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253节

  当听到李象的问题之后,镇南王罗雄海脸上立刻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或许比别的他们比不上大唐,毕竟他们是个边陲小国,如何能够和中原大国相提并论呢?但如果要是比佛学文化的话,那么他们可真是超出大唐许多了。

  “回禀太孙殿下,我南诏共有佛学饱学之士一百三十五人,下面又有普通僧侣一万三千五百人,至于普通的小沙弥,至少要在三五万之多了,日夜诵经为我南诏祈福。”

  当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南诏一众大臣都是非常自豪的,好像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毕竟在他们的国家里推崇佛学,包括他们的一些国王在内,每当退位之后也是要进入寺庙的。

  但是在大唐的这些官员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你们的寺庙里有这么多人,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男子,移交是有五六万之多了,感觉到你们整个国家的将近一成,难怪你们的国家发展不起来,大量的人都跑到庙里去念经,外面缺少劳动力,不管你们有多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恐怕都发展不起来,更何况你们这边的地形还一般并不是那富庶之地。

  “如此甚好,甚好。”

  李象的表情略显尴尬,在在场的这些人看来,应该是李象极为佩服他们南诏的佛学发展,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表情。

  其实跟随的大唐官员都明白,你们无意当中泄露了一个大的秘密,全国上下总共百来万人,但却有八九万的人在寺庙里做不了事儿,这些人可不是每天只念经的,他们还在每时每刻的消耗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当然他们也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精神上的满足,不过对于一个边陲小国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朝廷每年还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奉养他们,那么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就少之又少。

  到了王宫门口的时候,南诏国王携带皇室重要成员也在这里等着了,其中还包括一众僧侣,李象看到这些人身上的华贵袈裟,立刻又对这些僧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们可不是普通的消耗应该比贵族还要厉害的多。

  按照藩属国对宗主国的礼仪,即便罗盛是南诏的国王,但还得先顾一下询问李世民的情况,等李象回答完毕之后,两人才算是正式见过。

  虽然这对于一些小国来说显得有些抬不起头来,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是个保护,有很多国家想要给大唐当藩属国,但是大唐还没有批准,所以这也是有一些优越感的。

  “太孙殿下仪表堂堂,年纪轻轻为大唐南征北战,我们南诏上下甚为佩服。”

  罗盛看上去年纪已经不小了,大约得有五十多岁左右,这个家伙在位期间,南诏的综合国力增长了不少,但是因为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除了国泰民安之外,整个国家上升速度也不快,以前的时候李象还在纳闷,但是看到旁边这些僧侣的时候,李象也算是得出了答案,大量的财富都被这些庙里的和尚给花了,如何还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

  “国王殿下这些年的成绩,我们也都是看在眼里,整个南诏在您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这一路走来,老百姓对我们也是热烈欢迎,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活都非常的幸福,这都是国王殿下的功劳。”

  该吹捧的时候就吹捧,这也是皇室成员的必备学科,人家夸奖你的时候,你也得想办法夸奖一下人家,李象的功劳自然是不需要人夸奖,南诏国王其实并没什么功劳,这家伙无非就是一个守成之君而已,但该说的漂亮话还得说,要不然的话人家就说你不懂事儿了,即便你是大唐天朝来的,你也不能如此的不守规矩。

  双方在王宫的门口互相吹捧了一阵子,也算是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南诏国王已经在王宫里设下了盛宴,准备款待从长安来的使团,理藩院的人已经是告诉我李象了,所以双方见过面之后,大家就一起往王宫内部走去。

  “这是我的长子,他有一个汉人的名字,叫罗仁,我准备让他代替我前往长安城朝贡。”

  在去赴宴的路上,罗盛已经是忍不住了,转身就把自己的长子给推出来,这也是希望李象回去的时候能够带着,只要是去长安城朝贡一次,那也就拥有了继承国王的资格,当年他就是这么走的,所以他也想着儿子走这条路。

第883章 着急的罗盛

  镇南王罗雄海已经非常小心了,但没想到他的大哥动作竟然如此之快,现在还没有开始吃饭呢,人家远道而来,总得让人家吃完这顿饭再说正事儿,谁知道在去吃饭的路上就把这个话给说出来了。

  李象此刻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果要是路上不知道南诏的具体情况的话,加上人家的国王都这么说了,而且也是国王的长子,李象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可如果要是现在答应下来的话,如何能够从中间左右摇摆呢,只有左右摇摆才能够为自己和大唐争取最大的利益。

