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猛烈撞到强核护罩,被强核物质死死拦住的那一瞬间,强核激发态失稳,内部澎湃的能量瞬间爆发了出来。
一阵剧烈的闪光,下一刻,那艘水星级战舰外层护罩便即消失。同时,内部有烟雾快速飘出,然后消失在宇宙真空里。
仅仅一颗弹丸而已,便将其能量护罩报销,顺带着令其能量护罩发生仪过载烧毁!
而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的太空战场之中,一旦战舰失去了能量护罩,便等同于古代冷兵器战场的战士失去了铠甲,任何一支刀剑戈矛,都能轻而易举的将一名壮汉杀死!
下一刻,一颗不知道哪里飞来的流弹正好命中了它的反应堆模块,这艘水星级战舰便轰然爆炸。
浩瀚星空之中,这艘火星级战舰如同天神下凡一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威能。
巨型能量炮、大中小型能量炮、激光炮、火炮、导弹、地雷……
除了自身无坚不摧之外,它还能借助更大型的战场深度扫描雷达,为其余战舰提供情报支撑!
伴随着这艘火星级战舰的加入,刹那间,如同一潭死水之中骤然闯进来一头鲨鱼,原本僵持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仅仅几天时间而已,交战另一方便再也承受不住,直接溃败。
全面验证了火星级战舰的战斗力,初步掌握了这头战争巨兽的使用方式,李青松心中满是喜悦。
“接下来还要再造一艘才是,总要令交战双方都有火星级战舰可用,在势均力敌的态势下,才能更好的掌握它的使用方法,研究战斗技巧。”
李青松做出了决定。
火星级战舰的制造难度极高。就算对于拥有超强工业实力的李青松来说,都无法大量制造。
但也不至于只造区区一两艘便停下。
之所以做出只造两艘便暂停的决定,是因为此时此刻有另一件更重要——甚至比火星级战舰还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而这件事情,将会把李青松可以抽调的所有脑力全部抽走。甚至于连工业生产、日常研究都会受到影响,不得不暂停某些项目。
这件事情便是统一力场的更新迭代。
身为现阶段李青松所拥有的最大杀招,统一力场具备无可替代的战略性意义,是李青松真真正正的,最大的底牌。
现阶段,各领域、各方面的技术俱都出现了巨大突破,便连火星级战舰都真正造了出来,统一力场当然也要升级迭代一下才是。
但它与其余领域的技术进步有些不太一样。
做一个类比的话,李青松认为,统一力场全套装置,更像是某些大型软件。
这些大型软件看似规模庞大,代码量可能高达千万,功能众多。但要让其崩溃的话,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字符的改动便能做到。
就像是此刻的统一力场全套装置。看似装置众多,最低也有10亿台装置,但这些装置之中,只要一台没有造好,偏离了原定标准,那整套装置都会崩溃。
对大型软件的更新维护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同样的,对现有的统一力场成套装置进行更新迭代,同样复杂、困难。
“这需要从最底层逻辑开始全面重构与优化,其难度,不亚于当初从零开始研究这一整套技术啊……”
面对着面前如山如海一般的工作量,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但没办法,再难也要去做。那个智械天灾追了我几千年时间,总得有足够的诚意,给他们足够的惊喜才行啊……”
李青松抽调了足足20亿个意识连接数投入到了这一项工作之中。
第285章 这是值得的
某个由一颗红矮星,以及数颗气态巨行星、冰巨星、岩质行星所组成的星系之中。
这个星系里驻扎了众多飞船,大的小的加起来恐怕有数百万艘之多。
如此之多的各式飞船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不仅驻扎地点不同,飞船的造型风格也不相同。
其中一支,赫然便是曾经与李青松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交战的哈维勒文明。
此刻,所有哈维勒文明的飞船全部驻扎在一颗庞大的岩质行星周边,但全部都位于太空之中,丝毫没有向地表发展力量。
所有位于地表的工业设施全部属于黑山文明。
无穷无尽的,在“赤犬”AI远程控制之下的机器人如同蚂蚁一般,搭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工厂,生产出了如山如海一般的物资,通过太空电梯补充到了哈维勒文明的舰队之中。
