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边境检查官 第223节

  世事弄人。

  几天前张师傅跟他聊起降雨时,他还在担心跃野庇护所会不会被淹。

  现在却要琢磨,自己选的大波镇会不会被涨水吞没。

  要不要用第三个机会再问问?

  程野略一犹豫,还是放弃了,现在已经没有余地换其他地方,六十公里重叠圈内,可选的地点就这么多。

  若真有更优的选择,等拿到承包资格后再慢慢申请调整也不迟。

  除了威胁,还要算重建难度。

  按宋老的信息和资料显示,大波镇的地下管网早就废了。

  这在他意料之中,没了念想,反倒省得后期耗费精力整修。

  而且,烂透了也好,换新管网说不定比修旧的更省事,还能按新规划来,避免旧管线的布局局限。

  那些旧时代的建筑倒是保存了不少,足以度过艰难的前期。

  “就选.大波镇了!”

  程野长舒一口气,转头向小张确认了自己的选择。

  “好的,程检查官。”小张递过一个牛皮纸袋,“请您拆开试题作答,另外,这些资料我们需要收回,您是想再看一会儿,还是现在就开始答题?”

  变成闭卷考试了?

  程野毫不犹豫地接过试题袋:“现在开始。”

  拆开纸袋,里面的试题比预想中更复杂,足足二十一道大题,全是开放式论述,没有标准答案。比如:

  选择该地点的核心目的与战略意义,该区域的发展前景对幸福城整体规划的补充作用,短期建设目标(3个月)与长期发展方向(1年)的具体拆解,如何平衡流民安置速度与防御体系搭建的优先级.

  但比起现代标书,这些试题又简单得多,不用精确核算每一分投入的成本,不用挖空心思在预算里“偷工减料”以增强竞争力,只需把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讲清楚即可。

  “程检查官,您有八个小时的答题时间,下午六点前提交即可。中间有任何需求,随时吩咐我就行。”小张贴心地补充道。

  程野看了眼会议室正中央的挂钟,刚好是十点过五分。

  八个小时足够他仔细打磨答案了,甚至还能在草稿纸上先打个完整的底稿。

  笔尖落下的瞬间,思路已如潮水般涌来。

  在选择目的一栏,他洋洋洒洒地写道:

  “大波镇的核心价值在于‘低成本启动’,白水坝修复可解决水电刚需,现有建筑(家家乐超市、镇政府办公楼)能快速转化为安置与办公场所,较从零建设节省至少40%初期资源。其60公里的区位优势,既能承接幸福城与工业区的辐射,又可作为向外拓展的前哨站,战略意义在于稳扎稳打,逐步外推”

  “短期可依托周边特有黏土建造烧窑,恢复砖瓦生产,既能解决建材自给,又能为流民提供就业,中期需优先修复河堤,在临江处搭建两座桥梁,一座供车辆运输物资,一座专供行人通行,彻底打通与工业区的直供通道,长期可利用临江优势发展渔业养殖,手工,成为幸福城的食物补充点与轻工业支点.”

  “有关水患应对,设立三级响应模式,组织人手加固河堤,清理排水渠,开辟水路引导水流导向.”

  “.”

  草稿纸上的字迹越来越密。

  从资源调配到人员分工,从感染源防御到民众满意度提升,每一个问题都紧扣着大波镇的实际情况,没有一句空泛的口号。

  旁边坐着的李马太却显得焦躁,抓耳挠腮,写几笔就停下挠头,尤其每次瞥见程野像上了发条似的疯狂输出,一张草稿纸写满又换一张,嘴角的燎泡都憋红了。

  心里急的呀,无法用语言形容。

  至于会场内其他检查官,少数三期、四期的老检查官同样下笔流畅,思路清晰,几个二期检查官则时断时续,偶尔停下来皱眉思索。

  至于一期检查官,多半对着试题发呆,只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字迹潦草得像是在涂鸦。

  中午时分,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进来,分发加热好的蓝袋营养浆。

  尽管味道难喝,但在场没人抱怨,大多三口两口灌下去,抹把嘴继续埋首答题。

  谁都知道,这八个小时的笔锋较量,可能就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命运。

  窗外的天始终阴着,雨势时急时缓,敲打着玻璃发出沙沙声,与场内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倒生出一种奇异的专注氛围。

  程野却始终埋首于试题,时而停顿思考,时而提笔疾书,直到缕缕金辉透过窗户,他也浑然不觉。

  下午四点半,距离交卷还有一个半小时,他终于放下笔,开始逐字检查草稿。

  确认逻辑无遗漏、措施可落地后,才将要点整理成正式答案,字迹工整。

  最后通读时,他在末尾添了一句:“卫星城的核心是辅助发展,而非与幸福城和工业区竞争。大波镇的每一步建设,都应以让流民有处住、有活干、有盼头为前提,打造独特的渔业型手工卫星城。”

  写完这句话,程野轻轻合上试题册,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涌遍全身。

  或许他不是经验丰富的检查官,或许在武力与建设上还有很大短板,但这份方案里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对卫星城建设、对大波镇最朴素的理解。

  不是复刻一座似幸福城这样的超级庇护城,而是建造一处吸引流民扎根的超级卫星城。

  “小张,交卷!”