  “殿下远道而来,想必现在身心疲惫,大哥还是不要说这种朝堂上的事情,咱们还是多聊聊西南的风土人情,我看殿下对这个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罗雄海这家伙不是一般人看到李象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就知道他大哥的问题不在李象的预料之中,只要是李象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那就代表着他还有机会,不管他的大哥是如何安排的,只要是人没有去长安城,那么这个事儿就没有定下来。

  罗盛有些不爽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这些年一个不小心让这个当弟弟的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都已经到了国王无法遏制他的程度,如果要是继续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即便是儿子从长安城回来,恐怕也没有办法顺利继位。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了弟弟拥有年龄优势之外,王太后也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王太后最心疼这个小儿子,把家族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小儿子的身上,尤其是南诏的一些军事职位,几乎全部都在镇南王府的控制之下,罗盛这个国王这些年当的也是憋屈。

  “国王殿下实在是不好意思了,这一路上也是舟车劳顿的,关乎于这些重要的事情,咱们还是放在重要的场合进行会谈,如果要是本王随便回答,万一要是将来和朝廷那边有所不吻合的话,咱们脸上都不好看,明天不就开始进行正式的会晤吗?不差这一天。”

  李象的这话让镇南王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你听见了吗?并不是说咱来阻拦你,那是人家大唐的皇太孙殿下也不愿意谈这个事情,那就说明这件事情中间充满了变数,如果要是你能听懂的话,接下来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个事上继续谈下去了,万一要是惹怒了大唐的皇太孙的话,恐怕你也没好果子吃。

  “太孙殿下说的是,是我考虑不周了。”

  身为一国之主又能如何?面对大唐皇太孙的时候,明明谈的是正经事儿,就是因为人家现在不愿意谈,那他就得站出去把这个错儿给揽下来,除了李象的赫赫威名之外,最近一段时间他还得到了消息,在他们北部的四大土司也被处理了。

  说起这北部的四大土司,或许别人不清楚他们的厉害,但是罗盛可是和他们打了很久的交道了,每当中原王朝向这边欺压的时候,南诏也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支援,他们就好像南诏在北方的一个屏障一样,如果要是被中原王朝突破了的话,那么南诏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原本以为四大土司实力强劲,即便是中原王朝派遣大军过来,那么四大土司也有足够的实力阻拦住,现在看来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四大土司现在都已经偃旗息鼓了,而且结伴前往长安朝拜去了,等他们从长安朝拜回来之后,整个四川的局面又不一样了。

  这也是罗盛着急的一个原因,只有自己的儿子在长安城获得了册封,那么他们的位置才能够稳定下来,现在的社会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果要是以前的时候,你只要自己认识大唐的藩属国,那么大唐是绝对不会找你的麻烦。

  可现如今大唐好像不怎么相信藩属国了,反而是想着直接占领这一地区,想想高昌就明白了,如果要是大唐也直接占领南诏的话,他们这些南诏王族能有好结果吗?可笑的是二弟还不明白这个还到处的和自己作对,如果要是李象同意了的话,等李象返回京城的时候就让王子跟着,只要是李世民亲口承诺了,不管大唐军队多么的厉害,总不会违背他们皇帝陛下的承诺吧。

  宴席是在王宫大殿举行的,这里已经是整个南诏最大的宫殿,不过和京城的一个王府差不多,虽然饮食非常美味,李象和他的随从们吃的很带劲,但南诏国无论哪一个人都只是陪着,并没有多么的上心。

  他们其实和国王殿下是一个想法,只要是李象允诺了刚才那件事情,哪怕是现在镇南王能够拿到那个承诺,他们也能够高高兴兴的陪着李象吃喝玩乐,但李象就那个问题避而不谈,这事可就不简单了。

  北方的四大土司他们都清楚,如果要是我们和他们一样的话,那王族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人了,所以他们在吃饭的时候都是装着心事的,李象扫了一圈也能够看得清楚,但李象故意不提这个事儿,让你们慢慢的先着急一阵子,如果要是你们都稳坐钓鱼台的话,那咱的事儿该怎么进行呢?

  因为李象他们舟车劳顿,所以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还没等着歌舞表演尽兴,理藩院的官员已经是站出来了,希望能够就此结束宴席,然后让李象和他的随从们回去好好的休息一下,毕竟在路上已经赶路了半个多月了,明天还有双方的一次正式会晤。

  理藩院的官员们要求是正当要求,而且他们也接到了李象的眼神儿,所以南诏的这些官员们也不敢阻拦,只能是把李象他们送回了居住的地点。

  这一次除了三百名护卫之外,其他的人员全部在城外驻扎,由南诏国提供一应供给,或许也是听说了高昌的事情,所以让李象和军队分开,只是就凭你们这个低矮的城墙分开有用吗?

