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第230节

  这位不是张奇的弟子,而是张奇已故师弟所收的关门弟子。

  当年清河剑派建立时,张奇身边还有好几位同辈师兄弟,他们并非拜同一个师父,而是在除魔卫道之时的战友,清河剑派成立时,便以师兄弟相称。

  可惜,正魔大战之后,张奇的这些师弟们大多陨落,剩下最后一个也是身受重伤,在正魔之战后只能一直闭门养伤。

  张奇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都没能救回来,最后同辈人里就只剩下张奇一个。

  这位师弟临死前收了一个弟子,便是盛怀安。

  但因为时日无多,所以盛怀安其实是张奇亲自教导成材。盛怀安平日行事低调,知晓他名字的也不多,只知道他平日出门除魔,基本上没有空手而归。

  这在清河剑派不算什么特别,毕竟谁还没杀过几个魔头呢?

  盛怀安之所以名传天下,是因为陆行舟有一次跟张奇喝酒,问起清河剑派的弟子里面谁的剑术最好,张奇便说了盛怀安这个名字。

  不仅如此,张奇还说盛怀安天赋极高,比自己也不差,若是生于正魔大战之时,说不定剑术能与他比肩。只可惜他生于承平年代,性格内向又缺少磨砺,所以锋芒不足。

  因此,盛怀安这个名字就流传出来,人人都知道这位是张奇最看重的剑术天才。

  只是盛怀安还是深居简出,平日很少与别的门派交流。

  王万成与盛怀安,一个地位高,一个剑术高,怎么想,掌门也该从这两位中选一个,这玉玑道人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

  天下人都不理解,对这位掌门就分外的好奇。

  只是张奇离世之后,不管谁来求见,这位掌门都以闭关为借口,根本不见外人。

  蜃楼派也派出过使者前往求见,但也被拒之门外。

  这态度,着实让其他门派有些不满。

  谁曾想,这位掌门竟然亲自上门?

  周朗有点慌张,不知道这位玉玑道人突然来访究竟所谓何事。按道理说,一派之尊前来,不是应该先送信知会一声,好让蜃楼派做好迎接的准备么?怎么能随随便便就登门,这着实是不讲规矩。

  难道清河剑派知道了许多秘密?

  无论如何,周朗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

  凝真殿是蜃楼派接待贵客的地方,等周朗赶到时,正好看到蜃楼派的几位长老围在玉玑道人身边点头哈腰。

  这模样,看得周朗有些不满,但他也知道这态度只是正常。

  毕竟那是清河剑派,千年来,一直的正道第一大派。

  即使那是因为张奇的存在,但如今的清河剑派也不见衰颓,自然是要毕恭毕敬地对待。

  而这也是周朗难以忍受的事情,现在张奇不在了,蜃楼派也能争一争这个天下第一。

  念及于此,周朗就忍不住微微抬起下巴,挺直腰板走向那位玉玑道人。

  在周朗看来,这玉玑道人一身破旧道袍,长得算是仙风道骨,但稍稍感应便知他只是返虚境。

  不仅如此,玉玑道人应该是刚刚突破返虚境不久。

  这个境界的修士可以破碎虚空,一步跨越千里。但若是不够熟练,周身便会残留破碎虚空时候的气息,大部分刚突破境界的修士都会残留这种东西。

  玉玑道人身上也有此类残留。

  因此,周朗判断他刚突破返虚境不久。

  这就十分奇怪,张奇凭什么选一个刚刚突破的弟子做继任者?

