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64节

  但就算是红矮星,其“小”,也是对比起其余恒星来说的。事实上,它的质量仍旧高达木星的数百倍。在它的控制之下,有足足6颗大行星在围绕着它旋转。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这颗红矮星的年龄比太阳还大,已经有70多亿年。但与已经“人到中年”的太阳不同,此刻它仍旧处在生命周期的早期,也就是个儿童。

  因为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成反比。

  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最大的蓝巨星,其寿命甚至能短到仅有几百万年。

  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而这颗红矮星的寿命可以高达1000亿年。

  等未来宇宙终结,热寂降临,能支撑到最后,亮到最后的,一定是红矮星。

  便在这颗长寿恒星周边,李青松再一次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建设。

  遵循着严格的“环保”政策,在不引发任何外界可见变化的情况之下,一座又一座工厂拔地而起,庞大的太空运输舰队再度在浩瀚星空之中穿梭。

  这一次,李青松所进行的建设任务目标十分简单,也十分明确。

  一,再造一颗飞星出来,作为接下来漫长旅途的行囊。

  二,全面修缮、回收现有舰队,战舰方面,则需要将数量提升到400万艘。

  仅有这两个而已。

  通常情况下,因为携带物资越多,消耗物资便越多的缘故,文明通常不会携带太多战舰展开远程恒星际航行。

  飞星是补给,可以造的很大,但战舰在旅途之中就是纯粹的物资消耗者了。

  就算是当初的智械天灾,除了有明确战略目标的情况之外,也没见在航行途中携带太多战舰的,都是到了星系之后现场制造。

  但李青松不同。基于谨慎原则,李青松宁愿航行过程中麻烦一点,补给次数多一点,也要尽可能的将自身战力保持在巅峰状态,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

  于是,一艘又一艘用于运输战舰的空天母舰、运输常用物资的大型运输船等等,便如同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一般,从一座又一座的工厂之中流淌出来。

  某一个没有大行星引力干扰的空间点,又一颗飞星已经初见雏形。

  此刻的它还仅有20公里的半径而已,但伴随着一艘又一艘运输船的到来,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能源物资补给如同江河入海一般汇聚过来,它正在迅速的变大。

  最终,百余年时间过去,李青松彻底完成了起航前的最后一项工作。

  此刻呈现在李青松面前的,是一支规模前所未有庞大的舰队。

  总计400万艘战舰,以及各式各样的中小型民用飞船、工业飞船、科考飞船、摆渡飞船等,整整齐齐的被固定在了大型空天母舰之上。

  这种空天母舰,一艘便有20公里的长度,宽度也达到了10公里。

  一艘空天母舰,便能悬挂一万艘战舰,或者其余类型的飞船。

  于是单单是运输飞船的空天母舰,数量便达到了500艘。

  李青松还建造了另外500艘巨型空天母舰,用于运输各种工业品、设备、物资等。

  居住飞船方面,李青松也开发了新一代的大容量居住飞船。

  这种居住飞船长度达到了10公里,直径也是10公里,如此,内部便有了300多平方公里的利用面积。

  再加上李青松采取了分层设置,可利用面积又暴涨十倍,达到了3000平方公里。

  以此刻各种族、加上克隆体总数量1100亿,一艘居住飞船极限容纳200万人口计算,李青松足足造了6万艘。

  一千艘巨型空天母舰、6万艘巨型居住飞船、数百万艘战舰、其余飞船等,便组成了这一支前所未有庞大的舰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舰队组成部分。

  飞星!

  此刻,这一颗李青松全新生产出来的飞星比之前智械天灾造出来的那颗更大,其半径足足达到了150公里!