这些基础物资,养活了高达1500亿的哈维勒民众。
此时此刻,哈维勒人们已经完全脱离了一线生产工作。
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与研究之中。
几十万座大型太空研究基地,与数百万座小型实验室遍布这颗岩质行星周边空间的每一处。数十亿名哈维勒科研学者终日沉浸在数字与符号的海洋之中,完全不必去思考物资与各种耗材供应不足的问题。
支撑整个哈维勒文明生存、学习、研究,以及庞大的战舰生产任务——双方之前已经达成协议,允许哈维勒文明拥有不超过20万艘战舰,这一切生产生和任务,所需要的物资堪称天量。
而现在,这天量的物资,全部由智械天灾,黑山文明的工业体系提供。
同时,海默蓝还知道,提供给己方文明的物资,仅仅只占据此刻整个黑山文明所有工业产能的一小部分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更多的工业生产任务分布在星系其余地方。
在那颗气态巨行星里,在那颗冰巨星里,在矮行星上,在太空运输舰队之中,在其余的岩质行星之上……
此时此刻,整个星系都似乎被来往穿梭的舰队占满,每一颗星球都似乎被工厂所覆盖。
在这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工业体系之下,一艘又一艘战舰生产出来,一船又一船的星际地雷从工厂之中涌出,一颗又一颗的卫星、导弹、零部件等等装进了空天母舰里。
便连海默蓝都被这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工业生产能力所震撼。
那是比当初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人类文明还要更强大的工业产能!
“这便是智械天灾的工业产能么……”
海默蓝心中难以避免的生出了一股羡慕与嫉妒之情。
如果我们文明也能拥有如此庞大的工业产能,那该多好,我们还怕什么人类……
但也仅仅只是想一想罢了。
他很清楚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拥有这一切。
唯有以文明的未来作为代价,作为喂养智能AI的养料,将文明的命运彻底交给智能AI来掌控,正统智慧文明才有可能培育出智能化如此之高,能真正胜任全工业链条生产的AI。
这,是每一位哈维勒民众都无法接受的。
幸好,幸好现在我们和黑山文明达成了协议,无需付出那些代价,便能一定程度上掌控智械天灾的工业生产能力。
我们文明,和黑山文明,确实是天作之合,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智慧,黑山文明有足够的工业产能,人类,看你们还怎么赢!
到时候,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便能获取到100亿名人类俘虏。而这个数量的俘虏,已经足够我们作为“证据”提交,以换取报酬,到时候,我们文明仍旧保有希望晋升为引力文明……
一旦晋升到引力级别,我们便可以依靠科技优势,反过来灭掉黑山文明,获取到赤犬AI的全套源代码,加以改造升级后,未必不能融入到我们文明的主AI之中,届时,就算不是智械天灾,我们同样有希望拥有等同于智械天灾的工业产能。
如此之多的磨难,如此之多的波折,甚至于文明损失了足足一半的人口,只要结果是好的,这一切付出就全都是值得的。
现在,这第一步的计划,该迈出去了。
海默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接通了与黑山文明的通讯。
“尊敬的赤犬阁下,我方文明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对来自于您的科技资料的消化与吸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式能量护罩的研发工作了。
来自于您的科技基础,与来自于我们的智慧构想,必定可以融合在一起,研发出具备超强性能的能量护罩,抵消人类文明的那张底牌。”
“很好。你们有30年的时间可以利用。30年之后,我们的联合舰队将会起航。”
“是。”
……
天琴座G16星系。
漫长的十余年时间过去,足足20亿名克隆体日夜轮换,殚精竭虑的重构、优化之下,第二代统一力场成套设备的整体设计、材料研发、设备研发等工作终于完成。
李青松恍如隔世。
李青松所研究的新式硬盘,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算上数据读取、供电等设备,也不过几平方厘米的样子。