  而且玉玑道人看着就不像一个清河剑派的弟子。

  周朗也不是很会用剑,但清河剑派弟子他见过不少,这玉玑道人看着气质完全不同。

  该不会是假的吧?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周朗很快便抛之脑后,因为他看到了玉玑道人腰间挂着的掌门令牌,这曾经是张奇的东西,这倒是肯定不会认错。

  即使满心疑惑,周朗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客套。

  “不知清河掌门来访,有失远迎。掌门师姐正在闭关,我乃蜃楼派副掌门周朗……”

  周朗尽量平静地与这位玉玑道人交流,也尝试打听他来蜃楼派的目的。

  不曾想,玉玑道人坦然地说:“之前收到蜃楼派的拜帖,只是贫道正在闭关,无法相见,想来是失了礼数。如今得空,便亲自上门赔罪,还请道友不要见怪。”

  这理由说不上正常,但也勉强说得过去。

  周朗只好顺着玉玑道人的话继续客套,嘴里说着不敢不敢,然后继续打探消息。

  这位玉玑道人看似没什么城府,周朗怎么问,他便怎么回答。

  很快,周朗便确认了自己的猜测,玉玑道人竟然是在张奇离世之后才突破返虚境,之前一直在清河剑派闭关,从不见外人。

  周朗又跟玉玑道人客套着聊着天下大事。

  “玉玑掌门,最近魔门修士动作频繁,听闻清河两岸也有魔头出没。长此以往,怕是天下要乱,不知道清河剑派准备作何应对?”

  这是天下人都关心的事,清河剑派作为正道魁首,理应由玉玑道人带领众人与魔门对抗,只是清河剑派最近一直困守清河,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打算。

  听到周朗的提问,玉玑道人却摇头说:“我刚刚出关,对这天下一无所知,暂时无法回答道友的问题。不过,我最近正在四处游历,等过些日子,或许我可以给道友一个答案。”

  这回答就更加离谱了,堂堂清河剑派掌门,怎么像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一样,现在才出门游历?该不会是返虚境之前都没出过门吧?

  这未免太过儿戏了,清河剑派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当掌门,等玉玑道人游历回来,怕是天地都换了主人。

  本来心生不满,感觉清河剑派非常不负责任,但周朗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好事?

  又试着跟玉玑道人交流了一番,周朗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想,眼前这位虽然是返虚境修士,但就像是一张白纸,心中并无半点城府。

  这种人每个门派都有,不过大多是新晋弟子,没见过返虚境才开始经历人情世故的。

  周朗脸上顿时挂满了笑容。

  清河剑派青黄不接,掌门毫无担当,这正是清河剑派衰落的征兆。

  好事,天大的好事。

  不管这位掌门究竟怎么回事,就让他吃喝玩乐下去好了。

  之前周朗还担心陈业跟清河剑派的关系太好,容易对他的计划形成阻碍,眼前正是一个好机会。

  只要将玉玑道人招待好,到时候,清河剑派就未必会站在陈业那边了。

  真是好事连连,周朗只觉得上天都在帮他,蜃楼派成为正道魁首怕是指日可待。

第320章 人太多了

  北疆酆都城,这是整个荒凉之地最璀璨的明珠。

  虽然建成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地上神国。

  若是有人说什么人鬼共居,北疆人就会笑话你:“平生不做亏心事,怕什么半夜鬼敲门?”

  黄泉宗的规矩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谁也不介意什么半路跳出个鬼来吓你一跳。

  只要你安心过日子,不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便可以在酆都城安居乐业。

  对凡人来说,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耕田的农夫会发现自己不管如何努力,可耕的地也是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当佃农,然后卖儿卖女。

