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封神 第74节

  一位憔悴儒袍老者,苦笑摇头奉劝道:“主公息怒!如今谣言肆虐,凤鸣军停军,也不代表会夹击我军,恐有蹊跷!我军……不如……暂退漩涡,留着青山在啊……”

  沈法兴粗喘如牛,双眼发红问道:“退!如今局势,我军还能往哪退?”

  谋士沉默……

  如今海陵城,南是天江,已被截断。东北是凤鸣军,西北是江淮军,西边是东路隋军,南面是南路隋军……

  除了东面海域,还真是四面楚歌,想退都没地退了!

  偏偏海陵城和上梁军已无多少船舰,加上南路隋军的恐怖船队,入海和跳海自杀有什么区别?!死得更快,海上还没处突围或逃亡!

  “苍天无眼!战!传讯天师府,决死一战,看哪方先来,拼死也要垫背……”

  这几章影子绞尽脑汁,专注了点谋划,也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这种,欢迎建议提醒,查缺补漏啊,谢谢!

第116章 虚实难明

  “看哪方先来,拼死也要垫背……”

  双眼发红的沈法兴,颇为疯癫入魔地叱道。

  上梁王沈法兴,出身吴郡沈氏,属于名门大族,更是官宦世家,起兵前自己还是吴郡郡守,容颜俊伟,气质刚正,也颇得民心。

  这端正一坐,国字脸,浓眉虎目,身材健硕,还颇具贵气,更显刚正、仗义。比江淮总管、凤鸣王,甚至是靖武王萧影,更有王者风范,更有卖相!

  只是,此时苦思无路,有些疯癫的沈法兴,双眼发红,五官狰狞,宛若走火入魔。

  “都怪东阳巨寇楼世干和太仆丞元祐(隋朝)……”

  绝望之际,沈法兴回忆当年,怨念冲天。

  当年东阳巨寇楼世干聚众为匪,肆虐江南,还冲击郡城。隋帝杨广下旨让吴郡郡守沈法兴和太仆丞元祐剿匪平乱,几次讨伐无果,损兵折将。沈法兴自认世居江南,沈氏更是名门大族,光族人就数以万计,自己也是颇得民心。一被身边人蛊惑,觉得非战之罪,主要是隋朝太失民心,天怒民怨,才难以功成,就勾结元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等,擒住元祐,愤而起兵,随后如得神助,势力实力极速发展,占据江南十余郡,成为江南三王之一的上梁王!

  江都之变时,沈法兴趁机率军横扫江南,所向披靡,自称江南总管,与江南最强势力之江淮总管杜伏威齐名,还自建朝廷,承制设置百官。

  听闻萧皇后反扑,赶走宇文氏为首的叛军,重建朝廷时。沈法兴还正式上书,请封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或上梁王等诸职和爵位,以求正统,并任命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等等,自建朝廷,自封百官。

  谁知道萧皇后及朝廷根本不理他,还“愤而”出城迎战……

  这才几天,南路百万梁军没了,气势汹汹跨江横扫的“御驾亲征”,也四面楚歌,即将末路了……

  “本来我日子过得好好的……身为沈氏少主,吴郡郡守,意气风发,风光无限,只想称霸一域,造福一方,为什么要逼我呢……”

  “如果之前自己不起兵反叛,自立为王,如今将会如何呢?”

  “这怎么忽然就这样了?才多久啊,转变太快了吧……”

  “为何如此?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沦丧,都是乱世导致……”

  怒吼之余,沈法兴脸色青白红变幻,内心戏丰富!

  “轰!轰!轰……”

  沈法兴正自我内心戏演得火热,就被滚雷阵阵般的轰鸣声惊醒,顿时更是恼怒!

  这已经是城外隋军第N次攻城了。

  虽然隋军连城墙都没摸上过,只敢隔远投石,摇旗呐喊,明显没信心且难以攻陷海陵城。但是,苍蝇咬不死人,恶心人啊!

  “报……”

  “城外敌军再次发起猛攻……东城墙求援!”

  汇报声来,沈法兴和殷谋士等正要呵斥,却听到“求援”字眼,话说到嘴边,硬生生吞了回去,纷纷咳嗽不已,差点被呛到。

  “什么?东城墙求援?隋军多次试探、佯攻,这是开始大举进攻了?”

  梁国尚书左丞(自封)殷芊脸色大变,难以置信地脱口惊呼,又愤怒质问道:“不是说靖武王所率南路大军,最快明日午时才能抵达吗?城外隋军竟敢独力大举攻城?谁给他们的信心?!难道靖武王已经到了?斥候干什么吃的?都该株连九族!”