但就这样一块硬盘,便可以储存高达1PB的数据。
而现在,这储存着统一力场成套设备所有研发数据和数据代码的硬盘,堆积起来如山一般,甚至占满了一整个超算基地。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关键是不同的数据之间还需要严格吻合,严格协调与搭配,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域,其复杂度甚至高到了一整个普通强核文明投入全部精力都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地步。
就算数个强核文明联合,强行开发出来,其故障与BUG也会多到无法接受的地步,且根本无法排除。
也唯有李青松这种可以同时控制几十亿颗大脑,实时同步,实时协调,没有任何沟通成本与失误、内耗、误解的克隆天灾,才有可能将其开发出来。
现在,到了真正将其生产出来的时候了。
这总计20亿名克隆体刚刚从十几年时间持续不断地,浩繁无比的数据与代码处理工作解脱出来,转头便全部进入到了工厂之中。
第286章 无上限
此刻,这20亿名克隆体所进行的全部都是统一力场成套装置的最终端生产任务,也即仅仅只进行零部件的生产、智能代码的编写、调试、终端器件的组装等等工作。
在这之前很显然还有大量的上游生产任务。而这些任务,李青松并没有算在这20亿名克隆体的生产任务之中,而是全部由其余克隆体执行。
这20亿名克隆体,是实打实的,一点都不参与其余工作的,全部都投入到了统一力场成套装置的生产之中。
就算是在火星级战舰的研发与生产之中,李青松都没有投入过如此之多的克隆体。
如此之庞大的生产能力,放在这一套装置之上,却仅能换来年产组件仅有1亿件而已。
以最低要求10亿件组件才能组成一套计算,就算投入了此刻可以动用的全部克隆体,李青松也需要足足十年的时间才能将其生产出来。
没有办法,统一力场成套装置的组件实在太过精密,太过复杂,生产难度太高。而此刻李青松又实在没办法从其余领域再抽调克隆体过来。
这生产速度看似不快,但也就是李青松才能做到。换做其余文明,连初期的设计都完成不了,更不要说后续的生产。
便在这近乎全力以赴的生产之中,一台台各种模样,或大或小的组件被生产了出来,然后储存在了专门为它们建设的数艘空天母舰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十年时间转眼度过,十亿台统一力场成套装置终于被李青松积攒了出来。
这一刻,就算以李青松的心境,都有些激动到难以控制。
还有其余那么多生产任务要去执行,有那么多战舰、飞船、工业设施、无人战斗体系、超算基地等等东西需要我去造,但我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只能耐着心思,将几乎所有工业产能全都放在这里,一件一件的生产,一点一点的积攒,足足攒了十年,终于攒够了!
李青松小心翼翼的将这十亿个组件全部取出来,布设在了太空之中,然后在对应的区域内放置了一些战舰残骸、淘汰战舰之类。
生产完成了,下一步要做的当然就是试验,调试,总要真正确定它是否能正常运转才好。
当然,李青松不可能让它们真正展开自毁式的进攻。
十年时间的全力以赴才生产出来,一次试验就全部报销掉,开玩笑也没有这么开的。
这一次试验,李青松仅仅只将它们的功率置于全功率的1%而已。这样一来,既能实验设备的完整性和性能,又不至于造成设备全毁和几十亿名克隆体的死亡。
怀着有些期待,有些紧张的情绪,李青松下达了最终的命令。
这一刻,李青松的所有生产与科研任务全部暂停。他的所有意识链接全部转移到了坐在控制基地之中的35亿名克隆体身上。
因为是试验的缘故,这些克隆体并未注射思维强化药剂,也未因为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计算而大脑崩溃,仅仅只是脑袋里疼了一下而已。
太空之中,那好不容易才攒出来的十亿台设备也未因为过载而烧毁。
但就算如此,试验场地之中,李青松放置的那些淘汰战舰,或者战舰残骸等,同样在一瞬间之后迎来了猛烈的爆炸。
统一力场覆盖之下,相当一部分物质被强行转化为了能量,然后猛然爆发。
这一刻,试验场地之中如同出现了一颗太阳。
密切关注着各方面的数据,最终分析完毕后,李青松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涌现出一股喜悦。
试验结果,比李青松之前预计的最佳结果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