朝着四个方向喷洒自己的怒火。

  单枚质量达到了50克,浑身蓝白,如同高温融化了的金属一般的弹丸,以高达300公里每秒的速度骤然飞出,迅猛向着远方的一艘水星级战舰冲去。

  在这过程之中,无数道雷达波扫描到了它身上,刹那间便有数千颗拦截弹飞出。

  但它的速度太快了,拦截难度极高。这数千颗拦截弹最终仅有一颗勉强撞击到了它上面。

  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一次撞击而已,弹丸的飞行路径便会改变,导致无法撞击到目标之上。

  但这一次,这颗弹丸的质量太高了。

  相同的动能,面对的撞击目标质量越高,所能为撞击目标带来的变向便越小。

  此刻,这颗巨型弹丸的路径虽然改变,但却极为微小,仍旧牢牢锁定着那艘水星级战舰!

  撞击最终发生。

首节 上一节 149/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