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第19节

周师爷微微一怔,随即笑道:“菀少爷,八百文一两银子的价格已经不低了。”

“哦~!”菀松又端起了茶杯,看都不看周师爷一眼:“周师爷,你不能因为我手里的铜钱多,就压价呀!我也不要求市价,七百五十文一两银子,怎么样?”

周师爷冷笑道:“菀少爷,除了我们崔家,在长安没人敢收您手里的铜钱,要不,您再想想?”

菀松不慌不忙道:“无所谓,没人收,我就拉回去还给我姐夫,反正这几日我已经赚了七万两银子,够花的了。”

周师爷的脸顿时垮了下来,他一直认为菀松是个纨绔子弟,没想到还有几分头脑。他说道:“菀少爷稍待,我去请示我家少爷。”

崔盈正在内堂翻阅着账本,最近一段时间,为了收购新铜钱,已经花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除去崔家的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两,全是他以月息一分的代价从其他世家手里借贷出来的。

这么大的数目已经惊动了族老亲自出面来长安询问,崔盈没有全盘托出他的计划,而是让族老再耐心等待,二十天内绝对会大赚一笔银子。

崔盈在长安的两年的时间里,为崔家赚了五十万两银子,族老听到了崔盈的保证,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但还是选择留在长安等待下一步的进展。

今天市面上的米价已经到了旧铜钱八百文一斗,百姓恐慌,已经开始寻求把手里的旧铜钱换成新铜钱的路子,甚至愿意用一千七百文旧铜钱换一两银子。

但崔盈依旧没有出手收旧铜钱,他在等着朝廷三天后彻底停止铸制新铜钱,百姓们手里的旧铜钱无法和朝廷兑换之后,再抄底收购。

他已经吩咐崔家控制的商户和长安的所有粮店,等朝廷停止铸制新铜钱,立刻拉低旧铜钱的价值,让恐慌进行到底。

他合上账本,嘴角泛出一丝微笑,恐慌永远是赚钱的最佳搭档。

周师爷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崔盈问道:“发生什么事了,这么慌张?”

周师爷急切道:“公子,菀松又来送铜钱来了!”

第35章 货币战争开始收网

“送就送来呗,把银子给他,打发他走。”

“公子,菀松要求七百五十文换一两银子。”

崔盈冷笑道:“七百五十文?痴人说梦,告诉他,出了这个门,崔家永远不收他的铜钱,哼哼,在长安城除了咱们崔家,谁敢收他的铜钱?”

周师爷道:“公子,我和他说了,那菀松说,银子已经赚够了,如果咱们不以七百五十文一两银子的价格收,他就把银子给他姐夫拉回去。”

“拉回去又能怎样?”

“公子,铜钱拉回去了,戴胄肯定把新铜钱兑换给百姓,到时候咱们还得以七百文的价格在百姓手中收.....”

崔盈的脸顿时变得铁青,思索良久,长出了一口气道:“就按他说的价收!”

“是!”周师爷拱手。

“今天和那几家周借银子的事,谈的怎么样?”崔盈问道。

周师爷面露难色:“卢家、王家、郑家串通好了,要求月息提到二分,才肯周借银两.....”

嘭!

崔盈紧握的拳头轰然砸在案台上,怒骂道:“这群趁火打劫的混蛋.....”

“公子,您看....”周师爷小心翼翼问道。

崔盈面色回归平静,但快速起伏的胸膛暴露了他是何等恼怒,良久之后,他咬牙切齿道:“答应他们,他们是算准了咱们必须借银子,咱们不想答应也得答应,这群该死的混蛋!”

