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之前伥鬼乔蛇交代,晋王府那边传令,让散布各地的王府供奉,在下月初三前,齐聚水月庵所在的云台山,讨要仙缘。
也就是,十来天后。
这节奏怕是要强攻水月庵?
可净月师太之前反掌灭杀十万精兵,打碎两座军镇,黄庭修士在她面前,也扛不了几下。
难道,晋王府还有什么底牌?
倘若晋王府有底牌,那朝廷必然也有,不然早就被推翻了。
只是……
他们怎么笃定,净月师太会回宗门?
别人不清楚,刘晟可是知道,如今这位“净月师太”很可能被遗迹内镇压的某个妖物夺舍附体。
又如何会在乎水月庵上下的死活?
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瞎忙活了。
刘晟乐得看他们的笑话,自不会提醒他们。
唯一要顾虑的是杜冰雁。
她出身水月庵,如今师门有难,就怕她脑袋一热,挺身而出,回返师门。
若水月庵有此一劫,她区区一个入道境,能顶什么用?即便算上他刘某人,也力有未逮。
所以,他压下了这个消息,并没告知她。
而且为了将她引开,他还答应了她一件事——
随她一起回渤海杜氏一趟。
毕竟,她呆在清源洞遗迹内的那段时间,外界已经过去了三年。
而她一直杳无音信。
如今既然安全出来,肯定是要归家一趟,安抚亲友。
更何况,她和刘晟有了肌肤之亲,又共经患难,情根深种,自然想将意中人带回家……
逼婚!
“可我……才十七岁,还没浪够呐,不想这么早结婚生娃!”
刘晟心里哀嚎一声,忍不住抓了抓头发。
但为了让她远离师门是非,也只能无奈应下。
等消息传开,他们估计早就到了渤海杜氏,她再赶去水月庵,已来不及。
为了她,真是操碎了心。
阿婆知道他要去渤海杜氏后,拍掌叫好,还带着玉娘给他收拾东西。
满满当当,塞了一车,大多是给杜冰雁家人的礼物。
其中不乏一些山上收拢的珍稀宝药。
比如五百年火候的一根紫金血参,据说能活死人,肉白骨,延年益寿,升阳定魄,旺血安神。
大抵是怕刘晟被人看轻,所以下了血本。
甚至有一种,去杜家下聘礼的感觉。
刘晟说了几次,初次见面,没必要这样,结果每次都被怼了回来,让他别管。
加上杜冰雁含羞带怯在旁边帮劝,说些“阿婆,太多了”“您自个留着”“够了够了”的话,反倒让阿婆越发来劲,东西越整越多。
茶里茶气的,一看就欠收拾。
玉娘也帮着说话,弄得刘晟极度无语,到最后,干脆懒得理会。
反正他手上储物袋足够,了不起装多几个就是。
两日后,把事情安排好的他,便与杜冰雁一起,上了裂空雀,直奔渤海郡而去。
就在他们夜以继日,风尘仆仆赶路的时候。
一则坊间传闻引爆晋州,令得天下瞩目——
水月庵净月师太得了仙缘,脱胎换骨,修为大进,一掌灭杀了十万精兵。
那仙缘,名为杨枝甘露,乃是天地奇珍,有逆天改命之能。
活死人,肉白骨,不过是其微不足道的一点功效。
据传,此物不仅能洗伐根骨,获得绝世禀赋,还能延寿数百载,永葆青春。
这流言越传越夸张,到最后甚至有人信誓旦旦表示,只要吞服一滴,就能长生久视,立地成仙。
之后,又有人爆出,虎魔武嵩,也曾入清源洞遗迹,出来之后,断臂重生,修为暴涨,疑似也吞服了杨枝甘露。
相比成名已久的虎魔武嵩,和净月师太,刘晟和杜冰雁两个无名小卒的消息,混杂在一堆真真假假的消息里,就无人在意。
毕竟,众说纷纭,各种传言传到最后,都变得面目全非,难辨真假。
不少当年进入清源洞的人,比如七霞宗的紫霞道人,覆海剑李沐,伏妖将军谢宝等等,都被人提及,而且还传得有鼻子有眼睛。
相比甚嚣尘上的各种流言,常人难以接触的层面,却是暗流汹涌。
——
青州,伏虎寺。
“杨枝甘露……”
方丈广慧大师默念一句,手提一盏青灯,起身出了禅房,缓步行向后山禁地。
这里峭壁森然如铁,浓雾终日不散,虬枝古藤缠绕攀附,苔藓厚重湿滑,如鳞甲覆满石壁。
崖下绝谷前,半截残碑没入土中,碑上“禁”字殷红,似有血水“汩汩”冒腾,肃杀阴冷,触目惊心。
广慧在残碑前默立片刻,手中青灯摇曳,焰光晦暗,光影变幻,照得他五官略显狰狞。
“……灵潮复苏,大争之世,不争则亡,退不得,唯有唤醒祖师……阿弥陀佛!”