第884章 弟强兄弱

  本来李象在酒宴上已经是喝的有点晕了,但是当回到了自己下榻的居住点之后,两只眼睛可以说是无比的清醒,包括他手下的一部分人在内,大家此刻都有点兴奋。

  虽然早就知道南诏国内的两大势力不和,但没想到已经不合到这个程度了,当着李象的面儿就开始过招了,尤其是镇南王罗雄海,这家伙几乎是不给他哥哥一点面子,这样的人当国王的还能留着,的确是心比较大,又或者说兄弟情深。

  “我看和兄弟情深一点关系都没有,刚才与我说话的殿前大将军此人就是罗雄海的人,连王宫护卫都在他的手上,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了,此人的实力在整个南诏可以说是只手遮天,不仅仅是因为他母亲的照顾,他自己也是个野心比较大的人。”

  苏定方作为李象身边的持节将军,自然是有很多人巴结的,所以喝上点酒,大家也就没有任何障碍的开始交谈了,三两句话就把对方的底给套出来了,到底是边陲小国没有什么人才,连这点心思都没有。

  “不能这么严重吧,王宫里的殿前将军都是他的人?”

  李象在心里已经是有底儿了,但是没想过会这么严重,本来正在喝茶呢,听到苏定方的话之后,赶忙把茶杯放在桌子上了,如果要是苏定芳所说的是真的的话,那么也就可以解释刚才南诏国王的慌张了,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北方四个土司的事儿,可能在国内的话语权也开始慢慢降低。

  “这点观察力我还是有的,刚才咱们出来的时候,殿前将军把咱们送出来,他和镇南王之间有眼神交流,如果要真是国王的人的话,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眼神交流呢?您老人家去皇宫去了也不短了,您和李君羡有交流吗?”

  苏定芳跟着李象的时间长了,所以说话也是比较随便的,李君羡是李世民身边的最后一道护卫,当然只是明面上的最后一道护卫。

  李象即便是在整个大唐权倾朝野,但如果要是和李君羡有任何眼神交流的话,或许李象没什么事儿,但李君羡肯定要被换掉了。

  李象想想也对,如果要不是有了十足的把握,怎么感觉在王公之上和王爷有任何的眼神交流呢,这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南诏的大部分权利,这种越位的操作即便是被别人发现了,也不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真实的伤害,要不然的话谁也不敢拿着自己家里的人开玩笑。

  “微臣也观察到了一个细节,当镇南王就座过后,下面的很多大臣才开始坐下,他们的国王已经吩咐过了,但这些人依然没有过去,虽然这是一个细节,但是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很多人所效忠的对象并不是南诏国王,而是南诏镇南王。”

  张九里是最善于观察细节的人,刚才他作为李象身边的一个仆从,自然是没有资格坐下来,别看这个家伙低眉顺眼的,但他的眼睛可没闲着,一直都在观察刚才那些南诏的大臣们,当然也的确是没有白费心,看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消息。

  “老张说的对,刚才这个事儿我也看到了,只不过光想着殿前大将军的事儿,反而是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苏定方一拍自己的脑袋,绝对这件事情是真的,看来南诏的朝廷已经是乱到了一个要命的层次,南诏国王现在才是弱势,咱们原本以为镇南王是弱势,现在来看咱们原来估量错了。

  “都不要乱猜了,把我们手底下的密探都放出去,另外让理藩院的那些人也给我干点正事,这一路上什么消息也没有收集到,你马上过去告诉他们,如果要是拿不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那他们就等着以后老死在这里吧,中原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对这些在外的人有一个严重惩罚,那就是让他们一辈子在这里呆着,不要回到长安城了,如果要是杀了他们的话,无非也就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这个年代的人都讲究的是落叶归根,这里和他们的故乡远着呢,让他们客死他乡的话,估计没有一个人愿意。

  最主要的就是家乡还有他们的亲人啊,长孙无忌选择这些人的时候,那选择的也都是一家亲人俱全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背叛大唐,只有这样才会想着回到自己的故土,咱们只需要好好的利用这一点,就能够让他们在外国好好的办事儿。

