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握住拳头,面上神色之中有压抑不住的欣喜。
他清楚知道,此事做成了,他在文官心目之中会是怎样的地位。
那时候,他只要稍微推动,百官上书,他的母妃嘉贵妃成为大秦皇后,将是水到渠成。
想起在南苑母妃为父皇能同席用膳而涕零,五皇子不觉眼角抽动。
————————————————————
乾阳殿,大殿之外。
身穿黑色衮袍的陵兰王嬴冲霄,与礼部尚书王安之并肩而行。
两人前方,不远处,一队黑甲军卒立在乾阳殿的石阶之下。
身穿黑袍,手按腰间刀柄的张远,立在军卒之前。
“那就是青阳侯,真是年轻啊……”须发灰白的王安之低语,面上露出感慨。
“雍天洲天地之力晋升,年轻人越发强盛,大秦也终于到了底蕴勃发之时。”
王安之微微转头,看向嬴冲霄。
“陵兰王,听说你与这位青阳侯乃是旧识,你对他行事手段可还了解?”
张远崛起太快,哪怕是身为礼部尚书的王安之,一时间也摸不清这位新任武御司司首的想法。
听到王安之的话,陵兰王面上露出轻笑。
他没有回答,倒是反问:“以王尚书看来,张青阳是什么样人?”
什么样的人?
王安之脚步前行,离着乾阳殿越来越近,看到的张远身形也越发清晰。
“年轻,自然有胆气,魄力,我等厮混老了,没有他那份冲劲了。”
“陛下用他,当然也是看重他这等敢拼杀的劲头。”
双目微微眯起,王安之脚步轻缓几分。
“我所虑者,持刀杀人,这位青阳侯是为杀而杀,当真心性嗜杀,还是,拔刀震慑各方。”
“若为前者,不过莽夫,若为后者……”
他的声音顿住,低低道:“执掌武御司,却有这般多心思,非百官之福,恐也非陛下与大秦之福。”
王安之的话,让陵兰王嬴冲霄脚步顿一下,然后哈哈长笑。
“你这酸儒,当真恶毒。”
“照你说,归根到底,张青阳今日无论如何做,都是错的。”
他看向王安之,面色之中透出几分郑重:“那你说,这一场乱局本就是他人挑起,你不批驳别人,却来言张青阳的不是。”
“在你等儒道文官眼中,武人如何做都是错。”
王安之摇摇头,低低道:“非是武人,而是,镇天司。”
“他张青阳今日要是退了这一步,镇天司就能受到管束,他不退……”
王安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将身上衣袍整理一下,踏上大殿石阶。
他从张远身侧走过时候,脚步微微顿一下,径直前行。
陵兰王则是看向张远,笑着点头,然后大步踏上石阶,走入乾阳殿。
两人入乾阳殿,那些文官瞬间有了主心骨。
“尚书大人,您可算来了,那张青阳实在欺人太甚——”
“陵兰王,封堵乾阳殿,这武御司已经狂妄到此等地步了吗?”
