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赤仙门 第513节

  念及此人,伏云眼中生出些凌然杀机,山中特意祭了这少阴法剑,本就是针对血炁之道的,可封印却未曾解开。

  “想不到,仙天赐下的这剑你穆武山都难以动用?”

  岚山目光稍凝,似有思索,这一道【终阴定枢剑】更似施法之用,却不适合器艺之道。

  少阴一脉,本为寂阳度阴之道,可如今的四象却大不如前,仅剩一阴,以至于这道统彻底走向极端,以寂灭为根本,直直奔着元炁之性而去。

  自有道论,所谓始,既是律;所谓玄,既是摛;所谓元,即是终。

  而如今开辟仙天的那位便是当世唯二的仙人,居于少阴果位,最后一次出手,便是开辟仙天,就此离界。

  至于白纸福地的那位大人,掌握己土果位,最后一次积极出手,便是扶持了拓跋元业出来,而后就是些纸人的小打小闹。

  岚山目光一转,真炁和少阴关系匪浅,这也是他如此敬重穆武山修士的缘由。

  伏云似乎想起什么,神色颇有几分异样,压低声音,只道:

  “如今位在北方,元罗不擢,你且说说,那位天黐将来可是准备送到离火位上去?这可是大因果,必须慎重。”

  “涉及真君,哪里敢言?只是如今那边的龙种摆了个好样子,这位陛下难免没有心思,若真坐上金位”

  岚山顿觉有些头痛,他宋氏之中有不少人正等着离火大兴,就此证金,可这机会却白白让给那天黐,他自然是最为不满的。

  离火受少阳之衍明,昔年南离兴盛,还是借了东华的威风,如今少阳隐位求离火的机会本就极少,可若是攻破辽土,离明的气象便都落到那天黐身上。

  他心里自然是有几分不忿,可毕竟是真君的安排,没有人能质疑。

  这位大离亲王目光幽幽,看向阴山周围,似能见到远处的仙道。

  ‘提锋,大赤,张家,摘星,青华,北边的仙道力量几乎都抽调了过来,剩下的几家仙道另有用处,暂未调来。”

  岚山看向战线,真正能决定战局走势的,还是古舟和恶土之间的争斗,这两位菩萨出手其余的神通,便都是陪衬。

  ‘可惜,扶尘稳坐山中,若是肯用丁火一烧,那风延就该滚回大都了’

  丁火焚烧性命,折损寿数,最适合对付这血炁,即便是伏易玄血,烧上几个来回,也受不了,另外二灾,也有效用。

  只是风灾落在南海,雷灾.那辟劫还不成气候。

  如今由太真万金、穆武伏云,以及他岚山来压阵,要应付的就是那位血炁一道的大修士,此人在战场之中的威慑力,绝不下于一位大剑仙。

  ‘风延.眼下少了大真人看着他,倒是有些棘手。’

  ——

  天殛,大殿。

  金白灵华落于前方,如火跃动,呈现出一种如烟似雾般的杏黄光辉,和天陀所化的又有区别,如果说【妙严灵华】是近于乾金,那这一道【承仪闲华】便是接近离火。

  “离火和少阳有几分联系,可能不如元木、乾金那般相近,但也是颇亲善的道统。”

  许玄默默催动【承仪闲华】,此华有一妙用,便是以人身作为门户,变化阴阳表里,呈现出一种自阴中生阳,再到阳中含阴的过程,造就一处【含阴之地】。

  离火之重明,仰赖日月双晖,故而为【明两晖】,正是仰赖了少阳变化,而这一处【含阴之地】便可将祸乱、邪病、外伤通通含在其中。

  并非是将伤势彻底恢复,而是用某种极为高明的法门直接收了起来,集中伤处,统以阳化,恢复起来就简单许多。

  天陀似有感慨,语气悠然:

  “少阳一道,不如日月煌煌威仪,可却是正宗的玄下道统,最擅作这阴阳变易,感应表里的法门,可谓是世间第一等的生发感应之道。”

