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卿自是乐得如此,可接下来回归山门前,他还得先去岭南道一趟,曾念叨了许久要去岭南补充白骨道的“魂瓶”,因杂事缠绕终究未能去成;
如今手上的纸灵秘录也并非完本,即便黎卿以纸灵入猖道,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还是应当去求取全本一观。
还有那寒衣鬼君的素衣欠债,黎卿也得以岭南鬼道资材祭品偿还。
这重重堆积之下,黎卿不得不尽快去往岭南一趟……
如今裴九昇入紫府上基,引雷法脉人气颇盛,那些游侠儿、巫觋老道也同样在这天池山中有了立足之所,昔年渡海为生的楼船诸士,在如今也有了个不错的结局。
黎卿自是为他等欣喜,可他终究在此已驻足多日,且与裴九、管云仲共饮数杯后,转身拜别二人,驱策天舟便要远跨云海而去。
修道途一路,随着道行越高,尘世烦扰、修行难题也一样接踵而来。
朝游北海暮苍梧,餐风饮露观星月,这固然是逍遥仙道,可现实中往往会有各不相同的庶务缠身。
黎卿已算是仙门中最少近功利的那一批,也同样会有无法耽搁的繁碌!
且以天舟御风,转到南府,入得岭南一道。
岭南道古称百越,下辖金平、清平、岭南三府,有仙门三座,旁门七家,宗族法脉数百,乃是自有数万载传承的古老地带。
即便是一道道纪元的迭代以来,岭南本土的传承也依旧留有保存,便如远古的巫术,上古的言灵咒法,六天时代的鬼神宗族,以及贯穿数个时代的玄学仙道……
道统繁杂而多,法术缤纷缭乱,这是岭南道的一大特色,此处乃是鬼神宗庙保存最为完善之处,连几座仙门在此都要敬诸族三分。
清平、岭南二府临近南海之处,千岛百城,有诸多已寻不得源头的民间法脉传续其中,金陵都曾敕封千岛诸法脉,尊以为“南海百家”,衔令监察南海,遏制鲛族。
真论起来,岭南道其实比之东海还要繁盛上许多,只是这近南海的修行圈子又是别开一面,少与南国州县交流,故而在州府之间名声不显。
“岭南一道,北有宗族历祈祖先鬼神,奉为宗庙之制,南有法脉百家,纷繁缭乱,白骨道与六灵山在这几府之地的掌控力,远不如其他府道的仙门。”
“尤其是如今白骨夫人出走白骨道,岭南之地可谓是暗流汹涌……”
柳老道徒手持一枚竹简,却是立于天舟之上向黎卿汇报着岭南近况。
他等并不去岭南极南,倒与那南海无甚交集,只是去一趟岭南本府,求取些魂道资材。
可岭南府中,各方势力也算是颇为复杂,白骨道与御鬼钟氏分别为岭南仙门与旁门的代表,五鬼将军乃是地方鬼神的领头人。
而各方宗族之中,又有诸多日游宗族,遍布州府之间,号为阴隍鬼判二十一姓。
在岭南这般密集的修行势力影响之下,通晓法术的民间道人比之其他府道多上太多,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岭南鬼道人的“美名”在整个南国也算是排的上号的。
“岭南暗地里情势如何汹涌倒是与我等无关,不过是补充些灵材,碍不着他们的事儿。”
“何况,归根结底也就是些日游宗族,不至于掀起什么风浪来!”
那彩蝶儿随着黎卿目光下眺,望向那连绵南岭,重重叠叠的城郭坐落于起伏之间,再由一条条驰道贯通州县,将南岭数万里地界连作了一道天网。
岭南多丘陵,州县之间常有重重关隘,毒虫虎豹层出不穷,连金陵都令都未必能传达乡里。
而一方乡土,则必有一脉宗族,结祠而居,以德行推举,规矩约束,也自成宗族法度。
岭南不信神明,每逢三节四时却是唯祀祖先阴灵,谓之曰:神明不佑,自有吾祖庇佑,风雨不调,社令鬼神来调……
是以岭南子民自有祖先倚仗,民风颇为悍勇,此地生宗鬼,亦多出豪侠!