他宣了声佛号,催动真气,手中青灯焰光暴涨,瞬间大亮,驱散了四周的阴寒,照亮前路——
残碑后,一条羊肠小道弯入谷中,深邃幽暗。
冷冽山风穿峡而过,似厉鬼呜咽,令人心悸。
道旁的泥土中,依稀能见,坍塌的佛头、石塔、莲台等物。
“阿弥陀佛!”
广慧方丈又念了声佛号,终是提着青灯,走了进去。
片刻后。
绝谷中传来一声巨响,似建筑迸裂坍塌。
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恐怖气机,裹着岁月腐朽的气息,冲天而起,震动群山。
好似一头绝世凶兽,从沉眠中苏醒过来。
与此同时。
越州老母观,冀州大禅寺,晋州罗剎宗,河东蔡氏等各大宗门、古老世家内,皆生异象。
天地有感,暴雨连下三日不绝,引发山洪,地震,泥石流等诸般灾害。
又有血月当空,商参易位。
正所谓: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第332章 顶级白富美?杜家济海堂被挑了
渤海杜氏,郡望之家,幽州门阀世族之一。
其族地位于幽州东北,傍九曲大龙江入海咽喉而立,控扼江海交汇要冲。
世代以舟楫纵横海上,掌通联四海之航路,实乃富甲北境的海贸巨擘,势雄财厚,冠绝一方。
省流版:大海商,做了几百年海贸,钱多得烫手。
用杜冰雁的话来说,“白玉为堂金做马”,是对她家的侮辱。
说这话的时候,她语气平常,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没有半点傲气。
据说,她家的“济海堂”,几乎开遍大江南北,日进斗金,甚至做到了海外的出云、星罗、爪哇等国。
各种珍稀海货,远销内陆,成为铁勒、云突、乌蒙等国贵族的私藏珍品。
“软饭,香!”
刘晟嘀咕一句,伸手挑起杜冰雁的下巴:
“饭饭,饿……”
“不是才喂了你嘛。”
杜冰雁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脸上红潮未退,风情万种。
“胃好,饿的快。”
刘晟嬉笑一声,付诸行动。
身下裂空雀长鸣一声,双翅振动,再次飞入云海中。
下方地面上,一条大江如巨龙游走,翻山越岭,穿峡越谷,向东奔海而去。
大龙江,大虞境内第二大河,自西向东,蜿蜒九曲,横穿六州之地,自彰武县入海。
只是这三年天地剧变,山崩山起,河流改道,荒漠成沃野,小池成大湖,地貌变化巨大,大到连杜冰雁都认不得回家的路。
原来的山阳县,成了如今的山阳府,那原本的渤海郡,又会扩大到何等地步?
之前的地图早已过时了。
要想从横穿数州,回到渤海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一些标志性的大山长河,终究是坐标般,指明了大概方位。
比如,大龙江。
沿着河道往东,就能抵达渤海郡。
甚至运气好的话,还能在沿途遇到杜氏在各地的“济海堂”号,那样就更顺利了。
一日,万里。
天为背,鸟为席,着实痛快。
刘晟为了隔绝外界消息,免得杜冰雁上头要回师门,这几日一有空就拉她入云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