  “……”

  一连串的怒吼质问,把在场众人说得脑际嗡嗡的有些反应不过来。

  这充当军师的殷芊,比在场武将,乃至上梁王沈法兴,反应还大,更失态、更暴躁!

  “这个……”

  斥候脸色涨红,硬着头皮迟疑道:

  “城外敌军是逼近了,疑为会真的大举攻城,东城墙损失惨重且颇为混乱,特此求援!”

  “什么意思?”孙士汉皱眉问道,有些听不懂汇报了!

  只是逼近,隔远骚扰,求援什么?

  斥候想了想,措辞解释道:“清黎道人、清虚道人等东城墙诸多道人,说消耗过大,要闭关静修,拒不出战,我军伤亡大增,有些稳不住战局,所以……”

  此次沈法兴算听明白了,顿时恼火叱道:“找死!什么叫拒不出战?本王还在呢,传召清黎、清虚等道人,竟敢违抗军令?!”

  “就是!值此战争期间,违抗军令,影响军心者……军法处置!”一位将领不满恼怒地紧随附和道!

  斥候脸色变幻,硬着头皮应道:“这个……清黎道人、清虚道人等诸多道人,不知去哪闭关了,找不到人,请王爷及诸位大人定夺!”

  “找不到人?不会跑了吧?临阵脱逃?”殷芊一怔,有些难以置信地精神恍惚而脱口问道。

  “闭嘴!”

  蒋元超脸色一变叱道,又迅速问道:“靖武王及南路隋军,到底抵达没有?大概什么时候到?”

  “好像……没有!”斥候硬着头皮应道,至于什么时候抵达,他只是个斥候,哪里知道?!

  蒋元超一咬牙,朝沈法兴躬身道:“主公!我方军心不稳,局势……混乱,立刻突围吧!隋军多次佯攻,明显是骚扰、纠缠,应是没信心独战我军,不如从东城墙突围!”

  “可笑!根据情报,东路隋军,数量高达三十几万,是南路隋军的两倍多,还都是精兵!从哪方突围都比西边好……”

  殷芊跳脚怒视蒋元超叱道,又迅速接道:“如此明显的陷阱,你到底是何居心?好啊……你也被魔门收买了吧?还是你本就是魔门弟子……”

  “你……你……”

  蒋元超脸色涨红,手指颤抖直指,一时说不出话来,也难以反驳。

  情报确实如此,东路隋军武器盔甲俱全,行军列阵井然有序,确实怎么看都是精兵,不说行军素质,隋军总不可能武器盔甲多得可以用来装饰、作假吧?

  “行了!都闭嘴!”

  沈法兴连续做了多个深呼吸,强行压下负面情绪,冷声叱道。顿了下,眼神如刀且发红看了眼蒋元超,环视众人沉声道:

  “再探!看靖武王及其大军在哪,什么时候到!凤鸣军和江淮军在哪,情况如何。海陵周围……还有没有别的生路!”

第117章 南阳侯

  “……”

  众人沉默,部分人欲言又止。

  听沈法兴这番话,就知道他自己也心虚了。虽然不赞成立刻突围,却也没信心死守,想求生路了!

  蒋元超脸色红白交加,豁出去般再次奉劝道:“主公明鉴!眼前就是我方最佳突围时机啊!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三方敌军齐至,我军才真成瓮中捉鳖,无路可走了!”

  “危言耸听!”

  殷芊再次恼怒且不屑叱道,想了想接道:

  “谣言不可尽信!根据情报,目前凤鸣军和江淮军,只是停军,又没敌对动作,也……也不一定会违约背刺。如今我方率先出击,是想坐实谣言,率先违约背信吗?”

  “老贼!你这是要坑害主公,坑害我军!”

  蒋元超气得破口大骂,怒视反问道:“本就约定全速驰援、结盟,贸然停军还不算违约背信吗?难道要等他们兵临城下,对我军发起攻击,这才算吗?到时万事皆休,我军坐以待毙吗?”

  “你……朽儒!”

  殷芊怒视啐道,缓和了下情绪叹道:“局势如此,自当择优而选!放弃海陵优势出城,哪方是我军能轻易对付?那与自寻死路何异?到底是谁要坑害主公,坑害我军?”

  沈法兴脸色阴沉地揉了揉太阳穴,就觉得脑际嗡嗡作响,一团乱麻!

  看两人对骂互叱,众人一阵面面相觑,也搞不清楚谁的准,有难以反驳。

  “或许……凤鸣王和江淮总管,只是想坐视我军与隋军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呢?”

  司空(自封)孙士汉迟疑了下,插言提醒道,又接道:“之前我军横扫江南诸郡,军事民生等极速发展,二王不可能不忌惮啊!很可能会趁机削弱我军,而不是就此勾结隋军呢?”