  很显然这些人做的事情李象不满意,看他们一个个的送上来的消息就知道了,无非都是一些社会上的低端消息,如果咱们真的是来联姻的,那么这些消息随便看看也就罢了,咱们到这里可是有其他的特殊任务的,你们这些消息就没多大的用处了。

  “殿下说的对,也的确是该让这些家伙清醒一下了,来到这里那么长时间了,得到的消息还不如老张得到的多,要不是咱们没有其他的情报来源的话,早就把这些人都给一撸到底了。”

  苏定方的话让张九里有些不好意思,他只不过是平时注意这边的一些消息就是,当然他也不是有意注意的,这家伙也是想着自己在成都能够过好日子,所以把周围的消息都收集一下,谁知道理藩院的人办事如此不力,连他能得到的消息这些人都得不到。

  接到了李象的命令之后,一部分人快速的在王都周围开始散开,当然这些人得到的消息也有限,他们能接触的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而已,如果要想真正的接触上层的消息,那还得靠着李象这些人才行。

  “启禀太孙殿下,镇南王罗雄海求见。”

  李象这边才刚刚准备休息一下,镇南王罗雄海已经来了,这家伙看来是不想着让李象休息了,刚刚吃完饭才多长时间,你这个点儿卡的可真是准呀,你哥哥就很着急了,可你掌握实力为什么也这么着急呢?

第885章 谁也不见

  “不见,就说我已经睡了,你去见他。”

  李象几乎没有思考,直接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你想来见就能见的话,那我不要面子吗?让钱平先去会会你,要知道钱平也是个有能耐的人,要不然也不能够在东宫当太监总管。

  “老奴遵旨。”

  对于这样的事情,钱平可以说是不知道坐过多少遍了,中间虽然因为一些小事失去了李象的荣宠,但是因为和张九里合作的还不错,所以现在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工作。

  有了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儿,钱平自然对他的差事也更加上心,所有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李象给的,只要是李象稍微不满意了,那么你就从太监总管变成一个小透明了,那一段时间当透明的时候,钱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当然他也没有怪李象,纯粹都是自己找的,如果要是不躲事儿的话,怎么可能会有那个透明呢?

  当钱平出来的时候,镇南王身边的人在他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可能是给他介绍钱平的情况,镇南王不可能认识李象身边的所有人,当听到此人是东宫太监总管的时候,镇南王的眼睛里发出一丝亮光。

  在他眼里钱平可是个重要人物,不仅仅是李象身边的随从,那也是大唐太子殿下身边的能人,要不然的话如何能够当上东宫太监总管呢?你以为一个白痴就能够在那样的位置上待着吗?天底下可没有这样的道理。

  “老奴给王爷请安,我们殿下已经休息了,王爷要是有什么事情的话,能转达的可以吩咐老奴,如果要是不能转达的,那就请王爷明日再过来了。”

  钱平所说的话非常得体,咱也不是要试探你们要谈什么,咱只是先行询问一下,这就好像是一个例行询问一样,大人物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包括皇上看奏折也是这样,得先把一些没有用的奏折给筛选出来,如果要是所有的奏折都是皇上来看的话,那到最后不知道皇上还有没有时间吃饭睡觉。

  “既然殿下已经休息了,那就不打搅殿下了,总管大人一路从长安而来,的确是辛苦啊,在下这里有点薄礼,还请总管大人笑纳。”

  镇南王也是个懂得礼节的人,既然在他的心里认定了钱平是个有用的人,那么自然不可能随便拿出两个银锭子来,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非但不能够办成事儿,很有可能还把这件事给毁了,送礼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镇南王拿出来的是一个楠木匣子,里面装的东西肯定非常宝贵,当镇南王打开了一角的时候,钱平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波动,很明显人家是见过世面的人,大唐还能缺了你这点东西吗?

  不过钱平的心里却是有波动的,这可都是珠圆玉润的南海珍珠呀!

  这玩意儿即便是在长安城每一颗也能够达到几万钱的,虽然在这里稍微便宜一点,但就这么一匣子,那也不是个小数了。

  “王爷如此厚礼,恐怕应该是有事相求吧,咱们不妨把话说在明处,咱家也知道这钱拿了到底是干什么,我们殿下可教导过我们,有的钱是能拿的,但有的钱是不能拿的。”

  钱平不是出来拿钱的,他是出来打探消息的,如果要是直接拿钱走人的话,估计回去之后就要挨骂了,而且眼前的人付出了那么巨大的代价,绝不可能是光混一个脸熟的,如果要是光想混一个脸熟的话,从中间取出一颗来就行了。