  做买卖的会发现赚到的钱有大半要上下打点,随便来个穿官皮的就能让你家破人亡。

  世人皆苦,不管是地主还是官老爷,都是压在身上的大山。

  前不久一场瘟疫死了不知多少万人,还是仙人出手才让这些凡人活了下来。

  不怪凡人敬拜仙神,因为仙神真不需要凡人给什么东西,只是微不足道的香火便已经足够。而凡人则可以在仙神庇护之下过着风调雨顺,不用担心被人奴役的日子。

  以前只有清河两岸,珠光港口和少数几个城市有这种好处,现在多了一个酆都城,还是在北疆这种偏远之地。

  就算你不在酆都城,但有任何冤屈与危难,随便找个城隍庙去拜一拜,自然会有鬼差前来问询,只要真是遇到无法解决的危难,自然会有神仙来帮你度过难关。

  黄泉宗统治北疆这些日子,部族之间不需要再为那点水草而打个你死我活,也不用掰着指头数这个冬天要死多少人。

  北疆人都对酆都黄泉感恩戴德。

  如今听说了黄泉宗要举办开宗立派典礼,不少北疆之民就开始连夜赶路,朝着酆都赶去。

  想当初,北疆之民赶往雪山圣城朝圣也是这般浩浩荡荡。

  只是当年的圣城是北疆人用自己的血肉筑就,只有付出,收获的只有涅槃宗那些惑众妖言。

  如今的酆都城,没动用北疆的一砖一瓦,反而给予他们平安富足的生活。

  哪怕再傻的人都知道谁才是真神,谁才值得自己敬拜。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祖灵和当初的圣城,大家只想着多去城隍庙上香,想着怎么去酆都城沾沾喜气。

  只是这样一来,酆都城就有点吃不消。

  陈业从闭关中出来,便看到托娅丽儿和赵河州两人焦急地等着。

  陈业连忙让两人进来汇报,赵河州就迫不及待地解释一番:“宗主,酆都城中人满为患,虽然还未有大乱出现,但涌入的百姓还在增多,就像是一锅滚油,随便一点火星都要炸了。”

  如今赵河州已经算是托娅丽儿的副手,两人专门负责凡人事务,只不过平日里是托娅丽儿负责北疆人的事,赵河州则负责中原人相关。

  但最近这些天涌入的人实在太多了,原本酆都城活人都没到三万,如今怕是已经有三十万。

  这突然暴增的人口让酆都城快要失控。

  别的不说,光是三十万人吃喝拉撒就能让一座城变成粪坑。

  当初酆都城建造的时候留下了太多空旷的地区,原本是准备等凡人迁徙过来之后一点点建设。

  但开宗典礼这事传出去,没人预料到会有数十万人赶来。

  而且这还不是典礼当日,还有不少北疆的牧民还在路上,更有大量中原商队听说了这里的热闹,准备过来做点买卖。

  不管是托娅丽儿还是赵河州都没有管控数十万人的经验,他们已经快两天没合眼,但城里人口还是不断增加,各种麻烦随之而来。

  陈业听了,忍不住问道:“你们,就这么将人放入城了?不会拦着点么?”

  托娅丽儿疑惑地说:“但宗主你说过,任何人只要不违反酆都城规矩都可以随意进入城内,甚至可以在城里定居。”

  陈业叹了口气,望向赵河州。

  赵河州连忙说:“宗主请不要怪罪,托娅丽儿总管确实有提过拦截牧民入城,改为在城外扎帐篷,但我认为城内有不少中原人,若是区别对待,会让北疆之民心生不满,所以便劝阻……”

  托娅丽儿悄悄看了一眼赵河州,像是没想到他会如此解释。

  话说到一半,陈业摆手说:“托娅丽儿,你出去稍等,我与赵河州说几句。”

  托娅丽儿不明所以,但也只好躬身告退。

  等到只剩下赵河州与陈业两人,陈业才开口说:“你刚才说的应该反过来才对吧?你提出让牧民在外扎营等候,托娅丽儿反对了你的建议,我猜得有错么?”

  此言一出,赵河州吓得跪在陈业的面前。

  赵河州连忙说:“请宗主息怒。”

  这话说出来都带点颤音了,赵河州完全没想到陈业只听一半就已经发现了问题。

  一开始赵河州确实是预料到北疆之民涌入酆都会出乱子,但当时人数并不多,托娅丽儿便以“中原人能进凭什么北疆人不能进”作为理由驳回了赵河州的建议。

  托娅丽儿都做好了被赵河州告状的准备,她完全没想到赵河州刚才会将罪名揽在自己身上,所以才会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只是赵河州没想到陈业马上就看穿了。

首节 上一节 230/2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