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254节

  钱平所说的是实话,这些东西都是明面上的财物,既然都已经是交出来了,那就绝不可能再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我虽然讲究一个廉洁,但是该给你们的还是给你们,拿着就是了。”

  李象说完这个话之后就到后面去休息了,连日来都是在马车上休息的,这个年代的马车无论如何改装颠簸感总是少不了的,所以这一阵子也是的确没休息好,明天还要去南诏王宫里和他们进行会晤呢,今天必须得好好的休息才行。

  “殿下那四个人……”

  钱平忽然想起来另一个事情,镇南王除了送来了十个大木箱子之外,另外还有四个人在旁边的偏殿里呢,这四个人钱平可是见过了,的确可以说是国色天香,即便是放在长安城的东宫里,那也是能够压过大片宫女的存在。

  “好吃好好的供着,原封不动。”

  李象并不是一个好色之人,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虽然人家给送来了,但如果要是现在就享受了的话,没准会给人家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此刻他代表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大唐王朝。

  对于李象的这个回答,钱平并没有感觉到惊讶,在他的印象里,李象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就在李象睡觉的时候,整个大理可以说是高速运转,不管是国王的人还是王爷的人,都在全力的拉拢着李象下面的人,包括一个小小的杂役在内,都是他们这些人所拉拢的对象,都想着看看李象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只要是能够把李象给拉过来,那他们基本上也就等于获胜了。

  不过李象身边的人都跟人精一样,你们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消息,除了付出大量的金钱之外,你们还得吐露一点真玩意儿才行,所以当天亮之后,钱平和张九里就回来了,两人已经是把手下所有人得到的消息都给收集起来了,双方也等于是进行了一个消息互换。

  南诏国王和王爷知道了李象的一些消息,李象也知道了他们的一些情况,在今天会晤的时候,大家也就可以做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

  “你们这一晚上可真是没闲着,辛苦了。”

  看到手下这二人的黑眼圈的时候,李象虽然仅仅是三个字,但这两人也是感动的不轻,这年头上位者什么时候为下面的人考虑过呢?更何况钱平仅仅是个太监总管,张九里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这家伙本身就是一个带罪之身,不高兴了随时拉出去砍了都有可能。

  两人齐刷刷的跪下,都说了一句当不得太孙殿下挂念。

  在他们得到的情报当中,他们也都进行了归拢,镇南王绝对是个实力派,南诏国内百分之六十位上的实力都被他掌握在了手里,商业上的一些经济命脉掌握的就更多了,可以说罗盛就是一个光杆儿国王,指挥不动军队又拿不出钱来,唯一占据优势的就是国王的大义。

  除此之外就是对整个国家的精神统治,很多高僧都站在国王这边,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高僧,他们手里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利,可他们却对全国的老百姓拥有莫大的调动能力。

  这也是全国信佛的一个原因,比方说镇南王指挥军队去捣毁寺庙,那么周围的老百姓得到了得到高僧的一句话,甚至都敢拿着家里的农具和军队对着干……

第887章 歪理

  这两人一夜没睡,本来李象是准备让这两人休息,不过当两人走到门口的时候,李象忽然想起另外一个事儿。

  “在你们的调查过程当中,可察觉到有人对我大唐有不臣之心?”

  两人都已经走到门口了,听到李象说这个话,立刻也就回过身来了。

  说句实在话,如果要是别的事儿的话,两人或许还有所怀疑,但是这件事情真没有什么怀疑,整个南诏国上上下下,没有任何人对大唐不敬,这也是两人对李象政策的一些不解,为何人家对我们都如此恭敬了,我们还要把人家这里给拿下来呢,当做一个藩属国加强统治也不错。

  “回殿下的话,未曾发现。”

  钱平不是个简单的人,原来就是东宫太监总管,后来跟了李象之后,观察能力也是上升了不少,既然他都这么回答了,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发现。

  旁边的张九里没吭声,也就代表着人家也没有发现。

  “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太霸道了?”