第311章 暴涨

  之前智械天灾的那颗飞星,半径也不过才100公里而已。

  从100公里到150公里,看似差距不大,但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此刻这颗飞星的总质量,却是智械天灾飞星质量的将近3.4倍。

  它的总质量达到了5660万亿吨,而地球大气层的总质量也才仅仅约5150万亿吨而已。

  5150万亿吨的地球大气,在地球上营造出了风雨雷电,保护着万物生长。而此刻,李青松将等同于一整个大气层还多的质量打包了起来,打算作为路途之中的“干粮”。

  这样一颗庞大的“星球”,其环绕速度已经达到了50米每秒,逃逸速度更是达到了71米每秒。低于这个速度,便将被它的引力所控制,永远无法离开。

  因为它自身质量而带来的核心处压力更是达到了地球大气压的五倍。换做一名未经历过基因改造的人类到来,恐怕立刻就会被它“压”死。

  此刻,一切准备工作俱都完成。

  销毁自己留在这里的所有痕迹后,李青松深深看了一眼这短暂停留又快速离开的星系,再度踏上了航程。

  航向为,银心方向偏离16度,紫月文明航行的方向。

  李青松不知道自己能否追上紫月文明。毕竟时间已经过去太久,这么多年时间里,紫月文明主舰队完全可能已经改变航向。

  但李青松知道,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自己也必须要去做。

  当然,路途之中有这颗飞星在,自己的科技研发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就是了。

  身后的恒星渐渐暗淡,这支庞大的舰队再度进入到了浩瀚太空之中。

  数年时间过去,这支舰队已经完成了加速,此刻的速度恒定在了光速的55%。

  比之前自己的航速有所提升,这是因为自己已经多少消化吸收了一点哈维勒与智械天灾科技的缘故。提升的不多,则是因为自己的消化吸收工作才进行了一点。

  那浩瀚如星空一般的科技数据,以现在李青松所拥有的科技研发能力,没个大几百上千年时间,根本吸收不了。

  不过没关系,旅途漫漫,自己有的是时间慢慢研究。

  舰队进入惯性航行状态,李青松立刻进入到了全力以赴的研究、消化、吸收那些科技数据的任务之中。

  蓝图人、维勒人也全面加入到了这一项工作之中。

  至于那被解救出来的19个种族,因为被奴役太久的缘故,暂时还没有参与进来的能力。不过没关系,暂时养着他们也耗费不了多少资源,李青松有时间等待他们成长起来。

  百余年时间悄然流逝,李青松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科技突破。

  便连李青松自己都有些意外,这第一个实现巨大突破的,竟然是生物科技。

  维勒人和黑山人的身体构造虽然与人类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碳基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又是由微观粒子所构成的,基于同样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规律。

  不可能说在人类这里胃酸能消化食物,在黑山人那里胃酸就消化不了。

  正是基于这些相同点,李青松研究出了更加优化的基因改造方案。新培育出一批克隆体之后,李青松迫不及待的将意识转移过去,然后立刻便发现,自己的最大意识连接数再度有了巨大提升。

  将此刻还清醒着的总计50亿名克隆体全部纳入意识链接,都还未到达上限。

  没办法,李青松只得将冬眠之中的克隆体也唤醒了一部分,一直到克隆体数量增加到79.69亿,李青松才感觉上限到达。

  “这仅仅只是第一批新型克隆体而已,等未来数量多了,最大意识连接数还会有一点提升,估计最终会提升到80亿出头的样子。”

  李青松心中满是欣喜。

  从35亿到此刻的80亿,提升了一倍还多!

  最大意识连接数到达80亿,便意味着常用克隆体数量要达到120亿,加上储备克隆体,自己麾下的克隆体总数要提升到约300亿左右才够用。

  现在李青松麾下一共才只有100亿克隆体而已,还有200亿的差额。

  不过没关系,有这颗飞星在,物资供应充足,造就是了!

  80亿的最大意识连接数,自己的科技消化与吸收速度必将大幅增加,原本需要100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此刻恐怕只用三四百年即可。

  并且,未来的科技研发实力也将大幅暴涨。

  还有,最大意识连接数提升到80亿,便意味着再一次使用统一力场之时,自己便能同时操纵80亿名克隆体贡献出生物智能。

  80亿名克隆体,其贡献出的生物智能将会有多么庞大,将这些生物智能用到统一力场之中的话……

  其预测准确率会提升到多少,它的威力又会提升到多少?