菀松稳稳跪坐在案几前,无论两个少女如何勾引,他都不为所动,双手叠在一起,两根大拇指转着圈圈。

他看似稳如老狗,实则慌得一批,他强忍着心中的躁动,脑海里浮想起陛下对他说的话,朝廷能够赚多少银子,就看你表演的如何。

你不用担心,只要按王德教你的做,他们必然会答应你的要求。

事情办好了,朕封你个官做,让你在你姐夫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菀松是个纨绔,在武阳郡恶名昭著,走在街上,别人都躲着他走,来到长安,又被姐夫嫌弃。

可万万没想到,运气就这么来了,他忽然就接到了皇帝的召见,不仅委以重任,还亲自许给他,事情办成了,给他个官当当。

菀松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不就是把铜钱卖个高价嘛,一定要沉住气,现在是自己一辈子唯一的翻身机会,等老子办完了事,陛下封了官,看你们还怎么瞧不起我。

让菀松这么一个纨绔去卖铜钱,是李世民的计谋。他原本想派个宫里的内官去办这件事,但回头想一想,让内官去不就明摆着是宫里卖铜钱嘛。

于是戴胄的小舅子菀松就进了李世民的眼睛,当百骑司把菀松的调查送到他手里的时候,他立刻就觉得这个菀松就是去卖铜钱最合适的人。

首先菀松在武阳郡就是一个纨绔,臭名昭著,把家里的家财败光了,来长安投奔姐姐,整天逼着戴胄给他银子挥霍。

此人完全有倒卖铜钱的动机,而且还是戴胄的小舅子,由他出面卖铜钱根本不会有人怀疑。

于是李世民便瞒着戴胄,秘密召见了菀松,把卖铜钱的差事交给了他。

就在菀松给自己打气的时候,周师爷走了进来,菀松眼睛里顿时浮出一丝激动,但立刻隐了下去。

淡定,一定要淡定。

周师爷面无表情道:“菀少爷,我家公子答应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铜钱的价格不能再涨了,再涨,我家公子宁可花高价买百姓手里的铜钱,也不买你的。”

菀松喜笑颜开,满口答应:“不涨了,不涨了,反正这铜钱再过三天也就没了,我也卖不成了。”

......

三月二十一日,宜开业、祈福、安床。

赵齐和父亲一晚上没睡,直到五更(凌晨三点),金吾卫擂响了开门鼓,他和父亲立刻揣着家里仅剩的七贯铜钱,走出家门,快步走向东市。

到了阿辉说的铺面,这才寅时中(凌晨四点),距离开门还有两个半时辰,店前已经排起了长龙。

前几天来的时候,铺面还没有匾额,现在已经将匾额挂上,上书五个个大字,宝默成衣店。

五个大字金钩铁划,刚劲非凡。

赵齐心里纳闷,这里不是卖镜子吗?怎么是宝默成衣店了?

他没时间考究,因为店前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变得拥挤起来,他连忙抓住父亲的胳膊,生怕汹涌的人前把两人挤散。

比这里人还多的地方,不远处西市兑换新铜钱的市署,朝廷自从发布了新铜钱,老百姓手中的旧铜钱忽然就不值钱了。

一时间百姓们人心惶惶,好在朝廷每天都在市署平价兑换铜钱,虽然每天只有两万贯,但好歹有一丝希望不是。

所以在开门鼓响起的一刹那,无数百姓离开了温暖的家,快步跑到东西两市,想着快点把手中的旧铜钱换成新铜钱。

而今天市署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往常辰时(八点)才开门的市署,这才寅时中(四点)就已经开门了。

市署里面走出来一队队兵丁,怀里抱着一袋粮食,堆放在市署门口,不一会就堆满了一座小山。

而东市的主街上,传来滴答的马蹄声,还有木质车轮碾过石板的声响。不一会儿,一排满载着麻布袋的长长车队,映入眼帘。

车队没有停止,径直走进了市署的后院。

这时一脸大胡子的尉迟恭从市署里面走来,面朝百姓喊道:“乡亲们,奉陛下旨意,市署从今天开始卖粮。”

“卖粮,不是兑换新铜钱嘛?”

“只要新旧铜钱一个价,兑新铜钱和卖粮一样。”

“对对,粮店已经九百文旧铜钱一斗了,朝廷卖的粮哪怕是六百文旧铜钱一斗,我也认了!”

几个兵丁打开了几口麻布袋,里面是白花花的大米和黄澄澄的粟米,尉迟恭亲手舀满了尖尖一斗大米和粟米,然后高声道:“陛下有旨,大米三钱一斗,粟米一百文一斗,新旧铜钱一个价!”

