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本就不好解,位置又刁钻,既看不清、手也使不上劲。
“别呀!”
伊奕懿满面红霞,口中连连拒绝,却在发现他解了半天没解开扣子时,自己微一侧身,单手一探,在丁岁安看来比伊函哉那个死鬼还烦人的五枚盘扣,已被她灵巧指尖轻松挑开。
自己的衣裳,还是自己脱的熟练啊!
脱的又快又好。
“不行!”
但直到衣襟散开,伊奕懿还不忘再来上一句,表达自己坚决的态度。
真是个贞烈小娘!
借耳厮鬓摩之际,伊奕懿忽在丁岁安耳畔呢喃道:“你留在,留在大昭好不好”
“.”
方才想让丁岁安说的话,他没说。
伊奕懿到底还是没忍住,自己问出了口。
巳时。
自打朱雀门逆王伏诛,昭帝几乎再未主持过朝会,皆由太子摄政。
巳时散朝后,伊劲哉留了同平章事谢颐、国师周悲怀、鸿胪寺卿薛芳等重臣,商议和吴国和谈之事。
“.需早日拿出个章程,促成和谈,乃两国百姓所望,但切记不可软弱。”
承天殿去往别处的连廊内,伊劲哉先为和谈定下了基调.尽量谈成,但不能让步太多。
“殿下,战俘之事,当如何处置?”
落后一步的薛芳低声请示,伊劲哉脚步未停,“战俘可放归吴国,但赔款不可少,薛大人可以按人数、军阶算个数目,给孤看一看,再拿去与李大人商讨,可虚高些,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是。”
这些都还好说,关键便是两国名分问题。
也是伊劲哉要与几位大臣商议的重点。
“你怎么在这儿?”
说话间,一行人已走至御书房外,却见昭宁的贴身小丫鬟守在门口。
“奴婢,奴婢殿下她在里面看书!”
阿柒低着头,寒毛直竖,声音微颤。
御书房。
“你怎么在这儿?”
尚沉醉在余味中的伊奕懿,听到父王声音的瞬间,忽腾一下坐了起来,恍若世界末日般惊慌张望。
“快!快,快藏起来.”
御书房虽阔,却没有能藏人的柜子、箱厨之类的家具。
人急则生智,花容失色的伊奕懿一边手忙脚乱的穿衣裳,一边急切道:“榻下,往榻下藏~”
“不如说,我们在书房议事?”
丁岁安提议道。
她一个郡主招一名别国小都头,闩上门,孤男寡女议的哪门子事。
再说了,御书房外明显不止父王一人.父王知晓两人之事是一回事,但当着外人的面被堵在屋里,他脸面往哪放?
伊奕懿连连摇头,低声哀求道:“我求求你了~”
“昭宁~昭宁?”
门外已经响起了伊劲哉的呼喊
“嗯~父王,女儿在。”
伊奕懿用一种没睡醒的微哑声音回了一句,眼瞧已来不及,连忙将两人的靴子、袜子,一股脑的塞到了榻下。
最后俯身朝榻下对丁岁安低声道:“你千万别出声呀!”
“嗯。”
这种时候,这种场合既然藏起来了,有病才会主动出声。
“昭宁?”
“来了~”
伊奕懿快速整理了一下稍显散乱的发髻,又揪了揪衣裳上压出的褶皱,来不及穿鞋袜的一双小脚丫藏在裙摆下。
‘吱嘎~’
“见过父王.”
房门开启。
伊劲哉微微一愣,阿嘟虽表情清矜,但面色红艳,发髻微散,和平日模样大相径庭。
“父王勿怪,方才女儿在御书房看书,不小心睡了过去”
哦,原来是睡着了啊。
“困倦了就回房去歇息吧,我与几位大人说些事。”
伊劲哉暂时未作他想,迈步走了进来。
“.”
父王这句话,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大人们要在书房说事,你先回去吧。
可她哪敢走啊!
屋里还藏着一个人呢。
伊奕懿口舌发干、脑袋发懵,机械的跟在老爹身侧,又走回了御书房。
“.”
伊劲哉疑惑转头,看向亦步亦趋跟在旁边的伊奕懿。
自己这女儿平日很有分寸啊,接下来的场合,明显不适合她继续留下,怎么还赖着不走?
