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不反思,自己都在天梯蹉跎多久了,却一直没有勇气踏破玄关;”
“他都学习炼丹那么多年了,手段却没什么长进,到今天还匠气十足,陷在前人的藩篱里,做不出一点新的东西.”
李存孝默然无语,知道老道士要求太高。
他这段时间没少看书,论及修炼,前辈高人,无不强调第七境玄关的危险性和重要性。
“玄关无悔”“生死玄关”,一步踏错,万劫不复。何况是出身陇西李氏、身为楼观道真传的李思齐。
天梯武者,已经能无病无灾地活两个甲子。无论哪个身份,也都足以让他舒舒服服地度过前半生。
即使群雄争霸,靠着这两个身份,他也能比普通人拥有更多选择。
可一旦尝试踏入玄关,眼下所拥有的一切都可能会变成镜花水月。拥有得越多,在这一关面前就越会患得患失。
所以自古以来,武者晋升天梯之后,往往会陷入一个怪圈。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武者突破的意愿就会越来越弱,然后在逼近寿元大限的时候,突破的意愿又会逐渐增强,但这个时候,多数人已经注定失败。
而炼丹就更不用多说,任何一种炼丹的手法、丹方,几乎都是经过几十代人乃至于百代人研究改良,越到后面,想要做出创新就越难。
李存孝如果不是有金刚杵,在炼丹上都难以有让太乙真人高看的信心。
好在如今金刚杵从三股变为五股,不仅可以推演武学,推演丹方、手法,应当也是顺便的事。
“.所以,我最不喜欢的,便是三心二意之人。”
“李思齐的出身高,但是他也太看重自己的身份,修为也好,炼丹也好,一陷入停滞,便醉心交游,千般机巧都用在了旁枝末节,而没有了探求根本的道心。”
“但凡他能悔悟一二,把那些应酬的心思放回正事上来,即使天分不足,我一样会授予真传绝艺。”
太乙真人叹了口气。虽然他年近百岁,父母都已经逝去,对于陇西李氏也不太挂碍了,但是对李思齐到底存了几分血亲之谊。
“存孝,为师素来最看重的,便是你身上的专一和恒心。”
“在天鼓寺时,你除了练功和炼丹,别无他求,谢绝往来。对于一个武者、一个丹师来说,这是极为可贵的。”
“习武到了你现在的境界,恒心和毅力,远远要比天赋更加重要。”
“从前你能做到,到了楼观道,到了京畿这个最繁华,也是人心纷争最杂乱的地方,你还能做到吗?”
太乙提出了问题,李存孝在回去的路上,也在心中思索答案。
‘其实也并不复杂,无非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虚掷光阴。’
‘从前我这般做了,未来也一如往昔。’
‘如今,更要紧的是突破真形。’
今日的所见所闻,已经让李存孝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太乙真人对他的安排是很清晰的,先成真传,再角逐青龙阁阁主之位,未来接替老道士继位青龙门主。
眼下群雄并起,未来如何尚不明朗,但不妨碍李存孝积蓄力量。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手里的势力,两者并行不悖,都要同步发展。
而要成为真传,楼观道中的规矩不必多说,实力自然是第一位。
现下,除了当代首席,掌教严道通的大弟子“两仪剑”薛天运,其他真传还无人打破玄关,都是天梯境界。
强一些的已经触及圆满,弱一些的也是大成。
而有了实力之后,作为太乙的弟子,炼丹上的手段显然不能太差。
