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就算进入地下基地群也未必能避免收割者文明收割,但并不意味着它就一定没有用处。
或许未来我们对抗末日的某些手段会引发大规模灾难呢?或者新一次收割的模式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的想法是,有备无患。宁愿这些地下基地最终用不到,也不能到需要用的时候没有。
身为我们人类文明唯一的循环者,您经历过许多次末日,您的特殊经历独一无二。我们认为您有足够的智慧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
江阳默然片刻,问道:“地下基地群规模有多大?”
“很大。几乎每一个地质稳定点都有相关规划,总工期按目前规划是50年,最终目的是,建造出一个足以容纳全部人口的庞大地下基地集群。
每一个基地都要具备足够的防护力,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和足够支撑至少10年的物资储备。”
“这堪称人类文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了吧……”
“是的。经过世界政府十几年的筹谋和积累,以及这些年来科技的飞速进步,文明内耗的减少,我们认为,现阶段的我们已经具备了进行这一项庞大工程的能力。
额外多说一点,依据世界政府中期规划,在接下来十年之中,我们还将在进行这一项前所未有巨大工程的同时,进行月球永久式基地的建设,进行火星载人登陆任务,进行太空-天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风险监控网络的建设,等等等等巨型任务。”
江阳点了点头,道:“既然有足够的工程力量,那就建吧,我赞同。
不管能不能发挥作用,有总比没有好。
只是同时进行这么多工程,社会层面不会受到影响么?”
“我们经过评估,会有一些影响,但在可控范围内。
首先是收割者文明的压力在,其次则是近期以来科技的大幅进步,电价极度降低与人工智能大幅发展所导致的工业品数量极大充裕。
一台中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末日之前可能要一万块,但现在呢?一千块就足够。而比较起来,民众的收入却并未降低,反而会因为众多巨型工程的推进实现上涨。”
“那就没有问题了。我赞同。”
“是。我将会向议事团转达您的意见。”
来人恭敬的向江阳告别。
刚想投入到学习之中,旁边,周玉眼含泪珠走了过来。
“怎么了?”
周玉擦了擦眼泪,声音之中满是悲伤:“刚接到消息,在上一次我们冬眠的过程中,我妈妈她,去世了。”
江阳见过周玉母亲,那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老太太。
对于从小在社会福利体系下长大的江阳来说,她为江阳提供了许多情感上缺失的领域。
唯一可惜的是,自己因为参加未来计划的缘故,并未能和她长期相处。便连周玉这个亲女儿,也仅能间隔至少50天,多则200天才能见一次面。
如今,这位老太太离开了这个世界。
简单收拾一下,江阳周玉两人以最快速度赶到了那座城市。
看着老太太的遗像,周玉痛哭到不能自己。
夜晚降临,江阳周玉两人便住在了这里。
“其实早在参加未来计划的那一天,我就预想到了今天的局面。我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我还以为妈妈会在我也变老之后才会离开。”
夜色之下,周玉喃喃的说着。
江阳低声道:“前几天……上一次冬眠苏醒的时候,孙主任的儿子去世了。”
周玉一怔:“这我倒是不知道。为什么?”
“年纪大了,总会有很多意外。”
“孙主任儿子多大岁数了?”
“61了,只比现在的孙主任小几岁而已。其实按正常年龄计算的话,我们如今也五十多岁了啊……”
时光的流逝并未在冬眠者们身上留下太多痕迹,这是时间的恩赐,但这恩赐并不是没有代价。
“还有陆教授的老伴,陈教授的母亲……”
江阳口中说出了一个又一个冬眠者的名字。
两人一同沉默了下来。
第二天时候,补上了母亲后事的最后一个环节,周玉想了想,来到了老父亲面前。
这是一位八十来岁的小老头,喜欢钓鱼、听戏等,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爸爸,现在冬眠技术发达了,听说价格也比以往降了很多,您要不要去冬眠呀?”
如今冬眠技术已经开始小规模商用,只是价格较高。不过对于江阳和周玉来说自然不成问题。
他也知晓女儿女婿一直在断断续续的冬眠,说辞则是参加某项保密任务。
听到周玉询问,老头看了女儿一眼:“又不像你们有任务在身,没事时候正经人谁去冬眠?”
咳咳咳……
周玉被呛了一下,平复下来后才道:“您不想看看几十年后的世界?”
