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304节

  杜光磊打趣了一句,但同样是肯定了李存孝的猜测。

  不过他和老道士话语中对高骈的态度,也让后者心中一动。

  自当初安史乱国之后,藩镇节度坐大,各种王爵侯爵分封越来越泛滥,但是基本也都是死后追赠。

  而这位高骈,本来就是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又生授渤海郡王,自然是曾经立下过大功勋。

  可以说,这几十年来,大秦完全是在悬崖边缘来回磨蹭,每每即将滑落之际,都是这位高骈以一己之力将其拉回。

  朝廷之中,三省六部,中书令乃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毫无疑问的宰相。

  而神策军,本是皇帝的禁军,但是这数年以来,地方府兵已经不再轮值上京,神策军也就成为了事实上的中央军,被当今少年天子托付给宰相高骈。

  而“落雕侍御”,则是说此人年少之时,曾一箭射落天上两只并排飞行的大雕,自此之后便显露峥嵘,屡立战功。

  如此种种头衔名号,足以看出此人在西京的威望。

  其大宗师的实力,加上掌握着大秦李氏赖以立国的灵宝,也是天下节度使们不敢冒然篡国的原因。

  “高骈其人刚愎自用,处事霸道,不容异己之见。但也因此,所以才做得这救时宰相。”

  杜光磊指点江山,显然对这位救时宰相并没有多少好感:

  “师弟可还知道,这位高将军,还有一个绰号,叫做金翅大鹏?”

  “这么威风?”

  两人说话时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一旁的几人也听得见。

  魏河闻言下意识脱口而出,魏英十分谨慎,连忙扯了扯弟弟的衣角。

  “只怕不是夸他威风。”

  叶乘霄在天鼓寺呆了半年,为了习武,佛经也读了不少,此时便想起一桩典故。

  佛教之中,并无鹏鸟,所谓金翅大鹏,实则是鸟首人身的迦楼罗鸟,又被称作金翅鸟、妙翅鸟。

  作为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

  此鸟以业报之故,得以诸龙为食,于阎浮提一日之间可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

  但是龙身含毒,所食越多,中毒越深。

  等到毒气聚集,迦楼罗最后将无法进食,被痛苦折磨得翻飞七次后,飞往金刚轮山,毒气发作,全身自焚,只剩一颗纯青琉璃心。

  以此鸟的名号施加于高骈身上,其中敬畏和讽刺的意味,不言而喻。

  “若高骈是大鹏鸟,那天下节度使便是毒龙,鹏鸟除龙以卫佛法,只能解一时之困,最后必遭反噬。”

  “陆地神仙,也无法保全大秦,焚尽一切,只剩一颗琉璃心”

  李存孝咀嚼着这些话语,默默无言。

  楼观道和西京朝廷的关系,只怕比他想的还要微妙。

  但还是那句话,事到如今,早就没有了回头的余地。

  四象峰距离华阴县城并不远,几人身下不是神驹,就是加持了甲马,两刻钟时间便到了楼观道的山门。

  四象峰非是一座山,而是群山环绕,其中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峰最为高耸,将掌教一脉的两仪峰拱卫在中央。

  几人在山门下马,看见七人当中的太乙和杜光磊,轮值的弟子顿时瞪大了双眼,惊呼声从山脚一直传到山腰。

  不多时,便有一道赤红流光从朱雀峰落下。而那些原本凑上来看热闹的弟子,纷纷都敬畏地让开道路。

  “李师弟,出去了大半年,可算是愿意回来了。”

  来人是个身穿紫袍金冠的中年道士,不过手中拿的不是拂尘或者如意,而是一块象牙笏板。

  他面容方正,凛然有威,那些弟子们都敬而远之,但是面对太乙以及李存孝,他的态度却十分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热情。

  “这就是李师弟新收的弟子?”

  李存孝察觉到对方的视线,拱手行礼

  等其再度和太乙攀谈的时候,杜光磊才悄悄传音解释道:

  “这是朱雀一脉,长孙炽门主,是国朝赵国公长孙一脉后裔”

  就在太乙和长孙炽交谈的间隙,又有几个相貌三十许岁的年轻道人从另外几座山峰赶来。

  这些人只看外表,个个俊朗不凡,观其气息,更是让李存孝心中生出危机感,实力比起杜光磊还要更胜一筹。

  “这是长孙门主的亲传,郭钊,汾阳郡王郭华阴的后裔。”

  李存孝循声看去,那是一个头发赤红的青年,显然是因为修炼的武学所以生出这般异象。

  至于汾阳郡王郭华阴,他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收复两京、再造大秦的郭令公。

  不过这位高门贵胄就像他师父长孙炽一样,态度热情亲切,颇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这是玄武门尉迟门主的亲传,程若水,太宗皇帝的臂膀,卢国公之后。”

  杜光磊所说之人,身高超过两米,看上去完全是个小巨人,面容刚毅,对待李存孝的态度倒是温和。

  “这是白虎门亲传,秦思行,门中有传言说他是秦理门主的私生子,但是胡国公秦家一脉不肯认他,所以秦门主只能以师徒名分收下。”