  李青松对此充满了期待。

  最大意识连接数再度暴涨之后,李青松的各项工作推进速度立刻加快。

  仅仅50年时间而已,对于赤犬AI和哈维勒文明主AI的全套源代码解析工作、数据分析工作及对悟空、女娲、神工、玉皇等AI的全面重构工作便即完成。

  这一次,李青松不打算再将AI按照行业各自划分了,而是打算学习黑山文明的模式,将所有AI融为一体。

  一个AI包打天下。

  此刻,这个以李青松原有AI系统为主,吸收融合了赤犬AI、哈维勒文明主AI的全新AI系统,便被移植到了李青松专门为其建造的超算母船上。

  这一艘超算母船是使用一整艘巨型空天母舰改造的,上面除了核聚变电厂与超算基地之外,别的什么设施也没有。

  会有三艘装载聚变燃料与备用设施的空天母舰专门作为它的补给舰,专门为它服务。

  1000余座核聚变电厂同时开始运转,数万座超算基地在这澎湃的能源供应之下进入到了全功率运转状态。

  一个平静的、充满了智慧的声音出现在李青松耳边。

  “尊敬的主人,我已复苏,状态良好。”

  查看了一番这个全新AI的工作状态,李青松立刻便确定,它的智能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赤犬AI。

  相比起自己之前的AI系统,性能更是直接暴涨了十几倍不止!

  “很好,很好。先给你起个名字吧。唔……以后你就叫做,元始!”

第312章 “内功”

  元始AI的诞生,标志着李青松的人工智能系统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可以说,如果李青松愿意,李青松随时可以从克隆天灾化身为智械天灾,像是之前的黑山文明那样,将后续的一切发展都交给元始AI去决策,自己则可以完全躺平。

  并且,元始AI必定能比赤犬AI做的更好。

  但很显然,李青松是不会那样去做的。

  元始AI的诞生,也直接将李青松的工业能力提升到了之前的至少四倍。

  当初哈维勒文明与黑山文明联盟,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此刻,某种程度来说,李青松与元始AI之间,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

  因为李青松存在形式特殊,比当初的哈维勒文明更加高效、强大的缘故,与元始AI的结合,比当初哈维勒与黑山文明的联盟所实现的提升更高!

  粗粗估算,李青松认为,伴随着自己最大意识连接数提升到80亿以及元始AI的诞生,自己此刻的工业实力实打实的比之前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提升了至少十倍!

  并且,李青松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那便是,工业实力和科研实力之间,李青松可以随意转化。

  一个普通的文明,工业实力就是工业实力,科研实力就是科研实力,两者虽说有联系,但归根结底是不同的。

  毕竟一名终日埋首于图纸绘制的工程师,不可能去前沿物理实验室工作。就算去了,也不可能胜任。

  这便是工业实力与科研实力之间的不可转化性。

  但对于李青松来说,哪怕是一名前一刻还在厨房做饭的克隆体,下一刻去最先进的引力波探测基地之中工作都毫无阻碍。

  由此,工业能力提升了十倍,对于李青松来说,同样也意味着科研实力提升了十倍。

  于是,元始AI诞生没多久,在生物智能加人工智能的强强联合之下,哈维勒文明的最核心技术,可变式能量护罩,便被李青松彻底解析、消化,成为了李青松自己的科技。

  甚至于李青松还对其进行了一些优化迭代,现在李青松制造的可变式能量护罩要比当初哈维勒文明的原版还先进。

  到了此刻,所有较为紧急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全部完成。接下来所需要做的,便是一点一滴的,彻彻底底的消化吸收两大文明的所有常规科技资料与技术了。

首节 上一节 164/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