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伊始终沉默。
“好了,达科,”徐凌出声打断,“别打扰他了。”
米利西奇立刻转过身,面向徐凌夸张地行了个礼,一本正经地应道:“遵命,我主。”
徐凌不喜欢盖伊,从训练营第一天开始,他们之间就注定不会有过多的交际,就像平行线永远不相交。
但他暂时把LOGO男的话听进去了。
他伪装得很好——并且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这种伪装的必要性。
稳住盖伊的心态,至少让他在大多数时候能正常发挥,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可能将他卖出个好价钱。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徐凌非但不会痛打落水狗,甚至还会伸手捞他一把。
这,就是一个身处篮球地狱被迫扮演宽宏大量之人不得不持续演下去的戏,望周知。
只是这场戏可以演多久呢?当事情开始变得不顺利了呢?
不多时,马克·雅法罗尼和助教们一起走了进来。
雅法罗尼情绪中的兴奋劲还未消却:“干得好!伙计们!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特别是最后时刻的执行力和坚韧,好好享受今晚吧!但是,明天上午录像分析课,我们要好好总结第二节出现的问题!”
众人欢呼附和。
雅法罗尼看向徐凌,笑着说道:“伊莱,我还是和你一起去参加新闻发布会吧。”
“能问问为什么吗?”徐凌挑眉。
“因为只要你在,记者就不会追着我问个没完。”雅法罗尼坦诚相告。
这理由真实得让人无法反驳。
徐凌和雅法罗尼才刚靠近媒体访问室,喧闹的声浪便已穿透房门。推开门的一瞬,几乎令人窒息的刺眼闪光灯扑面而来,将走廊照得恍如白昼。房间里挤满了记者,长枪短炮层层叠叠。
TNT、ESPN、美联社、《纽约时报》、《体育画报》、孟菲斯本地最有影响力的杂志《蓝调周》以及大批海外媒体.
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媒体都到场了。
人群涌动间,甚至能看到几张通常只出现在全美直播场合的知名面孔。他们不是在等雅法罗尼——所有人的目光,都灼灼地聚焦在徐凌身上。
徐凌知道,媒体访问室的工作可能比比赛更加困难。
他深吸一口气,正坐于前,微笑地指了指ESPN的记者。
“伊莱,你今晚拿到了39分8篮板8助攻,你给自己的首秀打几分?”
徐凌笑答:“打分?我可不是裁判。不过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大概会给今晚的篮筐打10分,它对我挺友好的。”
这是个好的开始,主很幽默。
然后是时报的记者,自然而然地提及运动品牌的纷争:“伊莱,你觉得今晚的表现,能不能回应那些质疑阿迪达斯给你开出4年6000万代言合同的人?”
徐凌不假思索地回答:“质疑者只需要空口白牙说出他们的话,我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阿迪达斯相信的是我的未来,而不只是这一场比赛。至于今晚.我觉得至少这六千万,看起来没那么像纸钱了,对吧?”
随后本地媒体问:“最后的战术是如何设计的?”
自然,徐凌也替雅法罗尼回答了。
“说实话,最好的战术就是把球给最配赢的人,而今晚这个人就是我。”
听到这话,若不是顾及场合,那位提问的孟菲斯记者简直想立刻冲出媒体室,加入联邦快递球馆外那帮囔囔着“我主伊莱”的精神病患大军了。
当然,最有趣的回答属于最有趣的问题。
来自《体育画报》的格兰特·沃尔——徐凌的一位老相识——提起了那个几乎已被遗忘的名字:“伊莱,你如何评价鲁迪·盖伊在最后时刻选择提前下快攻的决定?”
这世上总有些事让徐凌难以理解。
譬如他穿越之前,濑户·环奈的爆火,再又譬如今晚,盖伊那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抉择。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我不知道,也没什么想说的。”徐凌微笑以对,“当明天太阳升起时,我就会把这件事忘掉。”
媒体访问室顿时爆发出一阵心领神会的笑声。
第70章 不会要你的命,至少现在不会
徐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窗外孟菲斯的夜色已然深沉。他几乎陷进沙发,罗德里克·克雷格却将教练组特意准备的数据统计表拿过来:“伊莱,你可能得看看这个。”
徐凌接过数据统计表。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寻常的基础技术统计——得分、篮板、助攻。但才刚展开,他的目光便瞬间定住。
这远远超出一张普通的数据表。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今晚每一次进攻的发起位置:左翼、弧顶、转换进攻,还标注了他面对不同防守策略时的选择。
遇换防7次,选择出手5次,分球2次;遭遇包夹4次,全部成功出球
甚至还有徐凌每一次投篮失手的详细位置分布图:左侧底角三分2投0中,右侧短中距离4投2中。更令他惊讶的是,对他今晚3次失误的分析:一次被预判的传球路线,一次进攻犯规,一次在压迫下停球过早,每一条后面都附有简洁的战术板式示意图和“避免建议”。
这根本不是一份数据统计,而是一份极其专业的个人进攻审计报告。
当徐凌翻页,发现第二页则是如出一辙的关于他整场防守表现的“统计”。
与其说是“统计”,不如说,这更像是一份球探报告。
“这份数据统计是谁做的?”徐凌问道。
克雷格想了想,不确定地说:“好像是D.J。”
戴夫·乔尔格(Dave Joerger)?