按照老道士的说法,要做青龙阁主,炼丹一道,必须要是门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而除了虎视眈眈的李思齐,听闻朱雀峰中也有一位丹道奇才,曾多次拜师太乙而不得。
后者当时因为李青童的死无心收徒,可对那人也不吝惜赞美。
所以总结来说,目前李存孝要做的,一是提升实力,二是精进炼丹的手段。
从突破真形这一节来说,他已经有佛门本尊的经验,道门本尊突破真形自然也不需要煞气,倒是灵液,需要向龙舟器灵多搞一些。
只要道门本尊也突破真形,两门真形级别本尊加持,那和天梯武者过招也不是难事。
或者说,若是展现出真形战天梯的实力,楼观道上下必然对他更为看重。
而炼丹的手段上,再没有什么能超过《九转神丹经》,只不过在掌教真人回来之前,暂时无法接触。
境界靠自修,《九转神丹经》暂时没法得手,要强化实力就只有靠两门绝学级别的武学。
因此煞气的使用,要先将《九龙神火罩》和《龙华狮子拳印》的境界提升到小成,增强战力。
等到道门本尊也突破真形,估计到时候掌教严道通也已经回来,那时正好获取《九转神丹经》。
为此就要把提升《九龙神火罩》和《龙华狮子拳印》之外多余的煞气积攒起来。
到时候《九转神丹经》到手,按照太乙真人的说法,炼器的时候,炼丹的技术也同样可以进步,一举两得。那在炼丹之余,便可以直接开始炼制囚龙索。
而当下,依靠之前佛门本尊突破真形的经验,他有把握不靠金刚杵凝聚青龙真形,无非时间要稍微长一点而已。
而事情也的确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之后的一个月,门中的各路真传除了偶尔邀约,并未发生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李思齐虽然视他为竞争对手,但也不敢在太乙眼皮子底下使绊子。
而就在他突破真形的时候,门中也传来了掌教真人的消息——
严道通即将从西京归来。
第234章青龙之神,道兵法门(六千)
龙舟秘境,第三重。
“神火罩,去!”
一声低喝,三条蜿蜒火龙带起灼热炎流,于半空中化作暗红色长绳,交织成网。
三条长绳末端,八辐金轮飞速转动,火网上的烈焰顿时更为深沉,甚至于嵌入了皮肉之中,露出精钢一般的铁骨。
人魔都尉吃痛,口中发出狂暴的怒吼,身上的真元升腾显化,漆黑的恶鬼舒张着爪牙,妄图挣脱。
李存孝不慌不忙,六条手臂当中,手掌以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
左手掌心向上在下,右手向左在上,成说法之印。
“咄!”
口吐音节好似雷霆炸响,那人魔都尉忽然浑身僵硬,连真元凝结的形体都在一瞬间出现了溃散的迹象。
抓住这个时机,李存孝剩下的两只手臂抬臂胸前,手指自然向上舒展,手心向外如施无畏印。
青碧和赤红的真气交缠,数十头雄狮从掌印中飞出,趁着人魔都尉震慑的刹那,将周围零散的真形境界人魔们尽皆吞噬。
焰摩宝珠中,炸开象征死寂的燃木刀气,转瞬之间,连尸骨都不曾留下,只留几件残破的甲胄兵器,而金刚杵上光芒瞬间增长了一大截。
“吼!!!”
人魔都尉放声怒吼,身上漆黑的真元猛地将神火罩撑开,李存孝见状毫不犹豫地唤出风火轮。
曲折的火线划过,转眼间便已经捡起地上的那些甲胄兵器,飞上半空,只留人魔都尉在地上跳脚。
“九龙神火罩小成之后,可以困住天梯武者十息,但龙华狮子拳印小成,却还不足以奠定胜局。”
“可惜,不知道这人魔都尉死守的宫殿里面,到底是有什么好东西,若是我能在秘境中随意穿梭空间就好了。”
目光低垂,似一条直线,越过发狂的人魔都尉,落到了紧紧闭拢的宫殿大门。
“群芳阁?这里该不会都是炀帝的秀女?难道人魔也好色的吗?”