  李象知道两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必须得消除他们的疑惑才行,如果要是一直带着这个疑惑走下去的话,将来或许会坏事儿,关乎到大唐的万世基业,李象可不敢有半分懈怠。

  “属下不敢。”

  两人都是李象的下属,说白了也都是带队立功,谁敢在这个时候妄议李象的得失呢?万一要是有一句话说错了,鬼知道那是个什么结果。

  “有疑问是很正常的,我也能看得出来犹如当年吐谷浑的事情一样,所有人都认为逼迫吐谷浑投降就行,唯独我认为占领他们才行,藩属国和真正的大唐领土,如果要是让我来选择的话,我还是选择真正的大唐领土。”

  李象本想着好好和他们聊聊,但是忽然间想到这个年代这些人的局限性,即便你告诉他们想要一个印度洋上的出海口,这些人恐怕也不知道印度洋在什么地方,总之让他们明白占领这里也没有坏处就是了。

  关于吐谷浑的事情,现在整个长安已经传扬开了,幸亏咱们太孙殿下的当机立断,要不然现在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便宜的战马呢?虽然吐谷浑现在还是各藩属国,但整个吐谷浑都在大唐的管理机制下,吐谷浑的王庭不过是个傀儡就是了。

  而且经过了李象的一阵南征北战之后,大唐的老百姓也感觉到了,与其设立一个所谓的藩属国,真不如我们加强统治,就把这里当做是大唐的领土,将来做事儿要方便许多。

  原来的首领除了管理正式之外,其他的军队事项全部由大唐管理,这样既能够和平的过渡,又不会给他们太大的权利,对大唐有极大的好处。

  两人回去休息的时候,苏定芳就承担起了大部分的事务,昨天还在议论寺庙的事情,今天南诏这边就给李象安排好了,准备拜见他们的国师景洪大师。

  李象早就听说过了,此人的是西南部地区有名的佛教大师,据说是曾经前往天竺聆听佛音。

  “若是殿下不愿意去的话,我回了他们就是了。”

  苏定方汇报完毕之后,知道李象不愿意见这些宗教人士,按照苏定方的理解,这些人纯粹就是蛊惑人心的,除了吸食老百姓的血汗之外,也没有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无非就是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而已。

  李象以前的时候也曾经给他们说过,并不是阻止老百姓拥有类似的信仰,而是不能够让这样的信仰超出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如果要是超出了正常的生活,那么朝廷就要打击这样的信仰。

  “干嘛要给我推了呢?这可是受人尊重的得道大师,你却摆出全副王驾,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本王也是信佛的。”

  当李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苏定芳瞪大了自己的牛眼,就算是现在把他给臭揍一顿,他也不相信李象是信佛的,咱接触的日子可不短了,你身上哪点儿和佛家有缘了?

  “不是我说你这是个什么表情啊,难不成我不像个信佛之人吗?”

  李象看到苏定芳的这个表情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你这分明就是怀疑老子,而且还不加任何的掩饰。

  “殿下,人家信佛之人都不杀生,咱干的是什么事儿啊?从吐谷浑到高句丽这一路上咱杀了多少人呀?你要是说别人信佛的话,没准我捏着鼻子就认下来了,可要是说您的话,您就是在那寺庙前面长跪一个月,我估计佛祖也不敢有您这样的信徒。”

  苏定方的话说完之后,屋子里很多人想笑又不敢笑,不过苏定芳所说的是个实话,佛家讲究的是不杀生,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善念,但这和李象可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

  “你懂个屁,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就你这样的一辈子也上不了台面,赶紧的去给人家回信儿,别在这找打。”

  李象说这句话的时候,苏定方还在原地念了两遍,话倒是一句好话,但总归是听着有点儿不太舒服,貌似就好像强词夺理一样。

  走到门口的时候,苏定方算是回过味儿来了,咱们殿下肯定和以前一样,对佛学了解的也不多,之所以摆出这么大的阵仗,也是让整个南诏的老百姓看看,大唐那边也是崇尚佛学的,你们现在的这个信仰就没有问题,将来一定要继续学下去才行。

  历史上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的时候,那也是携带了精美的瓷器和大量的佛学书籍,为了就是让这样的地方大力发展宗教信仰,只要是你把大量的综合国力投入到这里面去,那么你的国家如何能不衰弱呢?