薛芳、谢颐两人也有些好奇,但谢颐作为老臣,化解尴尬的场面话张嘴就来,只见他笑着对伊奕懿道:“早闻郡主端方婉仪,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老臣家中小儿喜好附庸风雅,这几日正在筹办诗会,听说给郡主送了请柬”
“呵呵呵~”伊劲哉望着一直低头站在龙榻前的女儿,眼神中已露出了明显怀疑神色,却依旧笑着接茬道:“昭宁自幼喜静,在天中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读书便是打理些花草.”
谢颐抚须而笑,声音温和,带着长辈特有的赞许:“郡主娴静知礼,贞静幽闲但如今刚回云州,和同辈才俊交游也属应当。本月二十,还望郡主光临寒舍”
伊奕懿低着头,唯恐别人从她潮红脸色上看出端倪。
裙摆下的赤足,不安的扣紧了地板。
听了谢颐夸赞的话、再想着龙榻下的人,只觉别人的衷心夸奖都变成了讽刺,脸上火辣辣的发烫,下意识便道:“好~”
后方,周悲怀默不作声,从走到御书房门口时,他已察觉到屋内不止一人.此刻见昭宁反应异常,心里已猜到了七七八八。
“殿下,御书房广阔,攒不住热乎气,老臣年纪大了,畏寒。咱们不如去暖阁议事吧。”
“.”
伊奕懿眼泪差点掉出来。
关键时刻,还是老师帮她解了围啊。
伊劲哉再度狐疑的看了女儿一眼,点头道:“好吧。”
片刻后。
御书房复归宁静,伊奕懿双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后方,丁岁安从榻下出来后蹬上靴子,上前一步,伸手要拉她起身。
伊奕懿抬眸看了一眼,却没接他递来的手,反而转头望向了透过窗棂的缱绻日光。
睫羽轻颤,清媚眸子中升起迷蒙雾霭,既委屈,又迷茫,“我我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子了呀”
说罢,嘴角向下一弯,眼中水雾渐渐汇成了泪花聚在泛红眼角。
这话,似在问丁岁安,也似在问自己。
第152章 重返叩剑关
腊月十四。
“哦?你要去叩剑关?”
承天殿东暖阁,一身蟒袍的南昭太子伊劲哉坐在案后。
“是,望殿下准许。”
几步外,丁岁安长身而立。
昨日回去后,他通过李秋时走了正规途径,想要面见太子。
原本以为至少要等上好几天,不料,对方不但答应第二天便见他,甚至今日的接见将丁岁安排在了散朝后的第一个。
这处东暖阁,据说太子监国后常在此处理公务、接见大臣。
他几乎从未去过御书房正因如此,丁岁安和伊奕懿才敢在御书房放肆。
昨日也不知他怎就心血来潮,忽然去了.差点搞出大事。
伊劲哉起身,背手踱步似乎在考虑丁岁安前往叩剑关一事的得失。
这名吴国都头想去叩剑关收敛年初阵亡的吴军骸骨。
此事伊劲哉自然可以轻松应允,但如今正值两国和谈之际,任何一桩事都能当做筹码放在谈判桌上比如允许吴国收敛将士尸体,若咬死不放,应该也能换来相应利益。
伊劲哉想了想,忽道:“丁都头,此事,是吴国朝廷的意思,还是你自己想做?”
吴国朝廷对和谈的关注点,主要在‘名分’问题上,甚至战俘是否归国都在‘可以妥协’的范畴内。
活人都顾不上管了,哪有闲心操心死人?
“是外臣个人的意思。”
这么说,也是不想伊劲哉再将此事列入和谈条件之一他总归在朱雀门前帮过伊劲哉,想必后者这点面子还是要卖的。
“哈哈哈~”
伊劲哉朗润一笑,和善的看向丁岁安,但口吻却非常认真,“丁小郎,你在朱雀门外斩逆王,帮孤奠定局势,这是孤欠你的私情。如今你说起的却是国事,情份这般用了,你不觉得亏么?”
这话是说,他能答应这件事,但是欠丁岁安的情份可就要一笔勾销了。
比起一个多月前伊劲哉的变化简直脱胎换骨。
也不知是居移气、养移体,还是他以前伪装的太好了。
丁岁安却道:“两国兵殇,小臣身为吴人,无法置喙。但小臣总想,若年初小臣也殒命叩剑关下,泉下有知,总会盼着袍泽有朝一日能将骨骸带回家乡安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