短短一瞬间,整个东市竟然全都雅雀无声。

片刻,才开始有人从震撼中渐渐回过神来,市署前顿时炸开窝。数万百姓同时出声,从极静突然轰然声浪席卷,很多人只觉得耳朵嗡地一下,什么都听不见。

第36章 货币战争第一招,平价卖粮

过了好大一会,他们的听力才恢复正常。

但众人的议论没有半点停歇,相反更加热烈。

“真的是平价粮!”

“新旧铜钱一个价,谁说朝廷不管我们的死活。”

“坏了,我没有带装粮食的布袋!”

“把衣服脱了,用衣服装粮食。”

“吾皇万岁!”

不知是谁,在人群中高呼吾皇万岁,周围的百姓受到感染,声音逐渐连成一片,吾皇万岁的欢呼声,在东市里面回荡。

在宝默成衣店排队的百姓一头雾水,心里无不在想,市署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就在他们心里犯嘀咕的时候,一个十三四的少年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对着队伍中的一个中年男子大声喊道:“爹,别在这排队了,市署那边卖粮了,大米三百文一斗,粟米一百文一斗,新旧铜钱一个价。”

宝默成衣店前也炸开了锅,赵齐神情激动,拽住自己爹道:“爹,你...你拿着两贯钱去...去市署买...买粮,我在这里排队。”

东市百姓的山呼万岁的声音传到了崇仁坊,崇仁坊僻静的角落里,一处略显寒酸的府邸里,身形枯瘦魏征被外边的吵闹声吵醒,他起身披上衣服,点燃了蜡烛。

魏征的夫人裴氏也醒了过来,她问道:“阿郎,外边怎么了,这么吵?”

魏征摇头道:“不知道,你接着睡会,我出去看看。”

裴氏说道:“让冯管家去看看吧!今天难得不上早朝,多睡一会。”

“冯管家还要帮着他内人做早饭,还是我去吧,夫人好好休息,如果我不回来,到了巳时中(十点),夫人让冯北送你进宫,赴皇后娘娘的宴会。”

魏征一生清廉,家里也没有丫鬟、家丁,家里的下人只有当年跟随李建成征刘黑闼时,从河北带过来的冯北和他的内人。

魏征刚刚穿好衣服,门口就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他打开门,正看到喜形于色的管家冯北。

“怎么了?这么高兴,你儿媳妇生了?”

冯北提溜着布袋道:“老爷,大好事,朝廷在东西两市平价卖粮,新旧铜钱都是三百文一斗,您给我拿点铜钱,我去排队买粮。”

“平价卖粮?”魏征问道:“你从哪听到的消息?”

“老爷没有听见东市那边山呼万岁的声音?您出门看看,街上全是拿着布袋去买平价粮的百姓。”

魏征闻言皱起了眉头,卖平价粮,他怎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难道是皇帝和长孙无忌他们私自商议的?

“老爷....”

魏征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返回房间拿了两贯铜钱道:“老冯,买了粮食一半留府里,一半给你儿媳妇送去,她快生了,不能断粮。”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冯北把钱缠在腰上,背着布袋一路小跑出了府邸。

魏征看了一眼已经发白的天空,甩了甩袖子,大步走出府邸。

街上全是拿着布袋行色匆匆的百姓,即便是遇到了熟人,百姓们只是点头致意,立刻结伴快速向东市跑去,生怕落于人后。

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一声长吁声中,马车停在魏征身边,车帘掀开是房玄龄:“老魏,上车!”

魏征没有马车,他一向是走路上朝:“不用了,我走着去。”

房玄龄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赶紧上车。”

魏征一愣:“朝廷卖平价粮的事情,不是你们的主意?”

“我也是刚刚知道,上车说!”

太平坊住的是武将,崇仁坊住的是文官,房玄龄和魏征刚到坊市口,几辆马车就追了上来。

裴寂掀开轿帘劈头就说:“朝廷平价卖义仓的粮食,你们就不和我这个尚书右仆射知会一声吗?”

裴寂是太上皇李渊时期的旧臣,李世民登基之后,他虽然还兼着尚书右仆射的官职,但早已被边缘化。

朝中许多大事都是皇帝和房玄龄他们商议之后,就明发天下,根本不会经他的手。

首节 上一节 19/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