  “这一朵【承仪闲华】,还有不少妙用,嘿,你日后便知。”

  许玄早已明白这老妖的性子,他眼下偏偏不问,眼下伤势已复,也快到了攻打代地的时候.正是得来仙德的好时机。

  ‘六欲魔相,再战一尊,绝对够了’

  他心念稍动,除去度生、风延这种高修,其余的四尊魔相,应当最多在紫府后期这一阶段徘徊,撞上社雷,更是无力。

  许玄此时却是想起另外一事,默默取出一道军旨,看向上方。

  “东线浑河,命大赤许玄,青华广阐,二人出阵,侧围盛乐。”

  他未曾见过这位真人,但自家和广素关系不错,跟青华也算有些缘分了,他正好探一探青叶空天那边的事情。

第587章 悬空

  离州以南,长埌古原。

  此地毗邻吴越之地,乃是大离第一释地悬空寺所在。

  晨光初显,自这片古原边缘处缓步行来一人,容貌古拙,神色沉稳。

  光明澈,洒在他破旧的灰色僧袍上。

  他转首回望,见离州方位的离火光辉已经再度升腾而起,贯穿天幕,织成罗网。

  这灰袍僧人静静站在大道之上,却带着一一股融入天地之间的气质,任由周边车马往来,行人赶路,都对他视若无睹,擦身而过。

  【悟常】静静立于此地,作为悬空寺在外行走的大士,他的修为已经到了摩诃二重,足以和紫府后期较量一番。

  今释称菩提,古释称摩诃,都有三重次第,而最后导向的却分别是【莲台善地】和【不退转地】。

  若到二重,往生主修【净土】,华世主修【法门】,而悬空一脉,便主参禅顿悟之道,不立文字,修在【见地】。

  而他,已有见地。

  继续南行,见青山绵延,古木参天,却无任何修士的痕迹,山中偶见樵夫砍柴,猎户往来,剩下的便是阵阵雀鸣,散在山中。

  悟常止步,立身山前,一步踏出。

  周边的景象开始迅速变化,青云缥缈,天风吹拂,他转瞬之间便来到了一处天穹之上,独立世外,仅见数峰悬空,立于云上,几座古老沧桑的庙宇立在其上。

  并无什么华光瑞霭,也无人唱经念佛。

  云气舒展,绵延向上,直通最中心灵峰上的那一座清幽古寺,有钟声自远处响起,回荡不止,让悟常的思绪有些恍惚。

  他神色渐定,步入这一片秘境之中,悬空寺的这一座山门正立在天中,不是净土,不是洞天,而是实实在在悬在现世,可外人若不得缘法,一生难见。

  “师兄!”

  一声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自远处行来一着青色僧袍的男子,青年样貌,五官素净,眉眼之间隐有几分傲气

  他见着归来的悟常,面上却多了几分笑。

  “你往辽地一行,入了【修识】法道的【大沉海寺】,归途又参见了离帝,倒是比我在这待着强。”

  “山中清修,不染俗事,我倒是羡你几分。”

  悟常目光沉静,语气淡然,只道:

  “悟圆师弟,你在山中参研佛理,静悟了这些年,可悟出见地?”

  “哪里是这般好修的?”

  悟圆上前,同这位师兄一道行了起来,清风吹得他僧袍飘摇,而前方灵峰上的古寺内有灯火洒落,混合天光。

  “我听闻修识一道素有善名,可也是参了你眼中的下下释道,立了净土,师兄你去看了一遭,不知实际如何?”

  悟常神色稍敛,继而说道:

  “大沉海寺落在北海边,此地苦寒,多的是活不下去的凡人,寺中大士.是以净土养世人,而非以世人养净土,至少让百万之众都有了寄所。”

  “也有这般人物——”

  悟圆的神色有几分变化,眉宇之间似有几分郁郁之气,声音低沉:

  “净土法门.也不是全为坏事,若如【修识】,也算是济度世人的一条路。我效仿古佛道路,将来还不知如何”

  “寺里的人,都太傲慢了。”

  他叹了一气,望向这一处【悬空秘境】,若要修禅,先看根器此地,是否有慧根,否则寺中宁愿传承断绝,也绝不收徒。

  大离建国以来,也就收了两三人罢了。

  悟圆也有个徒弟,可惜误入歧途,修了北释,如今.推算一番,应当已经陨落了,毕竟沾染了红尘因果,谁又能轻易脱身?

