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直接将构成一台二次加压推进器的总计数千万个零部件全面排查了一遍,将所有可能因为同类原因而故障的零部件全部找了出来。
找到了隐患,那就没什么担心的了,直接将其解决掉即可。
如此,在接连又爆发了两个较为严重的故障之后,终于,整整半年时间,都再没有同等级别的故障爆发出来。
李青松随之将二代推进器图纸定型,立刻投入到了生产之中。
这第二代的二次加压推进器不仅全部解决了一代的那些隐患和故障,体积和质量更小,燃料综合利用率还更高!
直接将原有的那些货运飞船的推进器拆掉,换成新的,新一轮大规模测试再度开始。
一直测试了两年时间,李青松终于确定,这第二代的二次加压推进器,真的稳定了。
那么……该走了。
第95章 空天母舰
李青松几十年前发射的那众多卫星,此刻早已经进入了内太阳系,或者围绕太阳运转,或者围绕八颗大行星运转,又或者围绕着大行星的卫星、矮行星等运转,收集着有关它们的一切资料;
更大范围的,甚至可以说覆盖了整个太阳系的深空通讯网络也已经搭建完毕。此刻足足有上百颗通讯卫星分布在太阳系不同的节点,随时可以与李青松沟通,让李青松可以链接到每一颗卫星之上;
第二代更加稳定、安全性与可靠性更高、体积与质量更小效率却更高的二次加压推进器已经研发成功;
敌神星与洛神星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
预计再有260年左右的时间,蓝图克文明的庞大舰队就将到来。
那么,走吧,走吧,该走了,该回到离太阳更近,资源也更充沛的地方去了。
唯有在那里,我才能更好的,更不受限制的发展;
唯有在那里,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我发展到更高的技术阶段,我才能有希望对抗那远道而来的蓝图克文明啊……
此刻,敌神星上,最后一批克隆体,以及最后需要带走的机械设备、基础资源、以及最为关键,也是李青松最为看重的资源,黄饼,已经全部装船完毕。
现在的敌神星上已经没有了一个克隆体。
往常终日轰鸣的上万座工厂,此刻已经全部停止了运行。
往常列车飞驰,终日不休的铁轨上,也没有了列车的踪迹。
往常货运繁忙,终日向太空之中弹射货物箱的电磁弹射基地,如今也已经沉寂了下来。
“这些资源和设备我自己搬不走,但也不能留给对手。”
李青松想着,操纵着几艘战舰,直接发射了上百枚战斗部装载着原子弹的星际导弹。
于是下一刻,荒凉死寂昏暗的敌神星地表上便像是忽然冒出了上百颗太阳。
狂暴的高温和辐射横扫一切。刹那间,不知道多少固态气体被直接升华,逸散到太空之中消失不见。
那些高大坚固,看似坚不可摧的钢铁造物,在这狂暴的能量之下也如同纸糊的一般,瞬间便没了踪迹。
它们也同样被汽化了。就算后续能冷却下来,也只会重新凝结成尘埃大小,与敌神星的大地融为一体。
除非重新冶炼,否则不可能将它们再分离出来。
扫平了敌神星上自己遗留下来的一切,这一艘重型货运飞船在几艘战斗飞船的陪伴之下,踏上了返航洛神星的旅途。
此刻,洛神星之上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这一轮的建设与以往任何一轮都不相同。因为这一次建设,李青松的目标仅有一个而已。
李青松要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大飞船出来。
用这敌神星与洛神星上最后能开采出来的一批物资为支撑,无数座工厂再次开始了轰鸣,无数名克隆体再度开始了忙碌。
那往返于太空和地表的两用型飞船也不断忙碌穿梭着,一刻不停。
太空之中也总计分为了50个建造地点,50艘这种前所未有的大飞船同时开造!
以往时候,哪怕是最大型的重型货运飞船,以李青松的效率也只需要几个月时间而已便能建成。
但这种飞船,李青松用了两年时间却还未完成。
最终耗费了足足三年时间,李青松才建成了这种大飞船的主体框架。又耗费了额外的一年时间,才完成了它内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管线的铺设等等工作。
此刻,呈现在李青松面前的,是50艘方方正正,如同长方体一般标准的飞船。
这艘飞船的长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200米,宽度达到了400米,高度达到了20米。
这种飞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外壳。构成它的,是一根根从远处看如同钢管一般的东西。
每一根钢管的直径都达到了5米左右,两根钢管之间的距离有95米,如此,总计4根长度达到了1200米的钢管组成了它的一层。
这1200米的长度之中,同样每隔95米,便有一根长有400米的横向钢管与它交叉。
横向钢管一共有12根。
4根纵向钢管与12根横向钢管互相交叉,共同组成了这一张大网。
这一张大网之上,每一个网格的面积达到了约9000平米。算上20米的高度,它的体积便达到了约18万立方米。
而这样的网格,这艘飞船之上一共有33个。
其中最尾部的一排三个网格用于安装飞船推进器、设备舱之类。
这三个网格之中的每一个,李青松都安装了10台更大型号的二次加压推进器。三个网格,便是30台发动机。
这其中的每一台发动机,都能推动质量达到了几十万吨的巨型货船不断加速。但此刻,这30台如此巨大的发动机汇聚到一起,却仅仅只为推动这一艘飞船而服务。
除去那三个被占用的网格之外,一艘这样的飞船,还可以被动用30个网格。
每一个网格,可以固定运输约30万吨的货物。30个网格,便是900万吨。
算上飞船自重,这一艘飞船的质量便超过了千万吨!