徐凌对他有一点印象,属于是比较被业内看好的少壮派助教。
乔尔格给徐凌制作的这份深度分析通常出自专业录像分析师团队之手,作为助教,除非雅法罗尼有吩咐,所以乔尔格根本不需要做这件事,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让徐凌产生深刻的印象,那他显然已经做到了。
徐凌在通讯录中找到乔尔格的号码,随即拨了过去。
电话那头的乔尔格显然没料到徐凌不仅认真看了报告,还会特意深夜来电。他接起电话时,语气中还带着一丝准备解释的匆忙:“伊莱?这么晚了,是数据有什么问题吗?”
“正相反,D.J,”徐凌笑道,“我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精准的个人报告。这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我甚至能从里面看到你对比赛的理解和我的期待。”
徐凌顿了顿,认真补充道:“说真的,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今晚那记绝杀。球队拥有你,是我们的幸运。”
电话另一端陷入了几秒的沉默,乔尔格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最终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受宠若惊的感慨:“伊莱.谢谢你。我、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必要的事情。你能这么说,对我真是.意义非凡。”
当徐凌挂断电话后,乔尔格却握着手机久久未动,陷入了沉思。
徐凌对球队的价值已无需赘言——新赛季首战对阵卫冕冠军砍下39分并贡献绝杀,足以奠定他无可争议的核心地位。然而,球队内部对他的看法却呈现出微妙的分裂。
营销部门对这位新星颇有微词。作为人气爆棚的焦点球员,徐凌对球队安排的商业活动和公开宣传显得兴致缺缺,这与他们理想中善于互动、热衷曝光的球队门面相去甚远。
而以马克·雅法罗尼为首的教练组,则怀揣着另一种深切的忧虑。雅法罗尼渴望成为孟菲斯的迈克·德安东尼,他坚信“七秒或更少”的进攻体系是篮球未来的诗篇,是球场上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可徐凌在体系中所表现出的明显不适,无疑为SSOL在灰熊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更普遍的看法是,徐凌既清高又自负。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他从不在场上回应球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冷静得近乎邓肯那样的石头人。
但你知道的,饶是邓肯这样的人都在上赛季因为取笑裁判的判罚而被恼羞成怒的裁判罚出场外。
徐凌从未有这样的时刻或者瞬间。
这样一个反常规、非主流的明日之星,本应在主场受到球迷的反对。
但偏偏孟菲斯人无比买账。
这种矛盾却真实的接纳,让乔尔格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定义过孟菲斯的名字——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最初,他因为摇摆的胯部、喧闹的音乐节奏,以及那种将黑人蓝调与乡村摇滚粗暴拼接的野路子,被主流视为亵渎礼法的异类。但偏偏正是这种真实、不妥协、甚至带点孤傲的反叛气质,击中了蓝调之城的灵魂。于是,猫王不再只是一个歌手,而成了超越音乐本身的文化信仰。
而此刻,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仍有球迷在高喊“我主伊莱”的余音,乔尔格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诧异的念头。
也许,孟菲斯根本没有人真正认识伊莱。
比赛结束不到一小时,各大社交平台首页均已换上徐凌绝杀后静立、背景是马刺众将愕然表情的巨幅海报。
新闻界的反响在第二天持续呼啸着。
《孟菲斯商报》用一则醒目的标题提醒了所有没看比赛的居民昨晚在联邦快递球馆发生了什么:“早安,蓝调城!主的时代于绝杀中开启!”