  当试题被收走时,程野才下意识抬头望向窗外,瞬间愣住.

  天,短暂放晴了!

  日头西斜,橘红色的晚霞正漫过天际,给阴沉了一整天的世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恰似他此刻的心情,阴云过境,充满希望!

第146章 虞尔岚赠礼,新的委托!

  “交卷了,没有答完的立刻停笔,否则视为违规处理。”

  程野交完卷没有离开,而是等了会李马太,直到六点过五分才走。

  两人前脚离开没多久。

  墙上的挂钟指向六点半,哈林站起身看了眼时间,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

  此时场中已只剩二十多人,基本都是一期、二期检查官。

  其中东人仅七名,剩下的全是西人。

  这比例让哈林的脸色微微沉了沉,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东人的检查官多是学院派出身,基础知识扎实,应付这类笔试本就占优。

  而西人更重视外勤实战,平日里研究的是检查流程、野外生存以及.派系站队,此刻在试卷面前,短板暴露无遗。

  “哈林,让他们继续答吧。”丁以山忽然推了推老花镜,站起身活动了两下肩膀,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该有的耐心我们还是要有的,检查站考验的是你们的能力,不是故意刁难,放宽心答。”

  话音落下。

  场中剩下的检查官顿时如释重负,眉眼间的焦躁消散不少,连握笔的手都稳了些。

  哈林却愣了愣,早上丁以山还特意嘱咐他严格维护规则,此刻竟主动松口?

  随即,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意识到了从内城来回几次以后,丁以山身上的巨大变化。

  这是不打算继续放权,想亲自掌控节奏了?

  有意思。

  哈林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重新坐下后,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开始翻阅堆在面前的答卷。

  试卷内容繁杂,每位检查官对卫星城建设的理解大相径庭。

  工作人员按“热门选址”分类整理,优先送上审核记录。

  排行第一的选址让人有些意外,川市西郊废墟,竟得到17位检查官选择。

  幸福城正对的是川市南郊方向,西郊位于城市另一端,曾是川市的核心工业区。

  当年园区被超凡者重点保护,虽历经岁月,厂房、仓库的主体结构仍保存完好,甚至部分生产线的核心管路都未被完全破坏。

  对检查官而言,这里简直是现成的卫星城骨架,重建难度远低于从零开始。

  只是哈林忍不住摇了摇头.

  要是真这么简单,幸福城当年为什么不从西郊开始发展?

  为什么不尝试重建川市?

  旧时代的城市大多有个致命弊端,平面铺得太大,立体空间利用率极低。

  单是西郊工业区的面积,就比现在的幸福城大十倍。

  真建起来,防御如何设置?检查站怎么布局?怎么防止感染源渗透?

  更关键的是,卫星城的核心是安顿流民,不是让检查官去复刻第二个幸福城。

  选择这里的检查官,显然没吃透这层意思,大概率第一轮就要被淘汰。

  哈林翻了下选择西郊的名单,顿时眉梢一挑,暗自欣喜。

  嘿,17人里面12人都是东人检查官,这些学院派的书呆子答题是快,脑子却像被浆糊给糊住了。

  只顾着重建难度低,压根没琢磨过守不守得住。

  继续往下翻,排行第二的是靠近工业区的下沙县城,14位检查官将其列为首选。

  这里距工业区仅33公里,是比问路县规模更大的市级县。

  尽管地表建筑在超凡者大战中损毁严重,但地下管网保存完好,清理后即可投入使用。

  更诱人的是其区位优势,靠近工业区意味着能最快获得材料支持,不少检查官在答卷中直言“要将下沙县城与工业区连为一体”,野心昭然若揭。

  然而依旧有很大问题,或者说没有考虑到权力分配。

  工业区可是科技派的地盘,副城主亲自坐镇,轮得到一个检查官来纳入管理范围?

  真有这心思,工业区自己不会往外扩张?

  再者,还是规模问题,铺开摊子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个摊子给守护好。

  要是三天两头有感染体钻进来引发混乱,卫星城还要不要存在了?

  呆在里面的流民人心惶惶,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选择继续迁徙。

  如此一来,幸福城的打算就全部落空了。

  他翻到选择下沙县城的名单,刚刚对东人的那点欣喜瞬间变成了怒火。

  妈的,这群傻子!!

  14个检查官里,有10个都是西人检查官。

  为了抢权力连脑子都烧糊涂了?就这么迫不及待想啃下工业区这块肥肉?

  哈林的气息明显沉了下来,坐在旁边的丁以山却看得饶有兴致。

  这些年,一来为凝聚信念,二来为掌控检查站各方面的大方向,他早已不过问这类底层事务。

  每次只需定下大框架,具体细则便交由哈林监督执行。

  如今重新接手这些琐碎,竟让他生出几分回到十多年前的错觉,新鲜又有趣。

  翻看着统计记录,选择人数排行第三的是问路县城,共有9名检查官将其列为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此地的检查官构成颇为特殊。

  雷虎与唐斯身为执勤站长,受限于职责无法外出包干,只能负责后方物资调配。

首节 上一节 223/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