  虽然暂时可能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信仰会耗掉很大一部分的国力,只是信仰形成不是一天,但想要去除也不是一天,等到统治者发觉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是随波逐流。

第888章 礼佛

  天龙寺(杜撰,剧情需要)

  吃过早饭之后李象就被人带到这里来了,这还是和昨天的时候一样,几乎南诏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来了,南诏王不相信他的弟弟,镇南王同样不相信他的哥哥,所以二人僵持不下,干脆一同陪着李象。

  苏定芳看着这二人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一个疑问,难道你们这么大个国家一点正事儿都没有了吗?即便是重视我们大唐的贵宾,那也不能够大部分的官员都跑这里来吧,万一要是有什么急事的话,难道还要在寺庙里现场办公吗?

  不过这在李象看来也是个好事儿,说明他们非常重视从大唐来的使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不给对方和自己独处的机会,两人的心里各有自己的小九九,都害怕在和李象独处的时候商量好了,那么有了大唐的支持之后,另外一个人铁定出局了。

  “皇太孙殿下,这便是我国国师景洪大师。”

  虽然镇南王的实力雄厚,但是在李象的面前,说话做事的还得是南诏王罗盛。

  当此人介绍完之后,李象就看到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对于此人的信息,李象也收集过,基本上是不管政事儿,一心只想要传播佛学,甚至是还想要向北传道,只可惜他的观点和北方的四大土司相违背,所以一直被四大土司所阻拦。

  这次见到李象之后,景洪大师也是有所求的,希望能够北上和中原寺庙进行交流,大家共同研习佛学,当然是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的,纯粹是学术上的交流。

  “大师慈眉善目,配上这天龙寺的千年古刹,实乃相得益彰。”

  李象所说的是实话,天龙寺的年限不短了,再加上有这样的一名佛学大师,的确是为天龙寺添彩不少。

  “当不得失主的夸奖,中原的名寺众多,得到高僧遍布,我天龙寺偏安于西南,所以信徒众多,但要说到对佛法的理解,须积天下各路学说才可。”

  老和尚倒是十分谦虚,并没有把这个证明顶在自己的头上,这也赢得了李象的好感,周围的一些人看到李象对景洪大师如此尊重,内心当中对李象的好感度也上升。

  当然镇南王除外,此人对于宗教事务并不怎么看得上,早些年他也看出来了,宗教事物发展的过剩,对于整个综合国力没什么好处,而且在一个国家之内,如果要是宗教势力快要赶上王权了,那么绝对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可惜当镇南王说出来之后,包括他手下的一部分人都在反对,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的事态,镇南王把自己所有的锋芒都给收起来了,如果要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转折点的话,估计镇南王是不会把自己的话给再次说出来的。

  本以为李象是一个煞神,对于这些寺庙之类的没什么好感,也想着借助这个机会借助北方大唐的威望,然后杀一杀寺庙的嚣张气焰,谁知道李象竟然对景洪大师如此尊重,那岂不是代表着自己的愿望没了吗?

