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96节

  不是旁人,正是他家那小儿姜亮。

  那孩子便是困于血阵,心神激荡之下,生生观出了那一抹血光魂象。

  一念至此,他忙拱手请教。

  刘庄主却只是摆摆手,笑意含而不露,道:

  “谈不上什么指教。”

  “这等不经‘意定’,不靠‘心明’,便能驱动气机、唤动神魂的门道,归根结底,不过是武学练到极致,自生其妙。”

  他顿了顿,语气不紧不慢:

  “那等光修命功、不修性功的武夫,未必听过‘观象’二字。”

  “可只要拳脚刀剑练得透了,能把浑身精气神尽数灌进一招一式里头。”

  “神魂自会应和,气机自会动转。哪怕他们一辈子都不知自己踏入的是何境,却也能一拳震敌、一刀断风。”

  这话说得不紧不慢,语里倒像不是在讲什么境界。

  姜义听得心头已然通透,拱手深深一礼,只道:

  “多谢庄主点破。”

  刘庄主笑而不语,袖中双手,仍捻着那点气定神闲。

  姜义也不多留,拣起搁在门口的空背篓,袖口一拢,顺着熟路出了庄子。

  回了院子也不歇,袖子一挽,取了根家中常备的长棍。

  随手抄起,腕上一抖,棍花轻轻一挽,一套熟稔的棍法便打了开来。

  一边舞棍,一边凝神体察,只觉体内那缕气息,如丝如缕,在经脉中流走,似缓实灵。

  随着棍势起落、身形转折,气息也随之而动:

  有时汇于臂膀,带动棍梢,嗖嗖作响;

  有时沉入腰胯,下盘顿时沉稳如山,脚步落地,竟生出三分磐石之意。

  虽不如刘庄主那般意随气转、气驭身行的火候。

  但自有一股子气势,隐然透出些不同寻常的劲道来。

  院旁那片新冒的荒草,被棍风拂过,伏了一片。

  姜义见状,嘴角抿了抿,也不急着再练。

  将木棍顺手倚在墙角,抖了抖袖子,返身进屋。

  灯下磨墨展纸,片刻凝神后,才一笔一划写了几行字。

  ……

  年节一过,柳秀莲便收拾停当,带着小丫头,上了李家派来的马车。

  姜义送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

  站在树下,将那封写满了字的信递过去,语气郑重,一字一句地交代:

  “这信你可收好了,到了地方,务必亲手交到亮儿手里,莫要耽误。”

第111章 势随棍转,再入深山

  柳秀莲母女一去,姜家小院登时静了。

  热闹似是也随马车一道出了村口,连晨风里都稀了几分人气。

  窗棂无声,灶台无烟,瓦檐下那串旧风铃挂得斜斜的,轻响几声,仿佛也有些失落。

  小院里头,一时只余姜家父子两人,各顾各的清修。

  姜明倒是一如往常。

  清早去了寒地讲学,哪怕听者加上那条猎犬,也只剩两个半,依旧板起脸来,一板一眼地讲得周正。

  讲完便去了学堂,午后再钻进后山林子里,一去便是大半日,不管寒风烈日,都是一副不肯偷懒的样子。

  等他回来时,天早黑了,乌鸦归巢,炊烟三无,整个村子都像被夜色泡软了。

  至于姜义,自打送走妻女后,日子便过得极有条理。

  每日果林药地走一遭,回来煮上一锅饭,分三盆盛好,早中晚一锅到底,省得来回折腾。

  剩下的时辰,尽数花在那套棍法上。

  他底子到底不差,“意定”虽还差着火候,却已有“心静”之基。

  不能如臂御气,但那股气机起落沉浮,沿着筋脉经络游走,在他心中却是清清楚楚,分毫不乱。

  打起棍来,出招起式,自有一股圆转之意,起落有度,合乎阴阳。

  比起寻常苦练的武夫,多了几分气感通透。

  不过月余光景,那套棍法已练得圆熟稳当。

  出手时,气随势转,棍影飒飒,一招横扫,能将丈外嫩草尽数压倒。

  蓄势近身一击,断木裂石,也不算稀奇。

  这段时日,刘庄主来得勤快。

  每回都拎着食盒,一脸笑意,说是夫人多做了饭,怕姜家父子粗枝大叶,捎些菜过来凑顿饭。

  话说得温润贴心,倒像是旧年寒门亲戚。

  可谁不知刘家庄子仆役成行,真要送饭,一张纸条都未必轮得到他亲自递。

  姜义心里自有数。

  这位庄主隔三岔五上门,八成还是为了来瞧自个这套棍法进展。

  他也不推托,每回人一落座,便手起棍落,院中打将起来。

  棍风猎猎,气机如线。

  一套打完,收式归元,再客客气气请刘庄主赐教一二。

  刘庄主也从不客套,气息走向、内劲铺排,说得头头是道,点拨得极是精准。

  可每说到这套棍法本身,便只是连声称好,词尽意竭,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姜义虽不言明,心里却早有几分体察。

