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镇天司 第555节

  何况先天境月奉是百两纹银打底。

  商盟,武盟,还有民夫征调,河工征召,如火如荼。

  可是真正让九川河上下震动的,却是河道衙门。

  河道衙门主事李成,到任第一日,领麾下十万船夫,穿行九川十八闸,将其中十五道闸口砸碎,只留出海口,云沧江,还有一道九川闸。

  河道衙门颁布发令,往后来往九川河,云沧江,以及往东海商船,一律免税。

  免税!

  从前十八道闸,就收十八次税。

  现在全部免税!

  这消息,震动的不只是东瀚郡,连东境和整个大秦朝堂,都被惊到。

  要知道,河道衙门收税,这是多少年来各地税收中占比不小的一块。

  但凡是治下有江河商道的郡府,日子都过得颇为滋润,比那些走不了商船的地方肯定要富裕不少。

  可东瀚郡河道衙门将这税收砍掉,这一块亏空怎么补?

  而且,东瀚郡这么干,问过其他郡的意思吗?问过户部的意思吗?

  这等大事,难道不该朝堂上六部磋商?

  传言,为东瀚郡河道衙门事情,户部,礼部,吏部,都上书,要求严查。

  户部的理由是此等税收之事,该是户部负责。

  本来各郡掌管商道税收就不合规矩,最好是户部直接派人去各地收税。

  而礼部则是言祖宗之法不可废。

  商道收税这是几万年的规矩,怎么能说改就改?

  至于吏部,一句话,东瀚郡河道衙门主事李成,无官身,出身草莽江湖,不得用。

  朝堂之上,纷纷扰扰,最终元康帝也没有下旨查办东瀚郡河道衙门事情。

  皇帝只说了一句话。

  “朕相信青阳侯。”

  ————————————————

  东瀚郡。

  郡城。

  临街茶楼上,身穿儒袍的采薇书院山长姚白月端坐。

  他对面的中年儒士面色凝重,手中杯盏热气缭绕,却不觉。

  “老师,青阳侯当真圣眷昌隆到这等程度,河道衙门这般动作,都不罚……”

  中年儒士轻声低语,抬头看向姚白月。

  “老师,青阳侯到底在谋算什么?”

  听到他的话,姚白月面上露出轻笑。

  “你也觉得青阳侯是在谋算什么,却不是如市井传言一般说他是莽夫?”

  笑着端起茶盏,姚白月道:“在东魏,百姓口中的青阳侯可是年少居高位,无能又鲁莽啊……”

  对面,中年儒士摇摇头。

  他的面上神色复杂,手中杯盏握紧。

  “他怎么可能是莽夫?”

  “武道修为与天赋先不言,光是在东瀚郡这一月有余时间,行事手段,就不是寻常官员能有。”

  “任用刘培元和赵德芳,东瀚郡官场人人自危,河道衙门一锅端,所有的怨恨都是刘培元和赵德芳承担,却人人夸赞青阳侯公正无私,整顿官场。”

  “连刘培元和赵德芳这两人都敢用,我也没想到,真不知道该说青阳侯心胸宽广,还是,用人无德。”

  “九川武盟,九川商盟,百万民夫,一切以金钱开道,挥金如土,此等行事——”

  中年儒士无奈笑一声:“外人看到的是财大气粗,行事粗俗,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杯盏放在桌面,中年儒士的目中神色透出郑重。

  “至于河道衙门——”

第600章 东境行营副都督,征召五千万新军整训

  “李成此人出身江湖,武道修为不错,能将那长运帮从小小帮派发展起来,本事是有的。”

  “但我不相信,他能有如此决断,直接撤销九川十八闸,取消收税。”

  中年儒士双目眯起,目中透出精光:“我猜测,这背后谋划者,另有其人。”

  另有其人。

  姚白月轻笑点头。

  “饶明啊,到东瀚郡这段时间,你的观察力倒是敏锐不少。”

  中年儒士被夸赞这一句,顿时面上露出几分喜色。

  他犹豫一下,低声道:“老师,那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此事?”

  深吸一口气,他摊开手掌:“最有可能的,自然是青阳侯,可青阳侯来东瀚郡为的是稳定东境,裁撤税收之事,对他来说有害无利。”

  “除非,他是为九川商盟,为东瀚商盟谋取利益。”

  “光是裁撤十八闸,以目前的交易量来看,恐怕每日都能为两家商盟节省上亿两白银。”

  微微皱眉,中年儒士继续说道:“按说这等损失都是秦国,皇帝为何能同意?”