  当镇南王的脸上出现忧虑的时候,南诏王的脸上却是一片欣喜,整个国家的寺庙都在支持他,李象如果要是对寺庙是一种这样的态度,那么寺庙的威望会再次加强。

  “二弟是不是身体不适呀?如果要是身体不舒服的话,还是回去早些休息比较好,母后这几天对你甚为挂念,朝廷上的事情,王兄就代劳了。”

  李象和景洪大师相谈甚欢,李象的佛学虽然不够深,但毕竟知道上千年的历史,所以随随便便也能够说上几句佛家名言,在现如今这个年代,即便是佛学大师恐怕也赶不上李象,当然和那些宗师还是有差距的。

  南诏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内心当中就更加高兴了,所以趁着大家都不注意,这家伙也就来到了镇南王的身边,专门刺激他两句,谁让这个当弟弟的平时不让自己舒服呢,如果要不是因为李象从北方而来的话,或许国内的局势会更加尖锐,这个当地里的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目标自然是南诏王位。

  “谢过王兄的挂念,臣弟一切都好,王兄这几年大力发展佛学,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寺庙,可是王兄曾经想过吗?如果要是继续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寺庙当中的僧侣会成倍的增加,到时候别说是征兵了,即便是种地之人都不多,这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呢?”

  看着周围的寺庙金顶,镇南王的心理也是不太舒服,而且这一刻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是很好,很多人还在吃不饱肚子,可是朝廷却拿出了大量的金钱修缮寺庙,并没有拿出一点钱给这些老百姓,这就是南诏王治理下的南诏。

  “阿弥陀佛,二弟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思想呢?这可是对佛祖的不敬,尤其是在这样的地方说出来,许你这一次,如果要是下次还有这样的事,本王绝不轻饶。”

  南诏王的脸上一片虔诚,甚至还双手合十念了一段经,这让镇南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你可是这个国家的一国之君,这些宗教只能是当做统治的工具,现在连你自己都陷进去了,到底谁是谁的工具?

  兄弟两个说话的时候,景洪大师已经带着李象进去喝茶了,下面的官员们都非常满意,李象对景洪大师如此的尊重,两人可以说是相谈甚欢。

  在这些人看来,景洪大师就是国内最德高望重的人,李象对景洪大师的尊重,这就说明是对我们南诏的尊重,而且刚才还把景洪大师当做长辈,他们的心里一阵舒坦,以后即便是在各路藩属国当中,南诏也肯定站在他们的前面。

  进入寺庙之后,李象才被眼前的富丽堂皇给吓住了,南诏王宫看上去就是个普通富家府邸,但是天龙寺却不能够这么看,如果要论建筑代价的话,天龙寺可比东宫。

第889章 殿下信佛了?

  南诏国的寺庙富丽堂皇,不仅仅是本国的老百姓知道,张九里也是收集到了不少消息,即便是远在长安城的长孙无忌那也是听手下人说过很多次了,所以李象的心理是有准备的。

  可是当李象看到处处的金黄的时候,内心当中也是震撼不已,这里即便是比起长安城的皇宫,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就听说南诏虽然是偏居于西南,但因为常年没有战争的原因,所以国力还是可以,可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现在才知道国力都花在什么地方,原来都在这寺庙之中。

  “威武,精美,漂亮……”

  从外院走到内院,无论是佛塔还是佛堂,李象的嘴里都没有任何的吝啬,把自己能想起来所有赞美的词语都说出来了,寺庙里的一众高僧也都挺起了自己的胸膛,如果要是普通人赞美两句的话,估计他们的心里也没什么好高兴的,毕竟这就是一个事实。

  但如果要是大唐的皇太孙殿下的话,这恐怕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权利的人,天底下只要是我们知道的地方,基本上都被这位殿下给打下来了,连他都觉得天龙寺压过天下古寺,他们这些人如何能不自豪呢?