对于这位道主的过往履历,彩蝶儿也并非不知,真要说这岭南之地的宗脉要有什么为难,怕是半个岭南都要被掀翻。
唯独有些不可预测的便是那座白骨山,五方仙门之一的白骨道与自家这位黎道主,恩怨可是着实不浅。
一缕担忧之色被这女冠埋下,转过头来,却见黎卿负手于天舟舰首,目光已经投射到了两千里外的某座修行坊市中去了。
“无妨!”
“南国府道虽多,但还从未有不听号令的,岭南承于百越,古风不减,也并非是什么穷山恶水地。”
随着黎卿一指点向云下岭中,这尊无上天舟当即便横跨岭上云海,登风跃波,往那南岭坊市落去。
天舟横世,若鲲鹏垂天,遮云蔽日,自南岭上空一路拖拽着巨大的倒影横过,诸州县中,以各方宗祠为首,不住地有日游阴隍抬起头来,望向那透过云层垂下天舟影幕。
这岭南之地,民间法脉驳杂,修行坊市遍布,连普通人手中也时常能弄到符箓术器之流,飞舟倒也算是常见,可这般若云天巨兽般的庞然大物,真还是头一遭见到。
便在各方宗族背后的日游阴隍鬼判隐于虚空,相互垂念交流之时,那座大天舟已落在了某处高岭的坊市之前。
石龙崖!
这是岭南府东路的一座大坊市,百余年前由岭南大族与数尊左道法脉合力所筑,这坊市最初不过是一座石窟,以供游方散修与宗族嫡系交换灵材,但在南国镇世繁兴之后,百年间,这石龙崖便从一座普通的石窟摊位变化作了占地六十余里的巨大坊市。
坊市依绝崖而建,斑驳的石壁间有千载老藤缠绕,灰斑古岩与灵藤相伴,将那重重楼阁傍崖而建,黄瓦青砖之间,结界拱卫,几作一方道场城池。
而那主崖之侧,更是立有一座庞大的机关禁制,此物由墨家秘术与元磁结界共铸,可在数息之间将崖底万钧之重的灵材货物送到六百丈高的主崖坊市之上,亦是可供坊市诸道出行挪移,诸般异像,各蕴法理,实有“仙城”之雏形。
这一元尊道大天舟落于坊市后的巨大平台上,大大的古舟孤零零的落在诸多小筏之间,着实显得有些硕大了。
舟上纸兵人马摇旗掣幡,道道诡异的身形影影幢幢,却又难以看清其尊荣。
只待那天舟结界收敛,风沙平息之际,那坊市前听候差遣的道童小厮立刻迎了上来,稽首唤道:
“仙长,仙长留步。”
“小道是坊市中的引路童子,专为游历石龙崖的仙师领路,还请随我来。”
巨大的天舟盘踞,却也只是教那几名小道人满足好奇地多看了一眼,而后立时便向黎卿与随身的彩蝶儿指引出了坊市内外的变化。
这坊市之间,极为干净,层层建筑排列,再加之四处持灯引路的道童儿,可见石龙崖背后诸族付出的心血亦是同样不小。
“可,吾要去往坊市进补些灵材,就请童儿带路罢……”
第259章 石龙崖坊市
“石龙崖!你们这坊市做的是哪一家生意?”