老头连连摇头:“不啦不啦,这跟搬家有什么区别?搬家也只是换个地方,冬眠嘛,好家伙,直接就换了一个时代啊。
命就这么长,在哪儿过都是过,直接在这儿守着你妈过完算求。有空了陪着你妈说说话,钓钓鱼,听听戏,挺好。”
周玉起身,有些依依不舍的看着父亲:“那,爸爸,我走了。”
“去吧去吧,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转过身来,走过街道转角,周玉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
新一次冬眠再度开启。
第137章 环赤道清洁能源组合体
世界仍旧在加速前进着,对于江阳来说,可以算是真真正正的日新月异。
每一次醒来,自己所见到的世界都会有有所不同。
他看到一名又一名当红明星如同火箭般骤然窜起,光耀四周,收获万千拥趸,一时风头无俩,但仅仅在十几次冬眠后便泯然众人,再也无人提起;
他看到一家又一家网红店铺,一个又一个品牌如同春雷炸裂般现世,引领风潮之间,无数人前去打卡,但同样仅仅十几次冬眠而已,便门可罗雀一地鸡毛;
他看到那些宏伟的规划明明一个月前才刚刚出现而已,瞬间便引起社会热议,但仅仅一两次循环,便没有了任何热度,除了专业人士之外再无普通人关注。又仅仅在几十次冬眠之后,那些堪称不可思议的伟大工程便最终落地,悄无声息的改变了一部分人类世界;
他看到世界政府愈发深入人心,愈发拥有权威,世界运转愈发顺畅;
他看到各种各样的科学和技术突破如同烟花表演一般,以快到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不断涌现出来,一个接一个,似乎永远没有停下的时候。
他看到了许多许多。
身处其中的话可能感觉不到这些变化的快速。毕竟资讯爆炸本就是社会的正常现象。
唯有此刻如同自己这样,跳出来,以一个类似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年来的发展是如何之快。
直到此刻,江阳才真正体会到当初提出组建一个小团体,让一些自己熟悉的人与自己一同展开冬眠,而不是让自己一个人开启冬眠的那个提议者究竟多么有先见之明。
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人陪着自己,他简直不敢想象自己会孤独到什么地步。
这种孤独并不是身体上的孤独。
事实上,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自己的存在都始终类似于“国之重宝”,无论哪个政府都会竭尽全力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
害怕孤独?
没关系,每时每刻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陪着你,且可以保证每个陪伴者都对自己毕恭毕敬,都会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任何需求。
但这是没有用的。
精神上的孤独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缓解。
幸好,此刻在自己身边有一个和自己处于同一时代,拥有相同处境的小团体。
江阳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中,那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愈发减弱。
不仅是他自己,他还知道,冬眠团队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周玉的父亲,那个很有意思的小老头,最终也在老伴去世后5年安然长眠;
孙长河的孙子如今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快要有自己的孙子了。
某一次苏醒之后,孙长河特意去看望了一下自己的孙子和重孙,但这一次探望并未能让他情绪高涨起来。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没有说。但自从那次之后,他便再也没有提过去探望的事情。
江阳暗中也有所猜测,其实也无非就是那种情况而已:虽然还有血脉上的联系,但事实上,双方早已经是陌生人了。
在那个家庭之中,孙长河只是个“外人”。
再过多联系,只会让双方都尴尬。
团队之中的其余成员也是如此。
每一位成员和那些具体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愈发减弱,万丈红尘之中的羁绊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人们却能清晰感觉到,己方和身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则愈发亲近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现实生活之中,我可以讨厌许多人,喜欢许多人,同时对大多数陌生人都漠不关心。
但这一个个自己所喜爱的、讨厌的、漠不关心的所有人组合成一个“祖国”的概念,却能让自己为之毫不犹豫的献出生命。
如今,这个“祖国”的概念替换为了“人类文明”。
确保文明延续,为文明发展保驾护航,是我们人生之中唯一剩下的职责和使命。
时间仍旧在飞速流逝,一次又一次的冬眠和苏醒还在持续。
这一次醒来,江阳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环赤道清洁能源组合体建成了。
这个消息,是比之前几次冬眠苏醒得到的,譬如火星载人登陆并返航成功、月球永久式基地建成且迎来第一批15名航天员入驻,承担那个地下空腔后续发掘任务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系列科考任务、太空-天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风险监控网络建成、地下基地集群进展飞速,如今已经建成逾5000座大中小型基地,必要时刻可以容纳约10亿人口避难,且后续还有更多地下基地在紧锣密鼓建造之中,比这些事情更为重大、意义也更为突出的一件事情。
这一次苏醒,逛街的事情便取消了。人们在有限的时间之中乘坐飞机来到地球赤道附近,又调来了几十架直升机,载着众人飞行到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宏伟奇观面前。
江阳看向下方,便看到了密密麻麻,如同海洋一般浩瀚的光伏发电板。
直升机继续飞行,他便看到了由无数风车组成的风车田。
来到海洋之上,除了风车田之外,他还看到了大量的漂浮装置。
那是浪涌发电机。
同时天空之中还漂浮着一艘又一艘如同飞艇一般的东西。
他知道,那是高空风力发电装置。
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装置如同一条巨龙般延伸出去,几乎绕地球一圈。
江阳知道,就算这条巨龙已经如此庞大,它也仅仅只是这一项伟大工程的组成部分。
在地球那一处处以往根本无法利用的荒漠地带,光伏板海洋也在延续,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座风车随风转动。
这样一来,当地球一面处于白天的时候,风力减弱,光照增强,光伏电板便会发挥威力;地球处于黑夜的另一面,风力发电装置便会发挥威力。
处于不同光照和风力条件之下的不同区域之间,还可以通过遍布全球的特特高压输电装置,方便的调配电力,供应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使用。
坐在江阳前方的孙长河话语满是感慨:“环赤道清洁能源组合体和全球输配电网络,早在百余年前我们便在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