  其次就是南诏国的官员们,在他们看来南诏是西南小国,虽然这些年日子过得不错,但如果要和北方的大唐比起来,那可真是有天地之差,现如今李象能够称赞他们的寺庙,那也算是有一个地方胜出了,在和大国做比较的时候,能有一个地方胜出,那么这个小国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还是只有镇南王感觉到郁闷,一个国家把大量的金钱都扔在这里,凡是关乎于国计民生的事情抛在了脑后,那么这个国家还有多少的发展前途呢?而且他甚至觉得这位殿下夸的有点过了。

  刚才他还听到了李象的话,话里话外的都是鼓励南诏的佛学发展,如果佛学真的那么好的话,你们大唐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你们大唐为什么要讲究佛道共存呢?还有就是你们大唐为什么独尊儒术呢?

  所以镇南王的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莫不是他们要削弱南诏吗?

  可是南诏和大唐比起来,根本连个对手都算不上,这根本就不可能,人家为什么要消灭南诏呢?人家能把南诏看在眼里吗?

  一时间镇南王的脑子里各种想法,最后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事儿,那就只能是归结于这位皇太孙殿下真的对佛学有兴趣,要不然的话也不能够见佛就拜吧?

  景洪大师是最高兴的,一个当权者对佛学极为崇拜,那就代表着对他们这些僧人的认可,现在他可以成为南诏的国师,将来有一天如果要是抵达了长安,按照皇太孙殿下对自己的推崇,在长安也肯定会有自己的地位。

  甚至是将来李象登基称帝之后,没准儿景洪大师有希望能够成为整个大唐的国师,当然这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不过人如果要是有了这个想法,那肯定会想尽办法实现的,所以这家伙也在心里定下了个主意,那就是一定要讨李象的欢心,让李象对自己有深刻的印象,将来真的成了大唐之主的话,没准儿咱就真有可能会成为大唐国师。

  所以在接下来的会谈当中,两人犹如一对儿往年的老友一样,不管说什么事情都能够说到一块儿,当然这也是相互迁就的结果,李象也没想到今天会有这样的结果,本人还想着该如何去迎合景洪大师,让所有人以为自己崇尚佛学。

  没想到景洪大师对自己也是颇为照顾,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那也是细细解说,在周围所有的人看来,这两人当真是一对儿师徒一样,而且说的还那么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

  只有当走出天龙寺的那一刹那,李象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演戏绝对不是个轻快活,自己昨天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面对一个佛学大师的时候,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够乱说话的,万一要是一句话说的不对,之前所演的可就都白费了。

  “恭送皇太孙殿下。”

  中午饭是在寺院里用的素斋,无非就是一顿没有肉的宴席而已,李象在现代社会的时候吃不起这玩意儿,当时他还纳闷儿,明明都是一些素菜,怎么价格比荤菜还要贵呢?

  现在才算是明白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只要是和宗教信仰产生关系,那么这玩意儿价格就提高百倍,如果要是在自己的家里整一桌素菜招待客人,那么客人可能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但如果要是在天龙寺这样的地方吃一顿素斋,那么你这一桌饭可就上档次了,在听到周围的佛音,甚至感觉自己都比别人提高了许多,当然到底是真提高还是假提高,那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吃完之后在寺院的门口结个账,这才知道提高是需要代价的。

  当然这次吃饭不需要李象结账,可李象还是觉得没有吃饱,回去之后还是让下面的人得多弄点吃的来,自己这种食肉兽是无肉不欢的。

  “恭送皇太孙殿下。”

  当李象准备登车的时候,南诏国的官员和天龙寺的僧人们齐刷刷的行礼,李象这个时候又给大家演了一出,本身已经是登上车了,但又从车上下来,然后亲自把景洪大师给扶起来。

  这可以说是超出了许多倍了,如果不是景洪大师一个劲的咳嗽的话,李象可能就把旁边的南诏王给忘了,当然这一切都是李象演出来的,在景洪大师的指点之下,李象才想起把南诏王给扶起来。

  南诏王虽然差点被李象忘了,但内心当中并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反而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自己,只不过是下面的一个小王而已,景洪大师可是真正的得道高僧,李象只要是对景洪大师尊重,那比对他个人尊重还要高兴。

第890章 李象的忽悠

首节 上一节 254/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