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570节

  “吕家之罪,不仅是谋害你,更是意图颠覆皇权。”

  朱元璋话音都透出了冷意。

  “择日不如撞日。”

  “就明日。”朱应不假思索的说道。

  “咱孙子的话,你听到了?”朱元璋立刻看向了沈溍。

  “臣领旨。”

  沈溍恭敬应道,然后将两封奏报呈奏:“请皇上盖印。”

  话语间。

  云奇立刻走上前,恭敬的将两封刑部的公文呈奏御案上。

  朱元璋也没有多想,当即就拿起了大印,对着公文上一盖,并且提起笔写下了一句话:“明日,尽诛!”

  在如今的大明。

  事关死刑犯都需要经过刑部上呈朱元璋的,更何况是这种诛灭全族,九族的大罪。

  这必须是有朱元璋的准予的。

  “明日行刑。”

  “还需都督府调派军队护持,否则刑部的衙役无法维持。”沈溍又恭敬道。

  “咱会下旨让兵部配合。”

  “除此外。”

  “此次监斩主管由虞怀王还有允熥去执行。”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臣领旨。”沈溍恭敬领旨道。

  “好了,去安排吧。”朱元璋点了点头,摆了摆手,不再多言。

  沈溍自然也是恭敬退了下去。

  “标儿。”

  “明日你要不要去刑场一看?”朱元璋转头看向了朱标。

  “有雄英去就足够了。”朱标说道。

  “也是。”朱元璋点了点头。

  ……

  虞怀王府!

  自皇宫归来,朱应也在细细所想。

  每想到了一处。

  便在桌子上的白纸上写下一句。

  不知不觉之中。

  这一张白纸也已经被朱应写满了。

  如果仔细看着白纸上。

  可以看到。

  第一个就是分封藩王之祸。

  削藩,夺藩王特权,夺藩王兵权,夺藩王政权,夺藩王合法买卖田地之权,夺藩王不征税之权。

  而第二个。

  田地佃租,田地不允许买卖,摊丁入亩。

  第三个。

  修驰道,让驰道遍天下。

  第四个。

  科举增项,有所长者,皆可通过科举考校,广纳天下人材。

  第五个。

  夺进士买卖田地合法之权,夺进士免税之权。

  而第六个。

  便是朝廷供养藩王饷银,宗室供养。

  第七个,海禁……

  第八个,八股取士……

  第九个,户籍……

  这一张纸上,便是朱应所想到的,如今大明帝国内所面临的诸多弊端。

  无论哪一件事说出去都必然是影响深远,引起举国震动的,但,如今朱应既然写出来了,就代表着他的意图,未来一定是要将这些都为之改写的。

  正所谓。

  想要走上真正一统世界的科技强国,而非居于一隅之地。

  这些都必须迎来真正的改革。

  唯有如此。

  才能够让朱应获得一个真正的帝国,一统世界的帝国。

  “相比于直接在外建立一个国度,虽然承继大明可以免了这一步,但似乎也并不是太好。”

  “我这个好爷爷可是让大明有着不少的弊端啊,真的要整起来,必然会引起举国震动。”

  “看来,还是要先一步步来做。”

  “首先就拿那些叔叔们开刀,趁着老朱还在,趁着他的威势还在,必须要借助他的势才能真正完成改革。”朱应暗暗想到。

  自己的这些叔叔们。

  坐镇一方的藩王。

  老二,老三。

  残暴无道。

  老四,虽然表面上很好,实则心底已经有了野心。

  至于其他的。

  同样也是有不少的弊端,但没有那么明显,毕竟朱应也没有真正刻意在历史上了解这些藩王,总之,有好的,也有坏的。

  但。

  只要持之以恒的下去,对他们不加以约束,必然是大祸端的。

  看着这纸上写下来的弊端,哪怕是朱应自己写的都有些头皮发麻。

  这还只是他初想之下的,还有很多未曾细想的弊端。

  “一步步来吧。”

  “反正看老朱他们的态度,如果他们不改,那就姑且让他们先烂着,等以后我接下了那就是血洗了。”朱应暗想着。

  反正。

  找机会与老朱还有朱标谈一谈。

  后续就再看。

  毕竟论手段,朱应有。

  论实力,朱应也有。

  老朱在,那可以凭他的威势去解决,能够减少很多流血,可如若老朱不同意,那就只有在未来朱应亲手来做了,那必然是血洗无数了。

  不过为了塑造一个强大的大明帝国,让朱应能够向着世界扩张的帝国,必须要经过改革,经过这些举措才行。

  正在这时候。

  “王爷。”

  “好消息。”

  刘磊人还没有到,声音就传了过来。

  朱应将桌子上的纸收入了储物空间,然后看向了殿门口。

  只见刘磊带着肖汉快步走来,两人手上都捧着一个盒子。

  “咋咋呼呼的干什么?”

  看着两人这样子,朱应没好气的骂道。

  “王爷。”

  “工匠们出东西了。”

  “你快看。”

  刘磊捧着盒子就来到了朱应面前,肖汉也是一样。

  将两个盒子放在了桌子上后,两人都是直接打开了。

  第一个盒子。

  映入眼中。

  则是几个完全透明的玻璃杯,玻璃碗。

  在这个时代,大明根本没有玻璃的存在,但是在海外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

  或许海外也没有此刻朱应面前的玻璃这样剔透明亮。

  看到后。

  朱应眼前一亮:“终于做出来了?”

  “回王爷。”

  “已经完全掌握了做此【玻璃】的工艺了,匠人们也完全可以互相调配好。”

  “现在彻底成型了。”刘磊也是激动的说道。

  而朱应目光移动到了第二个盒子,更是眼前一亮。

  ……

首节 上一节 570/5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