  殷芊眼神一亮,颇为得意看向蒋元超连声道:“司空所言有理,老夫就说谣言不可尽信!除非萧皇后及隋朝,正式认可凤鸣王和江淮总管,否则兵与贼,如何联合?就不怕天下悠悠之口吗?”

  “有区别吗?还不一样是孤立我军?”

  蒋元超苦涩摇头反问道,随即嘲讽问道:“还是诸位觉得我军落败后,凤鸣军和江淮军会仗义相助?不会趁机谋杀主公或吞并我军残部?”

  “……”殷芊和孙士汉等人脸色一变,张嘴无言。

  殷芊硬着头皮,强词夺理反驳道:“那也比放弃海陵优势,突围寻死的好……这不是扬短避长,自陷于危吗?再说……隋军不一定能独败我军,独陷我城啊!”

  “你……你们……哎……”

  蒋元超怒视殷芊,又看向众人,包括沈法兴都避开他眼神,不由长叹一声,精神萎靡,似乎瞬间苍老了许多!

  ……

  海陵城东北方,姜堰郡天目山脉。

  此世是修仙世界,人口是萧影前世隋朝的百倍,山形地理自然也庞大得多。

  姜堰虽与海陵接壤,但从天目山脉到海陵城,却有数千里之遥,行军也得十天左右。

  天目山脉,以天目山遗址闻名,建有天目古城,据传可追溯到远古西周时期。

  原本急行军的凤鸣军,此时停留在天目古城中,凤鸣王李子通手持印有天魔宗标志的密信,无数次查阅,脸色阴晴不定。

  凤鸣军大将兼李子通心腹,廖昌雄,皱眉疑惑问道:“主公!我军真要停军三五日,坐视海陵城沦陷,上梁军覆灭吗?”

  雄姿阔面,仪表堂堂且胡髯三尺的李子雄,气质温和敦厚,一看就是仁善仗义的“老实人”,扬了扬手中信件,摇头苦笑道:“哎……本王未尝愿意!天魔宗的……情面,及之前援助之恩,不可不给啊!”

  隋军大肆宣扬的“谣言”,算是歪打正着,确实说对了。

  看似敦厚仗义,豪爽仁善的李子通,确实是魔门弟子,只是他手段高超,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比正道还正道!

  当然,人心百态,人性百种。不能说魔门中人,就全是丧心病狂,残忍无情之人!

  “……”廖昌雄欲言又止,身为心腹,他多少知道些内情,更知道李子通的不情愿和无奈。

  否则李子通不会无数次翻看密信,每次都脸色难看了!

  只是李子通以欠天魔宗和魔后恩情为理由停军,安抚凤鸣军及诸将,让人难以反驳,勉强能接受。

  “话虽如此!可海陵城位于江淮交汇之地,乃兵家必争之文化古城,底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更是江南门户,我方南下咽喉,势在必得,万万不可相让啊!”

  一位面如紫玉,俊美如仙却又英气不凡的青年,不由皱眉插言道,正是刚投奔李子通不久的表弟……伍云召!

  此时的伍云召,威名丝毫不下于反王之凤鸣王李子通,因他是开隋九王之伍建章之子,爵至南阳侯,负责镇守南阳,人缘极佳。因其父被奸臣陷害获罪,怒而在南阳关起兵反隋,世称南阳侯。

  伍云召天生神力,武学冠绝天下,起义时力挫与父齐名的多朝名将韩擒虎,击败顶级名将尚师徒,枪挑剑砍隋军数十员上将,所向无敌,威震天下。

  可惜,倒霉碰上了宇文成都,惜败而逃,南阳起义军也就此覆灭,而后投奔表哥……凤鸣王李子通!

  投奔途中,伍云召还碰上了结义兄弟……紫面天王雄阔海和堂弟……混天无敌(双镗无敌)伍天锡,威震古今的云锡海组合出现。只是两人各有基业……目前仅是匪寇,伍云召胸怀大志、大仇且看好凤鸣王反隋,便独自投奔!

  如今伍云召可是天下公认的仅次于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天下第二”绝世猛将,也是凤鸣王座下第一大将,凤鸣军的擎天支柱,南阳军虽灭,南阳侯之名尚在,更盛。

  萧影前世隋唐史籍中,伍云召可是公认的天下第五好汉,战力可见一斑,只是如今其他绝世猛将尚未崛起、出名。

  “本王岂会不知!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人魔后的面子不可不给啊……无妨,大不了……到时转攻上梁军,区区三五天,谅隋军也攻不下海陵城,我军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首节 上一节 7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