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560节

  同样也是充满了自豪。

  “毕竟。”

  “唯有我能够让他们活命,如果没有我,他们未来的路必死。”朱应缓缓开口道。

  “这是为何?”

  “他们可都是朝廷重臣,手握大权的勋贵。”刘磊十分不解的问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虽然能够庇护他们一时,但庇护不了他们一世。”

  “他们天生就站在了吕家与朱允炆的对立面,如若我没有回来,那允熥就不可能去揭发吕氏,同样也斗不过吕氏。”

  “一旦让朱允炆成了未来的储君,会是怎样的结果?”朱应淡笑着反问道。

  只是这样一分析,刘磊也是立刻明白了。

  “他们离了主上就活不了。”

  “淮西便是主上的母族,也是彻底与主上绑死了。”刘磊似懂非懂的说道。

  “你说得对。”

  “以后我们无需在大明之外立国了,也无需浪费这些时间去忙活了。”

  “未来我要做的就是给整个大明操刀,改变大明。”

  “而想要改变,必是血流成河,而我手中自然也需要刀,这些淮西将领天然就是属于我的人,作为刀,再合适不过了。”朱应缓缓开口道,心中已经有了如何用这些淮西将领的方向。

  改革。

  便意味着血洗。

  这些淮西虽然手握权柄,但没有文臣那种狐狸老子,用来作为刀再合适不过了。

  正在这时!

  “报。”

  “启禀主上。”

  “诸位殿阁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有朝堂上的一些侍郎,在府外求见。”

  肖汉快步走来,带着一种急切。

  闻言!

  朱应脸上也是带着几分无奈之色。

  在皇宫离开时,朱应就预料到了这等局面,自己是皇长孙,未来铁定的皇位继承人,这些朝臣们自然会分批来恭贺的。

  这也是官场相交的礼仪。

  更是他们要试探未来朱应对朝堂群臣的态度,他们自然都不会缺席。

  “让他们都入府吧。”

  “我在此等候。”朱应对着肖汉说道。

  “是。”

  肖汉立刻快步退下。

  不一会。

  便是十几个朝堂的重臣来到了大殿内。

  每一个身份都不低。

  大学士。

  尚书。

  侍郎。

  御史。

  可谓是门庭若市。

  而朱应自然是保持风度的接待。

  …………

  翌日!

  奉天大殿!

  今日。

  不同于以往。

  宽阔的大殿内放着几十张桌椅。

  百官也未曾汇聚。

  只是来到了武臣侯爵之上的勋贵,还有殿阁大学士,尚书,侍郎等。

  ……

第306章 朱元璋:要谢就谢皇长孙吧!

  今日!

  便是三年一度科举的尾声。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殿试。

  对于天下学子而言,便是决胜之时。

  也是由皇帝亲自来出题考校,决出前三。

  一旦进入前三,便是科举第一人,飞黄腾达。

  当然。

  能够自天下各州考入这应天城参加殿试,也足可证明他们的能力。

  哪怕是落选了,他们也会有一个前程。

  龙椅上。

  朱元璋一身龙袍,端坐其上。

  朱标仍然是如同朝议之时一样,站在了阶梯之上。

  拥爵的众多武臣站在了左侧,还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则是站在了右侧。

  而左侧首位自然就是朱应。

  “启奏皇上。”

  “八十五名来自天下各处学子已经在殿外等候,请皇上示下。”

  刘璟站出来,恭敬启奏道。

  “宣。”

  朱元璋一挥手。

  “皇上有旨。”

  “宣殿试学子入殿觐见。”刘璟立刻对着殿外大声喊道。

  这一刻。

  声若雷霆。

  而在外。

  早就等候在外的八十五名学子带着一种憧憬,大步向着奉天殿内走来。

  这一步一步。

  便是登临天梯,登临人上人的关键。

  很快。

  八十五个学子便来到了大殿内。

  这些学子有年轻有年长的。

  在大明的律法下,只要是有才学就参与科举考校,年龄不限。

  不过。

  随着年长,才思自然也是随之跟不上,所以年长者也并没有多少,大多还是青年学子。

  “科举学子,参见皇上。”

  “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这些学子全部都进入了大殿后,纷纷面朝龙椅上的朱元璋,跪地一拜。

  每一个学子都是发自真心的敬畏,崇敬。

  对于大明天下的万民而言。

  如若说朱应封狼居胥,覆灭北元乃是能够载入史册的不世战功,得天下人敬仰。

  那朱元璋所创造的功绩可不是封狼居胥能比的。

  在昔日元庭执掌中原时,华夏汉家人的日子是猪狗不如的,可以说是毫无尊严的苟活于世,朱元璋塑大明,重凝汉人的王朝,赶走了元庭,一步步执掌中原,定律法,重万民,轻徭薄赋,可谓是给与了天下万民无尽的恩泽。

  对于朱元璋,或许贪官污吏恨,怕。

  但天下万民却都知道他是明君,更是中原大地上无数汉人的救世主。

  “这些来自天下各处的学子看着老朱是真的打心底的敬,而非是对权势的敬。”

  “历史上。”

  “朱元璋重塑汉家的功绩,无人可以质疑。”

  “特别是在这大明立国不过二十多年,曾经许多百姓都经历过元庭的暴政,他们又怎会不感谢老朱。”朱应看着这些学子赤城激动之色,又怎会看不明白。

  这就宛若后世一样。

  那一位存在对于每一个华夏人就是救世主一样的存在。

  尊严。

  国。

  回来了。

  只是时代不同罢了。

  “诸位学子免礼。”

首节 上一节 560/5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