摇摇头,把杂念驱逐,风火轮向着乾阳殿飞去。
到达楼观道后半个月,除了继续跟随老道学习炼丹,其他时间,李存孝全都泡在了秘境当中。
如今秘境的第三重,除了如方才那样的人魔都尉,剩下的杂兵,都已经全部被他挨个解决。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解决这几个天梯境界的人魔都尉进入第二重,那目前他在秘境当中便已经无法收获煞气了。
“好在龙华狮子拳印和九龙神火罩都已经小成,煞气的积攒也有六次破障。”
九龙神火罩的境界,一龙入门、三龙小成、六龙大成、九龙圆满。
小成之前,李存孝最多拿火龙绳护身。小成之后,倒是能以三龙成网,甚至连高出一个大境界的人魔都尉都可以束缚十个呼吸,从此要打要走,皆随心意。
而龙华狮子拳印,一共四印,小境界每高一层,便能习得一门新的拳印。
他方才所用,便是对应小成境界的说法印,也叫做转轮印。
相传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用的即是这个手印,表示佛陀宣讲传法,度化众生,以法轮摧破烦恼,使身心清净。
这一手印的效果,比起雄浑大力的施无畏印,更玄妙处在于能震慑心神。
与九龙神火罩配合,足以让对手身心僵化,任人宰割。
如果不是真气和真元的差距太大,李存孝靠着两门本尊的加持,怎么都能再多周旋十几个回合,说不定就能闯进那宫殿中一探究竟。
五股金刚杵中,六只摩羯爪亮起金光,这是除去提升两门绝学之后,一个月的积攒,是为了《九转神丹经》而储备的。
文中子还是在第二重的宫殿中安坐不动,李存孝只是看了一眼,便进入乾阳殿。
赤龙盘旋在龙椅之上,当中炀帝的魔胎好似一个黑卵,没有半点波动,但李存孝知道,对方只是暂时蛰伏。
“赤龙,你若是肯放开这魔胎,我转眼便能将其炼化。”
顺便还能将《九龙龙王降伏毒障经》推演成完整的神功。
可惜,话音落地,器灵没有半点反应,李存孝也见怪不怪,对方的灵智只有这样的水平。
一板一眼,都按照既定的准则行事,没有半点变通的说法。
“还是只能等到灵宝认主,才好除了这个隐患赤龙,灵液准备好了吗?”
盘绕在龙椅上的龙头终于扬起,轻轻一点,乾阳殿的中央,龙纹地砖层层翻转,好似波浪推开,转瞬之间,一个丈许见方的灵池便从中升起。
精纯的灵气如乳白的流云,变幻成珍禽异兽,最后又分解为七彩光芒,落入灵池之中。
这是李存孝一个月的积累,没有喂给七宝莲的分身,而是一直等到今天。
“凝聚青龙真形的法门我已经吃透了,再加上这些灵液,再复刻一次真形三定直驱圆满,应该没有问题。”
解下道袍,李存孝赤裸身躯,一步步走入灵池。灵液从脚踝没到膝盖,伴随他盘膝坐下,最终淹没了整个下半身。
“呼~”
精纯不掺杂丝毫杂质的灵液顺着毛孔渗入体内,这样纯净的、在俗世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环境,让李存孝不由自主地发出满足的叹息。
他如今也发现,伴随着修为越来越高,肉身已经越来越超脱凡俗的范畴。
俗世烟火对于如今的他来说,虽然不至于是便溺污秽,但是也已经如同黄沙尘土,昏昏噩噩,使人身心不畅。
而灵宝乃先天之物,与道相通,冥冥暗合天地,其所构造的灵池,对于追求不断剔除身躯中煞气浊气的武者来说,完全称得上是人间仙境。
除了龙舟,楼观道的山门中显然是用了一些特别的手段,四象四峰不多说,越靠近掌教一脉的两仪峰,李存孝也越是会生出熟悉的感觉。
“是因为灵宝两仪幡吗?若按郭钊他们所言,两仪峰中,别有洞天。”
“以宗门之力供养近千年的秘境,不知和龙舟秘境比起来,又是什么光景?”
思绪只在刹那,现实之中,李存孝体内的焰摩真气如同珠串,沿着经脉尽数滚回了龙华本尊之中。
青碧色的青龙真气受到灵液的滋润,就像是某种植物的孢子,开始如海潮般膨胀汹涌起来,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中奔流咆哮。
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尾火虎、箕水豹五行魔头,分别从肝、肺、脾心、肾中跳跃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