如此庞大,质量如此之高的飞船,李青松感觉,再用货船去形容它已经不再合适。
它不是货船,而是……空天母舰!
类型与自己缴获的那艘蓝图克人的母船性质相同的,可以供其余飞船停靠,可以运送超乎想象的巨额物资的空天母舰!
此刻,50艘空天母舰已经全部制造完毕,是时候进行物资与设备、人员的装载了。
大量的小型飞船如同蚂蚁一般,开始向着空天母舰汇聚。
在这过程之中,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货箱,一艘又一艘大小不一的飞船,以及众多可供克隆体以及牲畜、家禽生存的生态舱,或者直接从地表起飞,或者从太空工厂之中完成,然后纷纷来到了空天母舰之中,被固定到了空天母舰的网格上。
数量多到几乎无穷无尽的液氢液氧、甲烷乙烷等化学燃料,以及大量的铀235、钚239也灌注到了燃料舱之中。
耗费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李青松才将所有的人员与物资、设备转移装船工作完成。
那么……到了起航的时候了。
第96章 起航!
李青松意识所在的那名克隆体此刻站在一艘空天母舰的控制室,遥望着舷窗之外的星河。
浩瀚无垠的太空之中,几十艘巨大的空天母舰,如同几十颗闪亮星辰一般整齐排列在那里。
“放到我刚来到洛神星的时候,恐怕打死我都不敢想象,有一天我竟然能执行如此伟大的工程。”
50艘空天母舰,搭载着总计约4.5亿吨的货物,即将远航150多亿公里,从遥远的星空深处航行到内太阳系去。
总计约4.5亿吨的货物,种类繁多,名目繁杂。细细去数的话,恐怕不下千万种之多。
其中,成套电厂设施、成套冶金设备、成套铸造设备、成套采矿设备,等等等等,每一个工业门类涉及到的每一台设备,李青松都带了十台以上。
他可不想到了内太阳系之后,竟然还得再从头开始建造基地。
有了这些成套的工业设施,一降落到星球上,自己立刻就能拥有相当的工业实力,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这便意味着,李青松需要携带的工业设施极多,极重。
它们加起来的质量高达1.1亿吨,足足占据了370个网格,占用了13艘空天母舰!
除了工业设施之外,李青松携带的最大宗的另一种物资,便是航程之中的消耗了。
此次远航,总航程高达160多亿公里,总耗时约6年。
这6年时间里,人要吃饭喝水,飞船的各个设备需要运转,发动机需要提供推力,这得需要多少物资?
单单是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李青松便准备了500万吨,机械用水更是准备了2000万吨以上。
这还是在水可以循环利用的前提之下。
二次加压发动机虽然极大的节省了化学燃料用量,但相比起核燃料,它们的用量仍旧太多太多。
于是甲烷乙烷,液氢液氧等,李青松不得不携带了3000万吨以上。
1500万名克隆体,一名克隆体体重75KG,于是光是克隆体的质量就高达100多万吨。
航程之中不方便展开种植与养殖作业,但克隆体们每天都要吃饭。于是李青松只能带上大量的面粉、大米、水果、蔬菜、肉类、蛋类、鱼类之类的食物。
以一名克隆体一天需要消耗各类食物总计1.5KG计算,6年时间,1500万名克隆体,就需要大约5000万吨的储备。
但李青松很显然不可能只携带5000万吨就算。毕竟,就算不考虑意外,也得考虑到达新星球之后的初期消耗。
早期的一两年,自己恐怕产出不了太多粮食。
于是各种各样的食物,李青松不得不带上了总计8000万吨。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飞船需要带走。
空天两用型飞船、战斗飞船、专用的工业飞船、探测飞船、卫星、空间望远镜、空间天线、各种繁杂的太空装置之类,加起来又是上千万吨的质量。
这还没有计算货运飞船。以一艘货运飞船空载质量一万吨计算,几十艘货船又是几十万吨。
这些货运飞船因为装备了二次加压推进器的缘故,它们不需要搭载空天母舰,可以自行飞过去。
正好上面也装一些物资,就当是意外备用的。除此之外也可以搭载一些克隆体,让空天母舰之中不至于那么拥挤。
如此,名目繁多的各种物资加起来,竟然差不多将50艘空天母舰全部装满。
此刻,这一支由50艘空天母舰,60艘大型货运飞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已经在洛神星上空集结完毕。
偌大的洛神星之上已经再没有一名克隆体。
如同敌神星一样,往日繁华的洛神星此刻也陷入到了彻底的死寂之中。
居高临下望着重新陷入一片昏暗之中的洛神星,李青松心中满是感慨。
他脑海之中油然浮现出数百年前,自己刚刚来到洛神星,手底下仅有寥寥几名克隆体,在这里艰难求生的画面。
“不知不觉,人类失踪已经有几百年时间了啊。
你们到底去了哪里呢?”
李青松默然不语。
“但,不管你们在不在,这太阳系都是我们人类文明的。
我决不允许外星文明将它占据。
敌人确实很强大,强大到我几乎无法对抗的地步。但,哪怕拼尽全力,哪怕战斗到最后一名克隆体,我也绝不会屈服。
既然太阳系之中只剩下了我一名人类,那就由我来守护我们的星系吧。
希望有一天还能看到你们回来,到时候,我会还你们一个仍旧安宁,仍旧美好的太阳系,还你们一个仍旧生机勃勃,仍旧蔚蓝壮丽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