黎卿与彩蝶儿顺着坊市童子指引,且见这道人云袖轻挥,起庆云一簇,承起几人迎山风而上,只托云而动时,无意便向那童儿询问起来。
这引路童子们,多是石龙崖仙坊各方修行家族与法脉中有根骨的弟子门人,于少年之时便可供于坊市之内,统一开蒙入道,眼界不低。
此仙修上驭遮天法舟,威凌远山而来,出行之际,举手便能招来庆云,而不落烟火痕迹,绝非寻常修士。
这般外来的大人物入岭南,无非就是走亲访友,一览天都,偶来至这石龙崖上,想要一探风采罢了……
“上修怕是仙居外府,不知这石龙崖仙坊的来历。”
“此坊建于一百四十载前,由西州三姓、左道二宗并两县术士府合力修筑,到如今已成一方灵山,各州散修、法脉、宗族皆在此处置办产业,做得可谓是岭南百家之生意……”
这童儿双手一揖,躬身就礼,向黎卿介绍起来了石龙崖坊市的渊源来历。
也正如其所言,岭南承于古越,既无洞天也无福地可供修行,民间各方祖庙宗族渊源复杂,诸多散修旁门也不敢与那般鬼神宗族争基业,多是簇拥法脉结庐而居,聚于坊市附近,久而久之,那一座座仙坊自然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势力。
仙坊内诸多法脉利益纵连诸州,可以说整个岭南,几乎所有的灵材宝料都会在这一座座仙坊之间循环流通,百家之内,无不可得之物。
当然,除了那白骨道与御鬼钟氏两座仙门级的存在……
黎卿闻得其中渊源,指尖一挑,座下庆云立时拔地而起,旋那方千丈高的断崖天梯而上,庆云宝光飞掠高空,眨眼便遁入坊市之内。
那石龙崖坊市之中,与南国州府都城其实无异,纵横划分的街廊与楼台建筑分明,比之凡世更加高大磅礴的建筑,足以令各般修士遁光法器在这亭台檐角之间肆意往来,显然是有高人应六合八卦方位特意对这坊市做了布局构筑,实有“仙城”之资。
“若非亲自来这岭南府一趟,还真以为此处是传闻中旁门纵横、宗鬼盘踞之处呢?”
彩蝶儿袖中灵力一拍,护住云台上被那遁速惊呆的童儿,圜首就与自家道主感慨了起来。
谁能知道这各方势力错综混乱的岭南府居然有着这般繁盛的修行环境?连绵如此的仙坊,堪比一方巨城。
“宗族法脉,仙门世家各执一子,相互竞逐之下,较之其他诸府定然是更加争锋相对,但随之而来的,恐怕门户之别也浅上许多,就连普通人也有入道修行的机会……”
垂眸瞥了身前童儿一眼,黎卿若有所思道。
这童子的根骨,粗略一观只是寻常,若是在临渊山乃至任何一方宗门,几乎都不可能会有踏入修行的机会。
但在岭南仙坊之中,他却能领童子衔,并配有制式的神行甲马符、芥子囊,腰间玉牌上也刻有祛尘咒,显然,岭南府的修行之风极盛,深入到州县的普通人家中。
“礼烛香祭,魂丝魂瓶,阴沉宝木……这坊市中可有?”
如此庞大的坊市,每岁流通的宝材绝对不少,尤其是这坊市中各方宝阁楼台处来往的身影不少都有染阴晦气,与昔年的黎卿有七分相似,可见这坊中岭南鬼神宗族中的子弟不在少数,这些香道魂道的礼祭之品更应常见。
那引路童子得上修发问,当即恍悟。
外府仙修入岭南,多是冲着岭南鬼神宗族内盛产的香道祭品、魂道礼器而来,看来这位身份不凡的道人也是冲着此物?