  秦思行是个古铜肤色的汉子,比起另外几位真传的雍容,他身上有一种久经磨砺的粗粝感觉,腰间挂着两把漆黑铁锏,并不常见。

  他的态度就不如前两人那般亲切,礼貌但是生分,打了声招呼便主动拉开了距离。

  赵国公长孙氏、汾阳郡王郭氏、鄂国公尉迟氏、卢国公程氏、胡国公秦氏

  林林总总,几乎都是与国同休的权贵公侯,光是看这几位门主和真传,都能看出楼观道究竟是什么成色。

  ‘但这也正常,楼观道虽然是圣地,但却和朝廷离得太近。’

  ‘占据地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就要受到朝廷的影响’

  ‘满朝公卿,或许有的人还能改换门庭,可是这些与国同休的贵戚,是因为大秦李氏才享受尊荣’

  ‘如今天下即将倾塌,楼观道里这些王侯之后只怕.’

  正在沉思之际,青龙峰,或者说青华山上,又有一个青年匆匆赶来。

  此人和另外几位真传一样,身穿浅紫色道袍,头上金冠莲花造型简单,并不像长孙炽一般,还镶嵌各色宝石。

  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看向李存孝时,神情算不上好看,只不过很快掩饰过去,简单打了个招呼之后,便走到太乙身边。

  “师父,您回来了。”

  “哦,是思齐啊。”

  太乙眼见长孙炽还要东拉西扯,趁着来人,转移了话题。

  “长孙师兄,我许久未归,定然积压了很多事务,等迟些时候再聊。”

  说罢,也不给对方攀扯的机会,带着一干人便离去。

  “师父,您看青龙峰这边.”

  一头赤发的郭钊凑到长孙炽身边,悄悄传音。

  后者并未立刻开口,而是看向一旁的两位真传

  “程师侄,秦师侄,你们师父还在闭关?”

  “回师叔的话”,程若水和秦思行都恭敬行礼。

  “师父他说摸到几分第九境的灵感,机不可失。”

  “我师也说,近来宗门多事,若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好为掌门师伯提供些许臂助。”

  “咱们楼观道,至今只有严师兄一位大宗师,两位师弟若能勘破那最后一关,自然是功莫大焉。”

  长孙炽话是这么说,但是语气平淡,并没有多少喜色。

  “既然如此,若是有好消息,两位师侄要第一时间告知我。”

  两人忙不迭地应下,随后各自行礼告退,那些围观的弟子自然也不敢逗留,迅速作鸟兽散了,山门处顿时清净下来。

  郭钊看着这一幕,默不作声,只有长孙炽喃喃自语:

  “陆地神仙,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契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是这几天来?怕不是等掌教回来,又都出关,说什么难难难道最玄,契机不定作了等闲。”

  “太乙也是。早不回,晚不回,等到宋州被困,等到秘境出世,才终于肯回来。”

  “天下已经是这般模样,想藏的藏不住,想躲的,也躲不开”

  长孙炽感慨了一会儿,这才转头看向弟子:

  “郑朗信中说得分明,太乙是和那布袋弥勒搅在一起,但却不见那和尚一起来。”

  “他二人联手,最有可能夺走那份最大的造化。”

  “就算没有,那李存孝身系两位宗师,只此一条,便不可轻慢,你务必款待,能拉拢最好。”

  “弟子明白,李存孝带来的那几个人,我会找人在外门照顾一二”

  郭钊点头应是,随即露出玩味笑容。

  “不过以太乙师叔的地位,能对他造成麻烦的,怕是只有同门的李思齐。”

  “陇西李氏啊”,长孙炽感慨一声。

  “怎么就出了太乙这个怪才,怎么就出了李药师这个离经叛道的族人?”

  “原来这李思齐也和师父一样是陇西李氏,怪不得看我那副眼神。”

  李存孝想起对方若有若无的敌意,举步踏入妙严宫。

  比起梦中所见的青华山妙严宫,现实中的一切要褪去许多光彩,至少他跟着太乙登山的时候,没有仙之人兮列如麻的景象。

  而那位李思齐,据说早十年就已经是真传,但却不是太乙真人的亲传,始终差着一步。

  李存孝横空出世,被老道士寄予厚望,李思齐作为同族,近水楼台却被摘了桃子,心中没有嫉恨才奇怪。

  “存孝,你入了门,便已经是楼观道弟子。”

  “虽然成为真传还有些规矩,但是《青龙真典》可以传给你了。”

  太乙入了妙严宫,随便将李思齐和杜光磊打发走,又让人把李木叉、叶乘霄几人领下去安顿,便直入正题。

  “师父,不是说还要等掌门师伯回信吗?”

  李存孝规矩地在蒲团上跪坐,前者闻言,忽然转头看向窗外,一只白鹤收敛翅膀,穿堂入户。

  随后口吐人声:

  “传授李存孝青龙真典的事,我准了。”

第232章传授神功的资格

  白鹤说话了?

  李存孝先是一惊,仔细观察之后,才反应过来。

  这鸟儿粗看上去与真实无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其羽毛等等纤毫毕现,可实际上却有一种真气化形的痕迹。

  只不过这化形太过高超,以至于看上去几乎和实物没什么区别了。

首节 上一节 304/3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