“尚书大人,卑职无能,让那张青阳在我刑部杀人,我,我无颜见本部同僚,我,我要辞官……”
王安之面皮紧绷,陵兰王神色平静,两人快步前行,直到大殿玉阶之前位置。
两人站定,大殿上渐渐安静下来。
皇帝的目光落在王安之与陵兰王身上。
“陛下,礼部与宗人府根据皇族名册,拟定了与齐国结亲的人选。”
“微臣与陵兰王共同考察,目前有三位郡主可供参考。”
“齐国乱局未定,是否答应皇子姜正成的求亲之请,我礼部目前还未有统一意见,只能请陛下裁定。”
王安之手上捧出卷册,向着皇帝躬身开口。
第508章 陛下信我,无需解释
皇城大殿,当然是商讨议论国之大事地方。
相比一众四五品言官的谏言哭诉,礼部尚书和执掌皇族宗人府的陵兰王来此,才是商讨大事。
别看齐国皇子失势,可那也是皇子。
大秦是否答应其求亲,就决定着往后五国三域之间的走向。
这等事情前,那些御史,学士,都根本插不上嘴,也不敢插嘴。
没有三品官衔,更没有资格插嘴。
这事情,也只有礼部和宗人府,才有资格参与。
余愧贞将王安之所呈的书卷送到元康帝面前,元康帝伸手接过,展开书卷。
他的目光扫过书卷,然后看向陵兰王。
“顾城王郡主嬴依玉,聪王庶女嬴静婉,还有奉觉王之女嬴碧琴。”
“朕记得,固王之女,还有那齐国皇子心慕之人乃是嬴芷若。”
陵兰王点点头。
“陛下,固王往东境,其女再去齐国,不合适,我宗人府将其姓名从结亲名目之中剔除。”
“至于那位芷若郡主,宗人府问过她的意思。”
陵兰王淡淡道:“芷若郡主言,与其嫁齐国皇子,远离家国,且朝不保夕,不如嫁大秦男儿。”
大殿之上,陵兰王的声音在回响。
那些立在后方的文官,有的张嘴喃喃低语,有的面皮抽动。
“陛下,身为大秦皇族,这位芷若郡主不能心怀大秦,只顾自己,臣参——”
一位再忍不住的御史快步上前,躬身高呼。
他还未说完,陵兰王转头看一眼,将他话语打断。
“芷若郡主还说,如今的大秦不需要她和亲,要是大秦对齐国有兴趣,她可倾尽家产,为大秦整训一支大军,亲自领军,灭了齐国。”
大殿之上,那走上前的御史脚步顿住,张着嘴,面色涨红,说不出一句话。
其他文官相互看看,神色变幻。
“尚书大人,这,这——”两位御史台官员看向王安之,低低开口。
王安之却根本不搭话,而是上前一步,口中高呼:“陛下,芷若郡主所言甚是,如今大秦强盛,对外国策当有所改变。”
“臣已经与礼部侍郎龚宇正等人拟定往后礼部章程。”
“我大秦之法,从不是一成不变。”
元康帝点点头,将手上书册合上。
“王卿说的不错,大秦之法当顺时而变,之前军机处设立,朕看着不错。”
“等过些时日,朕想重建尚书省,内阁大学士人选……”
皇帝的话语顿住,摆摆手道:“今日不议此事了。”
尚书省。
内阁大学士。
传言果然是真的!
殿中那些文官面上全都透出惊异。
他们终于明白,王安之为何要提变法之事,这分明是给皇帝挖渠引水。
恐怕这位礼部尚书早就是内定的尚书省内阁大学士人选之一吧?
大殿之上,微微有议论声起。
端坐的元康帝目光扫过,忽然开口:“那张青阳还没走?”
张青阳。
大殿上商议国之大事,将青阳侯封堵乾阳殿的事情都忘记了。
此时皇帝提起,顿时不少人立马面色化为悲愤。
“陛下,臣听闻青阳侯拦截刑部尚书,又当街杀人,如今更是封堵乾阳殿,”王安之向着元康帝拱手,“臣斗胆,要与青阳侯在大殿奏对。”
身为文臣之首的礼部尚书,要跟青阳侯奏对!
大殿上,一众文官面上露出欣喜。
论嘴皮子,论对大秦律的熟悉,论儒道辩驳之能,一个边地出身的武夫,怎么可能是大秦礼部尚书的对手!
礼部尚书王安之要与青阳侯奏对,那结果已经可以预见。
这位新任武御司司首,必然一败涂地,被辩驳的哑口无言!
大殿之上,所有人抬头,看向元康帝。
皇帝点点头,淡淡道:“准。”
准!
一位位文官握紧拳头。
皇帝准了王安之与青阳侯的奏对,就意味着皇帝也不愿再包庇,起码不再偏向青阳侯。
青阳侯今日做的太过,皇帝也心中不悦。
听到元康帝的话,余愧贞快步走出大殿。
片刻之后,余愧贞走回,躬身道:“青阳侯说了,他不进殿奏对。”
“如果尚书大人有什么话,尽管问。”
不进殿奏对?
还能这样?
大殿之中,所有人都是一愣。
哪怕是元康帝,都是嘴角微微一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