“禀上修,香道礼烛、魂道祭器等物当入石龙崖东坊寻,此处大部为岭南宗族产业。”
“阴沉宝木历来珍贵,乃是最上等的灵木之一,上修可入中坊几座大宝阁中探寻一番,兴许会有。”
“至于那白骨山的魂丝,仙长恐怕只能寻白骨道内的上修们打听了……”
引路童儿稽首相拜,将黎卿历数出来的物甚一一回禀,这位年轻尊极的道人列举之物皆是规格不低的宝材,香魂礼祭之物向来是立法坛必备,而即便是规格最低的法坛,也不是寻常散人能供养得起的。
阴沉宝木少见,坊中真未必会有,白骨道的秘法魂丝在岭南更是只此一家,其他诸族法统,无人敢染指此物。
他这一练气都未入门的童子,最多也就能知晓这么多了。
顺着那童儿一指,黎卿将云头一降,径直落入石龙崖东坊,而靠近这崖间亭台之处,来往的飞遁的修士却是愈发多了。
有坐在一叶芭蕉上的练气少女,有踏剑而遁的菁英道人,有乘鸾鹤出行的驭兽修士,亦有阴云翻涌黑风扑面的宗族子弟……与这些来往的各色遁光相比,愁黎卿这云遁倒也显得寻常了。
入得石龙崖坊市,为这上修介绍指引了个大致的走向,那引路童子便从彩蝶儿手上得赏了一枚太岳九华灵金,面含欣喜告退。
唯留黎卿二人并肩齐行于石龙崖间。
正往东坊而行时,彩蝶儿终是按捺不住,圜首向黎卿询问起来了此行缘由,并献献起了殷勤。
“道主是想寻些香礼祭品、魂木奇珍,可交予宗内总务弟子代劳,彩蝶亦可为道主分忧,无需劳累亲临?”
若是这位幽篁府主一声令下,临渊山中自有蓝衣弟子为他奔走,数日间便能凑齐所需灵材。
谁知黎卿闻言后,驻下脚步,却是回首摇头:
“此物毕竟是修行所需,若尽由他人之手,又怎知灵材秉性?行法之时,怕是有所隐患。”
“况且山中弟子也未必懂得此道奥妙,胡乱收刮,难免多事!”
他素来不喜驱策宗门道徒为鹰犬行走,也从来不喜有人经手染指他要用的灵材宝药。
何况,这香魂宝烛乃是他向那寒衣鬼君讨要了素衣一件后欠下的人情,自当多花些心思。
彩蝶儿俯耳倾听后,若有所思,却是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位幽篁道主的谨慎与爱惜羽毛,虚心受教后,就那般跟着这位道主往东坊而去。
这面契属由岭南三姓宗族的东坊,所立的店铺多以镇器、灵材为主。
各宗族祖庙之内,以礼器奉侍诸祖先鬼神,久而久之,便浸润鬼道规则,化作“镇器”,能驱邪辟祟,蕴重重威能。
这般“镇器”,便是毫无法力之人也可付出对应的代价驱策,乃是一类极为诡谲但好用的法器,颇受南国修士的喜爱。
然黎卿二人却是一路都未多看那东坊连篇的镇器一眼,遍览诸多店铺之后,终是在后街一家名为“宝隍苑”前停下了脚步。
“贵客,可是有想看的?”
宝隍苑,在这东坊后街处,牌匾与装潢稍许斑驳,并未修整,显得有些年月了,其中须发皆白的老叟一见到有客临门,从柜台后直起身子,尽量温和的招呼起来,
同时,其干瘦的指尖往柜台铜铃上一触,【叮当当】魂铃震响,两侧趴伏在案台左右昏昏打盹的童儿同时惊醒,疑惑着轻咦数声后,终于看清的状况,连忙打起精神,快步来到阁前迎起了客人。
“客……客人,这里是黄氏宝隍苑,主香火镇器、冥土香灰、法坛基玉……”
两名总角童儿带有几分羞赫的宣起了宝隍苑的招牌,但看他等惫懒的样子,彩蝶儿只觉得这宝隍苑远远不如前几家。
正犹豫着要不要与道主劝诫一,再看看其他店铺?亦或者此家难道与黎卿有旧?
“宝隍苑,这名字不错,进来看看罢!”
黎卿与那老叟颔首回应,自顾自的揭开殿前珠玉帘幕,径直便往宝阁中去。
诸事只求一个念头通达,行至此处,看这宝铺顺眼便进来看看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