  “总管大人真是让在下佩服,连这样的事情都想的那么透彻,我国的情况是这样的……”

  镇南王如果要是遇到李象的话,绝不可能会说的那么直白,肯定会引经据典的说一大堆,最后才会说出自己是这个国家最适合的国王,等到大唐封了自己的封号之后,将来每年会给大唐多少多少东西……

  但如果要是面对钱平的话,太久没有必要费那个口舌了,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了,按照他所说的,那就是现任国王根本就不得人心,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理整个国家只想着一心遵从佛学。

  现在国内的矛盾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要是再让那么一个小孩子继位的话,整个国家将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夸奖自己,只是在诋毁他的大哥和侄子,这家伙也算是个聪明人,把那两个人给搞臭了之后,恐怕也就只有他自己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了。

  “王爷,您说的这些都是国家大事儿,咱就是一个小小的总管,那些事情咱可是管不着的,本朝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们在管,您的这个礼应该是送错了。”

  听完了这个话之后,钱平直接就把楠木匣子给盖上了,虽然里面的东西非常值钱,但钱平表现出来的就是咱在这上面给你使不上劲儿,咱平时的时候也就是伺候一下太孙殿下,至于您所说的那些事情,咱真的是无能为力。

  “总管大人误会了,我自然是不会让你在这方面直言相劝,只是希望您能提点一下,太孙殿下在这件事情上会倾向于谁呢?”

  镇南王说出这话钱平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想要试探一下李象的态度,但这已经是有点无理了,难怪对方会拿出这么大的厚礼,如果要是钱平现在禀报李象的话,这家伙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你一个藩属国的小小王爷,竟然想着探听大唐帝国的皇太孙殿下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这可就有点儿大不敬了。

  看到钱平皱眉头,这家伙立刻又从手下那里掏出来另外一个匣子,里面也是装的满满当当的南海珍珠,他还真是会用这手知道小钱买的帝王心。

  “朝廷并未把这件事情给定下来,一切都是未知。”

  钱平的嘴巴没动,但这句话依然是飘出来了,说完之后转身就走,两个楠木匣子,自然是让小太监捧着了,你给的钱只能买这句话。

第886章 一个真实的南诏

  对于别人来说,花了两匣子珍珠,买来了这样的一句话,估计马上就要暴怒了,即便是镇南王,这两匣子珍珠也不是一个小数了,可是对于罗雄海来说,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消息,他已经是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

  在李象还没有启程的时候,南诏国王就已经是对全国宣布了,说是这次要带着王子回长安,并且让王子接受李世民的册封,现如今钱平可以说是透了底儿了,人家根本就没有结论,说明这件事情都是南诏国王自编自演的。

  那一段时间罗雄海的日子真不好过,手下的人开始纷纷脱离他,虽然这些年他做的事情都很谨慎,但如果要是有了大唐的支持的话,大王子那边就算是再没有多大的实力,可人家拥有大唐的册封金印,人家肯定就是下一届的国王,除非你不把大唐的话当成一回事儿。

  不把大唐皇帝的话当成一回事儿,以前的时候,或许就是下个圣旨申饬一番,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少的实际坏处,可现在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唐王朝现在出了一位战神,你不去惹他们,他们都会来找事儿,如果要是你把大唐皇帝的话当放屁,那估计你也就开始倒计时了。

  所以当南诏国王对下面的人宣布了这个事儿之后,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们的王子殿下已经板上钉钉了,不管镇南王如何的运作,都没有办法抵抗来自大唐的册封,现在镇南王算是把这个心放到肚子里了。

  “老奴无能,没有办法从他的嘴里探听出消息来,如果要是继续探听的话,可能会引起他的反感,所以……”

  此刻钱平跪在李象的脚下,旁边就是那两个楠木匣子,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南海珍珠,他把刚才会面的过程一字一句的都说出来了,如果要是继续问下去的话,的确是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你这么做没有错,咱们虽然想要知道他们的消息,但也不能够太过于刻意了,如果要是引起了对方的怀疑的话,将来恐怕会更加困难,这东西也就充公了,从中间抽出两颗来,算是给你的奖励。”

  李象抬头看了一眼这两匣子的珍珠,即便是在长安城,这样的东西也算是宝贝了,没想到镇南王竟然是如此的上心。

  当李象回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这里放着好几个大木箱子,但李象并没有让手下的人打开,等到明日正式会晤完了的时候,这些箱子还是有用的道具,得让镇南王都抬回去才行。

  “老奴不敢。”

首节 上一节 253/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