  损国之利,富商会商贾。

  这事情,对大秦,对青阳侯似乎都没有什么好处。

  这问题,不只是中年儒士不明白,天下无数人都不明白。

  正是感觉青阳侯有私心,才会有御史台雪花一般的奏折弹劾他。

  “损秦之利……”姚白月轻叹,摇摇头,“饶明,你还是没看透青阳侯,没看透大秦啊……”

  中年儒士面色一整,躬身道:“还请老师教我。”

  他叫饶明,是采薇书院教习,修为已经是宗师境,此等年岁,在同辈之中是绝对的精英。

  不是精英,也不可能随姚白月修行。

  只是此时姚白月所言,他真的不懂。

  姚白月的面上神色也凝重几分,看向窗外。

  “大秦,要的不是财货,而是更多的物资。”

  “财货,金银,都只是货币而已。”

  “让物资运转,让百姓富足,出产更多的物资——”

  姚白月双目眯起,沉声道:“大秦在积攒底蕴,准备国战!”

  国战!

  饶明浑身一颤,手指不觉哆嗦一下。

  大秦有多强,五国三域谁人不知?

  所有人只是因为知道大秦之敌在北境长城之外,对雍天洲四国三域没有太大攻击性,才会维持此等局面。

  “国战……”

  饶明面色变幻,神色之中多出几分恐惧。

  窗外,呼喝声音传来。

  “河道衙门新定价格,春蚕丝三十二两一筐,这价比往年多了四成啊——”

  “哈哈,灵谷一斤五十两,直接送到码头,有多少要多少,河道衙门李成主事说了,外郡客商敢杀价,他就敢杀人。”

  百姓的呼唤之声透着欢乐,大小箩筐,青木车架,绵延出城。

  那些早囤了货的商家,更是大队的往外出。

  “定价权。”

  “河道衙门,或者说是东瀚郡郡守府拿到了定价权。”

  “他们将真正好处送到百姓手上,让百姓富足,出产必然激增。”

  姚白月面上透出感慨,轻声开口。

  “从河工民夫的工钱,再到这些物资定价,东瀚郡一郡之地运转起来,都是可怕之局……”

  饶明神色凝重,低低点头。

  ……

  河道衙门。

  大堂之中,数百身穿青袍的儒生端坐,面前摆着书卷,算筹。

  “根据一百三十一家商行报价,九川银鱼折算时价三百五十二两白银一斤,挂牌。”

  “赤火晶砂三千两纹银一两,十八家商行出采砂人,出采砂器材,挂牌。”

  “三百六十三家商行报价云沧江盐晶,五十文一斤,需求一千万斤,河道衙门补贴一斤五文,挂牌。”

  一位位儒生将自己负责统计定价报出,书写在木牌上。

  一位位河道衙门巡卫快步奔行,将这些木牌送到河道衙门外广场上挂起来。

  一位巡卫奔行时候,脚下一歪,踉跄几步,被一旁站着的李成伸手扶住。

  “玉芽稻米三十一文一斤,九百五十二家商行收购五千万斤,昨日好像还是二十四文吧,这价涨的够快啊。”看巡卫手上牌子,李成嘀咕一句,说完,他又是一瞪眼。

  “特奶奶的,何阳你小子三丈高的浪头都稳的跟礁石一样,这送个牌子,脚竟然软了。”

  巡卫不敢答话,只低头。

  李成口中喝骂:“你小子是不是昨晚出去喝花酒了?”

  听到李成的话,那青年巡卫苦着脸道:“帮主,不,主事大人,别说喝花酒了,就连饭都吃不上几口啊。”

  “你看看这每日光是送牌子,来回就是几百趟,前一息才挂牌,后十息就得改价,兄弟们就是铁人也扛不住。”

  李成目光扫过四周,低哼一声:“怎么着,这差事不想干?”

  名叫何阳的青年巡卫忙将头一缩,连声道:“干,干,怎么不干?”

  “一趟十文钱,一天就是几两银钱,谁不干是傻子。”

  “再说了,这牌子上变动一文钱,关系的就是无数百姓多挣一文,那攒起来就是天大的数字。”

首节 上一节 555/6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