然后是ESPN,他们迅速响应,虽然是偏向于耐克的媒体,却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获取流量的机会,为昨晚的比赛制作了一个专题,旗下多位NBA记者为其撰写专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前曾猛烈批评徐凌的克里斯·谢里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孟菲斯注定迎来一个灿烂的早晨,你无法想象比这更完美的新赛季开局——伊莱用一场堪称十年来最伟大的首秀击退了卫冕冠军。至少在此刻,不会再有人质疑阿迪达斯当初那份大胆的投资。”
阿迪达斯自然更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营销时机。
从他们毅然押注这位年轻人起,就坚信他能带来超乎想象的回报。而这场首秀,将他们狠狠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阿迪达斯篮球业务负责人劳伦斯·诺曼果断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激动地宣布:“为了匹配伊莱与这座城市共同的伟大雄心,阿迪达斯正式决定——将在孟菲斯市中心投资建设全新的‘阿迪达斯篮球创新中心’。这不仅是一座大楼,更是一份长期承诺:我们将与孟菲斯、与田纳西州的篮球社区,共同塑造未来。”
然后,诺曼稍作停顿,又抛下一颗惊雷:“同时,为庆祝伊莱的NBA传奇开端,我们将推出地区限定的首款签名系列——‘终结者一代·孟菲斯蓝调’——它不仅代表孟菲斯的坚韧与骄傲,更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我们相信,它会和伊莱一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阿迪达斯阵营恨不得全世界营销徐凌的当下,耐克并未坐视不管,只是现在还没到他们的回合,无论让媒体说什么都是无用的。
然而,外界的种种新闻对徐凌而言,不过是一片浮云。
由于球队今晚将在主场背靠背迎战印第安纳步行者,主帅马克·雅法罗尼特意将录像分析课安排在上午。
灰熊队录像分析室内的气氛松弛中带着倦意。达科·米利西奇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瘫在椅子上,立刻有队友凑过来调侃:“嘿达科,打完比赛后去做什么了?你的黑眼圈看起来像是被人揍了一样。”
像米利西奇这种战绩可查的夜店VIP客户通常都是时间管理大师,你很难想象这些人为了怒放生命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管控到什么程度。
听见队友的询问,米利西奇却是一点都不感到愉悦,只是抱怨道:“别提了‘蓝调之夜’那几个姑娘,根本不懂什么叫服务精神!没有服务客户的态度,技术还烂得要命,我花钱可不是去听她们抱怨小费的…简直是在浪费我宝贵的睡眠时间!”
徐凌安静地坐在一旁,未发一言。
直到主教练马克·雅法罗尼带着战术板推门而入。
由于今晚还要背靠背迎战波特兰开拓者,雅法罗尼不得不将录像分析课分成两半:前一半复盘昨晚对阵马刺的惊险一战,后一半则用于分析今晚的对手。
在复盘马刺的比赛时,雅法罗尼总体上以表扬为主。谈到徐凌时,他指出的唯一不足是“有时会短暂游离于战术体系之外”,但似乎又担心这话太重,连忙补充道:“当然,如果不是伊莱在某些时刻选择相信自己,我们恐怕根本赢不下这场比赛。”
其他球员就无此被主教练双重标准的幸运了。
除此之外,复盘比赛的前半段可谓风平浪静,直到雅法罗尼将录像切至最后时刻——马努·吉诺比利在弧顶捡到蒂姆·邓肯点拨出来的进攻篮板,而此时本该扑出去补防的鲁迪·盖伊,却已经提前偷下快攻。
画面定格在盖伊全速冲向对方半场、而对身后发生的危机毫无所觉的那一刻。录像室里顿时一片寂静。
雅法罗尼关掉投影,目光直接锁定了盖伊。
“鲁迪,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在那种关头,是什么让你认为放弃防守、提前快下是一个比守住胜利更重要的选择?”
盖伊脸色难看地别开视线,嘟囔着:“我以为我们会拿到篮板……因为我们在篮下的人更多……我觉得那是个机会……”
“机会?”雅法罗尼猛地提高声调,““蒂姆·邓肯可能是这个联盟中最顶尖的内线!你以为在那一刻,我们真正抢下那个篮板球的机会能有多少?这根本连赌博都算不上——这是彻头彻尾的失误!那不是一次选择,而是一次防守失职!无关你是怎么‘以为’的,我们战术纪律要求你必须守住自己的位置!就因为你自以为的‘机会’,我们差一点就输掉了昨晚的比赛!”
盖伊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响声。
“所以现在全是我的错了?就因为我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这不是选择的问题,鲁迪,这是判断力的问题!”雅法罗尼毫不退让地逼视着他,“而你昨晚的判断,糟糕透顶。”
盖伊脸色铁青,似乎还想争辩,但最终只是狠狠踢开椅子,转身就要朝门外走。
忽然,一条腿懒洋洋地伸了出来,恰到好处地拦住了盖伊的去路。
盖伊低头看去,是徐凌。
意外吗?一点都不。
他几乎要气笑了。为什么总是他?因为这个家伙,自己在球队的地位一落千丈;因为他,更衣室没人再多看自己一眼;因为他,自己此刻才陷入如此难堪的境地。现在,他又想干什么?
“坐下,鲁迪。”徐凌温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