  这位庄主不知何故,对自家修炼进度,分明是放在了心上的。

  这一日,姜义饭也吃得简单,热饭热菜三两口下肚,刚拎起棍子打算再练一阵。

  院门外,几道身影拐过村口,远远望来,俱是熟面孔。

  正是刘庄主,那两个老随也跟在后头,俱是沉眉肃眼的模样。

  姜义迎将进去,茶刚沏上,热气还未散尽,刘庄主已然不绕弯,开门见山道:

  “那回受袭以后,我心里头始终不大安生,总觉得该往深山里走一趟。”

  说到这里,他手指轻轻抚着茶盏,语气也压了几分:

  “一来,是为上回那桩事讨个说法。总不能让妖邪耍了把戏,转头就当风过水过、当没那回事。”

  “二来嘛,我总觉得那几只东西,修行得邪门得紧,头几年还只是冒头的小孽障,转眼便刀枪不入、来去如风……”

  “若不探探底,回头再冒出来,可就不是咱们挑日子找它们,而是它们拣人下口了。”

  他说到这儿,语气一缓,唇角却勾出一点似笑非笑:

  “三呢……若真有那天时地利,顺手宰几只山里邪物,拿筋骨血肉回来给村里青壮补补身子,也算彼消此长。”

  这一番话,说得不紧不慢,茶香袅袅,语气里却透着股子杀伐干脆,像是昨夜刚磨过刀锋。

  姜义自是不疑刘庄主的本事,只是听他这般说着,心头却不免泛起上回那场妖袭。

  虽是有惊无险,却难免令人犯忧。

  刘庄主却似早料到他的心思,轻轻一笑,语气从容得很:

  “这回不同。那山里头我会慢慢探,没摸准个七八分,断不动手。”

  说罢,又似不经意地瞥了他一眼,语气轻得几乎听不出分量:

  “再说了,如今村中有姜兄坐镇,刘某这一遭,才好放心走得远些。”

  话不重,落得也轻,却叫姜义听得一怔。

  刘庄主说着,回身指了指身后那两个随从,继续道:

  “这两个,是我身边用了多年的老随。说不上什么奇才异士,好在拳脚练得扎实,心境也沉稳。”

  “若是单撞上一头妖物,以二敌一,也能拖上些时刻,不至于转身就败。”

  他说到这儿,眉梢一敛,语气也顿了一拍,露出一丝藏不住的遗憾:

  “可惜终究未踏入神旺,气息用不上,伤不得那等神魂凝聚的精怪,缠得一时,撑不了久,迟早是要落败的。”

  说完那句,他便转过身来,望着姜义,语气不高不低,带着几分掏心的诚意:

  “姜兄如今神魂初凝,又有那套棍法傍身,气随棍转,势起便能催动真意。”

  “若肯出手,与我这两名旧人互为照应,三人联手,应付一只妖魔,倒也不虚。”

  话至此处,他当场拱手一礼,语气郑重得很:

  “是以来请,只求姜兄照看一二,我这一趟,也好放心得下。”

  姜义听着,心下立时清明几分。

  那三头妖修到何种境地,他虽未得确讯,可眼前这位庄主,素来沉稳,不是轻举妄动之人。

  敢往深山里走一遭,定是有七八分把握的。

  此番原是为着两界村的安危出力,姜义自也不是个推三阻四的性子。

  当即应了,只抬手一笑:

  “若真有事,尽管遣人来喊便是。”

  话说得爽快,气度也沉得住。

  只是话里话外,姜义心头却也留了个念想。

  真遇见邀他出手的光景,那便说明刘家庄子还有余力遣人传信,事情虽急,总还压得住。

  若是连传信这点力气都没有了,那多半是大祸临头、山倒水覆。

  自个若再一头扎进去,只怕不是助人,而是自投罗网。

  真到那时,也只得带着一家老小,往后山避祸去了。

  刘庄主自是不知他心头这些弯弯绕绕。

  见他答应得爽快,倒是眉开眼笑,连称一声“大义”。

首节 上一节 96/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