  悟常闻言,灰色僧袍之上似有尘土落下,他轻轻拍去,只道:

  “昔年华世法道也是这般想的,他道重在法门,论起佛理,我寺都要向他学。此道转向今释,刚开始还不是如修识这般,可如今又如何?”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天下哪一家能免俗?就是高高在上,司掌道德的雷宫,当初不也闹出些丑事,你以为【纠虔刑】这神通是因何而来?”

  此时已经行至云道尽头,来了那一处古寺前,悟常最后看来,目光幽深。

  “仅仅只需三代,天下道德、风俗便可为之一变,你若是觉得自己可借着此法普度众生,反而是落了魔障。”

  “以一人之心代天下之心,以一人之念代天下之念,师弟,你觉得是普度众生,可所作所为,和昔日的夏帝没有区别。”

  悟常向着寺中行去,独留悟圆一人静静在云道之上,这位师弟似在思索他所说的话,最终化作一缕清风离去。

  他沿着寺中道路前行,沿途见着不少僧人,或在辩法,或在禅定,少有谁在修什么法术神通,炼什么宝器净土。

  直入玉光闪烁的大殿之内,灯火明彻,照亮青壁,并未见什么佛像金身,也未见什么经书典籍,仅有一着白袍僧人在此,身前桌案上铺着一丹青长卷。

  此人容貌清雅,气态脱俗,却看不出几分释修的气态,若不是剃了发,恐怕要将其认作那位仙道高真。

  悟常入内,自己寻了个地方坐下来,默默参禅,等了少时,才见座上的白袍男子放下墨笔,看了过来。

  “在外修行,可有所得?”

  “回禀师父,世人皆苦。”

  悟常面上此时露出几分不忍,他上前一步,只道:

  “我在山前训了师弟,他素来有降魔荡业的心思,当初南法那件事情,对他影响不小,可这路子,终究是错的,以善心行恶法,导向的一定是恶果。”

  他轻叹一气,继续说道:

  “师父,如今您既有觉圆之望,何必出山,插手因果?当年那度生作恶,我寺出手,已经是积了业力,如今又要掺和到离辽之间,那和今释又有何等分别?”

  座上的男子缓缓起身,看了过来,目中带着几分温和的光彩。

  “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清修,非是闭门不出,躲在山中,而是坦然入了此世,仍不落于俗尘。”

  这位菩萨继续说道:

  “我寺之中,传承越来越难,而今释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即便多了一位觉者,对于局势也无用。”

  悟常深深叹了一气,看向座上那位名震大离的古舟菩萨。

  对方行下,来他身旁。

  “此事是真君之意,那位天黐不过是代传,我亦不能拒绝,不过也非是坏事。”

  古舟目光悠然,看向北方,露出笑来。

  “谷怀虚虽然十恶不赦,可他确实是既有法门,又得净土的人物,我欲前去看一看,也是缘法。”

  悟常面上却隐有忿怒之色,肃声说道:

  “那恶僧败坏我释门风气,多少修士都是效仿他去投了释,使得仙不仙,释不释.我看,不过都是一群妖魔罢了!”

  大殿之中寂静,灯火摇动,仅余远处传来的钟声。

  古舟面上并未有什么变化,仅是随手一划,太虚之中便坠出一柄散着无边慧光的法器,形如长剑。

  他稍稍掂量,只觉这柄【慧剑】的分量越发重了。

  “既修禅法,不当执妄。”

  这位菩萨一步踏出,转瞬不见,仅剩悟常立在殿中。

首节 上一节 513/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